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心动图评价室间隔-升主动脉夹角与S状室间隔患者升主动脉弹性的相关性
1
作者 杨小燕 夏纪筑 +2 位作者 彭雪莲 张玉佩 李文兰 《西部医学》 2024年第6期926-930,936,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室间隔-升主动脉夹角(Ao SA)与S状室间隔(SSIVS)患者升主动脉弹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8月-2022年4月本院确诊为SSIVS的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Ao SA的测值分为A组(≥120°,42例)和B组(<120°...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室间隔-升主动脉夹角(Ao SA)与S状室间隔(SSIVS)患者升主动脉弹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8月-2022年4月本院确诊为SSIVS的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Ao SA的测值分为A组(≥120°,42例)和B组(<120°,40例);另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4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二维超声测量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M型超声测量收缩期升主动脉内径(ASD)、舒张期升主动脉内径(ADD);PW-TDI模式获得升主动脉前壁收缩期运动速度(S波)、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波)及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波),比较各组人群的上述参数的差异,并评价Ao SA与SSIVS患者升主动脉弹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组与B组患者的高血压比例明显增高,bIVS、mIVS、Vlvot、ASD、ADD增加,S波、E波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A组相比,B组bIVS、ASD增加,S波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SSIVS患者的Ao SA与ASD、ADD呈负相关(r=-0.372、-0.325,P<0.05),与S波、E波呈正相关(r=410、0.329;P<0.05)。结论Ao SA与SSIVS患者升主动脉弹性相关,Ao SA越小升主动脉弹性功能越易受损,早期对Ao SA相对较小的SSIVS升主动脉弹性进行针对性评估,及时干预,有助于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升主动脉夹角 升主动脉弹性 S状室间隔 超声心动图 心脏疾病
下载PDF
超声造影检查在评估腹型肥胖患者餐前、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及血流动力学改变中的价值
2
作者 黄勇 刘华 陈小敏 《生命科学仪器》 2023年第3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检查在评估腹型肥胖(AO)患者餐前、餐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中的价值。方法:选取于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AO患者18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146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分别于餐前和餐后对两...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检查在评估腹型肥胖(AO)患者餐前、餐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中的价值。方法:选取于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AO患者18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146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分别于餐前和餐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患者餐前、餐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餐前、餐后的腹主动脉(AA)与肠系膜上动脉(SMA)夹角和D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管内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最大血流速度(V_(max))、平均速度(V_(mean))和每分钟血流量(B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中,AA与SMA夹角越大,其V_(max)、V_(mean)、BP越大,血管内径、PI和RI越小(P<0.05)。结论:AO患者餐前、餐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及血流动力学较正常人群有较大变化,且AO患者肠系膜上动脉夹角与血流动力学存在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检查 腹型肥胖 餐前 餐后 肠系膜上动脉夹角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和距离的磁共振血管成像测量
3
作者 姜洪标 崔磊 +3 位作者 崔海燕 陈海涛 李小龙 肖静 《交通医学》 2012年第6期639-641,共3页
