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43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及对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的影响
1
作者 万腾 吴晓凡 李靖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疗效及对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sVCAM-1)的影响。方法:选择92例aSAH患者为研究目标,根据手术方法... 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疗效及对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sVCAM-1)的影响。方法:选择92例aSAH患者为研究目标,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46例,观察组(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46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免疫功能及sICAM-1、sVCAM-1、HMGB1水平变化,记录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并评估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92.03±14.97)min、(18.73±4.41)d均短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147.92±34.21)min,术后住院时间(23.35±4.15)d(均P<0.05);术后观察组免疫功能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HMGB1、sICAM-1、sV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知期预后良好率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aSAH手术耗时短、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低、免疫状态影响小,并可明降低血清HMGB1、sICAM-1、sVCAM-1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介入栓塞术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显微动脉瘤夹闭手术时机对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健 刘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7期849-852,共4页
目的探究显微动脉瘤夹闭手术时机对颅内动脉瘤(IA)破裂患者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搜集2020-05—2023-05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9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发病至手术时间分为超早期组(24 h内)49例和早期组(24~72... 目的探究显微动脉瘤夹闭手术时机对颅内动脉瘤(IA)破裂患者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搜集2020-05—2023-05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9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发病至手术时间分为超早期组(24 h内)49例和早期组(24~72 h)47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和预后情况。结果2组患者手术完全夹闭率和术中IA再破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84%比85.11%,6.12%比4.26%,P>0.05)。超早期组术前IA再破裂发生率低于早期组(0比12.77%,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早期组(16.33%比34.04%,P<0.05),预后良好率高于早期组(85.71%比68.09%,P<0.05)。结论在IA破裂24 h内的超早期进行显微动脉瘤夹闭手术疗效优于发病后24~72 h,超早期手术能够降低术前IA再破裂风险,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破裂 显微动脉瘤夹闭 手术时机 预后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在腹主动脉瘤破裂风险中评估价值与预测意义
3
作者 王帝 李磊 +3 位作者 张涵旭 马永青 崔书君 王大伟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5年第1期147-149,共3页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腹主动脉瘤(AAA)破裂风险中评估价值与预测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AA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实施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均随访1年。以DSA检查结果...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腹主动脉瘤(AAA)破裂风险中评估价值与预测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AA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实施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均随访1年。以DSA检查结果+随访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A对腹主动脉瘤AAA破裂风险的评估价值,并分析瘤体主要形态学指标(瘤体最大直径、瘤体长颈、瘤颈角度)、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管壁峰值压力(PWS)]对AAA患者破裂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经DSA检查结果+随访结果确诊,100例AAA患者中瘤体未破裂者75例,占75.00%;瘤体破裂者25例,占25.00%。CTA评估AAA破裂的准确度为94.00%(9 4/100)、灵敏度为94.67%(71/75)、特异度为92.00%(23/25)、阳性预测值为97.26%(71/73)、阴性预测值为85.19%(23/27);经一致性Kappa度量,CTA评估AAA破裂结果与DSA检查结果+随访结果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844, P<0.001)。AAA破裂患者的瘤体最大直径、瘤颈角度、PWS均高于AAA未破裂者(P<0.05);AAA破裂患者瘤颈长度虽高于AAA未破裂者,但差异不显著(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瘤体最大直径、瘤颈角度、PWS单独及联合预测AAA患者瘤体破裂风险的AUC分别为0.727、0.783、0.748、0.887,其中联合预测效能最高。