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4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程魁红 赵刚 +6 位作者 江澈 张建波 徐承澍 张锡武 陈状 武肖娜 罗高权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65-69,共5页
目的总结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的并发症,初步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血管内治疗的82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的病例资料,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影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围手术期并发症... 目的总结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的并发症,初步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血管内治疗的82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的病例资料,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影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围手术期并发症4例,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4.9%(4/82),发生术中血管痉挛2例,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局部小穿支动脉受损1例。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2.7±5.6)个月,均未出现支架内狭窄及永久性眼部并发症。病人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瘤大小及动脉瘤形态因素在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并发症受药物反应、术中操作、血流动力学及治疗材料性质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为避免发生严重不良后果,术者应积极预防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 动脉段 血管内治疗 并发症
下载PDF
血流导向装置与传统支架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的疗效
2
作者 程魁红 赵刚 +5 位作者 张锡武 陈状 江澈 武肖娜 罗高权 徐承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79-983,共5页
目的比较血流导向装置与传统支架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应用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70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 目的比较血流导向装置与传统支架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应用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70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根据植入支架类型,分为血流导向装置组(n=21)和传统支架组(n=49),比较两组术后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随访3~24个月,平均(14.4±1.82)个月。围手术期及随访结果显示,血流导向装置组、传统支架组均能达到较高的动脉瘤闭塞率(93.3%vs.8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导向装置组相较于传统支架组,围手术期及短期并发症发生率低(0 vs.6.1%),并且血流导向装置组复发率也低于传统支架组(0 vs.6.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流导向装置与传统支架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均可行并且安全有效,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后短期并发症及再治疗发生率更低,手术时间短,但对于患者长期的并发症仍需要进一步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段未破裂动脉 血流导向装置 支架 弹簧圈 疗效对比
下载PDF
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随访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李修珍 吴日乐 +7 位作者 纪文军 康慧斌 冯欣 温小龙 徐文娟 李佑祥 吴中学 刘爱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7-190,共4页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12月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139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DSA进行影像学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12月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139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DSA进行影像学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患者预后,随访6-24个月。结果 139例患者有眼动脉段动脉瘤149个,动脉瘤径平均为(6.4±0.5)mm。采用Enterprise支架辅助栓塞101个,Solitaire支架32个,Lvis支架4个,Tubridge支架12个。术后即刻影像学栓塞结果按Raymond分级,Ⅰ级102个(68.5%),Ⅱ级43个(28.9%),Ⅲ级4个(2.7%)。手术相关并发症6例(4.3%),缺血事件4例,其中术后出现肌力Ⅰ级1例,Ⅲ级2例,术后突然出现短暂性患侧失明1例;占位效应导致视力下降1例,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6例均经对症治疗3个月后好转。129例(92.8%)患者获得影像学随访,共随访135个(90.6%)动脉瘤,其中稳定115个(85.2%),改善11个(8.1%),复发9个(6.7%)。临床随访132例,mRS 0-2分130例(98.5%),mRS 3-6分2例(1.5%)。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手术安全可行,但栓塞效果仍需长期影像学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 动脉段 动脉 未破裂 支架 栓塞 治疗性 随访
