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脉旁路转流术治疗头臂干型大动脉炎 被引量:1
1
作者 包俊敏 景在平 +3 位作者 曹贵松 周颖奇 赵志青 徐斌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860-862,共3页
目的:总结头臂干型大动脉炎手术治疗经验。方法:9 例头臂干型大动脉炎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式为动脉旁路转流术,包括升主动脉-锁骨下动脉聚四氟乙烯(PTFE)人造血管旁路转流+ 人造血管-颈内(总)动脉自体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 目的:总结头臂干型大动脉炎手术治疗经验。方法:9 例头臂干型大动脉炎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式为动脉旁路转流术,包括升主动脉-锁骨下动脉聚四氟乙烯(PTFE)人造血管旁路转流+ 人造血管-颈内(总)动脉自体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7 例,升主动脉-颈内(总)动脉PTFE人造血管旁路转流术2 例。结果:8 例恢复良好,症状缓解;1 例因术后并发症死亡。结论:动脉旁路转流术对缓解脑缺血症状具有肯定的疗效。合理选择术式,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干型 动脉 动脉旁路转流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评价周围动脉旁路转流术后人造血管狭窄的因素
2
作者 唐力 马春燕 任卫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389-1391,共3页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评价周围动脉旁路转流术移植血管长度和术后时间与人造血管发生狭窄的关系,为临床正确选择手术适应症,有目的地控制狭窄的发生提供简单快捷、准确、可重复的检查手段。方法将35例行周围动脉旁路转流术...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评价周围动脉旁路转流术移植血管长度和术后时间与人造血管发生狭窄的关系,为临床正确选择手术适应症,有目的地控制狭窄的发生提供简单快捷、准确、可重复的检查手段。方法将35例行周围动脉旁路转流术的患者共37条人造血管按不同术式分短距离和长距离移植两组,应用CDFI观测术后时间≤1年、1年<术后≤3年人造血管发生狭窄情况。结果CDFI能够显示人造血管管壁、管腔内情况,判定狭窄部位和程度;人造血管狭窄与术式和术后时间有关,长距离人造血管移植组发生狭窄的比率(9/16)高于短距离移植术组(5/20)(P<0.05),动脉旁路移植术后≤1年人造血管发生狭窄的比率(11/14)明显高于术后1~3年(3/14)(P<0.05);人造血管狭窄多发生远心端吻合口处(9/14)。结论CDFI是评价人造血管的准确、可信赖的方法。人造血管发生狭窄与人造血管长度和术后时间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动脉旁路转流 人造血管狭窄
下载PDF
腋-双股动脉旁路转流术治疗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手术配合
3
作者 万效梅 孙艳 卢菁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2期54-55,共2页
对5例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腋-双股动脉旁路转流手术,手术顺利,术后1个月复查踝肱指数(ABI),ABI上升至0.68~0.82;术后随访1年,人造血管通畅。提出手术室护士做好术前访视及术前器械物品准备,术中正确安置体位,严格无菌操作,熟练配... 对5例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腋-双股动脉旁路转流手术,手术顺利,术后1个月复查踝肱指数(ABI),ABI上升至0.68~0.82;术后随访1年,人造血管通畅。提出手术室护士做好术前访视及术前器械物品准备,术中正确安置体位,严格无菌操作,熟练配合手术,是减少术后并发症、保证移植血管再通良好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 腋-双股动脉旁路转流 手术中护理
下载PDF
腔内介入联合动脉旁路转流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 被引量:3
4
作者 凌端强 侯国欣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腔内介入联合动脉旁路转流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AD)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4例PA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6例采用腔内介入治疗,观察组68例采... 目的探讨腔内介入联合动脉旁路转流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AD)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4例PA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6例采用腔内介入治疗,观察组68例采用腔内介入联合动脉旁路转流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动脉畅通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2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跛行距离长于对照组、踝肱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腘、胫动脉血流流速快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6、12、18、24个月的动脉畅通率为97.06%、95.59%、94.12%、91.18%高于对照组的87.50%、83.93%、80.70%、76.79%(P<0.05)。结论腔内介入联合动脉旁路转流术治疗PAD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下肢动脉血流流速,提高动脉畅通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动脉旁路转流 介入治疗 动脉畅通率
下载PDF
非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中心静脉压与术后急性肾损伤的相关性
5
作者 曾智贺 李林 +1 位作者 郑佳 肖昭扬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46-1051,共6页