结论CTA评估AAA患者瘤体破裂的价值较高,与DSA检查结果+随访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瘤体最大直径、瘤体长颈、瘤颈角度、 PWS能很好地预测AAA患者瘤体破裂风险,且联合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CT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破裂风险 预测效能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冯浩 谯飞 +1 位作者 罗孝全 任海波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探究血栓弹力图(TEG)在颅内动脉瘤(IA)栓塞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01—2023-05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南充市中心医院接受IA栓塞术的98例患者,按是否行TEG指导分为对照组(32例,采用标准双抗血小板治疗)和观察组(66例... 目的探究血栓弹力图(TEG)在颅内动脉瘤(IA)栓塞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01—2023-05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南充市中心医院接受IA栓塞术的98例患者,按是否行TEG指导分为对照组(32例,采用标准双抗血小板治疗)和观察组(66例,采用TEG指导下抗血小板治疗),比较2组并发症、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凝血功能、神经功能以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术后出血率1.5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63%(P<0.05);观察组术后缺血率22.73%(15/66),略高于对照组的21.88%(7/32),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花生四烯酸途径抑制率、二磷酸腺苷途径抑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小板、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EG指导下抗血小板治疗在IA栓塞术后患者中应用可个性化指导抗血小板治疗药物剂量调整,减少出血事件,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栓弹力图 栓塞术 抗血小板 术后出血 术后缺血
下载PDF
手术治疗颅外段弓上动脉瘤的单中心经验
5
作者 杨根欢 廖鹏志 +3 位作者 刘新农 汪岩 贾玉龙 沈晨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4-559,共6页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颅外段弓上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并总结其治疗经验。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血管外科2019年5月至2023年11月收治的10例颅外段弓上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颈内动脉瘤5例、锁骨下动脉瘤2例、椎动脉瘤2例、...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颅外段弓上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并总结其治疗经验。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血管外科2019年5月至2023年11月收治的10例颅外段弓上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颈内动脉瘤5例、锁骨下动脉瘤2例、椎动脉瘤2例、颈内动脉瘤合并同侧锁骨下动脉瘤1例。回顾性分析颅外段弓上动脉瘤的手术指征、手术策略、临床疗效及相关并发症。结果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0~420 min,中位手术时间180.0(121.5,307.5)min。术中出血30~400 mL,中位出血量90(50,125)mL。颈动脉阻断时间10~20 min,中位阻断时间15.0(11.5,16.3)min。椎动脉阻断时间20~30 min,中位阻断时间25.0(15.0,22.5)min。围手术期均无心脏意外、脑梗死及脑出血发生。10例患者获随访3~5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8.5(5.3,17.0)个月。1例锁骨下动脉瘤患者术后20个月出现人工血管闭塞。1例颈内动脉瘤患者术后6个月出现远端颈内动脉狭窄。结论颅外段弓上动脉瘤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需根据不同的病变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手术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上动脉瘤 动脉瘤 动脉瘤 锁骨下动脉瘤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HIF-1α、E-cadherin表达水平及与介入治疗预后的相关性
6
作者 麦浩坚 张力 +2 位作者 李华晓 刘裕浩 张猛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59-63,共5页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水平及与介入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150例aSA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水平及与介入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150例aSA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90d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患者介入治疗预后,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2分,n=94)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6分,n=56)。收集所有入组患者临床资料以及治疗前血清HIF-1α、E-cadherin表达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HIF-1α、E-cadherin对aSAH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评估效能,应用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讨aSAH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HIF-1α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E-cadherin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血清HIF-1α、E-cadherin评估aSAH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AUC(95%CI)分别为0.832(0.787-0.877)、0.769(0.719-0.819),两者联合评估的AUC(95%CI)为0.922(0.877-0.967)。