下载PDF
Enterprise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王朝华 谢晓东 +8 位作者 张昌伟 张紫寅 范锋 游潮 贺民 孙鸿 毛伯镛 刘翼 李浩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11期1573-1576,共4页
目的探讨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的方法、可行性及预后。方法共收集40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24例,年龄21~70岁,平均52岁。Hunt-Hess分级评估:Ⅰ级9例;Ⅱ级15例;Ⅲ级9例;Ⅳ... 目的探讨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的方法、可行性及预后。方法共收集40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24例,年龄21~70岁,平均52岁。Hunt-Hess分级评估:Ⅰ级9例;Ⅱ级15例;Ⅲ级9例;Ⅳ级6例;Ⅴ级1例。36例患者使用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4例行单纯弹簧圈栓塞术治疗,术后行眼动脉段动脉瘤3D-DSA造影,观察动脉瘤闭塞效果。术后随访患者24个月左右,应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40例眼动脉段动脉瘤完全闭塞37例,大部分闭塞2例,小部分闭塞1例。36枚Enterprise支架均被成功释放,4枚支架释放过程中出现移位现象,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术后35例无并发症;行单纯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眼动脉段动脉瘤共4例,1例术后发生视力障碍,1例术后发生视野缺损、轻度残疾。统计分析显示: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眼动脉段动脉瘤比行单纯弹簧圈栓塞术治疗发生较少并发症(χ2=4.512,P=0.041),且患者预后恢复优、GOS评分高(χ2=3.971,P=0.043)。结论应用血管内Enterprise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闭塞效果好,术后并发症较少,患者预后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段动脉 Enterprise支架 栓塞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徐剑峰 谢晓东 +6 位作者 王朝华 张昌伟 张紫寅 范锋 胡利刚 徐丁 向守卫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在颈内动脉段眼动脉段动脉瘤的应用与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同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3年1月本院神经外科实施的血管内介入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1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1例,女性63例;年龄〈40岁...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在颈内动脉段眼动脉段动脉瘤的应用与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同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3年1月本院神经外科实施的血管内介入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1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1例,女性63例;年龄〈40岁者21例,40~60岁者42例,≥60岁者51例,平均(53.4±4.1)岁。结果本组共查见129枚动脉瘤(89枚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40枚例行单纯弹簧圈栓塞术)。随访12个月发现:动脉瘤完全闭塞、大部闭塞者、小部分闭塞者分别为109枚、12枚、8枚。x2检验结果显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组闭塞效果(91.0%VS70%;x2=9.356,P=0.009)及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s cale,mRS)评分(89.3%VS80.2%;x2=5.632,P=0.021)分别明显优于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组。结论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安全、有效,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瘤体闭塞方面效果较好,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 血管内治疗 颈内动脉 动脉段动脉
下载PDF
颈内动脉眼动脉段侧壁动脉瘤的形态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翟晓东 李传捷 +2 位作者 何川 胡鹏 张鸿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672-678,共7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眼动脉段侧壁动脉瘤的形态学特征及其与破裂风险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颅内动脉瘤患者数据库中的病历资料,数据库资料收集时间为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治疗前均经三维全脑DSA确诊...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眼动脉段侧壁动脉瘤的形态学特征及其与破裂风险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颅内动脉瘤患者数据库中的病历资料,数据库资料收集时间为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治疗前均经三维全脑DSA确诊。最终连续纳入191例前循环侧壁颅内动脉瘤患者,共214个颅内动脉瘤,其中172例为单发动脉瘤,15例患者有2个动脉瘤,4例患者有3个动脉瘤。比较不同部位动脉瘤的破裂率。在分析眼动脉段动脉瘤的基线特征及形态学特征时,分为破裂组和未破裂组进行比较,基线特征(性别、年龄、高血压病)以患者例数进行统计,对于有破裂动脉瘤者计为破裂组;形态学特征以动脉瘤个数进行统计。