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65篇文章
< 1 2 1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菁芸 江小琳 +2 位作者 程琼 汪银洲 李永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2期7-11,共5页
目的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66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根据是否发生CVS分为CVS组与无CVS组,每组33例。收集所有患者的社会人口学数据、入院前的症状和身体状况、量表评分、颅脑C... 目的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66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根据是否发生CVS分为CVS组与无CVS组,每组33例。收集所有患者的社会人口学数据、入院前的症状和身体状况、量表评分、颅脑CT表现、临床处理情况、动脉瘤特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等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出现CVS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有66例患者符合入组标准,并且均完成了这项研究,大多数患者年龄分布在40~60岁之间,两组患者中均为女性患者较多。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史、咖啡因使用史、动脉瘤情况(大小、定位、高度、直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Hunt-Hess分级量表(HHS)分级、Fischer分级量表(FS)分级、白蛋白最低值、C反应蛋白(CRP)最大记录、是否腰椎穿刺和(或)脑室腹腔分流术、是否血管内手术后机械通气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视乳头水肿视力减退、脑室内出血、脑积水、动脉瘤宽度、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尿素最大记录、白细胞计数(WBC)最大记录、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最大记录、血小板计数(PLT)最低值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尿素最大记录、WBC最大记录和INR最大记录升高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CVS发生的危险因素(OR=1.235、1.219、1.373,P<0.05)。视乳头水肿视力减退、脑室内出血、脑积水、动脉瘤宽度、mRS评分、PLT最低值不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CVS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产生颅内炎症状态的强度可能与CVS的发生及其不良后果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蛛网膜下出血 脑血管痉挛 影响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和迟发性脑缺血早期识别方法的研究现状
2
作者 李娜 张立平 +1 位作者 孙晓曼 潘亚文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45-551,共7页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是神经外科常见危重疾病,容易并发脑血管痉挛和迟发性脑缺血,导致较高的病死率。目前对上述两种并发症的早期识别尚缺乏客观、具体的医学方法。作者对目前关注较多的aSAH后脑血管痉挛和迟发性脑缺血早期识...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是神经外科常见危重疾病,容易并发脑血管痉挛和迟发性脑缺血,导致较高的病死率。目前对上述两种并发症的早期识别尚缺乏客观、具体的医学方法。作者对目前关注较多的aSAH后脑血管痉挛和迟发性脑缺血早期识别方法进行了总结,并与当前的临床实践相联系,以期为高风险患者早期识别与干预提供参考,进而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出血 动脉瘤 破裂 血管痉挛 颅内 迟发脑缺血 综述
下载PDF
化瘀解痉方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齐雯婧 甘宁 +6 位作者 臧伟 胡博 李佳 单玉超 徐智杰 赵陈祎 田楠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7期1398-1402,1408,共6页
目的探讨化瘀解痉方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SAH后脑血管痉挛患者90例,按随... 目的探讨化瘀解痉方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SAH后脑血管痉挛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化瘀解痉方治疗,均连续治疗15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Hunt-Hess分级评分、意识障碍程度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脑血流指标[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Mean flow velocity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Vm)、颈内动脉颅外段平均流速(Mean extracranial velocity of internal carotid artery,VICA-Vm)、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AS)指数]改善情况,临床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Hunt-He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GC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NIHSS、Hunt-He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T-1、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ET-1、VEGF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CA-Vm、VICA-Vm及CAS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MCA-Vm、VICA-Vm及CAS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1.11%(41/45)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3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也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化瘀解痉方联合尼莫地平能够改善SAH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增加脑血流灌注,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控制病情发展,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痉挛 动脉瘤 蛛网膜下出血 化瘀解痉方 尼莫地平 神经功能缺损 脑血流指标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法舒地尔联用尼莫地平对预防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效果观察
4
作者 朱然 黄晓勇 +2 位作者 张欢 靳宝利 谢玉瑶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0期0163-0167,共5页