预后不良组脑血管痉挛、改良Fisher分级为Ⅲ级、Hunt-Hess分级为Ⅲ级的患者占比及高血压史人数和GCS评分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脑血管痉挛(OR=2.050,95%CI:1.254-3.353),Hunt-Hess分级为Ⅲ级(OR=2.354,95%CI:1.346-4.115),血清HIF-1α≥127.33 pg/mL(OR=3.374,95%CI:1.659-6.859),血清E-cadherin≤168.26 ng/mL(OR=2.954,95%CI:1.624-5.370)是aSAH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aSAH患者的血清HIF-1α和E-cadherin表达水平与介入治疗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缺氧诱导因子-1Α E-钙黏蛋白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基于临床特征、CT形态学分析颅内微小动脉瘤破裂的风险因素
7
作者 龙波 陈偶英 +1 位作者 杨红秀 朱娥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微小动脉瘤(IMA)破裂的风险因素,并构建风险因素预测模型,探索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2月湖南省脑科医院/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IM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数... 目的探讨颅内微小动脉瘤(IMA)破裂的风险因素,并构建风险因素预测模型,探索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2月湖南省脑科医院/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IM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手术结果判断是否发生IMA破裂,并根据上述检查结果将所选患者分为破裂组(50例)和未破裂组(52例)。统计所选患者的临床、CT形态学特征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MA破裂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获取曲线下面积(AUC),分析风险因素预测模型对IMA破裂的预测价值。结果破裂组和未破裂组动脉瘤尺寸比(SR)、纵横比(AR)、入射角(FA)及血清镁(Mg)、钙(C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R大(OR=1.067)、AR大(OR=1.076)、FA大(OR=1.093)、血清Mg水平低(OR=1.084)、血清Ca水平低(OR=1.074)是IMA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预测模型预测IMA破裂的AUC值为0.912,敏感度为76.00%,特异度为90.38%。结论IMA破裂可能与SR、AR、FA大及血清Mg、Ca低有关,据此建立的预测模型预测价值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微小动脉瘤 破裂 临床特征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风险因素 预测价值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20例围术期护理体会 被引量:3
8
作者 夏瑞琴 张欣 +1 位作者 刘克 戴彩云 《齐鲁护理杂志》 2007年第20期76-76,共1页
关键词 围术期护理 颅内动脉瘤 栓塞术 后交通动脉瘤 前交通动脉瘤 大脑前动脉瘤 大脑中动脉瘤 颈内动脉瘤
下载PDF
前瞻性精准护理策略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患者的血压、疼痛及长期预后的影响
9
作者 张晓雅 孙明飞 田苗苗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10-113,共4页
目的研究前瞻性精准护理策略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手术患者血压管理、疼痛缓解及长期预后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109例ADA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 目的研究前瞻性精准护理策略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手术患者血压管理、疼痛缓解及长期预后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109例ADA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策略,55例)和研究组(前瞻性精准护理策略,54例),比较两组血压管理、疼痛、不良情绪缓解、长期预后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干预后SBP、DBP更低(P<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后VAS、SDS、SAS评分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干预后VAS、SDS、SAS评分更低(P<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后SF-36各维度(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社会功能、一般健康状况、精力)评分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干预后SF-36各维度评分更高(P<0.05)。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5.56%)比对照组(25.45%)更低(P<0.05)。结论前瞻性精准护理策略应用于ADA手术患者,可控制血压,减轻疼痛,缓解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瞻性精准护理策略 动脉夹层动脉瘤 血压管理 疼痛缓解 长期预后
下载PDF
内脏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5
10
作者 谷涌泉 郭建明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3期136-137,共2页
内脏动脉瘤为腹主动脉所属各内脏动脉及其分支动脉所产生的动脉瘤。临床上比较少见,但随着近年来影像检查技术的不断进步,无症状内脏动脉瘤检出率得以提高。内脏动脉瘤排在腹内动脉瘤发生率的第三位,仅次于腹主动脉瘤和髂动脉瘤[1]。内... 内脏动脉瘤为腹主动脉所属各内脏动脉及其分支动脉所产生的动脉瘤。临床上比较少见,但随着近年来影像检查技术的不断进步,无症状内脏动脉瘤检出率得以提高。内脏动脉瘤排在腹内动脉瘤发生率的第三位,仅次于腹主动脉瘤和髂动脉瘤[1]。内脏动脉瘤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0.01%~10.4%,女性多于男性[2,3]。而瘤体破裂是该病最为凶险的并发症,其中肝动脉瘤破裂几率最高,达80%,胰动脉瘤75%,肠系膜上动脉瘤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动脉瘤 动脉瘤 外科治疗 动脉瘤 动脉瘤破裂 发生率 腹主动脉瘤 假性动脉瘤 无症状 肠系膜上动脉