目的:通过磁共振血管成像测量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和肠系膜上动脉距离,确定其正常值范围。方法:行腹部磁共振检查605例患者,均无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症状。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术序列为三维高分辨超快速小角度激发梯度... 目的:通过磁共振血管成像测量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和肠系膜上动脉距离,确定其正常值范围。方法:行腹部磁共振检查605例患者,均无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症状。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术序列为三维高分辨超快速小角度激发梯度回波序列,在最大密度投影矢状面重组图像上测量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及距离。结果:男性平均肠系膜上动脉夹角为61.57±21.78°(95%可信区间23.56°~89.72°),肠系膜上动脉距离为18.34±9.77mm(95%可信区间13.35~30.06mm),女性平均肠系膜上动脉夹角为48.39±19.57°(95%可信区间21.46°~83.63°),肠系膜上动脉距离为为16.12±8.96mm(95%可信区间10.38~26.56mm)。结论:正常国人通过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术测量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及距离正常值范围有助于通过MR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磁共振血管成像 肠系膜上动脉夹角 肠系膜上动脉距离
下载PDF
右冠脉起始部-主动脉夹角与右冠脉斑块成分及狭窄程度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星 顾隽珩 +2 位作者 张洪 张颖 李东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27-530,共4页
目的通过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初步探究右冠状动脉(RCA)起始部-主动脉夹角与RCA斑块成分及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631例于我院行CCTA检查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RCA起始部有无斑块将其分为正常组(n=279)和斑块组(n=352),斑... 目的通过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初步探究右冠状动脉(RCA)起始部-主动脉夹角与RCA斑块成分及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631例于我院行CCTA检查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RCA起始部有无斑块将其分为正常组(n=279)和斑块组(n=352),斑块组基于不同斑块成分CT值的不同,进一步分为钙化斑块组(n=72)、非钙化斑块组(n=181)及混合斑块组(n=99)。根据RCA有无狭窄分为无狭窄组(n=383)及狭窄组(n=248),狭窄组进一步分为<50%狭窄组及≥50%狭窄组。比较正常组与不同斑块成分各组之间、无狭窄组及不同狭窄程度各组之间RCA起始部-主动脉夹角的差异。结果正常组男性RCA起始部-主动脉夹角明显大于女性(P<0.05)。非钙化斑块组、混合斑块组RCA起始部-主动脉夹角小于正常组(P<0.05),钙化斑块组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无狭窄组比较,<50%狭窄组及≥50%狭窄组RCA起始部-主动脉夹角均减小(P<0.05),<50%狭窄组及≥50%狭窄组RCA起始部-主动脉夹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CA起始部-主动脉夹角较小时,易形成非钙化及混合斑块,平扫CT如发现RCA起始部-主动脉夹角较小时则提示RCA存在斑块及狭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右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右冠状动脉(RCA)起始部-主动脉夹角
下载PDF
健康成人心脏室间隔与升主动脉夹角的超声心动图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郝彩利 贺俊斌 +2 位作者 李天亮 包作伟 顾建光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493-495,共3页
目的利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健康成年人心脏室间隔与升主动脉长轴夹角(AoSA)及主动脉窦宽、升主动脉宽、室间隔基底段厚等参数,分析各参数与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体表面积等生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年龄大于18岁的健康人138例,计算体... 目的利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健康成年人心脏室间隔与升主动脉长轴夹角(AoSA)及主动脉窦宽、升主动脉宽、室间隔基底段厚等参数,分析各参数与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体表面积等生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年龄大于18岁的健康人138例,计算体质量指数及体表面积。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主动脉窦宽、升主动脉宽、室间隔基底段厚度,利用中线-平行法测量AoSA。分析各参数与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及体表面积的关系。