探讨法舒地尔联用尼莫地平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根据脑血管痉挛的预防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将7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为联合组(法舒地尔联用尼莫地平)和常规组(尼莫地平)各35例,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对比... 探讨法舒地尔联用尼莫地平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根据脑血管痉挛的预防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将7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为联合组(法舒地尔联用尼莫地平)和常规组(尼莫地平)各35例,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对比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联合组(5.71%)比常规组(25.71%)低,P<0.05。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联合组(8.57%)与常规组(14.29%)无显著差异,P>0.05。对比大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治疗后),联合组的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91.13±7.44)cm/s]、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92.56±8.43)cm/s]、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73.93±10.74)cm/s]比常规组低,P<0.05。对比炎性因子指标(治疗后),联合组的hs-CRP[(8.79±1.64)mg/L]、TNF-α[(0.19±0.07)ng/mL]、IL-6[(87.71±11.29)ng/L]比常规组低,P<0.05。对比神经功能(治疗后),联合组的NIHSS评分[(11.09±1.67)分]比常规组[(14.22±1.93)分]低,P<0.05。对比神经细胞因子指标(治疗后),联合组的S100B[(0.12±0.04)ng/mL]、NSE[(5.53±0.76)ng/mL]比常规组低,BDNF[(28.13±3.94)ng/mL]比常规组高,P<0.05。评价肢体运动功能(治疗后),联合组的Fugl-Meyer评分[(61.74±6.13)分]比常规组[(53.38±5.47)分]高,P<0.05。对比ADL评分(治疗后),联合组[(68.21±5.78)分]比常规组[(62.44±6.04)分]高,P<0.05。对比SF-36评分(治疗后),联合组[(70.43±6.32)分]比常规组[(61.89±5.03)分]高,P<0.05。评价满意度,联合组(97.14%)比常规组(74.29%)高,P<0.05。结论 以预防脑血管痉挛为目标,进行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法舒地尔联用尼莫地平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舒地尔 尼莫地平 动脉瘤蛛网膜下出血 脑血管痉挛
下载PDF
法舒地尔联用尼莫地平对预防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效果观察
5
作者 黄广通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6期943-945,共3页
目的:分析法舒地尔联用尼莫地平对预防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7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4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2,采取法舒地尔联用尼莫地平治... 目的:分析法舒地尔联用尼莫地平对预防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7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4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2,采取法舒地尔联用尼莫地平治疗)和对照组(n=42,采取尼莫地平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清指标水平以及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脑血管痉挛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无血管痉挛率均高于对照组,NF-κB、MMP-9、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采取法舒地尔联用尼莫地平治疗能够提高整体疗效,降低血清NF-κB、MMP-9水平和脑血管痉挛的发生风险,改善大脑动脉血流速度,有着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舒地尔 尼莫地平 动脉瘤蛛网膜下出血 脑血管痉挛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小龙 任光旭 +1 位作者 李春浩 许世友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70-74,共5页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指因脑表面血管破裂使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隙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临床上主要分为外伤性和自发性.自发性SAH的病因包括颅内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凝血功能障碍等,其中颅...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指因脑表面血管破裂使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隙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临床上主要分为外伤性和自发性.自发性SAH的病因包括颅内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凝血功能障碍等,其中颅内动脉瘤破裂是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脑血管介入技术的发展,动脉瘤的治疗有了较大突破,但所带来的并发症仍有约50%的致残率[2]和20%~30%的死亡率[3],且约69%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降低[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痉挛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出血
下载PDF
葛根素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相关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2
7
作者 王嘉炜 高觉民 +1 位作者 黄玉杰 傅传经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4-167,共4页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相关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及其疗效,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aSAH患者54例,随机抽签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4例,两组均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葛根素0.5g加入葡...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相关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及其疗效,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aSAH患者54例,随机抽签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4例,两组均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葛根素0.5g加入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从病程第3天开始使用,连用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6-酮-前列腺素1α(6-keto-prostaglandin F1α,6-K-PGF1α)水平,观察经颅超生彩色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CVS的发生率并比较两组出院时Glasgow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用药后血浆NO、ET-1、6-K-PGF1α水平升高(P<0.05)、TXB2水平下降(P<0.05)、CVS的发生率降低(P<0.05)、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升高(P<0.05)及出院时GOS评分升高(P<0.05)。结论葛根素是一种防治aSAH后CVS的有效药物,并能改善患者的近期预后,其机理可能与改善血管内皮活性因子的水平,即升高血浆NO、前列环素(PGI2)含量,降低血栓素A(TXA2)含量从而扩张脑血管,同时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灌注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蛛网膜下出血 脑血管痉挛 葛根素 血管因子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及静脉注射治疗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 被引量:10
8
