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15篇文章
< 1 2 1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极低出生体重儿动脉导管未闭手术结扎时机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太祥 马晓路 +1 位作者 陈正 施丽萍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00-506,共7页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手术结扎时机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5月行经胸PDA手术结扎治疗的VLBWI临床资料。根据结扎时日龄分为...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手术结扎时机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5月行经胸PDA手术结扎治疗的VLBWI临床资料。根据结扎时日龄分为早期结扎组(日龄≤21 d)和晚期结扎组(日龄>21 d),比较2组间围术期临床特征、并发症及病死率,并分析早期手术结扎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72例VLBWI,早期结扎组19例(26%),晚期结扎组53例(74%)。2组间出生体重、胎龄、手术时体重、手术时日龄、术前有创机械通气率、术前无创机械通气率、肺出血及低血压发生率、术前72 h PDA内径/体重、术中PDA外径/体重、手术结扎后心脏综合征发生率及术后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出血宜早期行PDA手术结扎(P<0.05)。早期结扎组和晚期结扎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VLBWI生后出现肺出血并经心脏超声证实存在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PDA时,可早期行手术结扎治疗,但应警惕手术结扎后心脏综合征的发生。另外,PDA的早期结扎并未增加手术本身、远期并发症及死亡的风险,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 早期手术结扎 极低出生体重儿 早产儿
下载PDF
日间手术模式下机器人辅助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的护理经验
2
作者 李晓艳 施凤双 +1 位作者 唐晓敏 李帅妮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16期1762-1764,共3页
目的总结日间手术模式下机器人辅助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8月至2022年1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完成日间手术模式下机器人辅助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患儿58例,均予精细个体化护理。护理要点包括入院前... 目的总结日间手术模式下机器人辅助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8月至2022年1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完成日间手术模式下机器人辅助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患儿58例,均予精细个体化护理。护理要点包括入院前开展“teach-back”理念下的健康宣教,实施个体化营养管理方案,制定并实施集束化术前护理方案,术后行动态生命体征监测,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早期进食及活动,多模式策略下分层疼痛管理,观察及护理术后常见并发症,出院后行动态追踪式随访了解患儿进食、活动、伤口愈合等并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58例患儿均于24 h内顺利出院,其中术后出现皮下气肿、喉返神经损伤导致声音嘶哑各1例。超声心动图复查结果未见异常。结论日间手术模式下机器人辅助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的围术期,实施精细个体化护理,有利于患儿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日间手术 动脉导管 护理
下载PDF
动脉导管未闭患儿手术前后血清脑利钠肽、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0水平变化及临床检测价值研究
3
作者 栗振坤 柳瑞 +1 位作者 杨磊 刘旭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16-619,623,共5页
目的:探讨动脉导管未闭(PDA)患儿手术前后血清脑利钠肽(BN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变化及临床检测价值。方法:选取PDA患儿124例为观察组,选取年龄相当的体检健康者124名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及观察组患儿... 目的:探讨动脉导管未闭(PDA)患儿手术前后血清脑利钠肽(BN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变化及临床检测价值。方法:选取PDA患儿124例为观察组,选取年龄相当的体检健康者124名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及观察组患儿手术前后心脏结构指标[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Tei指数及血清BNP、TNF-α和IL-10水平。分析PDA患儿心脏结构指标、Tei指数与血清BNP、TNF-α和IL-10水平的相关性。分析血清BNP、TNF-α和IL-10对PDA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LAD、LVEDD、LVESD、RVEDD、Tei指数及血清BNP、TNF-α和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 d和术后3个月PDA患儿LAD、LVEDD、LVESD、RVEDD、Tei指数及血清BNP、TNF-α和IL-10水平低于术前,且术后3个月低于术后3 d(均P<0.05)。PDA患儿LAD、LVEDD、LVESD、RVEDD及Tei指数与血清BNP、TNF-α和IL-10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血清BNP、TNF-α和IL-10对PDA均有一定诊断价值,三者联合的诊断价值更高(均P<0.05)。结论:PDA患儿心脏结构指标、Tei指数与血清BNP、TNF-α、IL-10水平均升高,术后以上指标得到一定改善,且血清BNP、TNF-α和IL-10三者联合检测对PDA的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 经皮动脉导管介入封堵术 脑利钠肽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0 儿童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分析
4
作者 艾力亚尔·克依木 阿里亚古丽·阿不都热依木 +4 位作者 吴祖凯 米热合麦提·麦麦提祖农 牟巧羽 何丽芸 张国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3-177,共5页
目的探讨传统左后外侧切口动脉导管结扎术、电视胸腔镜下动脉导管结扎术、改良腋下小切口动脉导管结扎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心... 目的探讨传统左后外侧切口动脉导管结扎术、电视胸腔镜下动脉导管结扎术、改良腋下小切口动脉导管结扎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心胸外科收治的PDA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B、C三组,A组采取传统经左后外侧切口动脉导管结扎术,B组采取电视胸腔镜下动脉导管结扎术,C组采取改良腋下小切口动脉导管结扎术。本研究纳入PDA患儿119例,其中A组41例(男16例,女25例)、B组37例(男19例,女18例)、C组41例(男17例,女24例)。比较三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胸腔闭式引流量、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滞留时间、胸腔闭式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B、C三组患儿手术时间[(112.20±26.41)min、(104.51±18.59)min、(114.39±33.28)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术后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B组术后胸腔引流量少于A组[(69.05±23.95)mL比(109.76±37.18)mL],引流时间短于A组[(3.24±0.93)d比(4.66±2.6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未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ICU滞留时间及气管插管时间上比较,B组均短于或少于A组,C组均短于或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返回病房后1 h、12 h、24 h的FLACC疼痛评分比较,A组均高于B组,B组均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均无一例残余分流、乳糜胸发生;C组出现少量胸腔积液1例,轻度气胸1例;A组出现肺不张4例,肺部感染5例;B组出现肺不张5例,肺部感染5例;A、B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腋下小切口动脉导管结扎术治疗PDA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好,并发症少,可作为临床首选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海南省首例报道(附视频)
