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2跖背动脉微型岛状皮瓣修复足部趾蹼缺损
1
作者 王春雷 李玉山 王大鹏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5年第2期119-119,共1页
关键词 第2跖背 动脉微型 岛状皮瓣 手术修复 足部趾蹼缺损 足趾活动
下载PDF
微型带蒂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皮肤缺损的临床价值
2
作者 刘军国 张义鹏 +1 位作者 李健 范相举 《当代医学》 2023年第32期142-145,共4页
目的分析指端软组织皮肤缺损治疗中微型带蒂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于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住院的70例指端软组织皮肤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治疗,供区为微型带... 目的分析指端软组织皮肤缺损治疗中微型带蒂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于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住院的70例指端软组织皮肤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治疗,供区为微型带蒂指固有动脉,统计患者治疗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患者治疗前后指间关节活动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上肢功能评定表(DASH)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结果术后,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7.14%,并发症发生率为4.29%。治疗后,患者近指间关节活动度、远指间关节活动度均大于治疗前,VAS评分低于治疗前,DASH、WHOQOL-BREF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指端软组织皮肤缺损治疗中微型带蒂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手指功能,减轻疼痛感,提高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端软组织皮肤缺损 微型带蒂指固有动脉 逆行岛状皮瓣修复
下载PDF
3D DSA辅助下弹簧圈栓塞颅内微型动脉瘤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健 王祝峰 +5 位作者 王珩 于嘉 邓剑平 田立桩 高国栋 赵振伟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 DSA)辅助下应用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微型动脉瘤的技术要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23例颅内微型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瘤体最大径≤3.0 mm),全部经二维造影及三维重建,并行...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 DSA)辅助下应用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微型动脉瘤的技术要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23例颅内微型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瘤体最大径≤3.0 mm),全部经二维造影及三维重建,并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结果 3D DSA在诊断此类动脉瘤方面最为精确,7例2D DSA定诊为阴性后,3D DSA检查发现动脉瘤,我们定义宽颈动脉瘤体颈比<1.5,2D DSA为13例(81.3%),3D DSA为11例(47.8%),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5);23例动脉瘤全部栓塞成功,其中致密栓塞7例,次全栓塞8例,部分栓塞8例,球囊辅助1例,支架辅助3例。术中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3例,无死亡病例。脑血管造影复查5例,4例动脉瘤稳定,1例复发。所有患者随访中改良Rantin评分为0~1,生活可自理。结论 3D DSA在颅内微型动脉瘤的诊断和介入治疗中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应用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微型动脉瘤疗效确切,术中微导管和弹簧圈技术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微型动脉 弹簧圈栓塞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各种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在微型多动脉炎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王金泉 刘志红 +3 位作者 张少凌 唐政 胡伟新 黎磊石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5期1-6,共6页
目的:进一步阐明不同抗原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微型多动脉炎(MP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首次在国内对39例MPA患者进行了间接免疫荧光(IIF)┐ANCA,髓过氧化物酶(MPO)┐ANCA,细菌渗透增强蛋... 目的:进一步阐明不同抗原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微型多动脉炎(MP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首次在国内对39例MPA患者进行了间接免疫荧光(IIF)┐ANCA,髓过氧化物酶(MPO)┐ANCA,细菌渗透增强蛋白(BPI)┐ANCA和蛋白酶3(PR3)┐ANCA检测,并结合临床和病理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39例中ANCA阳性者25例(64.10%),其中IIF┐ANCA阳性率为17.95%,MPO┐ANCA为38.46%,BPI┐ANCA为20.51%,PR3┐ANCA为7.69%,各种ANCA试验可单独阳性,也可合并存在,以MPO┐ANCA的合并存在率最高。结论:ANCA在MPA诊断中具有肯定意义,不仅是MPA诊断的一个血清学标志,而且是疾病活动和进展的标志之一。从临床实际出发同时检测MPO┐ANCA、BPI┐AN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中性粒细胞胞浆 抗体 微型动脉
下载PDF
微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小创面27例效果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彭艳斌 万圣祥 +2 位作者 肖颖峰 张洪军 王全震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24期3690-3691,共2页
目的探讨微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小创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3年12月于本院采用微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治疗的27例手足小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后的皮瓣成活率、臃肿率、手足功能优良率及... 目的探讨微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小创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3年12月于本院采用微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治疗的27例手足小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后的皮瓣成活率、臃肿率、手足功能优良率及皮瓣部位感觉功能评估结果。结果患者的皮瓣成活率达到100.00%,手足功能优良率达到100.00%,皮瓣部位感觉功能持续改善,无一例皮瓣臃肿发生。结论微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小创面的临床价值较高,患者治疗后的手足功能恢复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 手足小创面 临床价值