作者 曹国彬 陆永建 +8 位作者 王俊华 刘刚 钟振青 刘家令 何伟文 伍键伟 方泽鲁 柯炎斌 龙斌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2407-2408,共2页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经穴位注射及静脉注射对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手术后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10月至2011年4月经手术治疗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89例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83例、丹红注射液静脉注射组5...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经穴位注射及静脉注射对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手术后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10月至2011年4月经手术治疗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89例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83例、丹红注射液静脉注射组56例及尼莫地平静脉注射组50例,分析三组病例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189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为12.7%(24/189);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11例,丹红注射液静脉注射组7例,尼莫地平组6例,三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χ=0.047,P>0.05)。三组GCS比较,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良好62例,差16例,死亡5例,丹红注射液静脉注射组分别为43例、10例、3例,尼莫地平组分别为38例、10例、2例,三组GC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0,P>0.05)。TCD测大脑中动脉流速三组用药前后自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用药后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用药前后颅内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三组间治疗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或静脉注射可减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经穴位注射或静脉注射丹红注射液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均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丹红注射液 动脉瘤 蛛网膜下出血 脑血管痉挛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5
9
作者 冯怡墨 孙晓川 +1 位作者 张晓冬 程泽沛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0-232,共3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32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 L中,ivgtt,q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 L中,ivgtt,bid。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大脑中动脉收缩峰流速(MCA Vp)、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IL-6、TNF-α、MCA V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6、TNF-α水平和MCA Vp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的MCA Vp,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蛛网膜下出血 脑血管痉挛 马来酸桂哌齐特 依达拉奉
下载PDF
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疗效观察 被引量:24
10
作者 杨彬源 陈桂增 +4 位作者 王本艳 黄宝瑶 李少鹏 刘小红 蔡涛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971-973,共3页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B组和...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分别予以尼莫地平、马来酸桂哌齐特与尼莫地平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疗程均为14 d。比较三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及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A组、B组、C组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分别为(109.12±14.71)cm/s、(104.78±15.11)cm/s、(96.22±11.52)cm/s,均较治疗前的(165.79±25.82)cm/s、(167.35±24.79)cm/s、(166.28±23.96)cm/s明显降低,GCS评分分别为(11.18±2.01)分、(11.24±2.14)分、(13.93±2.94)分,均较治疗前的(7.24±1.81)分、(7.43±1.75)分、(7.34±1.52)分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A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两者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出血 脑血管痉挛 尼莫地平 马来酸桂哌齐特
下载PDF
血管内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1
作者 斯良楠 孙晓川 郭宗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388-392,共5页
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所致的迟发性脑缺血(delayed cerebral ischemia,DCI)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死亡或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川。目前防治aSAH后CVS的主要措施包括口服尼莫地平、3-H疗法(高血压、... 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所致的迟发性脑缺血(delayed cerebral ischemia,DCI)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死亡或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川。目前防治aSAH后CVS的主要措施包括口服尼莫地平、3-H疗法(高血压、高血容量、血液稀释治疗)、经静脉使用血管舒张剂,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herapies,EV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出血 脑血管痉挛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尼莫地平灌注联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1
12
作者 陈向林 胡扬真 毛振敏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33-34,45,共3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我院共收治的aSAH后CVS 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我院共收治的aSAH后CVS 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脑脊液置换术联合尼莫地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及总有效率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GOS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患者大脑中动脉流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术联合尼莫地平治疗aSAH后CVS患者疗效确切,可迅速改善症状,且其对脑血管具有高度的选择性,不影响患者的系统血压,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出血 脑血管痉挛 动脉瘤 脑脊液置换术 尼莫地平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与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珉 胡颖红 陈高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15-218,共4页