结果随年龄增大,升主动脉增宽(P<0.01),AoSA减小(P<0.01)。随年龄增大,LVEF、主动脉窦部宽度均有增大的趋势。AoSA与年龄呈负相关,升主动脉、主动脉窦、LVEF与年龄呈线性正相关。各年龄组中男性主动脉窦、升主动脉较女性增宽,室间隔基底段较女性增厚,而AoSA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是AoSA、LVEF、升主动脉宽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体质量指数是决定室间隔基底段厚度的主要因素,体质量指数越大,室间隔越厚。体表面积主要影响主动脉窦部宽度,对升主动脉也有一定的影响。结论随着年龄增大,AoSA减小,主动脉窦部、升主动脉增宽。随体质量指数增大室间隔厚度有增厚的趋势。临床工作中应综合考虑年龄、性别、体表面积及体质量指数对超声心动图测量指标的影响,以区别于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技术 心脏 室间隔升主动脉长轴夹角 年龄
下载PDF
正常成人心脏室间隔与升主动脉夹角不同超声测量方法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郝彩利 贺俊斌 +2 位作者 李天亮 顾建光 包作伟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利用超声心动图观察正常成年人心脏室间隔与升主动脉长轴夹角(Ao SA),比较中线-中线法、中线-平行法测量Ao SA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随机选择年龄大于18岁的健康人138例,排除高血压、心脏病、脊柱畸形、胸廓畸形、肺部疾病等影响心脏... 目的利用超声心动图观察正常成年人心脏室间隔与升主动脉长轴夹角(Ao SA),比较中线-中线法、中线-平行法测量Ao SA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随机选择年龄大于18岁的健康人138例,排除高血压、心脏病、脊柱畸形、胸廓畸形、肺部疾病等影响心脏形态结构位置的因素。利用中线-中线法、中线-平行法两种方法分别测量Ao SA,并记录处理所用时间;随机选取30例图像由两位有经验的高年资医师用两种方法分别独立测量Ao SA进行重复性评价。结果两种方法测量结果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中线-平行法测量用时较短(P<0.001),且观察者内及观察者之间重复性均好于中线-中线法。结论中线-平行法测量室间隔与升主动脉夹角简单、快捷、重复性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技术 心脏 室间隔升主动脉长轴夹角
下载PDF
孕21~41周正常胎儿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的参考值范围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周燕 陈芳 +1 位作者 陈冬冬 詹小林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525-528,共4页
目的:测量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腹主动脉(AA)的夹角,并计算其95%参考值范围;探索其与胎儿孕周、头围、腹围和股骨长的相关性。方法:按纳入标准入组2021年1-4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进行产科超声检查的单胎妊娠孕妇。测量每个胎儿SM... 目的:测量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腹主动脉(AA)的夹角,并计算其95%参考值范围;探索其与胎儿孕周、头围、腹围和股骨长的相关性。方法:按纳入标准入组2021年1-4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进行产科超声检查的单胎妊娠孕妇。测量每个胎儿SMA与AA的夹角,并探讨该夹角与胎儿孕龄、头围、腹围和股骨长的相关性。结果:共计260例胎儿被纳入研究,孕21~41周正常胎儿SMA与AA的夹角平均值为(57.75±7.27)°(范围为40.90°~73.60°),95%参考值范围43.50°~72.00°。SMA与AA夹角与胎儿孕龄、头围、腹围和股骨长无相关性(r=0.007、0.025、0.022和0.025,P>0.05)。超声测量孕21~41周胎儿SMA与AA夹角具有很好的可重复性(观察者间95%一致性界限区间外数据点数2.86%,观察者内95%一致性界限区间外数据点数为0.04%)。结论:孕21~41周正常胎儿SMA与AA夹角保持相对稳定,与胎儿孕龄、头围、腹围和股骨长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胎儿 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
下载PDF
B超测定儿童肠系膜上动脉夹角的临床价值
8
作者 孙晖 郭巍 《中国厂矿医学》 2002年第1期68-69,共2页
肠系膜上动脉夹角过小是引起十二指肠郁积症的重要原因之一,称为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是小儿较常见的临床综合征。1998年10月至1999年6月笔者用B超对230例住院患儿的肠系膜上动脉夹角进行了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B超 测定 儿童 肠系膜上动脉夹角 十二指肠郁积症
下载PDF
肠系膜上动脉夹角的测量在精索静脉曲张诊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5
9
作者 阮骊韬 段云友 +3 位作者 曹铁生 杨一林 王作军 袁丽君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7期525-527,共3页