在进行动脉瘤形态学特征(动脉瘤的最大径、高度、宽度、纵横比、尺寸比、长宽比,瘤颈宽度,载瘤动脉直径,入射角度)比较时,分为眼动脉段组、后交通动脉段组和前循环其他部位(颈内动脉非眼动脉段、大脑中动脉段、大脑前动脉段)组,以动脉瘤个数进行统计。采用Bonferroni法进行多重比较校正,P<0.0167(0.05/3)被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14个前循环侧壁颅内动脉瘤中,位于颈内动脉眼动脉段101个(47.2%),后交通动脉段74个(34.6%),颈内动脉非眼动脉段19个(8.9%),大脑中动脉段7个(3.3%),大脑前动脉段13个(6.1%)。前循环侧壁动脉瘤总破裂率为32.7%(70/214),不同部位破裂占比由低至高分别为眼动脉段动脉瘤[破裂率为13.9%(14/101)]、大脑中动脉段动脉瘤(破裂占比为1/7)、后交通动脉段动脉瘤[破裂率为50.0%(37/74)]、颈内动脉非眼动脉段动脉瘤(破裂占比为10/19)、大脑前动脉段动脉瘤(破裂占比为8/13)。(2)眼动脉段破裂组和未破裂组患者分别为14、74例,眼动脉段破裂组和未破裂组动脉瘤数分别为14、87个,两组基线特征、形态学特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眼动脉段组、后交通动脉段组和前循环其他部位组未破裂动脉瘤患者及破裂动脉瘤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形态学特征方面,眼动脉段组、后交通动脉段组和前循环其他部位组未破裂动脉瘤最大径、宽度、高度、瘤颈、纵横比、尺寸比、长宽比、入射角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未破裂动脉瘤载瘤动脉直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9±0.7)、(3.2±0.8)、(2.8±0.9)mm,F=24.30,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眼动脉段组载瘤动脉直径高于后交通动脉段组(P<0.01)和前循环其他部位组(P<0.01)。在形态学特征方面,眼动脉段组、后交通动脉段组和前循环其他部位组破裂动脉瘤最大径、宽度、高度、瘤颈、纵横比、尺寸比、长宽比、入射角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破裂动脉瘤载瘤动脉直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4.0±0.7)、(3.1±0.7)、(2.7±0.8)mm,F=13.93,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眼动脉段组载瘤动脉直径高于后交通动脉段组(P=0.001)和前循环其他部位组(P<0.01)。结论初步分析表明,眼动脉段侧壁动脉瘤的高载瘤动脉直径的特征可能是其较低破裂风险的形态学特征。本研究结果有待于大样本量数据并结合血流动力学分析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 动脉 破裂 动脉段动脉 形态学特征 破裂风险
下载PDF
1例运用3D-DSA及球囊辅助杂交术式治疗破裂眼动脉段动脉瘤手术护理配合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勤 谢萍 +4 位作者 顾志娥 黄文诺 胡林婕 耿素萍 蔡明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20期146-148,共3页
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占颅内动脉瘤的0.47%~9.26%[1-2]。由于该部位动脉瘤特殊的解剖位置及瘤体形态,外科手术操作空间狭小,视野受限,开颅手术治疗风险较大[3]。近年来,采用传统外科手术和腔内技术的结合已成为眼动脉段动脉瘤治疗首... 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占颅内动脉瘤的0.47%~9.26%[1-2]。由于该部位动脉瘤特殊的解剖位置及瘤体形态,外科手术操作空间狭小,视野受限,开颅手术治疗风险较大[3]。近年来,采用传统外科手术和腔内技术的结合已成为眼动脉段动脉瘤治疗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DSA技术 球囊辅助 动脉段 动脉
下载PDF
Pipeline栓塞装置治疗海绵窦段和眼动脉段动脉瘤初步随访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涛 那世杰 +3 位作者 庄宗 凌海平 张庆荣 杭春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27-1132,共6页
目的探讨Pipeline栓塞装置(PED)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CCA)和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CO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经DSA确诊为CCA、COA及多发动脉瘤并接受PED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 目的探讨Pipeline栓塞装置(PED)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CCA)和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CO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经DSA确诊为CCA、COA及多发动脉瘤并接受PED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21例患者(27枚动脉瘤),其中男4例,女17例;年龄27~74岁,平均(57±17)岁;大型/巨大型CCA、COA 15例,多发性COA 5例,微小型COA 1例;平均瘤体直径10.2 mm(2.5~25.3 mm)。术中共植入24枚PED(3例各植入2枚);18例PED结合弹簧圈疏松栓塞,3例仅植入PED。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瘤腔内对比剂不同程度滞留,大型/巨大型动脉瘤可见典型"半月征",载瘤动脉均通畅。术后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症状均得到缓解,动脉瘤完全闭塞率为88.9%(24/27)。结论 PED治疗CCA、COA及多发动脉瘤安全有效,随访结果满意。但仍需大样本远期前瞻性随访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peline栓塞装置 海绵窦动脉 动脉段动脉 动脉瘤闭塞率
下载PDF
血管内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假性动脉瘤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曾博 钟鸣 +1 位作者 谭显西 赵兵 《浙江创伤外科》 2008年第6期559-561,共3页