目的分析非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术中中心静脉压(CVP)与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21年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和2019—2022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所有行OPCABG的临床资料。通过电子病... 目的分析非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术中中心静脉压(CVP)与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21年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和2019—2022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所有行OPCABG的临床资料。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和手麻系统收集术前一般情况、术中情况。根据术后7 d内是否发生AKI将患者分为两组:AKI组和非AKI组。绘制术中平均CVP与术后AK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术中平均CVP的最佳截断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中平均CVP与术后AK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有400例(34.9%)患者发生AKI。与非AKI组比较,AKI组年龄明显增大(P<0.05),BMI、血清肌酐浓度、术前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注射胰岛素治疗比例、平均CVP、急性低血压发作比例明显升高(P<0.05),术中尿量明显减少(P<0.05),低血压时间明显延长(P<0.05)。在完全调整人口统计学、术前合并症以及术中指标集用药等协变量后,术中平均CVP每升高1 mmHg,发生AKI的几率增加1.47倍(OR=1.47,95%CI 1.36~1.59,P<0.001)。术中平均CVP与术后AKI的ROC曲线确定术中平均CVP的最佳截断值为10.11 mmHg,多因素回归模型显示,术中平均CVP≥10.11 mmHg的患者术后发生AKI的概率是术中平均CVP<10.11 mmHg患者的4.14倍。结论OPCABG术中平均CVP升高(≥10.11 mmHg)与术后AKI的较高风险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急性肾损伤 中心静脉压 预后
下载PDF
下肢动脉旁路转流术后阻塞再手术的初步体会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皓 张纪蔚 +1 位作者 施娅雪 张柏根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总结下肢动脉旁路转流术后阻塞再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 年5月至2004年2月间19例(20条)下肢动脉旁路转流术后阻塞共31次再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18次单纯转流血管取栓术后通畅时间1 d至3年,通畅率为27.7%(5/18)... 目的总结下肢动脉旁路转流术后阻塞再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 年5月至2004年2月间19例(20条)下肢动脉旁路转流术后阻塞共31次再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18次单纯转流血管取栓术后通畅时间1 d至3年,通畅率为27.7%(5/18),再阻塞率为 72.3%(13/18);13次取栓加流入或流出道旁路重建术后通畅时间4 d至11个月,通畅率为61.5% (8/13),再阻塞率为38.5%(5/13)。全组再手术总通畅率41.9%(13/31),平均通畅时间8.1个月 (3-29个月);手术死亡率5.3%(1/19),肢体存活率73.7%(14/19),截肢率25%(5/20)。结论术后晚期发生转流血管再阻塞的最主要原因是内膜增生和病变进展;取栓加流入或流出道重建旁路术的效果优于单纯取栓术;加强术后彩超随访,及时修正增生性病变,将有助于提高转流血管通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血管外科手术 动脉旁路转流 旁路重建
原文传递
主动脉旁路转流术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邱忠进 黄继江 +1 位作者 张德海 储伟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1077-1078,共2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血管旁路转流术在食管癌肿瘤侵及主动脉时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我院3例食管癌侵及主动脉病例,术前胸部CT检查显示食管肿瘤侵及降主动脉,选择左侧胸后外侧切口;术中在肿瘤侵及主动脉部位上下两... 目的探讨主动脉血管旁路转流术在食管癌肿瘤侵及主动脉时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我院3例食管癌侵及主动脉病例,术前胸部CT检查显示食管肿瘤侵及降主动脉,选择左侧胸后外侧切口;术中在肿瘤侵及主动脉部位上下两端,临时架接'血管桥'达到血管旁路转流的目的,再阻断受侵主动脉部位上下两端,进行充分彻底的肿瘤解剖,发生主动脉损伤或缺损,予以修补。结果肿瘤解剖彻底损伤的主动脉血管外膜及中层,予以修补,术后顺利恢复。术后随访7~20个月复查无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主动脉血管旁路转流技术操作程序简单,安全可靠,创伤小,不增加额外的人员与设备(体外循环相关)增加了食管肿瘤的切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旁路转流 食管癌 动脉
原文传递
旁路转流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56例临床分析
8
作者 张正平 张正慧 孙启峰 《工企医刊》 2008年第1期11-12,共2页
目的:总结56例下肢动脉闭塞症行旁路转流术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2007年动脉旁路转流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56例,其中腹主动脉双侧髂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9例,有3例合并实施腰交感神经切断术;腹主动脉(髂)-股动脉单侧转流... 目的:总结56例下肢动脉闭塞症行旁路转流术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2007年动脉旁路转流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56例,其中腹主动脉双侧髂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9例,有3例合并实施腰交感神经切断术;腹主动脉(髂)-股动脉单侧转流术7例;股动脉-月国动脉转流术21例;股动脉-股动脉转流术3例;月国动脉-胫后动脉转流术4例;腋动脉-股动脉转流术3例;股深动脉成形并股深动脉-月国动脉转流术2例;股总动脉-月国动脉-胫后动脉顺序转流术7例。结果:本组56例中有3例分别在术后2天、6个月、18个月时出现肢体坏疽行截肢术,余53例病人术后恢复良好。结论:下肢动脉闭塞症以动脉硬化最常见;术前综合应用Duplex、CTA、MRA、DSA等多种检查手段,对患者全身动脉硬化情况以及下肢动脉多平面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全面评估,注重治疗方案的个体化选择,将血管腔内治疗与传统旁路术相结合,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闭塞症 动脉旁路转流 治疗方案 临床分析 动脉转流 股深动脉成形 交感神经切断术 血流动力学变化
下载PDF