5
作者 苏云天 艾力夏提·阿里甫 +2 位作者 王海凡 孟小慧 陈仁伟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4年第2期249-253,共5页
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于2023年2月收治1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本中心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Xi系统完成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这是海南省首例机器人辅助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也是海南省首例机器人辅助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机器人手术系统对接... 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于2023年2月收治1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本中心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Xi系统完成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这是海南省首例机器人辅助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也是海南省首例机器人辅助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机器人手术系统对接时间10 min,手术操作时间45 min,出血量1 ml,手术过程顺利,未见术后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结扎 先天性心脏病 机器人辅助手术
下载PDF
极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相关肺高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9例预后分析
6
作者 锡洪敏 马丽丽 +3 位作者 尹向云 杨萍 姜红 李向红 《精准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75-177,181,共4页
目的分析9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相关肺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极早产儿行PDA结扎术后的临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合并PDA的BPD相关PH的极早... 目的分析9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相关肺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极早产儿行PDA结扎术后的临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合并PDA的BPD相关PH的极早产儿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给予PDA结扎手术,术后规律随访。结果手术治疗后7例患儿肺动脉压力降至正常,顺利脱机并出院,且后期规律门诊随访,均随访至2022年6月。随访者中最大者已4岁,所有患儿心脏超声示心脏结构及功能、肺动脉压力均正常,生长发育正常,无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2例患儿死亡。结论合并PDA的BPD相关PH的极早产儿病情危重,在药物治疗失败的情况下,PDA适时结扎是改善预后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动脉导管 动脉高压 结扎 预后 婴儿 极度早产
下载PDF
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早产儿布洛芬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分析
7
作者 吴梓琪 张漪 +3 位作者 周茜茜 刘沁 程实 夏世文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3-349,共7页
目的研究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hemodynamically significant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hsPDA)早产儿布洛芬治疗失败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湖北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2018年1月—2023年6月收治... 目的研究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hemodynamically significant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hsPDA)早产儿布洛芬治疗失败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湖北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2018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胎龄<34周hsPDA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布洛芬组(95例)和布洛芬+手术组(44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hsPDA早产儿布洛芬治疗失败的高危因素。结果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脉导管直径增大、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值≥0.80、总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延长是hsPDA早产儿布洛芬治疗失败的高危因素(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动脉导管直径>2.85 mm,大脑中动脉RI值≥0.80,总有创机械通气时间>16 d对hsPDA早产儿布洛芬治疗失败具有预测价值(P<0.05);三者联合预测价值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843,灵敏度为86.5%,特异度75.0%(P<0.05)。结论动脉导管直径>2.85 mm、大脑中动脉RI值≥0.80、总有创机械通气时间>16 d是hsPDA早产儿布洛芬治疗失败的高危因素,并对临床上布洛芬治疗失败需手术治疗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 布洛芬治疗 动脉导管未闭手术结扎 高危因素 早产儿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用于动脉导管未闭不同术式治疗患者术后心脏结构及功能变化评价的临床价值
8