下载PDF
颅内微型动脉瘤诊断和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李俊 马廉亭 +5 位作者 秦尚振 陈刚 徐国政 龚杰 余泽 向伟楚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8年第3期138-140,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微型动脉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经DSA确诊的颅内微型动脉瘤(直径<3 mm)21例(22枚)中,1例放弃外科治疗;9例行开颅手术,其中动脉瘤夹闭5例,包裹3例(1例电凝动脉瘤后动脉瘤消失),孤立载瘤动脉(颈内动脉)1例;11例行... 目的探讨颅内微型动脉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经DSA确诊的颅内微型动脉瘤(直径<3 mm)21例(22枚)中,1例放弃外科治疗;9例行开颅手术,其中动脉瘤夹闭5例,包裹3例(1例电凝动脉瘤后动脉瘤消失),孤立载瘤动脉(颈内动脉)1例;11例行血管内治疗,其中1例小脑上动脉瘤采用NBCA胶栓塞,10例(11枚动脉瘤)采用微弹簧圈栓塞,其中采用瘤颈成型技术6例(支架辅助2例,双导管技术3例,导丝辅助技术1例)。结果行开颅手术的9例中,死亡1例,治愈4例,好转2例,残废2例;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行血管内治疗手术的11例中,死亡1例,治愈7例,好转1例,残废2例。血管内栓塞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结论3D-DSA是诊断颅内微型动脉瘤最有价值的方法,手术和栓塞治疗的风险均较高,但采用适当的技术仍可以取得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颅内脑动脉 显微外科手术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SN-89型微型动脉夹对鼠颈动脉内皮细胞损伤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许洪升 周岱 王中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94年第6期480-482,共3页
应用SN-89型微型动脉夹夹闭鼠颈总动脉,结果表明,夹闭力15、25、35、45g的夹子,夹闭1mm的血管一定时间后,均会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其损伤程度与夹闭力及夹闭时间有关.SN-89型动脉夹重量轻,... 应用SN-89型微型动脉夹夹闭鼠颈总动脉,结果表明,夹闭力15、25、35、45g的夹子,夹闭1mm的血管一定时间后,均会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其损伤程度与夹闭力及夹闭时间有关.SN-89型动脉夹重量轻,性能稳定,弹簧部体积小,不影响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动脉 鼠颈动脉 内皮细胞 损伤
下载PDF
微型多动脉炎
8
作者 陈惠萍 李世军 胡章学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576-578,共3页
关键词 微型动脉 肾脏病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各种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在微型多动脉炎诊断中的意义
9
作者 王金泉 《医学信息》 1997年第4期38-38,共1页
各种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在微型多动脉炎诊断中的意义目的:进一步阐明不同抗原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微型多动脉炎(MP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首次在国内对39例MPA患者进行了间接免疫荧光(IF)-ANCA,... 各种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在微型多动脉炎诊断中的意义目的:进一步阐明不同抗原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微型多动脉炎(MP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首次在国内对39例MPA患者进行了间接免疫荧光(IF)-ANCA,髓过氧化物酶(MPO)-AN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动脉 抗中性粒细胞 胞浆抗体 细菌渗透增强蛋白 髓过氧化物酶 肾脏病 间接免疫荧光 南京总医院 血清学标志 南京军区
下载PDF
微型多动脉炎的肾脏损害(附8例报告)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惠萍 白晓洋 +1 位作者 黎磊石 张景红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83-86,共4页
本文分析微型多动脉炎(microscopic polyarteritis nodosa,MPAN)8例病人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及肾脏病理特点。结果发现,除发热、肌痛等一般症状外,最常受累的是血液系统,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肾脏病病情发展急骤,迅速出现肾功能损害。... 本文分析微型多动脉炎(microscopic polyarteritis nodosa,MPAN)8例病人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及肾脏病理特点。结果发现,除发热、肌痛等一般症状外,最常受累的是血液系统,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肾脏病病情发展急骤,迅速出现肾功能损害。实验室检查常见肾功能不全,贫血和白细胞增多,60%的病例抗白细胞胞浆抗体阳性。肾活检光镜特征为局灶性、节段性、坏死性肾小球肾炎,伴新月体形成和血管炎/坏死。作者认为,MPAN病程常多迁延,预后不佳。鉴于本病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血管造影也有一定局限性,在临床上疑及本病时应及早作肾活检,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动脉 肾脏损害 病理
下载PDF
微型腓动脉穿支皮瓣在修复手足部创面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岩 陈文 +3 位作者 何志军 蒋振兴 田莉 孙维强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8年第2期242-244,共3页
目的探讨微型腓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足部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13例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微型腓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所有皮瓣均成活,其中1例皮瓣术后... 目的探讨微型腓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足部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13例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微型腓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所有皮瓣均成活,其中1例皮瓣术后伤口渗夜较多,经清洁换药后愈合,其余皮瓣均Ⅰ期愈合,愈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满意,弹性较好,耐磨。结论微型腓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足部创面疗效确切,其不损伤主干血管,皮瓣质地好,耐磨性较好,外观满意,术后手足部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动脉穿支皮瓣 游离移植 手足部 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动脉化静脉微型皮瓣修复手指缺损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开栋 赵文学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15期52-53,共2页
