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脉瘤性SAH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与高凝状态相关性及防治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史学芳 张庆俊 +1 位作者 扈玉华 刘力强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3年第2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SAH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与病人外周血清高凝状态的相关性,同时观察应用丹参注射液对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6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出现症状性脑血管痉挛38例,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组随机分为丹参治疗组...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SAH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与病人外周血清高凝状态的相关性,同时观察应用丹参注射液对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6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出现症状性脑血管痉挛38例,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组随机分为丹参治疗组和非丹参治疗组。所有病人分别在住院时、3天、7天、14天、21天,进行周围血中FDP和D-dimer含量的测定并进行动态观察。结果: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组病人FDP和D-dimer的含量在住院后各时间段明显高于非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组(P<0.01),住院后第14天、21天丹参治疗组FDP和D-dimer的含量明显低于非丹参治疗组(P<0.05)。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组中,丹参治疗组病人的预后明显优于非丹参治疗组。结论:动脉瘤性SAH引起症状性脑血管痉挛与血粘稠度增高有明显关系。丹参注射液可明显降低血粘稠度,促进脑血液循环对改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脑缺血症状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动脉瘤性sah 症状脑血管痉挛 高凝状态的 相关 防治 研究
下载PDF
出血程度对动脉瘤性SAH继发心脏损害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钱忠心 刘卫东 +5 位作者 毛青 孙伟 彭毅华 张宇一 刘向阳 丁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2520-2524,共5页
目的探讨出血程度与动脉瘤性SAH继发心脏损害的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将80例动脉瘤性SAH患者,根据FisherCT分级情况,随机分成轻度(Fisher1、2级)和重度(Fisher3、4级)出血两组,进行发病早期(1周内)动态的心电图及心肌酶与心肌结构蛋白监... 目的探讨出血程度与动脉瘤性SAH继发心脏损害的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将80例动脉瘤性SAH患者,根据FisherCT分级情况,随机分成轻度(Fisher1、2级)和重度(Fisher3、4级)出血两组,进行发病早期(1周内)动态的心电图及心肌酶与心肌结构蛋白监测,分别观察心脏损害发生的情况。结果38例轻度出血组患者中,早期心电图异常24例(ST-T改变者10例),心肌酶与结构蛋白异常13例;42例重度出血组患者中,早期心电图异常37例(ST-T改变者26例),心肌酶与结构蛋白异常24例。两组间心电图与心肌酶及结构蛋白异常发生率不同,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出血程度与动脉瘤性SAH继发心脏损害的发生明显相关,Fisher分级高者(3、4级)发生继发心脏损害的危险性明显高于分级低者(1、2级),且继发心脏损害的发生与患者的临床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sah 心电图 心肌酶 心肌结构蛋白 Fisher分级
下载PDF
高压氧辅助治疗Hunt-Hess Ⅲ级动脉瘤性SAH临床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国慧 侍海存 邵文静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第9期82-83,共2页
目的观察高压氧辅助治疗Hunt-HessⅢ级动脉瘤性SAH临床疗效。方法 75例Hunt-HessⅢ级动脉瘤性SAH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辅助治疗,比较2组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2组患者生活能力(A... 目的观察高压氧辅助治疗Hunt-HessⅢ级动脉瘤性SAH临床疗效。方法 75例Hunt-HessⅢ级动脉瘤性SAH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辅助治疗,比较2组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2组患者生活能力(ADL)Ⅰ级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5.322,P<0.05)。结论高压氧辅助治疗Hunt-HessⅢ级动脉瘤性SAH可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动脉瘤性sah 辅助治疗
下载PDF
动脉瘤性SAH致脊髓血管痉挛病例报告
4
作者 刘安民 毕桂南 +1 位作者 余周伟 廖曦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44-845,共2页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HA)临床表现常见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少数病例可以表现局灶神经损害体征如偏瘫等,但表现双下肢进行性截瘫者更为罕见。 1临床资料患者,女,54岁。因突发昏迷...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HA)临床表现常见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少数病例可以表现局灶神经损害体征如偏瘫等,但表现双下肢进行性截瘫者更为罕见。 1临床资料患者,女,54岁。因突发昏迷伴频繁呕吐2h于2010年7月2日入院。患者发病当晚与朋友一起少量饮酒时,突然倒地,不省人事,呕吐数次胃内容物,无抽搐,遂入急诊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例报告 动脉瘤性sah 脊髓血管痉挛 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 HEMORRHAGE 频繁呕吐 脑膜刺激征 常见头痛
下载PDF
分级不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赵丛海 刘德华 李淼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202-205,共4页
