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血管成像与磁共振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
1
作者 谢伟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261-0265,共5页
探讨CT血管成像(CTA)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2年1月至2024年3月,我院收集90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资料,患者均完成CTA和MRA的检查过程,研究中将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结果或通过手术获得的病理... 探讨CT血管成像(CTA)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2年1月至2024年3月,我院收集90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资料,患者均完成CTA和MRA的检查过程,研究中将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结果或通过手术获得的病理学结果作为确诊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本研究对CTA与MR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包括对瘤体尺寸的测量精准度和在不同瘤体大小情况下的检出率。结果 在对90例疑似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进行CTA检查之后,有64例被诊断出有单个颅内动脉瘤存在,而通过MRA检查,确诊的患者数量为61例。两种检测方法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差异并不显著(P>0.05)。当颅内动脉瘤的直径小于3mm时,CTA的检测成功率为93.33%,显著超过了MRA的60.00%(P<0.05)。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而言,CTA达到了83.33%,敏感度为83.56%,特异度为82.35%,Kappa值为0.548;而MRA的准确性为82.22%,其敏感度为80.82%,特异度为88.24%,Kappa值为0.543。当CTA和MRA两种技术合并应用时,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准确率提升至95.56%,其敏感度为95.89%,特异度为94.12%,Kappa值为0.861。结论 CTA和MRA均作为颅内动脉瘤诊断的有效技术,具备可靠的应用价值。在实际应用中,CTA在检出直径小于3mm的微小颅内动脉瘤方面表现更佳。而两种技术联合应用时,能显著提高颅内动脉瘤诊断的敏感度,为颅内动脉瘤的精确诊断提供了有效的方法论基础,为患者的治疗选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颅内动脉瘤诊断
下载PDF
旋转DSA技术应用于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2
作者 杜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0期71-73,共3页
旋转DSA技术应用于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从本院2020年4月-2021年5月收入的脑动脉瘤检查对象随机、分层随机抽取106例,按照初次检查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有53例接受旋转DSA(3D DSA)初检;对照组53例接受三维CT... 旋转DSA技术应用于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从本院2020年4月-2021年5月收入的脑动脉瘤检查对象随机、分层随机抽取106例,按照初次检查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有53例接受旋转DSA(3D DSA)初检;对照组53例接受三维CT血管造影检查(3D CTA)初检,将检查的结果和患者的后期手术结果(金标准)进行对比,分析检出结果。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检出率、检出结果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是观察组(确诊对象确诊40例)动脉瘤瘤体纵径及颈宽指标略大于对照组(确诊对象43例),结合患者的检出结果来看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旋转DSA技术可作为脑动脉瘤疾病的诊断依据,和手术病理检查、三维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差异不大,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阴性/阳性预测率高,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DSA技术 动脉瘤诊断 价值研究
下载PDF
三维DSA脑血管造影在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阙思伟 计绍云 +2 位作者 徐立新 贾若飞 冷海冰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6年第6期856-858,共3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DSA)三维重建(3D)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普通DSA及三维DSA脑血管造影检查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51例,对比分析普通DSA及3D-DSA的影像学结果。【结果】共发现31例患者41个动脉瘤,分别采取了手...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DSA)三维重建(3D)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普通DSA及三维DSA脑血管造影检查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51例,对比分析普通DSA及3D-DSA的影像学结果。【结果】共发现31例患者41个动脉瘤,分别采取了手术夹闭、血管内治疗、定期观察等治疗方案。【结论】3D-DSA极大提高了脑血管造影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动脉瘤的进一步治疗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同时具有安全和操作方便等优点,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诊断 动脉瘤/治疗 脑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2
4
作者 丁志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415-416,共2页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临床诊断中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脑动脉瘤患者30例,均行螺旋CT血管造影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本组患者中30个动脉瘤均能够通过MSCTA与DSA明...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临床诊断中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脑动脉瘤患者30例,均行螺旋CT血管造影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本组患者中30个动脉瘤均能够通过MSCTA与DSA明确显示,两种影像学诊断方式测量脑动脉瘤瘤颈与瘤体大小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MSCTA在瘤内情况、瘤壁钙化、颅内位置确定等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而在动脉瘤测量中操作也更方便简单。结论:MSCTA在脑动脉瘤诊断中具有与DSA相同的确诊作用,操作更简单,图像显示效果也更好,能够有效应用与脑动脉瘤筛查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诊断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下载PDF