目的:探讨脑血管痉挛与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D IND)发生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回顾分析5年中118例动脉瘤性SAH患者,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和严重程度及部位与D IND发生之间的关系,以及D IND与脑梗死影像学检查的一致性。结果:脑血管痉挛... 目的:探讨脑血管痉挛与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D IND)发生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回顾分析5年中118例动脉瘤性SAH患者,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和严重程度及部位与D IND发生之间的关系,以及D IND与脑梗死影像学检查的一致性。结果:脑血管痉挛与D IND两者之间存在弱相关(r=0.22;P=0.016);随着痉挛程度加重,D IND发生率增加(U=2.589,P<0.05)。大脑中动脉痉挛组的D IND发生率为68.0%,高于大脑前动脉和颈内动脉痉挛组的36.7%和25.0%(2χ=8.195,P=0.004);而后两组差异无显著性(χ2=0.646,P=0.421)。结论:脑血管痉挛只是D IND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重度脑血管痉挛时和大脑中动脉部位的痉挛,才易发生D IND;发生于非重要功能区脑缺血,可能无D IND临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痉挛 颅内 蛛网膜下出血 脑血管痉挛 延迟缺血神经功能障碍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钙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勇 王淳 +5 位作者 易兴阳 何妮 冯芹 廖断修 彭淼 陈洪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97-301,共5页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钙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后血管痉挛(CVS)的影响及机制。方法连续收集2013年03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共6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3例)与对照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钙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后血管痉挛(CVS)的影响及机制。方法连续收集2013年03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共6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3例)与对照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钙(20 mg/qn,连服14 d)。于发病后第1天、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检测分析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CA)及血清中内皮素血管肽-1(ET-1)、一氧化氮(NO)水平。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脑血管痉挛(CVS)的发生率、迟发型脑梗死和复发出血的发生率以及Modified Rankin Scale score量表(mRS)评分。结果在第7天、第14天研究组的VMCA、ET-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3天、第7天、第14天,研究组NO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36.36%vs.6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mRS评分≤2分所占比例较对照组高(75.76%vs.44.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迟发型脑梗死和再发出血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能够减少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管内皮舒缩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钙 动脉瘤 蛛网膜下出血 脑血管痉挛 内皮素血管肽-1 一氧化氮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和脑低灌注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林达 冯栋侠 +3 位作者 高恒 徐伟东 周新民 费小斌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337-340,共4页
目的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脑血管痉挛及脑灌注异常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aSAH病人的临床资料。在出血后3~15d内均接受CT血管造影(CTA)和CT灌注成像(CTP)检查,了解大脑前动脉(ACA)和大脑中动脉(MCA)血管痉挛的严... 目的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脑血管痉挛及脑灌注异常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aSAH病人的临床资料。在出血后3~15d内均接受CT血管造影(CTA)和CT灌注成像(CTP)检查,了解大脑前动脉(ACA)和大脑中动脉(MCA)血管痉挛的严重程度,以及相关供血区域的脑灌注情况,对获取的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无脑血管痉挛23例,其中发生脑低灌注5例(21%)(位于脑分水岭区4例,在脑沟积血附近1例)。轻中度脑血管痉挛18例,其中存在相关供血区域脑低灌注7例(38%)。重度脑血管痉挛11例,其中发生相关供血区域脑低灌注9例(81%)。比较无脑血管痉挛与重度脑血管痉挛血管节段的血流灌注区域,在局部脑血流量(rCBF)和平均通过时间(MTT)两方面,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脑血管痉挛是相关供血区域发生脑低灌注的高危因素。无明显脑血管痉挛的病人,在脑分水岭区和脑沟积血附近也可发生脑低灌注,可能与脑微血管痉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出血 动脉瘤 破裂 血管痉挛 颅内 低灌注
下载PDF
盐酸法舒地尔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毅 肖顺武 +2 位作者 任光阳 王培 李刚 《中国药业》 CAS 2008年第11期56-57,共2页
目的观察盐酸法舒地尔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除常规治疗外,对照组26例术后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治疗组30例给予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结果盐酸法舒地尔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 目的观察盐酸法舒地尔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除常规治疗外,对照组26例术后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治疗组30例给予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结果盐酸法舒地尔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出血痉挛有积极疗效,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法舒地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抗脑血管痉挛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出血 脑血管痉挛 盐酸法舒地尔
下载PDF
硫酸镁对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毅明 李明昌 +3 位作者 石忠松 齐铁伟 郭少雷 黄正松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98-502,共5页