目的探讨HuntHessⅢ级和Ⅲ级以上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手术治疗时机和技巧,以提高分级不良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16例分级不良的动脉瘤性SAH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手术时机分为早期手术组(SAH后72h内)27例,间期手术... 目的探讨HuntHessⅢ级和Ⅲ级以上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手术治疗时机和技巧,以提高分级不良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16例分级不良的动脉瘤性SAH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手术时机分为早期手术组(SAH后72h内)27例,间期手术组(SAH后72h至14d)12例和延期手术组(SAH14d后)51例。疗效以随访1年以上的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评定。结果HuntHessⅢ级90例,手术治疗79例,随访62例。早期手术、间期手术和延期手术组的预后不良比分别为5/17、3/9和11.11%(4/36),P<0.001。未手术11例,均在22d内死亡。Ⅳ级16例,手术治疗8例,术后早期死亡3例,随访到4例,早期手术的2例中GOS4分1例,GOS1分1例;延期手术者2例,均GOS4分。Ⅴ级10例,早期手术3例,其中GOS3分1例、2分1例、1分1例;未手术7例,均为GOS1分。结论对于HuntHessⅢ级患者,延期手术的结果优于早期手术和间期手术,其中间期手术最差。对于Ⅳ级患者,积极的手术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早期手术虽可挽救部分Ⅴ级患者的生命,但预后均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疗效分析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动脉瘤性sah 早期手术 手术治疗时机 HESS Hunt 延期手术 术后早期死亡 回顾分析 治疗效果 手术时机 预后不良 72h Ⅲ级 随访 手术者 生存率 间期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的临床治疗 被引量:1
6
作者 董明昊 隋健美 +1 位作者 出良钊 陈益民 《贵州医药》 CAS 2006年第11期1003-1004,共2页
关键词 出血后脑积水 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瘤性sah 临床治疗 颅内动脉瘤破裂 病例资料分析 脑室系统 亚急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早期诊治
7
作者 陈高 席桂发 《浙江医学》 CAS 2009年第9期1191-1193,共3页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pontaneous subarachnoid hemorhage,SAH)是指非外伤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出血原因为脑动脉瘤破裂,称为动脉瘤性SAH,约占85%。据统计,约20%的动脉瘤性SAH患者易于在早期再次破裂出血,约有50...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pontaneous subarachnoid hemorhage,SAH)是指非外伤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出血原因为脑动脉瘤破裂,称为动脉瘤性SAH,约占85%。据统计,约20%的动脉瘤性SAH患者易于在早期再次破裂出血,约有50%的患者死于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IⅧ。同时,发生SAH后的脑血管痉挛是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诊治 动脉瘤性sah 自发蛛网膜下腔出血 再次破裂出血 动脉瘤破裂 脑血管痉挛 出血原因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积水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钟治军 杨雷霆 《医学研究杂志》 2009年第7期16-18,2,共4页
关键词 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 后脑积水 HEMORRHAGE 动脉瘤性sah 脑脊液循环 吸收障碍 分泌过多 早期诊断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慢性脑积水3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詹俊峰 苗壮 +1 位作者 薄丽娟 董文征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年第5期966-967,共2页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慢性脑积水是指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2周后发生或持续存在的脑积水。慢性脑积水的发生可使患者病情加重,引起神经功能障碍,预后不良。我科自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手术治疗的动脉瘤性SAH 96例,...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慢性脑积水是指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2周后发生或持续存在的脑积水。慢性脑积水的发生可使患者病情加重,引起神经功能障碍,预后不良。我科自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手术治疗的动脉瘤性SAH 96例,其中并发慢性脑积水的30例,占31.3%。现将其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积水 临床分析 动脉瘤性sah 术后 神经功能障碍 动脉瘤破裂 预后不良
下载PDF
动脉内灌注尼莫地平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重度脑血管痉挛病人临床病程及脑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宇慧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192-192,共1页
目的动脉内灌注尼莫地平(IYI)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重度脑血管痉挛病人的疗效仍未被证实,本研究的目的即为探讨INI对临床病程和脑灌注的影响。方法经地方伦理委员会核准后,对214例动脉瘤性SAH病人中的26例进行研究,... 目的动脉内灌注尼莫地平(IYI)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重度脑血管痉挛病人的疗效仍未被证实,本研究的目的即为探讨INI对临床病程和脑灌注的影响。方法经地方伦理委员会核准后,对214例动脉瘤性SAH病人中的26例进行研究,均为难治性重度脑血管痉挛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及随访时采用DSA、经颅多普勒(TCD)、灌注CT(PCT)及神经系统检查监测疗效。结果血管造影结果无改变8例。INI灌注后1d,PCT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到达峰值时间缩短(P=0.03),平均通过时间缩短(P=0.17);但其后这种变化不再持续。TCD汇总分析结果表明,INI灌注后1d存在短暂血流量增加(P=0.03),其后7d该变化不再明显。16例(61%)病人出现新的脑梗死灶。结论INI灌注24h内,血管造影结果表明血管痉挛改善,PCT结果表明脑灌注增加,该作用强于动脉内罂粟碱灌注。但动脉内灌注的持续作用是短暂的,因此,仍有待寻找对严重脑血管痉挛具有持续作用、能真正改善脑灌注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动脉内灌注 脑灌注 临床病程 尼莫地平 动脉瘤性sah 神经系统检查