下载PDF
中老年颅内动脉瘤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管理知信行问卷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11
作者 田丹英 张丽华 +2 位作者 欧阳燕 杨中善 余鹏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78-85,共8页
目的编制中老年颅内动脉瘤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管理的知识、态度、行为的问卷,并检验信效度,为给患者提供针对性的血压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基于知信行(KAP)框架,采用文献分析法、半结构访谈法,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及预调查形成待验问卷。采... 目的编制中老年颅内动脉瘤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管理的知识、态度、行为的问卷,并检验信效度,为给患者提供针对性的血压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基于知信行(KAP)框架,采用文献分析法、半结构访谈法,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及预调查形成待验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2023年3至9月的261例中老年颅内动脉瘤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预调查形成待验问卷,对问卷进行项目分析和信效度评价,形成正式问卷。结果问卷包括3个维度、43个条目,总问卷Cronbach’s a系数为0.991,问卷CVI为0.857,知识、态度、行为的3个维度的CVI分别为0.807、0.837、0.879。结论中老年颅内动脉瘤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管理知信行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用于该类患者血压管理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患者 颅内动脉瘤 血压管理 知信行 问卷编制 信度 效度
下载PDF
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苏醒质量认知和神经损伤的影响
12
作者 孙亚玲 严金燕 邱海燕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68-72,共5页
目的观察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苏醒质量、认知功能和神经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08—2023-08治疗的104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常... 目的观察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苏醒质量、认知功能和神经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08—2023-08治疗的104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n=52)和七氟醚联合组(n=52)。常规组采用常规麻醉方法,七氟醚联合组采用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方法。比较2组麻醉效果,对比2组患者苏醒质量(苏醒时间、麻醉Steward苏醒评分、术后谵妄发生率)、认知功能[记忆与执行筛查量表(MES)]和神经损伤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碱性蛋白(MBP)]。结果切皮时、栓塞物置入时、术毕前10 min,2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较麻醉前均降低(P<0.05),同一时段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醚联合组术后苏醒时间、术后谵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麻醉Steward苏醒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苏醒时,七氟醚联合组MES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苏醒1 h、6 h、12 h时2组M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七氟醚联合组血清hs-CRP、NSE、MBP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的麻醉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苏醒质量,减轻麻醉药物对认知功能和神经损伤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介入栓塞术 七氟醚 瑞芬太尼 苏醒质量 认知功能 神经损伤标志物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并发脑积水影响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建立
13
作者 邵正群 王瑶 +3 位作者 路华 李征 陈慧 常晗晓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20-25,共6页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并发脑积水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其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4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30例aSAH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访3个月后根据是否发生脑积水分为脑积水组(n=38...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并发脑积水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其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4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30例aSAH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访3个月后根据是否发生脑积水分为脑积水组(n=38)和非脑积水组(n=92)。采用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讨aSAH患者并发脑积水的影响因素,并以此构建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对aSAH患者并发脑积水的预测价值。