颅内假性动脉瘤在动脉瘤中相当少见.是由于外伤、感染等原因引起血管壁全层损伤,导致血管破口处形成动脉瘤。因其不具有完整的动脉瘤壁结构,手术风险很高。外伤性假性动脉瘤多由颅底骨折碎片损伤颈内动脉引起,好发于颈内动脉海绵窦... 颅内假性动脉瘤在动脉瘤中相当少见.是由于外伤、感染等原因引起血管壁全层损伤,导致血管破口处形成动脉瘤。因其不具有完整的动脉瘤壁结构,手术风险很高。外伤性假性动脉瘤多由颅底骨折碎片损伤颈内动脉引起,好发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常伴有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但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少见。本文对1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假性动脉瘤采用栓塞载瘤动脉方法治疗,效果满意。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外伤性假性动脉 颅内假性动脉 血管内治疗 动脉段 颈内动脉海绵窦 手术风险 颅底骨折
下载PDF
对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眼动脉段动脉瘤
10
作者 孙勇 史锡文 +1 位作者 张佳栋 梁庆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17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对侧翼点入路夹闭眼动脉段动脉瘤的可行性及手术方法。方法分析2008-01—2012-02,我院采用对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合并眼动脉段动脉瘤的双侧多发动脉瘤8例。术中优先处理责任动脉瘤。夹闭入路侧动脉瘤后,继续分离视交叉区域及对... 目的探讨对侧翼点入路夹闭眼动脉段动脉瘤的可行性及手术方法。方法分析2008-01—2012-02,我院采用对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合并眼动脉段动脉瘤的双侧多发动脉瘤8例。术中优先处理责任动脉瘤。夹闭入路侧动脉瘤后,继续分离视交叉区域及对侧各间隙直至显露瘤颈及载瘤动脉的近端和远端。结果 8例患者中7例行手术夹闭对侧眼动脉瘤颈,1例行肌肉包裹加固。术后CTA复查示包括眼动脉瘤的双侧多发性动脉瘤消失,载瘤动脉通畅。结论严格选择眼动脉段动脉瘤的病例,经对侧翼点入路显露并夹闭眼动脉段动脉瘤是可行、安全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侧入路 颈内动脉动脉段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血管内栓塞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
11
作者 刘仁忠 钟翠云 +5 位作者 叶应湖 陈谦学 陈治标 王诚 陈坚 王国安 《华中医学杂志》 1998年第2期56-57,共2页
经股动脉插管,采用球囊或微弹簧圈栓塞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结果6例均一次栓塞治疗成功,并保持载瘤动脉通畅,3例动脉瘤完全消失,另3例栓塞90%以上。随访3月~3年未见动脉瘤复发。
关键词 血管内 颈内动脉段 动脉 动脉 栓塞治疗
下载PDF
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2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邱教学 刘一之 +2 位作者 倪才方 李波 陈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76-380,共5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8年7月-2013年8月收入眼动脉段动脉瘤患者23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按临床Hunt-Hess分级,Ⅰ级Ⅱ例,Ⅱ级10例,Ⅲ级2例。动脉瘤直径为2.2-19.9mm,平均5.7mm。...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8年7月-2013年8月收入眼动脉段动脉瘤患者23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按临床Hunt-Hess分级,Ⅰ级Ⅱ例,Ⅱ级10例,Ⅲ级2例。动脉瘤直径为2.2-19.9mm,平均5.7mm。术后采用DSA或MRA及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进行影像和临床随访。结果23例患者共有27枚动脉瘤,其中采用单纯GDC弹簧圈栓塞15枚,SolitaireAB支架辅助栓塞12枚。动脉瘤即刻栓塞结果按Raymond分级Ⅰ级22枚,Ⅱ级4枚,Ⅲ级1枚。手术相关并发症3例,1例术中瘤颈出现血栓形成,1例支架辅助栓塞术中1枚弹簧圈尾端突入支架内,1例栓塞术后出现一过性失明。18例患者随访2.62个月,复查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栓塞15例(84%),次全栓塞3例,1例患者存在双侧动脉瘤,未处理侧随访体积增大,并给予血管内治疗。临床随访中,改良Rankin评分0~1分18例,均病情稳定,无新发的神经功能障碍及出血。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眼动脉段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优点,远期疗效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段动脉 血管内治疗 SOLITAIRE AB支架
下载PDF
眼动脉段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方法探讨 被引量:7
13
作者 杨杰 管生 +7 位作者 徐浩文 郭新宾 范锋 陈振 李冬冬 刘朝 王子博 权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50-754,共5页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方法及技术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5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血管内栓塞术治疗48例眼动脉段动脉瘤患者影像及临床资料、治疗效果及随访结果,探讨治疗方法及技术要点...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方法及技术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5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血管内栓塞术治疗48例眼动脉段动脉瘤患者影像及临床资料、治疗效果及随访结果,探讨治疗方法及技术要点。结果 48例患者49枚动脉瘤均栓塞成功,其中单纯弹簧圈栓塞17枚(双微导管3枚),球囊辅助栓塞2枚,支架辅助栓塞28枚(Leo支架3枚,Lvis支架5枚,Enterprise支架14枚,Solatire AB支架6枚),Willis覆膜支架隔绝1枚,Pipeline密网支架植入1枚。术后即刻DSA造影显示,Raymond栓塞分级Ⅰ级34枚(69%),Ⅱ级9枚(18%),Ⅲ级6枚(13%)。术中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2例。48例均达到临床治愈,出院时改良Rankin 量表(mRS)评分0分44例,1分2例,4分2例(该2例治疗前≥4分);出院后3个月至1年mRS评分0分46例,2分1例,4分1例,均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及出血。20例DSA随访1~21个月,18例痊愈,1例明显好转, 1例明显复发,再次手术致密栓塞。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眼动脉段动脉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选择不同栓塞技巧是保证手术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段动脉 血管内栓塞 治疗方法