目的:探讨动脉化静脉微型皮瓣修复手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8月收治手指缺损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皮瓣修复术治疗;观察组应用动脉化静脉微型皮瓣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手功能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各... 目的:探讨动脉化静脉微型皮瓣修复手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8月收治手指缺损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皮瓣修复术治疗;观察组应用动脉化静脉微型皮瓣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手功能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各项功能恢复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手指运动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1个月、2个月TAM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愈合时间、皮瓣两点辨别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化静脉微型皮瓣修复手指缺损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恢复手部运动及感觉功能,提高手功能恢复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指缺损 动脉化静脉微型皮瓣修复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微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对手部小创面患者感染及其相关血液指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忠义 于宁 +3 位作者 李晓芳 韩超 周仁义 冀希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3981-3983,共3页
目的研究微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对手部小创面患者感染及其相关血液指标的影响,为手部小创面患者感染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治疗的58例手部小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 目的研究微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对手部小创面患者感染及其相关血液指标的影响,为手部小创面患者感染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治疗的58例手部小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组)29例和观察组(微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组)29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总感染率及术前、术后3、7d的促炎细胞因子及其他炎性应激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总感染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34%,术后3d及7d观察组血清促炎细胞因子IL-6、IFN-γ、TNF-α及IL-8水平分别为(11.01±1.38)pg/ml、(22.32±2.53)pg/ml、(3.53±0.52)ng/ml、(13.82±1.55)pg/ml及(8.24±1.19)pg/ml、(16.86±1.71)pg/ml、(2.24±0.35)ng/ml、(10.25±1.37)pg/m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对手部小创面患者感染控制效果较好,且对患者相关血液指标的影响也相对更好,其应用价值相对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 手部小创面 感染 相关血液指标
原文传递
微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手部小创面感染的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成锋 习耀峰 +2 位作者 陈荣 贾伟 刘强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17期3355-3358,共4页
目的:探讨微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在手部小创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接诊的90例手部小创面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行游离腹壁下动脉穿... 目的:探讨微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在手部小创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接诊的90例手部小创面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行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观察组行微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血清白介素(IL)-6、IL-8、干扰素(INF)-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感染发生率。结果:与手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白介素(IL)-6、IL-8、干扰素(INF)-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红细胞沉积率(ESR)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6.67%(39/45)vs64.44%%(29/45)](P<0.05),术后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22%(1/45)vs17.78%(8/45)](P<0.05)。结论:微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部小创面的临床效果显著,术后炎症反应轻,感染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部小创面 微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 感染 炎性因子
原文传递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滴度检测对微型多动脉炎肾损害活动性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5
作者 孙凯 黎磊石 《中华肾脏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59-362,共4页
目的 研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滴度的动态变化与微型多动脉炎(MPA)肾损害病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动态观察5例活动性微型多动脉炎肾损害患者经甲基强的松龙和环磷酰胺双冲击治疗前后血清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MPO-ANCA),荧光法ANCA... 目的 研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滴度的动态变化与微型多动脉炎(MPA)肾损害病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动态观察5例活动性微型多动脉炎肾损害患者经甲基强的松龙和环磷酰胺双冲击治疗前后血清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MPO-ANCA),荧光法ANCA(IF-ANCA)滴度的动态变化,分析治疗前后患者临床实验室检查和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1)病情处于急性活动期,MPO-ANCA,IF-ANCA滴度升高;(2)治疗后,临床症状减轻,肾功能改善,ANCA滴度降低;(3)随访半年,病变已处于缓解期,5例MPA患者血清MPO-ANCA均转为阴性,2例IF-ANCA转为阴性。结论 血清ANCA滴度的动态变化可以作为监测MPA疾病活动性的可靠指标,对早期诊断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度 微型动脉 肾损伤 ANCA 诊断