非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心脏循环效率变化趋势的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方英伦 李会芳 +3 位作者 吕誉芳 王慧敏 马骏 赵丽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79-983,共5页
目的采用压力波形分析技术(pressure recording analytical method,PRAM)分析非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中心脏循环效率(cardiac cycle efficiency,CCE)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趋... 目的采用压力波形分析技术(pressure recording analytical method,PRAM)分析非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中心脏循环效率(cardiac cycle efficiency,CCE)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趋势。方法选择2017年3—9月拟于全麻下行择期OPCABG患者43例,男36例,女7例,年龄45~75岁,ASAⅡ或Ⅲ级,心功能Ⅱ或Ⅲ级。应用MOSTCARE监护仪(核心技术为PRAM)监测患者麻醉结束后(T_1)、吻合前降支(T_2)、吻合对角支(T_3)、吻合回旋支(T_4)、吻合后降支(T_5)、搭桥完成后(T_6)、术毕(T_7)时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CCE、最大压力梯度(dp/dt)、MAP、HR、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每搏指数(stroke volume index,SVI)、心搏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bility,SVV)、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SVRI)。结果与T_1时比较,T_2—T_6时CCE明显降低(P<0.01),且CCE在以上时点均下降为负值,T_5时下降至最低。与T_1时比较,T_2—T_7时dp/dt、CI、SVI、SVRI明显降低(P<0.05);HR明显增快,SVV明显升高(P<0.05),但仍处于正常范围内。T_2—T_6时CCE与dp/dt呈明显正相关(P<0.05);T_1—T_4、T_7时CCE与CI、SVI呈明显正相关,与SVRI呈明显负相关(P<0.01);T_1、T_7时CCE与SVV呈明显负相关(P<0.01)。结论在靶血管吻合过程中,尽管CI、SVI、SVRI等参数仍在正常范围,但CCE却有明显降低并至负值,吻合后降支时降至最低,且恢复较其他血流动力学参数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脏循环效率 微创血流动力学 压力波形分析技术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非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相关急性肾损伤的预测模型 被引量:2
10
作者 曾智贺 张铁铮 +3 位作者 刁玉刚 宋沛 衣卓 李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53-460,共8页
目的建立基于机器学习的非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相关的急性肾损伤(OPCABG-AKI)可解释性机器学习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2021年行OPCABG的1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建立并比较8种机器学习模型,采用Python的SHAP模型解释包对... 目的建立基于机器学习的非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相关的急性肾损伤(OPCABG-AKI)可解释性机器学习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2021年行OPCABG的1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建立并比较8种机器学习模型,采用Python的SHAP模型解释包对预测性能最佳的黑箱模型进行解释性分析。将特征参数SHAP绝对值的平均值定义为该参数的重要性并进行排序;以SHAP值为依据确定各特征参数与OPCABG-AKI的关系;对主要风险因素进行单个特征量化分析;对模型中具有代表性的真阳性及真阴性样本进行独立的解释性分析。结果共有405例(36.5%)患者发生AKI。在8种机器学习模型中,随机森林(RF)预测模型性能最优,针对阳性样本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为0.90(95%CI 0.86~0.94)。SHAP模型解释性分析结果显示术中尿量对RF模型的贡献最大,其次为诱导期循环变异系数、术中右美托咪定用量、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中低血压时间、术前血清肌酐基线、APACHEⅡ分数和年龄等。结论以随机森林集成学习算法构建模型可较好地预测OPCABG-AKI,模型中术中尿量等指标与OPCABG-AKI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急性肾损伤 机器学习 可解释性模型
下载PDF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 被引量:6
11
作者 蒋文萍 赵少平 刘德群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28-930,共3页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闭塞症的血运重建方法及疗效。方法1998年7月~2005年3月,收治下肢动脉闭塞症29例。男22例,女7例,年龄22~86岁。其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TAO)9例,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rterial scleros...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闭塞症的血运重建方法及疗效。方法1998年7月~2005年3月,收治下肢动脉闭塞症29例。男22例,女7例,年龄22~86岁。其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TAO)9例,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rterial sclerosis obstruction,ASO)17例,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3例。左下肢17例,右下肢11例,双下肢1例。测定踝肱指数(ankle—branchial index,ABI)〈0.96例,〈0.523例。29例行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其中ASO和DF患者均行MRA检查,提示动脉狭窄或闭塞部位:TAO股浅动脉下段3例,胭动脉5例,跖背动脉1例(双侧);ASO髂总动脉2例,髂外动脉4例,股动脉10例,胭动脉1例;DF均为股浅动脉。15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提示有合适的流出道。根据动脉狭窄或闭塞部位和程度分别对11例患者行一期深组动静脉转流术;16例动脉旁路转流术;1例曾在外院行股总动脉血管旋切成形术者,作截肢处理;1例曾在外院行血管支架植入及人造血管移植术者,行动脉旁路转流术。