结果脑积水组年龄≥60岁、糖尿病史、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9分、Hunt-Hess分级Ⅲ-Ⅳ级、Fisher分级Ⅲ-Ⅳ级、有脑出血破入脑室、有脑室外引流、有颅内感染所占的比例均大于非脑积水组,D-二聚体、脑脊液压力、脑脊液蛋白含量、脑脊液红细胞(RBC)水平均高于非脑积水组,脑脊液葡萄糖含量低于非脑积水组(P<0.05)。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1.806,95%CI:1.327-2.456)、Hunt-Hess分级(Ⅲ-Ⅳ级)(OR=1.846,95%CI:1.354-2.516)、脑出血破入脑室(OR=3.019,95%CI:1.939-4.702)、颅内感染(OR=2.581,95%CI:1.717-3.879)、D-二聚体水平升高(OR=2.550,95%CI:1.693-3.841)、脑脊液RBC水平升高(OR=2.487,95%CI:1.657-3.731)、脑脊液葡萄糖含量低(OR=0.416,95%CI:0.279-0.621)是aSAH患者并发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构建预测aSAH患者并发脑积水的列线图模型,结果显示,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12(95%CI:0.761-0.863)。列线图模型预测aSAH患者并发脑积水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9(95%CI:0.826-0.932),特异度为67.44%,灵敏度为91.15%。结论aSAH患者并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Hunt-Hess分级、脑出血破入脑室、颅内感染、D-二聚体、脑脊液RBC、脑脊液葡萄糖含量,据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aSAH患者并发脑积水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积水 影响因素 列线图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急诊颅内动脉瘤夹闭术43例护理配合 被引量:3
14
作者 杜书秀 郑君 许志彩 《齐鲁护理杂志(下半月刊)(外科护理)》 2008年第2期95-95,共1页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护理配合 急诊 前交通动脉瘤 大脑中动脉瘤 后交通动脉瘤 颈内动脉瘤 基底动脉瘤
下载PDF
重视周围动脉瘤的治疗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玉琦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09年第1期7-8,共2页
在血管外科医师经常要面对的周围动脉病变中,除了损伤以及闭塞性病变以外,最常见的就是动脉瘤了。周围动脉瘤是指颈动脉瘤、内脏动脉瘤和四肢动脉瘤等。四肢动脉瘤包括上肢的锁骨下动脉瘤、腋动脉瘤、肱动脉瘤、桡、尺动脉瘤和下肢的股... 在血管外科医师经常要面对的周围动脉病变中,除了损伤以及闭塞性病变以外,最常见的就是动脉瘤了。周围动脉瘤是指颈动脉瘤、内脏动脉瘤和四肢动脉瘤等。四肢动脉瘤包括上肢的锁骨下动脉瘤、腋动脉瘤、肱动脉瘤、桡、尺动脉瘤和下肢的股动脉瘤、腘动脉瘤、胫前动脉瘤、胫后动脉瘤、腓动脉瘤及其分支动脉瘤等。由于动脉瘤有破裂的趋势,甚至致命的风险,所以正确和及时地处理周围动脉瘤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动脉瘤 周围动脉瘤 假性动脉瘤 动脉瘤 动脉重建 动脉瘤 手术方式 感染性动脉瘤 自体静脉 胫后动脉
下载PDF
影响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动脉瘤破裂风险的危险因素分析
16
作者 覃志红 杨崇双 +2 位作者 张建程 史天亮 席敏 《大医生》 2025年第3期22-24,共3页
目的分析影响颅内未破裂动脉瘤(UIA)患者动脉瘤破裂风险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7月铜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2例UI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颅内动脉瘤(IA)破裂风险预测模型(PHASES)评分的不同将患者分为... 目的分析影响颅内未破裂动脉瘤(UIA)患者动脉瘤破裂风险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7月铜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2例UI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颅内动脉瘤(IA)破裂风险预测模型(PHASES)评分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破裂高风险组(11例,PHASES评分>3分)及破裂低风险组(21例,PHASES评分≤3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分析影响UIA患者动脉瘤破裂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史、高血脂史占比和动脉瘤长轴与颈宽比(A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破裂高风险组患者病灶最大直径大于破裂低风险组,子囊占比、瘤壁强化占比、形态不规则占比均高于破裂低风险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病灶最大直径大、子囊、瘤壁强化、形态不规均是影响UIA患者动脉瘤破裂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病灶最大直径大、子囊、瘤壁强化、形态不规均是影响UIA患者动脉瘤破裂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加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 破裂风险 影响因素 病灶最大直径 子囊
下载PDF
通窍活血汤联合针刺治疗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头痛临床观察
17
作者 李灏 刘亮 《山西中医》 2025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观察通窍活血汤联合针刺治疗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颅内动脉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通窍活血汤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头痛... 目的:观察通窍活血汤联合针刺治疗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颅内动脉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通窍活血汤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头痛评分、神经功能评分(national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血清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治疗后,治疗组头痛评分及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血清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窍活血汤联合针刺治疗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引起的头痛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头痛评分、NIHSS评分及血清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头痛 通窍活血汤 针刺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价值
