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脉导管介入治疗肺癌的护理
1
作者 陈西伟 樊梅 《河北医学》 CAS 2003年第6期566-567,共2页
关键词 动脉导管介入治疗 肺癌 护理 预见性护理 适应症
下载PDF
动脉导管介入治疗脑梗塞的护理
2
作者 孙成桂 孙丰娥 《齐鲁护理杂志》 2000年第3期187-188,共2页
关键词 动脉导管介入治疗 脑梗塞 护理
下载PDF
1例胃癌患者股动脉导管介入治疗术后并发急性肺栓塞的护理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燕 陈月英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2年第19期2150-2151,共2页
肺栓塞(PE)是由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1]。由于PE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及常规检查的非特异性,临床误诊漏诊及病死率较高,若诊治及时,病死率仅为2%~8%[2]。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肺栓塞(PE)是由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1]。由于PE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及常规检查的非特异性,临床误诊漏诊及病死率较高,若诊治及时,病死率仅为2%~8%[2]。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3]。老年人有较多的PE易患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动脉导管介入治疗 急性肺栓塞 护理
下载PDF
动脉导管介入治疗的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梁烈冰 《辽宁医学杂志》 2011年第2期79-82,共4页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CHD)之一,约占CHD的25.0%,其发病率女多于男,两者之比约占3∶1。自从1938年Gross和Hubbcud成功完成了第1例PDA开胸结扎术以来,外科手术曾一直是临床治疗PDA常规方法。
关键词 动脉导管介入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 动脉导管未闭 临床治疗 外科手术 PDA 发病率 结扎术
下载PDF
经皮股动脉导管介入治疗Broca失语1例报告
5
作者 朱珠 向月应 +5 位作者 王甘棠 刘荣 谭孝华 莫雪红 苏燕 张爱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369-369,共1页
关键词 脑缺血 BROCA失语 经皮股动脉导管介入治疗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内介入治疗难治性鼻咽癌放疗后大出血12例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朱彬 曹然 +2 位作者 何耀强 李桂林 邝恒沙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243-1244,共2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内介入治疗难治性鼻咽癌放疗后大出血的价值。方法对12例鼻咽癌放疗后大出血患者共行16次动脉内介入治疗,其中11例行上颌动脉和/或面动脉和/或颈内动脉栓塞。栓塞材料有明胶海绵、弹簧钢圈、PVA颗粒、可脱球囊;1例用...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内介入治疗难治性鼻咽癌放疗后大出血的价值。方法对12例鼻咽癌放疗后大出血患者共行16次动脉内介入治疗,其中11例行上颌动脉和/或面动脉和/或颈内动脉栓塞。栓塞材料有明胶海绵、弹簧钢圈、PVA颗粒、可脱球囊;1例用带膜支架闭塞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结果7例患者至今仍存活,介入治疗后第2、3、5、21天因突然鼻腔再次大出血死亡4例,1例死于感染。5例术后出现复视、半边肢体肌力减退、面部隐痛、麻木等症状,经治疗后恢复。结论虽然经导管介入治疗后仍可能再次出血以及合并其他并发症,但经导管动脉内介入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大出血仍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鼻出血 导管动脉介入治疗 血管介入
下载PDF
大肠癌动脉导管介入治疗的护理
7
作者 黄晓红 陈达恭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02年第4期25-25,共1页
关键词 大肠癌 动脉导管介入治疗 护理
原文传递
局部灌注瑞替普酶溶栓在高危肺动脉栓塞患者行经肺动脉内导管碎栓介入治疗中的效果与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罗祥 宋韵 +2 位作者 郭春丽 和建武 秦皓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266-269,共4页
目的:探讨高危肺动脉栓塞患者行经肺动脉内导管碎栓介入治疗中,局部灌注瑞替普酶(r-PA)溶栓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研究标准的54例高危肺动脉栓塞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治疗组30例,患者均行一般治疗、低分子肝素钠... 目的:探讨高危肺动脉栓塞患者行经肺动脉内导管碎栓介入治疗中,局部灌注瑞替普酶(r-PA)溶栓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研究标准的54例高危肺动脉栓塞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治疗组30例,患者均行一般治疗、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介入碎栓治疗和经介入治疗对照组给予局部灌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治疗组则给予局部灌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结果:(1)两组溶栓治疗3d后血流变(HR)和风湿因子(RF)明显减慢,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和血氧饱和度(SaO_2)等血气分析指标也较前明显改善,两组各自溶栓前、后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瑞替普酶)溶栓后差异较对照组(阿替普酶)更为显著。(2)溶栓3d后,治疗组30例中,治愈30.00%,显效50.00%,无效13.33%,无恶化和死亡病例,总治疗效果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24例中,治愈25.00%,显效50.00%,无效25.00%,其中恶化1例(4.17%),无死亡病例,总治疗效果有效率75.00%。治疗组治愈率30.00%显著高于对照组25.00%(P<0.05);治疗组总治疗效果有效率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P<0.05)。(3)溶栓治疗后,治疗组出血率13.33%,对照组出血率12.50%,两组溶栓治疗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灌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在高危肺动脉栓塞患者行经肺动脉内导管碎栓介入治疗中疗效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替普酶 动脉栓塞 经肺动脉导管碎栓介入治疗 疗效 溶栓 并发症
下载PDF
经导管部分脾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症的效果
9
作者 王奇咏 王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3期64-65,共2页