目的观察硫酸镁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和神经功能预后的治疗作用。方法39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发病48 h内,随机分到生理盐水组(A组)、硫酸镁治疗1组(B组)、硫酸镁治疗2组(C组),B组首次静脉推注25%硫酸... 目的观察硫酸镁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和神经功能预后的治疗作用。方法39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发病48 h内,随机分到生理盐水组(A组)、硫酸镁治疗1组(B组)、硫酸镁治疗2组(C组),B组首次静脉推注25%硫酸镁10 mL后,继以每日25%硫酸镁40 mL静脉滴注,C组首次静脉推注25%硫酸镁20 mL后,继以每日25%硫酸镁80 mL静脉滴注,A组输入等量生理盐水,均连续输入14 d并每日检测血清Mg2+浓度、血压及TCD检测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6个月后随访并记录患者Glasgow Outcome Scall-Extended、Modified Rankin Scall用以评价患者神经功能预后情况。结果17例患者发生症状性脑血管痉挛,A组7例,B组5例、C组5例;17例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患者的6个月GOSE评分,A组1/7例,B组3/5例、C组3/5例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39例患者中硫酸镁治疗组患者6个月后GOSE、Modified Rankin Scale评分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神经功能预后有改善倾向。然而,这些疗效评分差异均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镁治疗安全且血清Mg2+水平较容易维持,硫酸镁有减少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和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趋势,但由于样本例数较少,其治疗作用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出血 症状脑血管痉挛 硫酸镁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治疗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廖锋 王穗暖 +2 位作者 宣井岗 彭亚 屈洪涛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治疗方法。方法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1例均在出血后早期(72h内)行动脉瘤栓塞术或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术后均予尼莫地平,脑脊液引流,3-H疗...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治疗方法。方法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1例均在出血后早期(72h内)行动脉瘤栓塞术或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术后均予尼莫地平,脑脊液引流,3-H疗法等治疗,共发生症状性血管痉挛22例,12例恢复良好,9例中重度残疾,1例死亡。结论尽早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或动脉瘤栓塞术,术后予尼莫地平、脑脊液引流、3-H疗法等是治疗和预防动脉瘤破裂后脑血管痉挛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痉挛 动脉瘤 蛛网膜下出血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与血浆内皮素-1、NO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嘉炜 王汉东 高觉民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57-1260,共4页
目的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作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后的主要并发症,其发病机制未予完全阐明。文中探讨aSAH患者不同时期血浆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和NO的含量变化与... 目的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作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后的主要并发症,其发病机制未予完全阐明。文中探讨aSAH患者不同时期血浆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和NO的含量变化与CVS的发生关系。方法选取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6例,在病程的24 h内、第3天、第7天及第14天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血浆ET-1和NO含量,另选取同时期同年龄段健康人6名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aSAH患者在发病2周内各个时间段血浆ET-1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CVS组血浆ET-1含量明显高于未发生CVS组(P<0.05)。aSAH患者在病程的24 h内、第3天、第7天血浆NO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CVS组血浆NO含量在第3天及第7天高于未发生CVS组(P<0.05),2周左右NO值恢复正常。结论 aSAH后CVS的发生与血浆ET-1和NO含量变化呈明显相关性,两者在体内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时,有可能导致CVS的发生,同时监测其含量变化有助于CVS的早期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蛛网膜下出血 脑血管痉挛 内皮素-1 NO
下载PDF
胶体溶液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脑血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跃峤 王宁 +4 位作者 陈文劲 李萌 程玮涛 张鸿祺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352-356,共5页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胶体溶液扩容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缺血脑组织脑血流的影响。方法经DSA确诊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0例,根据是否出现脑血管痉挛分为脑血管痉挛组(12例)和无痉挛组(18例)。应用氙(Xe)-CT评...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胶体溶液扩容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缺血脑组织脑血流的影响。方法经DSA确诊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0例,根据是否出现脑血管痉挛分为脑血管痉挛组(12例)和无痉挛组(18例)。应用氙(Xe)-CT评价双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的局部脑血流量(rCBF)后,对脑血管痉挛组患者在30 min内经静脉注入胶体溶液——琥珀酰明胶(4 ml/kg),再次进行Xe-CT检查,比较扩容前后的rCBF变化。记录输液前后的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的变化。结果①无痉挛组患者双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的rCBF均>30 ml.100 g-1.min-1。脑血管痉挛组患者(共72支血管供血区)至少1支血管供血区的rCBF<30 ml.100 g-1.min-1,其中7支血管供血区的rCBF≤25 ml.100 g-1.min-1。②扩容前后,脑血管痉挛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rCBF>25 ml.100 g-1.min-1的65支血管,扩容前后的rCB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CBF≤25 ml.100 g-1.min-1的7支血管,rCBF由(20±3)ml.100 g-1.min-1升高为(34±6)ml.100 g-1.min-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术后1年随访,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胶体溶液扩容后,可以升高脑血管痉挛患者的缺血区域的rCBF,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溶液 血管痉挛 颅内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出血 扩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