结果术后TAO患者坏死组织去除后2例创面Ⅰ期愈合,4例经换药后愈合,3例表浅坏死,坏死组织脱落后生长出正常组织;As0患者中14例创面Ⅰ期愈合,2例经换药愈合,1例曾在外院行血管支架植入及人造血管移植术者,术后血管闭塞,作截肢处理;DF患者中2例坏死组织去除后经换药愈合,1例术后症状加重,第2足趾进一步坏死后截肢。29例患者均获随访3个月~7年。术后疗效评价:治愈12例,明显改善10例,改善4例,无变化3例。ABI恢复正常12例,〈0.914例,〈0.53例。结论一期深组动静脉转流术和动脉旁路转流术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有效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吻合血管可提高血管通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 动静脉转流 动脉旁路转流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206例外科手术治疗经验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金武 王晓玲 +3 位作者 刘红宇 于鸿 张玲 王淑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6022-6023,共2页
动脉硬化闭塞症(ASD)是导致下肢缺血及致残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国内对于下肢ASD的外科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尚有待进一步完善。我院自2004年7月至2009年1月外科治疗下肢ASD206例,探讨治疗经验。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06例... 动脉硬化闭塞症(ASD)是导致下肢缺血及致残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国内对于下肢ASD的外科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尚有待进一步完善。我院自2004年7月至2009年1月外科治疗下肢ASD206例,探讨治疗经验。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06例,男152例,女54例,年龄47-80岁,平均63.5岁。术前均行ABI、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或cT血管成像(CTA)等检查。按Fontaine分期:Ⅱ期51例,Ⅲ期125例,Ⅳ期30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旁路转流术腹主(髂)-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转流 介入治疗
下载PDF
主髂动脉闭塞症的治疗现状
13
作者 汪越 任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期48-51,共4页
主髂动脉闭塞症(Aortoiliac occlusive disease, AIOD)是一种慢性腹主动脉-髂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可引起下肢和(或)盆腔缺血症状。其病因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其次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大动脉炎等。AIOD病变进展缓慢,并且主髂动脉周围可... 主髂动脉闭塞症(Aortoiliac occlusive disease, AIOD)是一种慢性腹主动脉-髂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可引起下肢和(或)盆腔缺血症状。其病因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其次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大动脉炎等。AIOD病变进展缓慢,并且主髂动脉周围可形成大量侧支循环代偿,重建腹股沟韧带以下血供,使得患者有着严重的主髂动脉病变及与之不相符的较轻的下肢缺血症状;同时,动脉粥样硬化为全身性表现,AIOD多为弥漫性、多节段动脉病变,常合并远端动脉的硬化闭塞。因此,AIOD的治疗比较困难。目前,对于AIOD的治疗,国际社会还未达成一个明确的共识。AIOD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基础,开放手术治疗及血管腔内治疗为主要手段。本文就AIOD的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髂动脉闭塞症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腔内治疗 动脉旁路转流
下载PDF
联合治疗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 被引量:1
14
作者 靳腾飞 郭子新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第3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经动脉旁路转流术与腔内介入联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方法将97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腔内介入治疗,观察组49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动脉旁路转流术,比较两组血管通... 目的探讨经动脉旁路转流术与腔内介入联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方法将97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腔内介入治疗,观察组49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动脉旁路转流术,比较两组血管通畅、跛行距离、踝肱指数(ABI)、截肢率、腘动脉及胫动脉血流情况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半年末跛行距离明显远于对照组,ABI明显高于对照组,胫动脉、腘动脉血液流速均快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管通畅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截肢率比较,P>0.05。结论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基础上结合动脉旁路转流术,可改善患者腘、胫动脉血流及跛行距离,提高保肢率和血管通畅率,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旁路转流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腔内介入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和踝/肱指数随访评估下肢ASO术后效果
15
作者 梁卫 张纪蔚 张柏根 《外科理论与实践》 1998年第4期226-227,共2页