作者 吴文海 陈天宝 陈宏伟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84-386,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UCG)用于动脉导管未闭(PDA)不同术式治疗患者术后心脏结构及功能变化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泉州市第一医院2017年1月-2023年6月单纯动脉导管未闭患者95例为研究样本。信封法分为对照组(n=46例)和观察组(n=49例)...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UCG)用于动脉导管未闭(PDA)不同术式治疗患者术后心脏结构及功能变化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泉州市第一医院2017年1月-2023年6月单纯动脉导管未闭患者95例为研究样本。信封法分为对照组(n=46例)和观察组(n=49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心脏外科结扎手术治疗方式,观察组采取经X射线及超声引导下介入封堵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在治疗后比治疗前心脏结构中左心房室内径均有不同程度回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左心功能水平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比对照组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P<0.05),切口小、美观等优点。结论:对动脉导管未闭患者采用经X射线及超声引导下介入封堵治疗后,可以有效改善心脏的结构及心功能指标的恢复,并具有多项优点,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造福广大动脉导管未闭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动脉导管 心脏结构 封堵治疗
下载PDF
儿童动脉导管未闭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的疗效研究
9
作者 李安馨 张松跃 +2 位作者 荣星 夏天和 吴蓉洲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6期1150-1152,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动脉导管未闭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4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32)、对照组(n=32)。对照组实施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患儿实施... 目的探讨儿童动脉导管未闭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4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32)、对照组(n=32)。对照组实施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患儿实施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舒张功能[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峰值与舒张早期二尖瓣环最大运动E'峰峰值之比(E/E')、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峰值与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频谱A峰峰值之比(E/A)]、心功能[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变化,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E/E'水平为(10.09±1.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1.37),E/A水平为(1.24±0.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为(1.69±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术后1个月的LVEDD、LVESD水平分别为(30.43±3.18)mm、(20.41±2.05)mm,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90±3.20)mm、(23.23±2.50)mm,LVEF水平为(58.40±3.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03±2.91)%,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患儿具有显著的疗效,改善舒张功能与心功能,值得在临床应用中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 导管介入封堵 舒张功能 心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不同剂量布洛芬口服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效果
10
作者 陈凌 张文杰 +1 位作者 杨利丽 潘兆军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6期730-733,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布洛芬口服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7月31日江苏省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明确诊断为PDA的97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布洛芬治疗,...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布洛芬口服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7月31日江苏省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明确诊断为PDA的97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布洛芬治疗,在组间基线特征可比的原则上,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标准剂量组(32例)、中等剂量组(30例)和高剂量组(35例),比较三组患儿PDA治疗疗效、不良反应及合并症发生率。结果高剂量组患儿PDA治疗成功率高于标准剂量组及中剂量组,治疗后动脉导管(DA)直径及左心房(LA)内径和主动脉根部(AO)内径比值小于标准剂量组及中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患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Ⅲ~Ⅳ级脑室内出血(IVH)发生率均低于标准剂量组及中剂量组,最高经皮胆红素(TCB)水平高于标准剂量组及中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布洛芬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PDA的治疗有效率,未增加不良反应,并降低了出院时BPD和Ⅲ~Ⅳ级IVH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剂量 布洛芬 极低出生体重儿 动脉导管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动脉导管未闭早产患儿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11
作者 方婉青 赵杭燕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961-964,共4页
目的分析动脉导管未闭(PDA)早产患儿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策略,为预防PDA早产患儿合并肺部感染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44例PDA早产患儿资料,根据是否合并肺部感... 目的分析动脉导管未闭(PDA)早产患儿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策略,为预防PDA早产患儿合并肺部感染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44例PDA早产患儿资料,根据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85例)和非感染组(59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DA早产患儿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44例PDA早产患儿合并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59.03%。共分离出病原菌株9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2株,以克雷伯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24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气管插管次数≥2次、有低蛋白血症、PDA直径≥3 mm、胎龄<28周、有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是PDA早产患儿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PDA早产患儿合并肺部感染为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临床上应采取针对性的综合治疗和护理策略来预防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 早产患儿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