下载PDF
Neuroform EZ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中远期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倪恒 刘圣 +3 位作者 赵林波 贾振宇 曹月洲 施海彬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37-541,共5页
目的评价Neuroform EZ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的中远期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Neuroform EZ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连续104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 目的评价Neuroform EZ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的中远期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Neuroform EZ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连续104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重点分析动脉瘤特征、术后即刻和进展性闭塞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及临床随访结果。结果共104例患者116枚眼动脉段动脉瘤接受治疗,其中16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根据眼动脉段动脉瘤Krisht分型,上侧型36枚,后侧型32枚,内侧型41枚,外侧型7枚。支架辅助弹簧圈填塞治疗均获成功。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9%,均为小血栓栓塞事件。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闭塞60枚(51.7%),近全闭塞54枚(46.6%),部分闭塞2枚(1.7%)。89例患者93枚动脉瘤接受平均(7.6±5.4)个月造影随访,首次随访造影显示完全闭塞率进展至92.5%(86枚),未见迟发性支架内狭窄。动脉瘤复发3枚(3.2%),均再次接受弹簧圈栓塞后达到完全闭塞。96例(92.3%)患者临床随访平均(18.5±11.2)个月,其中95例(99.0%)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为0~2分,远期预后良好。结论 Neuroform EZ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安全有效,中远期随访中可提供更稳定闭塞率,且未见支架内再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动脉段动脉 Neuroform EZ支架 弹簧圈栓塞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15
作者 王伟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11期2060-2061,共2页
目的探究血管内介入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1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患者,均实施血管内介入治疗,并依据肿瘤直径选择行单纯弹簧圈栓塞术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观察术中情况,并随访12... 目的探究血管内介入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1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患者,均实施血管内介入治疗,并依据肿瘤直径选择行单纯弹簧圈栓塞术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观察术中情况,并随访12个月统计患者视力恢复、并发症、动脉瘤闭塞情况。结果 31例患者通过造影检查共发现36枚动脉瘤,其中瘤颈直径<2 mm 3枚,≥2 mm 33枚,视术中情况使用25枚支架,支架均成功释放至动脉瘤内,其中3枚出现支架移位,术中产生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1例,经及时发现并行栓塞治疗后无脑疝等并发症发生;经12个月随访,视力恢复正常者29例、视野缺损者1例、单纯偏盲者1例;动脉瘤完全闭塞30枚,大部分闭塞4枚,小部分闭塞2枚,且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者动脉瘤完全闭塞比例高于单纯弹簧圈栓塞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瘤复发1例,均为单纯弹簧圈栓塞术治疗者。结论对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患者应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介入治疗 弹簧圈栓塞术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 颈内动脉动脉段动脉
下载PDF
观察颅外颈内动脉段狭窄支架成形术的临床疗效
16
作者 梅敏杰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4年第4期6-8,共3页
目的 观察颅外颈内动脉段狭窄支架成形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颅外颈内动脉段狭窄患者60例,采用支架成形术进行治疗。结果 患者治疗后病情恢复快,治愈率100%;随访期间无严重并发症,未发管腔再狭窄情况。结论 颅外颈内动脉段... 目的 观察颅外颈内动脉段狭窄支架成形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颅外颈内动脉段狭窄患者60例,采用支架成形术进行治疗。结果 患者治疗后病情恢复快,治愈率100%;随访期间无严重并发症,未发管腔再狭窄情况。结论 颅外颈内动脉段狭窄支架成形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外颈内 动脉段狭窄 支架成形术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巨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侠 陈谦学 +2 位作者 魏德胜 丁大成 秦军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513-514,共2页