目的 探讨超声测量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在精索静脉曲张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精索静脉内径≥ 3mm的患者 15例 ,超声检测肠系膜上动脉的夹角 ,并测量双侧肾静脉的血流速度。结果 精索静脉内径≥ 3mm组肠系膜上动脉夹角较对照... 目的 探讨超声测量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在精索静脉曲张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精索静脉内径≥ 3mm的患者 15例 ,超声检测肠系膜上动脉的夹角 ,并测量双侧肾静脉的血流速度。结果 精索静脉内径≥ 3mm组肠系膜上动脉夹角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 3 6.3 1°± 8.5 5°对 2 5 .5 8°± 9.0 2° ,P<0 .0 1) ,其左肾静脉肠系膜上动脉右侧段流速较右肾静脉明显升高 [( 66.73± 2 6.40 )cm/s对 ( 4 0 .2 7±15 .78)cm/s ,P <0 .0 1] ,左肾静脉肠系膜上动脉左侧段流速较右肾静脉明显降低 [( 2 8.66± 11.0 1)cm /s对 ( 4 0 .2 7± 15 .78)cm/s ,P <0 .0 5 ]。结论 在精索静脉内径≥ 3mm的患者中 ,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小是一个主要的致病原因 ,利用超声对其进行准确的测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夹角 精索静脉曲张 诊断 治疗 超声测量
原文传递
运用双源CTA探讨左冠状动脉分支夹角与左前降支斑块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蓉芳 王伯忠 《医学研究杂志》 2017年第5期91-94,共4页
目的运用双源CT血管成像(CTA)探讨左冠状动脉分支夹角与左前降支斑块间的潜在关系。方法从笔者医院2016年1~5月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冠状动脉正常组和100例左前降支斑块组(支架置入术后复查、搭桥术后复查、心肌桥... 目的运用双源CT血管成像(CTA)探讨左冠状动脉分支夹角与左前降支斑块间的潜在关系。方法从笔者医院2016年1~5月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冠状动脉正常组和100例左前降支斑块组(支架置入术后复查、搭桥术后复查、心肌桥、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患者除外)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结果由2名医生共同确定。100例冠状动脉正常组中,男性57例,女性43例,患者年龄为48~72岁,平均年龄57.54±8.38岁。100例左前降支斑块患者,其中男性64例,女性36例,患者年龄为41~86岁,平均年龄62.08±13.94岁。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技术测量左冠状动脉分支夹角,探讨其与左前降支斑块的关系。结果冠状动脉正常组左冠状动脉分支夹角范围41.25°~112.14°,平均夹角69.45°±18.71°,左前降支斑块组左冠状动脉分支夹角范围54.14°~128.12°,平均夹角85.65°±15.96°,两组比较,左前降支斑块组左冠状动脉分支夹角大于冠状动脉正常组(P<0.05)。结论双源CTA可以无创、客观评价左冠状动脉分支夹角及左前降支斑块病变,左冠状动脉分支夹角对左前降支斑块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冠状动脉CTA 左冠状动脉分支夹角 左前降支斑块
下载PDF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与回旋支夹角大于80°与夹角近段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晓蓓 潘存雪 刘文亚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42-646,共5页
目的:分析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与回旋支夹角(左冠状动脉夹角)以80°为切点时与左冠状动脉夹角近段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探讨左冠状动脉夹角≥80°对该部位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所医院1 276... 目的:分析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与回旋支夹角(左冠状动脉夹角)以80°为切点时与左冠状动脉夹角近段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探讨左冠状动脉夹角≥80°对该部位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所医院1 276例行冠状动脉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血管造影(CTA)检查患者资料。按左冠状动脉夹角近段是否存在粥样硬化斑块,将年龄、血压、血糖、血脂、吸烟史、家族史、腰围/身高、左冠状动脉夹角≥80°纳入方程,按照不同性别分别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左冠状动脉夹角近段有斑块患者中,左冠状动脉夹角≥80°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无斑块患者(男性:65.59%vs 54.21%,女性:56.64%vs 29.96%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左冠状动脉夹角<80°的患者比较,左冠状动脉夹角≥80°的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较高(男性:OR=2.53,95%CI:1.76~3.64,P<0.001;女性:OR=5.33,95%CI:3.27~8.68,P<0.001)。结论:左冠状动脉夹角≥80°可作为影响左冠状动脉夹角近段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冠状动脉分叉夹角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新疆汉族、维吾尔族左冠状动脉分叉夹角及左主干长度与夹角区动脉粥样硬化的MSCT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晓蓓 潘存雪 刘文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8-161,共4页