下载PDF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早期自发闭合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喻梅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14期26-30,35,共6页
胎儿时期,动脉导管开放是维持胎儿循环的关键,足月儿出生后动脉导管会自发闭合。早产儿出生后动脉导管未能自发关闭,会引起体循环缺血和肺循环淤血而产生相关并发症。目前,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仍存在争议,早期使用药物及手术关闭... 胎儿时期,动脉导管开放是维持胎儿循环的关键,足月儿出生后动脉导管会自发闭合。早产儿出生后动脉导管未能自发关闭,会引起体循环缺血和肺循环淤血而产生相关并发症。目前,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仍存在争议,早期使用药物及手术关闭早产儿动脉导管并未改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结局,且会增加不良反应,此外,早产儿的动脉导管有自发关闭的可能。本文对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早期自发闭合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旨在为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动脉导管 动脉导管自发关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儿童动脉导管未闭日间手术48例的护理体会
13
作者 张琼 赵杭燕 +2 位作者 刘喜旺 应力阳 蔡彬彬 《护理与康复》 2023年第7期81-83,共3页
总结48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儿童动脉导管未闭日间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护理要点:术前缩短禁食禁饮时间,合理布局手术间各仪器、设备,选择合适的机器人操作模式;术中加强体位的管理,预防压力性损伤;术后做好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总结48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儿童动脉导管未闭日间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护理要点:术前缩短禁食禁饮时间,合理布局手术间各仪器、设备,选择合适的机器人操作模式;术中加强体位的管理,预防压力性损伤;术后做好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严密观察神经系统损伤症状,制定个性化的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并加强随访。本组48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胸手术,术后复查动脉导管残余漏1例,喉返神经损伤、声音嘶哑1例,随访3个月后好转,无其他近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手术 儿童 动脉导管 日间手术 护理
下载PDF
床旁结扎手术治疗16例足月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花少栋 王辉 +4 位作者 黄捷婷 赵淑玉 郭婕 周更须 封志纯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14年第3期161-165,共5页
目的研究需要手术结扎的足月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本院足月新生儿病房需呼吸机支持治疗的、布洛芬药物治疗无效的16例PDA患儿行床旁结扎手术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内环境指标、炎性指标、生化改变进行回... 目的研究需要手术结扎的足月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本院足月新生儿病房需呼吸机支持治疗的、布洛芬药物治疗无效的16例PDA患儿行床旁结扎手术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内环境指标、炎性指标、生化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儿手术前均有呼吸困难、活动后呼吸急促、青紫、三凹征阳性,心前区杂音,双肺均可闻及湿啰音,7例肝脏增大超过肋下3 cm,双下肢水肿有3例;术前X线胸片:双肺肺血增多,肺纹理增多模糊,斑片状影。所有病例均有代谢性酸中毒、低蛋白血症(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均降低);PDA内径:最小2.5 mm,最大6.0 mm,平均(4.244±1.080)mm。PDA结扎时间在出生后(17.938±8.706)天;术前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天数(10.125±6.087)天。行结扎术后患儿症状体征改善明显,术后3天X线胸片示肺血明显减少,术后上机(3.667±2.743)天,能顺利撤机。结论 PDA床旁结扎安全、有效,对于左向右分流较重、药物关闭无效的PDA,即使合并其他心脏畸形,手术关闭导管对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防止发生肺血管病变、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是一种良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 床旁结扎 足月儿 临床特点
下载PDF
有显著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手术疗效分析
15
作者 施经添 何伦德 +2 位作者 陈冬梅 王瑞泉 曾洪飚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15期2229-2232,共4页
目的观察有显著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1年泉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39例有显著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动脉导管未闭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行动脉导管未闭... 目的观察有显著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1年泉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39例有显著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动脉导管未闭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行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手术(手术组),19例未手术(非手术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治愈出院率和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手术组患儿的治愈出院率为80.0%,明显高于未手术组的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患儿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为(112.56±122.29)h,明显短于未手术组的(912.00±833.5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患儿的术后住院时间为(38.69±24.89)d,明显短于未手术组的(80.86±22.4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每例患儿的平均主要并发症数为(1.00±0.79)个,明显少于未手术组的(2.68±1.2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显著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外科手术治疗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尽早手术治疗,能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质量 早产儿 动脉导管 外科手术 疗效