18
作者 王伟强 王朝晖 +2 位作者 王茂琳 何立俊 单培根 《大医生》 2025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 分析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RIA)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无锡市惠山区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RI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 目的 分析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RIA)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无锡市惠山区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RI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弹簧圈栓塞术,观察组患者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栓塞效果、脑脊液炎症因子水平、Barthel指数(BI)评分、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的整体栓塞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8、IL-4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BI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弹簧圈栓塞术比较,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RIA的效果更佳,能够降低患者脑脊液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安全性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 单纯弹簧圈栓塞术 颅内动脉瘤破裂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辅助半自动测量的颅内动脉瘤形态学参数与动脉瘤破裂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雅栋 耿介文 +2 位作者 胡鹏 何川 张鸿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9-296,共8页
目的评估计算机辅助半自动测量的动脉瘤三维形态学参数与动脉瘤破裂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破裂多发动脉瘤患者。采用计算机辅助半自动测量方法测量入组患者动脉... 目的评估计算机辅助半自动测量的动脉瘤三维形态学参数与动脉瘤破裂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破裂多发动脉瘤患者。采用计算机辅助半自动测量方法测量入组患者动脉瘤形态学参数(包括动脉瘤直径、最大径、宽度、瘤颈宽度、体积、入射角、载瘤动脉直径、表面积、波动指数、非球形指数),计算动脉瘤长宽比、宽颈比、纵横比和尺寸比,并记录动脉瘤位置信息。将多发动脉瘤中破裂责任动脉瘤纳入破裂组,其余动脉瘤纳入未破裂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分析评价破裂组和未破裂组形态学参数及动脉瘤位置信息的差异。结果56例破裂多发动脉瘤患者共126个动脉瘤纳入分析。在形态学方面,直径>5 mm[51.8%(29/56)比15.7%(11/70),P<0.01]、最大径>6 mm[57.1%(32/56)比25.7%(18/70),P<0.01]、入射角>107°[57.1%(32/56)比35.7%(25/70),P=0.016]、宽颈比>1.1[50.0%(28/56)比30.0%(21/70),P=0.022]、纵横比>1.1[46.4%(26/56)比25.7%(18/70),P=0.015]和尺寸比>1.9[57.1%(32/56)比10.0%(7/70),P<0.01]在破裂组与未破裂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动脉瘤位置方面,破裂组动脉瘤主要位于颈内动脉后交通段[39.3%(22/56)]和大脑中动脉[23.2%(13/56)],而非破裂组动脉瘤主要位于大脑中动脉[28.6%(20/70)]和颈内动脉非后交通段[27.1%(19/70)],两组动脉瘤位置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尺寸比>1.9为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62,95%CI:2.40~56.15;P=0.002)。在动脉瘤位置方面,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的破裂风险高于颈内动脉非后交通段动脉瘤(OR=19.25,95%CI:2.19~169.51;P=0.008)。结论对于多发性颅内动脉瘤,动脉瘤的三维形态学参数中尺寸比>1.9是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的破裂风险明显高于颈内动脉非后交通段动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计算机辅助半自动测量 形态学参数 位置 破裂动脉瘤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术后出血致混合型异己手综合征一例
20
作者 蔡孟良 尹琴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280-1280,F0003,共2页
男性,69岁,因“颅内动脉瘤术后左侧肢体活动不利伴认知障碍2月余”入院,患者于2019年11月体检时发现颅内动脉瘤,但无明显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及视力下降,2020年9月于外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见RACA-A2-3段巨大型夹层... 男性,69岁,因“颅内动脉瘤术后左侧肢体活动不利伴认知障碍2月余”入院,患者于2019年11月体检时发现颅内动脉瘤,但无明显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及视力下降,2020年9月于外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见RACA-A2-3段巨大型夹层动脉瘤,载瘤动脉完全瘤化。遂在全麻下行RACA-A2-3段巨大型夹层脑动脉瘤夹闭术、RACA-A2-3段巨大型夹层动脉瘤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层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切除术 动脉瘤夹闭术 异己手综合征 载瘤动脉 神经外科 住院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