下载PDF
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44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海航 沈健 +3 位作者 朱坤灿 褚闻来 沈建国 褚正民 《浙江医学》 CAS 2016年第11期880-881,共2页
颅内动脉瘤是临床最凶险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动脉瘤破裂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致残、致死率均较高。目前临床对动脉瘤的诊治水平虽已有很大提高,但对Hunt—HessⅣ、Ⅴ级重症动脉瘤性SAH患者的处理依然是难点,其预后往往不佳。我... 颅内动脉瘤是临床最凶险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动脉瘤破裂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致残、致死率均较高。目前临床对动脉瘤的诊治水平虽已有很大提高,但对Hunt—HessⅣ、Ⅴ级重症动脉瘤性SAH患者的处理依然是难点,其预后往往不佳。我科于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收治此类患者144例,现对其诊治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 诊治 重症 动脉瘤性sah 脑血管疾病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破裂 HESS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评价SAH后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运俊 赵佳 +1 位作者 陈伟建 程敬亮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70-571,共2页
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delayed ischemic neurological deficits,DIND)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继发脑组织缺血而出现的神经功能缺损[1-3],常表现为新发的偏瘫、失语、癫痫以及不同程度的昏迷,严重者... 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delayed ischemic neurological deficits,DIND)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继发脑组织缺血而出现的神经功能缺损[1-3],常表现为新发的偏瘫、失语、癫痫以及不同程度的昏迷,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其与颅内动脉瘤破裂再出血均是动脉瘤性SAH的严重并发症,随着早期外科开颅动脉瘤夹闭和血管内动脉瘤栓塞治疗的开展,再出血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缺血神经功能障碍 动脉瘤性sah CT灌注成像 HEMORRHAGE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破裂 神经功能缺损 再出血率
下载PDF
电解可脱式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敏 张力三 +2 位作者 章士正 郑伟良 胡兴越 《浙江医学》 CAS 2007年第1期39-41,共3页
颅内动脉瘤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常见原因,动脉瘤性SAH 30d内死亡率为45%,大约半数生存者有不可逆的脑损害,再次出血死亡率更高,预后更差。电解可脱式微弹簧圈(GDC)栓塞治疗与传统的手术夹闭方法相比,具有不需开颅、损伤... 颅内动脉瘤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常见原因,动脉瘤性SAH 30d内死亡率为45%,大约半数生存者有不可逆的脑损害,再次出血死亡率更高,预后更差。电解可脱式微弹簧圈(GDC)栓塞治疗与传统的手术夹闭方法相比,具有不需开颅、损伤小、患者恢复快等优点,目前已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方法之一。我院自1999年起运用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效果满意,现将1999年9月至2005年12月GDC栓塞治疗的45例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可脱式微弹簧圈 GDC栓塞治疗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瘤性sah 再次出血 手术夹闭 死亡率
下载PDF
尼莫地平联合电针治疗破裂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龙彪 赵明 +3 位作者 潘柏林 韦超 郭宣明 吴天涯 《浙江医学》 CAS 2015年第13期1161-1163,共3页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临床上常见的急重症之一,其发病率约为4~10/10万人年,病死率约为50%,1/3的存活者生活不能自理[1]。SAH中约80%是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2],因此,动脉瘤性SAH(aSAH)属于常见的严重疾病。脑血管痉挛(CV...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临床上常见的急重症之一,其发病率约为4~10/10万人年,病死率约为50%,1/3的存活者生活不能自理[1]。SAH中约80%是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2],因此,动脉瘤性SAH(aSAH)属于常见的严重疾病。脑血管痉挛(CVS)是破裂动脉瘤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患病率达70%,其中17%~40%的患者将并发神经功能障碍[3],因此,如何防治破裂动脉瘤术后CVS已成为神经外科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动脉瘤 脑血管痉挛 临床观察 术后 电针治疗 尼莫地平 自发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瘤性sah
下载PDF
CT对动脉瘤或非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Weyerbrock A Woznica M +1 位作者 Rosahl SK 杨岷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42-1242,共1页
关键词 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 CT图像 预测价值 动脉瘤性sah 出血方式 动脉瘤 诊疗方案 检查结果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23
16
作者 张治元 史继新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77-479,共3页