目的:采用放射性核素、踝/肱指数评估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AS0)术后效果.方法:1994年6月~1997年6月,我科手术治疗下肢ASO疾病患者14例.术前动脉造影检查,术后1月内行放射性核素血管显影检查和患肢踝/肱指数测定,以观察转流血管的... 目的:采用放射性核素、踝/肱指数评估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AS0)术后效果.方法:1994年6月~1997年6月,我科手术治疗下肢ASO疾病患者14例.术前动脉造影检查,术后1月内行放射性核素血管显影检查和患肢踝/肱指数测定,以观察转流血管的通畅程度和近、远侧动脉的血流变化.结果:手术治疗后1月,患肢动脉血供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放射性核素血管显影检查和踝/肱指数测定可联合用于ASO患者术后的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动脉粥样硬化 闭塞症 动脉旁路转流 疗效
下载PDF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29例的护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建华 阮育凤 +1 位作者 朱宏彬 李淑芹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2年第8期1271-1272,共2页
2003年7月—2011年7月,我院采用一期深动静脉转流术和动脉旁路转流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经围术期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9例,男22例,女7例;年龄22~86岁,平均63岁。病程3个月~7年。其中血... 2003年7月—2011年7月,我院采用一期深动静脉转流术和动脉旁路转流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经围术期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9例,男22例,女7例;年龄22~86岁,平均63岁。病程3个月~7年。其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9例,动脉硬化性闭塞症17例,糖尿病足3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 动静脉转流 动脉旁路转流 护理
原文传递
髂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外科治疗
17
作者 葛红卫 朱云峰 +4 位作者 吴元兵 朱永斌 姜云飞 陈诚 黄一鸣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2年第8期28-29,共2页
目的探讨髂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外科治疗方式。方法髂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108例(148条肢体),主.股转流11例;腋.股转流4例;股.股转流45例;髂动脉扩张支架(腔内介入治疗)48例,其中髂动脉腔内介入治疗结合开放手术的杂交复合手... 目的探讨髂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外科治疗方式。方法髂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108例(148条肢体),主.股转流11例;腋.股转流4例;股.股转流45例;髂动脉扩张支架(腔内介入治疗)48例,其中髂动脉腔内介入治疗结合开放手术的杂交复合手术13例。结果治疗均获成功,106条肢体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42条肢体部分好转。踝,肱指数由术前的0.37±0.17上升至术后的0.63±0.15,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至10年,主-股转流及股-股转流术后5、10年的通畅率分别为90.0%(9/10)、70.0%(7/10)及61.4%(27144)、52.3%(23144);腋-股转流术后1、2年的通畅率分别为75.0%(3/4)、50.0%(2/4);腔内介入治疗术后6个月、1年、2年、3年的通畅率分别为95.8%(46148)、87.5%(42148)、79.2%(38/48)、64.6%(31148)。结论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是治疗髂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有效方法;随着腔内介入技术的发展和血管移植材料的改进,血管腔内介入已成为治疗髂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主流,其与开放手术的结合成为新的研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动脉 动脉旁路转流 介入
原文传递
杂交手术治疗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5年随访结果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唐飞飞 程龙 +2 位作者 戴仕林 王杰 尚玉强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42-1346,共5页
目的分析杂交手术治疗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5年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7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应用杂交手术治疗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5例,平均年龄(54.9±11.2)岁。21例... 目的分析杂交手术治疗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5年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7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应用杂交手术治疗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5例,平均年龄(54.9±11.2)岁。21例行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旁路人工血管转流术(转流组),26例行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转位术(转位组)。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杂交手术。两组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全组共12例(25.5%)出现并发症,其中内漏5例(10.6%)、声音嘶哑5例(10.6%)、脑卒中/头晕2例(4.3%),无左上肢乏力、截瘫、夹层逆撕;46例(97.9%)左锁骨下动脉通畅。47例患者5年生存率100.0%。结论杂交手术治疗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中远期临床效果满意,重建的左锁骨下动脉5年通畅率高,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内漏和声音嘶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杂交手术 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旁路人工血管转流 左锁骨下动脉转位术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