目的利用MSCT分析维吾尔族与汉族左冠状动脉分叉夹角(LAD-LCX)及左主干长度(LM)与冠状动脉夹角区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地区6所医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资料,将左冠状动脉主干分叉区按管腔狭窄受累情况分为Ⅰ~Ⅳ... 目的利用MSCT分析维吾尔族与汉族左冠状动脉分叉夹角(LAD-LCX)及左主干长度(LM)与冠状动脉夹角区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地区6所医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资料,将左冠状动脉主干分叉区按管腔狭窄受累情况分为Ⅰ~Ⅳ级,分析比较维吾尔族及汉族不同分级之间的左冠状动脉分叉夹角及左主干长度差异;分析左冠状动脉分叉夹角与左主干长度的相关性。结果纳入研究1276例,汉族916例,维吾尔族360例。汉族左冠状动脉夹角均值为(84±38.8)°(29°~158°),左冠状动脉主干长度均值为(9.2±5.3)mm(1.6~28.6 mm);维吾尔族左冠状动脉夹角均值为(85±34)°(24°~155°),LM长度均值为(9.6±6.6)mm(2.4~18.3mm)。维吾尔族与汉族的左冠状动脉夹角在Ⅰ级与Ⅱ、Ⅲ、Ⅳ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Ⅱ、Ⅲ、Ⅳ级之间的左冠状动脉夹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民族左冠状动脉分叉夹角与左冠状动脉主干长度均呈中度相关(汉族R=0.307;维吾尔族R=0.421)。结论大的冠状动脉夹角及更长的左主干长度更容易引起夹角区冠状动脉硬化,但与夹角区管腔受累程度没有明显相关性;左冠状动脉分叉夹角与左冠状动脉主干长度呈中度相关,维吾尔族略高于汉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冠状动脉分叉夹角 左冠状动脉主干长度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维吾尔
下载PDF
血流动力学因素在动脉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展 游潮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233-234,共2页
动脉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十分复杂;不仅涉及动脉壁的损害,还与血流动力学因素的改变有关。血流的剪切应力对动脉瘤的发生、发展具有直接的作用,且该剪切应力随心动周期而改变。此外,动脉分叉角度也与动脉瘤的形成密切相关,不适当的动脉... 动脉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十分复杂;不仅涉及动脉壁的损害,还与血流动力学因素的改变有关。血流的剪切应力对动脉瘤的发生、发展具有直接的作用,且该剪切应力随心动周期而改变。此外,动脉分叉角度也与动脉瘤的形成密切相关,不适当的动脉成角可以明显增加动脉瘤的发生概率,且动脉瘤在治疗过程中也会出现血流动力学因素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 血流动力学 剪切应力 动脉夹角 动脉半径
下载PDF
不同类型十二指肠水平部受压的发生率及临床意义
14
作者 李琳琨 李春燕 +1 位作者 李琳杰 杨星烨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7期1237-124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十二指肠水平部受压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在院受检人群中行全腹部CT增强检查者1066人作为研究对象,统计该受检人群十二指肠水平部受压的不同类型、性别、各年龄段(青少年、青壮年、中老年)及3种类型...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十二指肠水平部受压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在院受检人群中行全腹部CT增强检查者1066人作为研究对象,统计该受检人群十二指肠水平部受压的不同类型、性别、各年龄段(青少年、青壮年、中老年)及3种类型的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即AMAⅠ型、Ⅱ型、Ⅲ型)的发生率。根据十二指肠水平部受压的情况不同分肠系膜上动脉(SMA)压迫组、肠系膜上静脉(SMV)分支压迫组,分析组间性别、各年龄段、AMA类型之间的差异。结果:受检人群中十二指肠水平部受压的发生率为33.40%,其中由SMA压迫十二指肠水平部的发生率为23.83%,由SMV分支压迫十二指肠水平部的发生率为9.57%。男性发生率43.30%,女性发生率56.70%。青少年发生率46.35%;青壮年发生率35.11%;中老年发生率18.54%。AMA为Ⅰ型发生率53.40%,角度平均(25.54±4.59)°;Ⅱ型发生率42.10%,角度平均(45.55±9.46)°;Ⅲ型发生率4.50%,角度平均(90.19±16.43)°。对SMA压迫组与SMV分支压迫组发生率差异性进行χ2检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及AMA类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二指肠水平部受压多为SMA压迫所致,发生率可高达23.83%,其好发于青少年,AMA为Ⅰ型者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水平部 肠系膜上动脉 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
下载PDF
12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诊疗转归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杜爱民 聂家艳 庞典付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77-1279,共3页