原文传递
急进性肾炎综合征伴颅内出血
16
作者 左科 谢红浪 刘志红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4-98,共5页
42岁男性,病程2个月,临床表现消瘦、贫血伴急进性肾炎综合征,p-ANCA及MPO-ANCA高滴度阳性,既往无高血压病及凝血功能异常。住院期间突发口角歪斜、左侧肢体偏瘫,急诊头颅CT提示右侧基底节区出血,脑组织造影未见脑血管畸形,诊断微型多动... 42岁男性,病程2个月,临床表现消瘦、贫血伴急进性肾炎综合征,p-ANCA及MPO-ANCA高滴度阳性,既往无高血压病及凝血功能异常。住院期间突发口角歪斜、左侧肢体偏瘫,急诊头颅CT提示右侧基底节区出血,脑组织造影未见脑血管畸形,诊断微型多动脉炎并发颅内出血,经止血、脱水及甲泼尼龙等控制原发病治疗后患者症状逐渐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微型动脉 颅内出血
下载PDF
不同皮瓣修复术在手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飞 曹尚鹏 郑娜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15期53-55,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皮瓣修复术在手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24例手部创面修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游离腹壁下动脉... 目的研究不同皮瓣修复术在手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24例手部创面修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促炎细胞因子水平、手部创面修复效果、感染发生情况及患者术后满意度。结果手术后,两组患者血清IL-6、IL-8、IFN-γ、TNF-α水平均高于手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部创面修复总有效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的82.26%(P=0.01)。观察组手术后创面总感染率为1.61%,低于对照组的11.29%(P=0.03)。观察组术后满意度为98.39%,高于对照组的83.87%(P=0.00)。结论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和微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均能作为手部创面有效的修复手术,但后者更能有效抑制炎症反应程度,降低感染风险,有助于术后恢复且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 微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 手部创面
下载PDF
手指背侧皮肤缺损不同修复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英 《安徽医学》 2013年第6期754-756,共3页
目的探讨手指背侧皮肤缺损修复方法和效果。方法将在我院住院治疗的90例手指背侧皮肤缺损患者随机分为A组(45例)和B组(45例),A组患者采用尺动脉腕上穿支微型游离皮瓣修复,而B组患者则采用手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2组患者其他治疗措施相同... 目的探讨手指背侧皮肤缺损修复方法和效果。方法将在我院住院治疗的90例手指背侧皮肤缺损患者随机分为A组(45例)和B组(45例),A组患者采用尺动脉腕上穿支微型游离皮瓣修复,而B组患者则采用手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2组患者其他治疗措施相同,比较A组和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感染率和伤口Ⅰ期愈合率。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观察2组患者手部外形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感染率均明显少于A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伤口Ⅰ期愈合率、手部外形完好率和功能恢复完全率均明显高于A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背侧皮肤缺损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较有,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腕上穿支微型游离皮瓣 手背逆行岛状皮瓣 手指背侧皮肤缺损 临床疗效
下载PDF
Lattice Boltzmann Simulation of One Particle Migrating in a Pulsating Flow in Microvessel
19
作者 邱冰 谭惠丽 李华兵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0期756-760,共5页
A lattice Boltzmann model of two dimensions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movement of a single rigid particle suspended in a pulsating flow in micro vessel The particle is as big as a red blood cell, and the micro vessel is... A lattice Boltzmann model of two dimensions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movement of a single rigid particle suspended in a pulsating flow in micro vessel The particle is as big as a red blood cell, and the micro vessel is four times as wide as the diameter of the particle. It is found that Segrd-Silberberg effect will not respond to the pulsation of the flow when the Reynolds number is relatively high. However, when the Reynolds number is low enough, Segrd-Silberberg effect disappears. In the steady flow, different initial position leads to different equilibrium positions. In a pulsating flow, different frequencies of pulsation also cause different equilibrium positions. Particularly, when the frequency of pulsation is closed to the human heart rate, Segrd-Silberberg effect presents again. The evolutions of velocity, rotation, and trajectory of the particle are investigated to find the dynamics of such abnormal phenomen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gre Silberberg effect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red blood cell pulsating flow
下载PDF
肾脏血管炎的治疗及其进展
20
作者 陈惠萍 季大玺 《中国基层医药》 CAS 1996年第4期28-30,共3页
大多数血管炎的自然演变必然导致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及时治疗能有效地控制病情,延长存活时间。 肾脏是系统性血管炎最常受累的脏器之一,肾的存活与系统性血管炎的全身治疗息息相关。近年来,血管炎的治疗有了很大进展,5年存活率已... 大多数血管炎的自然演变必然导致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及时治疗能有效地控制病情,延长存活时间。 肾脏是系统性血管炎最常受累的脏器之一,肾的存活与系统性血管炎的全身治疗息息相关。近年来,血管炎的治疗有了很大进展,5年存活率已提高至80%以上。现介绍几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血管炎 单克隆抗体 血浆置换 细胞毒药物 人免疫球蛋白基因 5年存活率 韦格纳肉芽肿 对照研究 单核细胞 微型动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