探讨经导管部分脾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症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八十例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症患者,所有患者给予经导管部分脾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脾脏的长度、PV内径、脾脏厚度、并发症发... 探讨经导管部分脾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症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八十例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症患者,所有患者给予经导管部分脾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脾脏的长度、PV内径、脾脏厚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脾脏的长度、PV内径、脾脏厚度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P<0.05。80例患者当中,术后有6例出现发热,有12例食欲降低,有9例恶心,无需进行治疗自动缓解。有3例出现少量胸腔积液,经对症治疗后消失。结论: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症患者实施经导管部分脾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缩小脾脏,且安全性高,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部分脾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 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症 效果
下载PDF
ADOⅡ封堵器治疗特殊类型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疗效
10
作者 马新平 李青 赵娟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ADOⅡ封堵器治疗特殊类型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应用ADOⅡ封堵器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15例患儿。术中根据造影结果、心脏彩超结果选择合适的ADOⅡ封堵器。术后第1天行心脏彩超及心电图检查,如无异常及并发症,术... 目的:探讨ADOⅡ封堵器治疗特殊类型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应用ADOⅡ封堵器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15例患儿。术中根据造影结果、心脏彩超结果选择合适的ADOⅡ封堵器。术后第1天行心脏彩超及心电图检查,如无异常及并发症,术后第2天出院。出院后1、3、6及12个月门诊随访。结果:15例患儿手术时间(42.12±18.57) min,X线曝光时间(3.39±2.16)min。造影结果显示:长管型13例,漏斗型1例,不规则型1例。动脉导管最窄处直径(1.82±0.26) mm,长约(9.83±1.36) mm。主动脉发育良好无缩窄。封堵前后分别行升主动脉至降主动脉连续测压,未见明显压差。所有患儿均成功置入ADOⅡ封堵器。其中,12例即时造影完全封堵,3例少量残余分流。术后24 h心脏彩超检查显示,封堵器位置、形态正常。主动脉血流速度及肺动脉血流速度均在正常范围,3例患儿残余分流消失。12例患儿完成1年随访,1例患儿术后3月后再无随访。2例患儿完成6月随访。随访结果良好。结论:ADOⅡ封堵器对婴幼儿中小型、长管状或不规则型PDA有比较好的封堵效果,但由于本研究所选病例数较少,研究结果有一定局限性,可在今后工作中通过扩大样本研究数量,增加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OⅡ封堵器 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
下载PDF
基于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进展
11
作者 崔皓然 顾俊鹏 任伟新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64-69,共6页
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确诊时就属于中晚期的阶段,一半以上患者伴有门静脉癌栓,在不进行相关干预治疗的情况下,中位生存期约为2.7个月。对于该类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我国还未有一致的共识,传统的治疗方式,如手术切除、肝移... 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确诊时就属于中晚期的阶段,一半以上患者伴有门静脉癌栓,在不进行相关干预治疗的情况下,中位生存期约为2.7个月。对于该类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我国还未有一致的共识,传统的治疗方式,如手术切除、肝移植、放射及靶向治疗等,效果仍不理想;伴随介入治疗的发展,以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效果显著。本文将系统概述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临床诊断、病理分型及以TACE为基础联合其他治疗方式的研究进展,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门静脉癌栓 导管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DWI及其MRI增强扫描在肝癌TACE介入治疗术后早期疗效中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22
12
作者 唐启耀 尹君 +2 位作者 靳雪广 凌盈盈 温一阳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12期63-65,99,共4页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其MRI增强扫描在TACE介入术后早期疗效中的评估价值。方法以2015年6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210例肝癌TACE介入治疗患者为对象,纳入患者术前和术后分别行DWI扫描检查及MRI增强扫描检查,参照实体瘤疗效评估标...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其MRI增强扫描在TACE介入术后早期疗效中的评估价值。方法以2015年6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210例肝癌TACE介入治疗患者为对象,纳入患者术前和术后分别行DWI扫描检查及MRI增强扫描检查,参照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RECIST)将治疗结果分为有效组及无效组,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影像学表现,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影像学定量变化。结果 210例患者,共检出260个肝癌病灶,肿瘤平均直径约为7.56cm,肝癌患者TACE治疗前后影像学表现具有典型性;术后肝癌患者病灶ADC值较术前明显升高,肝癌患者术后CER动脉期、SIR动脉期值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无效组相比较,有效组肝癌病灶的ADC值明显大,但CER动脉期、SIR动脉期值明显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及其MRI增强扫描可有效评估肝癌TACE介入术后病灶存活及坏死情况,对评估早期临床疗效及指导临床下一步治疗方案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导管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 DWI MRI 早期疗效
下载PDF