目的探讨良性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诊治方法,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12例良性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讨论其病因、诊断及治疗。结果该院5年内共收治12例并随访2~24个月:9例内科保守... 目的探讨良性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诊治方法,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12例良性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讨论其病因、诊断及治疗。结果该院5年内共收治12例并随访2~24个月:9例内科保守治疗,5例治愈;3例行外科手术治疗,治愈3例。结论良性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内科治疗有40%~60%治愈率,对内科保守治疗6个月无效者,应积极行外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Wilkies综合征 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
下载PDF
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对弓部影像学数据测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璐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457-461,共5页
目的:通过多排螺旋CT(MD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弓及其分支血管的相关数据进行测量(如直径间距及角度),为主动脉夹层弓部手术提供基础数据参考。方法:收集本院2004年1月到2014年12月就诊的主动脉A型夹层患者的CTA资料,选择420例患者作为研... 目的:通过多排螺旋CT(MD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弓及其分支血管的相关数据进行测量(如直径间距及角度),为主动脉夹层弓部手术提供基础数据参考。方法:收集本院2004年1月到2014年12月就诊的主动脉A型夹层患者的CTA资料,选择42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通过Philips DICOM Viewer R2.6L1-SP2软件及自带测量工具测量各血管的直径、间距及角度。结果:420例患者中,标准型占总病例数的96.3%,占变异型总病例数的3.6%。标准型主动脉弓部直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有无高血压组有统计学意义(t=-4.753,P<0.05;t=-2.578,P<0.05;t=-5.238,P<0.05;t=1.01,P=0.313),而在是否马方组无统计学意义(t=1.597,P=0.111)。夹层累及分支与否,对IA直径有统计学意义(t=2.041,P<0.05);对LCCA、LSA直径无统计学意义(t=0.076,P=0.941;t=0.239,P=0.811)。夹层病例弓部分支直径(中位数)IA、LCCA及LSA分别为15.7 mm、10.5 mm及12.3 mm。IA-LCCA间距为18.68±4.21 mm;弓部是否扩张,其间距有统计学意义(t=1.018,P=0.309);LCCA-LSA间距为17.80±3.38 mm,弓部是否扩张,其间距无统计学意义(t=0.382,P=0.703)。夹层是否累及IA,其间距无统计学意义(t=-2.000,P=0.845)。夹层是否累及LSA,其间距无统计学意义(t=-0.508,P=0.612)。夹层累及分支与否,对IA、LCCA、LSA与弓主干夹角无统计学意义(t=0.973,P=0.331;t=0.452,P=0.653;t=0.106,P=0.542)。结论:得到国人A型夹层弓部及其分支血管的各参数范围,为主动脉夹层弓部手术提供基础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夹层 动脉 MDCT 动脉直径 动脉间距 动脉夹角
下载PDF
SMA夹角与人体腹部脂肪相关性研究
17
作者 冯强 龚炜 +2 位作者 雷静 徐彦刚 张焱松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年第6期451-454,共4页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SMA)夹角与腹部脂肪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采用多层螺旋CT(MSCT)及数字成像技术研究左肾静脉(LRV)、SMA与腹主动脉夹的夹角,得出SMA夹角均值、左肾静脉前后径及截面积。测量人体各种类型腹部脂肪体积、容积百分比(包...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SMA)夹角与腹部脂肪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采用多层螺旋CT(MSCT)及数字成像技术研究左肾静脉(LRV)、SMA与腹主动脉夹的夹角,得出SMA夹角均值、左肾静脉前后径及截面积。测量人体各种类型腹部脂肪体积、容积百分比(包括全腹部脂肪、脏器脂肪、皮下脂肪)。其中101例为正常对照组,另8例为"胡桃夹"综合征组(NCS组)。结果 101例正常对照组中SMA夹角均值为(57.66°±19.54°),8例NCS组中SMA夹角均值为(29.54°±11.43°),正常组与NCS组中SMA夹角均与腹部脂肪有一定相关性。结论 SMA夹角与人体腹部脂肪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夹角 腹部脂肪“胡桃夹”综合征
下载PDF