目的探讨巨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的显微神经外科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采用翼点硬膜内-外入路显微手术夹闭巨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病例资料,共17个动脉瘤。结果术后CTA或DSA复查证实动脉瘤均完全夹闭,术后无死亡,出院时G... 目的探讨巨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的显微神经外科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采用翼点硬膜内-外入路显微手术夹闭巨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病例资料,共17个动脉瘤。结果术后CTA或DSA复查证实动脉瘤均完全夹闭,术后无死亡,出院时GOS:恢复良好12例,轻残3例,无重残、植物生存状态或死亡。随访6个月~1年,并发症随访时均有好转。结论经翼点硬膜内-外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夹闭巨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是安全可靠的手术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 颈内动脉动脉段 入路 翼点硬膜内-外
下载PDF
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手术治疗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曹佳雨 丁圣豪 +3 位作者 赵兵 樊翊凌 潘耀华 万杰清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年第1期19-21,28,共4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OSAs)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5年12月年收治的88例OSAs的临床资料。88例共109枚动脉瘤。无眼部症状的48例69枚小型动脉瘤中,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49枚,单纯弹簧圈栓塞20枚...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OSAs)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5年12月年收治的88例OSAs的临床资料。88例共109枚动脉瘤。无眼部症状的48例69枚小型动脉瘤中,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49枚,单纯弹簧圈栓塞20枚;无眼部症状的17例单发大型或巨大动脉瘤中,球囊辅助栓塞2例,支架辅助栓塞13例,球囊联合支架辅助栓塞2例;合并视力障碍的23例(均为单发动脉瘤,小型动脉瘤12枚,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11枚),12例栓塞,11例行动脉瘤夹闭术。结果栓塞治疗的98枚动脉瘤术后即刻造影示,致密栓塞87枚,瘤颈部分显影11枚。88例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术后6个月DSA或CTA随访,致密栓塞的47枚小型动脉瘤中,复发2枚(4.2%);17例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中,复发5例(29.4%)。合并视力障碍的23例中,术后眼部症状改善13例(栓塞6例,夹闭7例),未见明显变化6例(栓塞3例,夹闭3例),加重4例(栓塞3例,夹闭1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OSAs微创、安全、有效,但对改善视力障碍而言,夹闭术可能优于栓塞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 颈内动脉动脉段 视力障碍 血管内治疗 夹闭术 支架 弹簧圈
下载PDF
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被引量:3
19
作者 明智绪 冯进 +5 位作者 朱辰路 杨振兴 李曦男 颜华 黄德俊 李宗正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8年第8期543-546,共4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7年11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36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共44枚动脉瘤,其中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10枚,L...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7年11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36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共44枚动脉瘤,其中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10枚,LVIS支架辅助栓塞13枚,Enterprise支架辅助栓塞19枚,Neuroform支架辅助栓塞2枚。术后即刻DSA显示Roymond分级Ⅰ级22枚,Ⅱ级20枚,Ⅲ级2枚;栓塞有效率为95.5%。2例栓塞术中发生血栓事件,2例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术后动脉瘤2次破裂。术后随访4~19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32例,3~6分4例。30例(34枚)DSA复查,6枚复发。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安全有效,积极预防及治疗并发症可改善预后,但需长期随访观察复发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 颈内动脉动脉段 血管内栓塞 疗效
下载PDF
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血管内治疗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昆 李真保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前对于脑动脉瘤的介入治疗进展迅速,但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的治疗仍是目前的治疗难点之一。本文就介入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的技术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颈内动脉动脉段动脉 介入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