艾迪联合TACE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梦安 徐美华 胡奇军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26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艾迪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方法 (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效果,为PHC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模式。方法将2012年1月~2015年10月本院住院的71例PH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6例采用艾迪联合TACE介入治疗为研... 目的探讨艾迪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方法 (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效果,为PHC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模式。方法将2012年1月~2015年10月本院住院的71例PH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6例采用艾迪联合TACE介入治疗为研究组,35例仅采用TACE介入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等。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7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FP等实验室指标、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迪联合TACE介入治疗PHC从疗效、AFP、不良反应等方面分析,优于单纯介入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迪 原发性肝癌 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方法介入治疗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自我管理现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郭丽敏 郭莹洁 +2 位作者 史宁 刘月芹 郄晓景 《河北医药》 CAS 2022年第10期1561-1565,共5页
我国冠心病患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经皮冠状动脉导管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手术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PCI手术通过植入支架使狭窄的血管开通,有效改善心肌灌注,从而改善患者症状,但术后患者高危因素仍然存在... 我国冠心病患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经皮冠状动脉导管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手术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PCI手术通过植入支架使狭窄的血管开通,有效改善心肌灌注,从而改善患者症状,但术后患者高危因素仍然存在,易导致冠状动脉再狭窄。所以PCI术后使患者主动建立良好自我管理能力,积极控制高危因素尤为重要。本文从自我管理的定义、自我管理在PCI术后的国内外应用现状、影响因素、干预方式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提高PCI术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导管介入治疗 自我管理 疾病预后
下载PDF
7例冠心病患者行一站式杂交技术围手术期的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灵霞 司在霞 周敏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3年第12期41-43,共3页
总结了7例冠心病患者行一站式杂交技术围手术期的特点并找出有针对性的护理要点。护理要点包括术前进行心理评估,制定心理护理措施;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抗凝监测;术中密切配合医生;术后重点观察出血量及引流量的颜色及性状;制定并实施术... 总结了7例冠心病患者行一站式杂交技术围手术期的特点并找出有针对性的护理要点。护理要点包括术前进行心理评估,制定心理护理措施;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抗凝监测;术中密切配合医生;术后重点观察出血量及引流量的颜色及性状;制定并实施术后宣教;疼痛护理。患者治疗效果均较好,认为对冠心病多支冠脉病变患者行一站式冠状动脉杂交技术效果较好,严密的抗凝观察及专科护理是保证疗效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状动脉导管介入治疗 一站式杂交技术 护理
下载PDF
Transcatheter to Close the Patent Duetus Arteriosus and Atrial Septal Defects in Children
16
作者 赵乃琤 王大为 +3 位作者 王凤鸣 龚小平 秦玉明 胡宝珍 《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03年第6期309-312,共4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safety and complications oftranscathetering Amplatzer device in the closure of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 and atrial septaldefects (ASD) in children. Methods: Patien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safety and complications oftranscathetering Amplatzer device in the closure of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 and atrial septaldefects (ASD) in children. Methods: Patients with PDA (n = 25) and ASD ( n = 16), confirmed byechocardiography, were treated by transcatheterization. Amplatzer occluder device was placed by thetranscatheterization with the image support of X-ray and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 ( TTE) . TheTTE, ECG and X-ray examination were engaged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results on the time pointsof 24 h , 1, 3 , 6, 12 months after the operation, and all these cases were engaged to the follow-upexamination. Results: The cardioangiographic diameter was 13.0-28.0 mm ([19.3+-4.9] mm) in ASD and2.0-7.7 mm ([3.9+-1.5] mm) in PDA . The diameter of the Amplatzer occluder selected were 13.0-30.0mm ( [20.6+-5.1] mm) in ASD and 4.0-12.0 mm ([6.6+-1.9] mm) in PDA , respectively. All the Amplatzeroccluders were placed successfully. There were no complications during and after the operation.Very small residual shunt was still found soon after the operation in 10 cases , and there were noresidual or recanalization after three months of the operation. The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 andheart size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follow-up examination . Conclusion: Transcatheteringclosure with Amplatzer device is an effective, simple and safe technique in the treatment of ASD andPDA in childr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atrial septal defects TRANSCATHETER amplatzerdevic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