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及CT血管成像对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宏 王长岭 贾欣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14年第2期95-98,共4页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及CT血管成像(CTA)对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血管成像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26例的16排螺旋CT资料。使用16排螺旋CT行腹部三期增强扫描。在工作站采用多平面重组(MPR...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及CT血管成像(CTA)对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血管成像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26例的16排螺旋CT资料。使用16排螺旋CT行腹部三期增强扫描。在工作站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重组肠系膜上动脉图像。分析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价值。结果 26例患者均清晰显示肠系膜上动脉(SMA)、十二指肠、腹主动脉(AA)三者的解剖关系。SMA走行为径直型的22例占85%,SMA与AA间的夹角6°~25°的21例占81%,SMA与AA间的距离为3.5~5.0 mm的20例占77%,有十二指肠壅积征象;SMA走行为转折型的有4例,占16%.结论 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及肠系膜上动脉血管成像可以明确观察肠系膜上动脉走行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对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 CT血管成像
下载PDF
被误诊为儿童呕吐的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3例报道
19
作者 Galli G. Aubert D. +1 位作者 Rohrlich P. 贺莉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儿科学分册)》 2006年第6期13-14,共2页
Duodenal obstruction by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MA) is a misdiagnosed vomiting syndrome in children. Several factors are involved, including rapid weight loss, rapid statural growth without weight augmentation. D... Duodenal obstruction by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MA) is a misdiagnosed vomiting syndrome in children. Several factors are involved, including rapid weight loss, rapid statural growth without weight augmentation. Diagnosis is suspected when an improvement is achieved by ventral decubitus and it is confirmed by plain films of the abdomen, GI study with barium and echography, measuring the aortomesenteric angle (inferior to 25-30°). Patients must at first be treated conservatively. Surgery is indicated for occlusive episodes with unsuccessful conservative therapy. The authors report 3 cases with different clinical presentation. However, all the patients presented important weight loss and vomi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误诊为 呕吐 儿童 肠系膜上动脉夹角 十二指肠梗阻 体重减轻 胃肠钡餐透视 外科手术治疗 腹部平片
下载PDF
严重烧伤并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8例
20
作者 王庆利 张向清 《实用医药杂志》 1997年第3期56-56,共1页
严重烧伤并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8例139医院(山东德州253000)王庆利张向清1992-04~1996-03,我们共收治烧伤病人1986例,并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8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8例中,男6例,女2... 严重烧伤并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8例139医院(山东德州253000)王庆利张向清1992-04~1996-03,我们共收治烧伤病人1986例,并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8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8例中,男6例,女2例。年龄在18~49岁。烧伤面积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严重烧伤 十二指肠水平部 胃肠减压 烧伤面积 超高代谢 肠系膜上动脉夹角 病理学 双腔管 腹主动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