下载PDF
早产超、极低出生体重儿动脉导管未闭早期床边结扎手术2例
16
作者 张费通 崔其亮 +1 位作者 吴兆红 詹鸿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9期1658-1659,共2页
早产超、极低出生体重儿动脉导管未闭(PDA)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病症,可能会带来某些不良后果。部分病例常规药物治疗不能奏效。我院近期对2例早产超、极低出生体重儿PDA予早期床边手术结扎,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动脉导管 早产 结扎手术 床边 早期 常规药物治疗 手术结扎
下载PDF
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患儿行肝移植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17
作者 黄欣儿 鲁剑芳 +2 位作者 沈鸣雁 徐丽雅 韩琳秋 《护理与康复》 2023年第10期69-72,共4页
总结1例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患儿行肝移植术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肝移植围手术期实施精细化液体管理;严格执行抗凝措施,预防血管并发症;加强肝移植术后并发肠梗阻的护理;严格落实感染防控措施,预防肺部感染;精准服... 总结1例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患儿行肝移植术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肝移植围手术期实施精细化液体管理;严格执行抗凝措施,预防血管并发症;加强肝移植术后并发肠梗阻的护理;严格落实感染防控措施,预防肺部感染;精准服用免疫抑制剂,预防急性排异的发生;落实信息化随访,掌握出院后病情演变。经过耐心、科学的护理,该患儿于术后第69天康复出院,随访6个月,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 动脉导管 肝移植 手术 儿童
下载PDF
左心室形态联合ST段压低对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术后心功能不全的预测价值
18
作者 纪志娴 罗刚 +2 位作者 王思宝 王葵亮 泮思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057-2061,共5页
目的评估左心室形态联合ST段压低预测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PDA)术后心功能不全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设计为回顾性研究,将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455例婴幼儿PDA实施手术关闭。记录术前心电图ST段压低及超声心... 目的评估左心室形态联合ST段压低预测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PDA)术后心功能不全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设计为回顾性研究,将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455例婴幼儿PDA实施手术关闭。记录术前心电图ST段压低及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主动脉内径(AOD)、肺动脉内径(PAD)、肺动脉收缩压(PAS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短轴收缩率(LVFS)等临床资料。以术后左心功能不全进行分组比较,对可能影响心功能的因素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ROC曲线分析左心室形态联合ST段压低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42例(9.23%)患儿术后出现左心功能不全,平均LVEF为(54.83±3.37)%。两组患儿年龄、体质量、BSA、PDA内径、LAD、AOD、PAD、LVEF、LVFS及PAS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功能不全患儿术前LVEDD、LVESD及ST段压低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示ST段压低是预测PDA患儿术后发生心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曲线下面积为0.785,灵敏度为85.4%,特异度为54.0%。左心功能不全患儿术后6个月,LAD、LVEDD、LVESD、AOD及PAD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心电图ST段恢复正常。结论PDA不同术式闭合后均需警惕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术前左心室形态联合ST段压低可作为预测PDA患儿术后心功能不全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 左心功能不全 介入治疗 结扎 心电图 儿童
下载PDF
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手术配合
19
作者 赵旋 《内蒙古中医药》 2010年第24期177-178,共2页
动脉导管是胎儿时期连接肺动脉与主动脉的生理性血流通道.动脉导管未闭可单独存在,亦可与其它畸形合并存在,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其发病率(20%)居第二位,在儿童病例中占首位.男性多于女性,其比例约为3:1.我院自2005年开展直... 动脉导管是胎儿时期连接肺动脉与主动脉的生理性血流通道.动脉导管未闭可单独存在,亦可与其它畸形合并存在,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其发病率(20%)居第二位,在儿童病例中占首位.男性多于女性,其比例约为3:1.我院自2005年开展直视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以来,共收治动脉导管患者巧例,经手术治疗,均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 结扎手术 护理
下载PDF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独立引导经股静脉途径封堵治疗儿童动脉导管未闭 被引量:2
20
作者 肖丽苗 刘金桥 +2 位作者 陈丽丽 文欢 陈文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39-842,共4页
目的 观察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独立引导经股静脉途径封堵治疗儿童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价值。方法 收集25例接受TEE独立引导下经股静脉途径封堵治疗的PDA患儿(TEE组),并纳入接受X线引导下介入封堵治疗的70例PDA患儿(对照组),对比2组患... 目的 观察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独立引导经股静脉途径封堵治疗儿童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价值。方法 收集25例接受TEE独立引导下经股静脉途径封堵治疗的PDA患儿(TEE组),并纳入接受X线引导下介入封堵治疗的70例PDA患儿(对照组),对比2组患儿一般资料、手术情况及随访资料,评估TEE引导下经股静脉途径封堵的疗效。结果 2组治疗效果均满意,封堵器位置均正常,周围无残余分流、无大血管梗阻。TEE组手术时间为28~61 min,对照组为28~62 min。组间患儿年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1、3及6个月,2组封堵器位置均正常、动脉水平无残余分流、无心律失常;均未见明显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 TEE用于独立引导经股静脉途径封堵治疗儿童PDA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动脉导管 超声心动描记术 介入封堵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