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多见于动脉瘤破裂后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引起的脑底Willis环大动脉管径变细,甚至闭塞。动脉瘤性SAH后CVS的发生率高达70%,其中17%-40%可并发神经功能障碍。CVS... 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多见于动脉瘤破裂后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引起的脑底Willis环大动脉管径变细,甚至闭塞。动脉瘤性SAH后CVS的发生率高达70%,其中17%-40%可并发神经功能障碍。CVS是SAH患者病情恶化、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因素。SAH后血块的体积、厚度、位置、持续时间和密度等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和判断CV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sah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WILLIS环 治疗 神经功能障碍 动脉瘤破裂 CVS
原文传递
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认知功能损害的评定与处理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李治纲 周东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2-94,共3页
近年来,随着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认识的加深和动脉瘤外科显微技术及血管内治疗技术的日臻完善,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有较大的降低。但是深入研究发现在SAH和动脉瘤治疗后,不少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心理方面的损害,对其... 近年来,随着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认识的加深和动脉瘤外科显微技术及血管内治疗技术的日臻完善,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有较大的降低。但是深入研究发现在SAH和动脉瘤治疗后,不少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心理方面的损害,对其生活、工作、家庭和社会关系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就近年来动脉瘤性SAH及动脉瘤治疗后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表现、评定方法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 认知功能损害 动脉瘤性sah 血管内治疗技术 显微技术 心理方面 社会关系 临床表现
原文传递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处理指南 美国心脏协会卒中委员会特别写作组给医疗专业人员的声明 被引量:25
18
作者 Joshua B. Bederson E. Sander Connolly +10 位作者 H. Hunt Batjer Ralph G. Dacey Jacques E. Dion Michael N. Diringer John E. Duldner Robert E. Harbaugh Aman B. Patel Robert H. Rosenwasser 高翔(译) 李洛(译) 李海峰(译)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48-278,共31页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一种常见病,常常导致严重后果,约占全部卒中病例的5%,在美国每年有多达3万人罹患该病。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曾发表过“动脉瘤性SAH处理指南”。此后...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一种常见病,常常导致严重后果,约占全部卒中病例的5%,在美国每年有多达3万人罹患该病。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曾发表过“动脉瘤性SAH处理指南”。此后,在血管内技术、诊断方法以及手术和围手术期管理方面已取得了显著进展。尽管如此,SAH患者的预后依然较差,基于人群研究报告的病死率高达45%,并且存活者会遗留严重残疾。一些多中心前瞻性随机试验和前瞻性队列分析已对SAH的治疗方案产生影响。然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sah 蛛网膜下腔出血 美国心脏协会 出血处理 医疗专业 指南 卒中 HEMORRHAGE
原文传递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继发重度脑血管痉挛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群 缪建平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7年第11期25-26,共2页
脑血管痉挛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引起脑缺血和脑梗死的病理基础,常导致患者病残和死亡。因此,针对动脉瘤性SAH继发严重脑血管痉挛的相关临床因素进行护理干预,对防治并发... 脑血管痉挛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引起脑缺血和脑梗死的病理基础,常导致患者病残和死亡。因此,针对动脉瘤性SAH继发严重脑血管痉挛的相关临床因素进行护理干预,对防治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残疾死亡率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显示,低年龄、较大的脑内血肿量和白细胞计数峰值是重度脑血管痉挛发生的重要相关因素,临床护理中应逐一加以重视,防止脑血管痉挛发生,提高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sah 蛛网膜下隙出血 脑血管痉挛 护理干预 出血患者 继发 HEMORRHAGE 严重并发症
原文传递
阿司匹林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20
作者 李宏建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88-388,共1页
最近的证据表明,阿司匹林对动脉瘤破裂风险具有潜在的有益影响。但在急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时,这种益处必须与其作为一种抗血小板药的潜在不利影响进行权衡。美国波士顿布里格姆妇女医院和哈佛... 最近的证据表明,阿司匹林对动脉瘤破裂风险具有潜在的有益影响。但在急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时,这种益处必须与其作为一种抗血小板药的潜在不利影响进行权衡。美国波士顿布里格姆妇女医院和哈佛医学院神经外科的Gross等对连续747例脑动脉瘤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发病时正在服用与未服用阿司匹林的动脉瘤性SAH患者之间的人口统计学、动脉瘤特征、临床和影像学分级、脑血管痉挛以及1年时的临床转归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 阿司匹林 动脉瘤性sah 临床转归 抗血小板药 哈佛医学院 人口统计学 影像学分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