MR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孙聚葆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99-701,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1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磁共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照。结果:14例患者发现颅内动脉瘤17个,13个位于颈内动脉系统,4个位于椎-基底动脉系统,...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1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磁共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照。结果:14例患者发现颅内动脉瘤17个,13个位于颈内动脉系统,4个位于椎-基底动脉系统,磁共振血管成像结合T2W1、T1W1检出15个。结论:MRA结合MRI能够对颅内动脉瘤作出较为客观、正确的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较详尽、可靠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诊断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时机分析
6
作者 王利军 史耀亭 +3 位作者 张新中 周文科 周杰 周国胜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3年第7期1040-1041,共2页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诊断 颅内动脉瘤/治疗
下载PDF
螺旋CT血管造影与磁共振MRA在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7
作者 李斌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19期76-77,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脑动脉瘤诊断中螺旋CT血管造影(CTA)与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情况以及诊断效果。方法:共计抽取50例患者参与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病理检查均确诊为动脉瘤,患者均实施CTA以及MRA检查,分别对比不同检查方... 目的:对比分析脑动脉瘤诊断中螺旋CT血管造影(CTA)与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情况以及诊断效果。方法:共计抽取50例患者参与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病理检查均确诊为动脉瘤,患者均实施CTA以及MRA检查,分别对比不同检查方式检查的准确率以及对动脉瘤空间位置检查的清晰度。结果:动脉瘤检查中CTA检查的实施对其诊断的准确率以及清晰度均高于MR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瘤患者临床诊断中CTA的应用效果明显好于MRA,能够有效提升诊断准确率,且能够帮助诊断医师更加全面准确的掌握患者动脉瘤空间位置状况,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动脉瘤诊断中螺旋CT血管造影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下载PDF
TCD与CTA联合检测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秀贞 高冬菊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2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TCD与CTA联合检测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TCD及CTA技术检测出50例脑动脉瘤患者,均经手术、MRA或DSA协同证实。其中脑动脉瘤直径最大10 cm,最小为0.6cm。分析动脉瘤腔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及各血流生理参数。结果50例脑... 目的探讨TCD与CTA联合检测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TCD及CTA技术检测出50例脑动脉瘤患者,均经手术、MRA或DSA协同证实。其中脑动脉瘤直径最大10 cm,最小为0.6cm。分析动脉瘤腔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及各血流生理参数。结果50例脑动脉瘤患者,TCD检测结果均有低流速低搏动的特点,频谱形态及声频均符合脑动脉瘤的改变;CTA检测结果均显示脑动脉瘤形态。结论TCD与CTA联合检测检出直径>0.6 cm的动脉瘤血管,在临床上诊断价值,安全性高,是比较合理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诊断 TCD/诊断应用 CTA/诊断应用
下载PDF
3D-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和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樊继军 段强 +5 位作者 席学礼 谢丙豪 董磊 陈磊 方占海 姬明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439-440,共2页
目的:探讨3D-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和指导治疗的意义。方法:对32例疑似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3D-CTA检查,VR重建图像,分析图像采集信息,手术前掌握更多与动脉瘤有关资料指导手术。结果:32例患者经3D-CTA发现31例37个不同部位颅内动脉... 目的:探讨3D-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和指导治疗的意义。方法:对32例疑似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3D-CTA检查,VR重建图像,分析图像采集信息,手术前掌握更多与动脉瘤有关资料指导手术。结果:32例患者经3D-CTA发现31例37个不同部位颅内动脉瘤。1例阴性经DSA确诊为大脑后动脉动脉瘤。26例行手术,共夹闭29个动脉瘤,2例家属放弃死亡,4例转上级医院治疗。结论:3D-CTA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筛查中安全,可靠。能为动脉瘤的夹闭手术提供详实的影像学资料,指导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诊断 颅内动脉瘤/治疗 @3D-CTA
下载PDF
3D-CTA在破裂动脉瘤诊断及指导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11
10
作者 宣家龙 雍成明 +4 位作者 杨代明 安东 束庆兵 季更生 黄录茂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609-1613,共5页
目的:探讨3D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术(3D-CTA)在破裂脑动脉瘤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7年6月采用介入手术治疗的47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接受了3D-CTA检查、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 目的:探讨3D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术(3D-CTA)在破裂脑动脉瘤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7年6月采用介入手术治疗的47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接受了3D-CTA检查、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3D-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符合率;并对47例患者的介入栓塞治疗效果进行临床评价。结果:47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经DSA检查共发现51处动脉瘤,其中破裂出血47个,4个未破裂;3D-CTA检查共计发现动脉瘤48个,其中对大脑中动脉瘤、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脉络膜前动脉瘤、A1~A3段动脉瘤、椎动脉动脉瘤的检出率与DSA检查结果的符合率均达到100%;漏诊前交通动脉瘤、后交通动脉瘤、床突段动脉瘤各1个,与DSA检查结果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4.74%、93.33%、66.67%;3D-CTA诊断动脉瘤的结果与DSA的结果整体符合率为94.12%;47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术后进行动脉瘤栓塞效果评价,其中达到0级标准43个、达到1级标准8个;出现脑梗死2例,术中破裂出血2例;术后28 d及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mRS分级情况良好,术后28 d及术后3个月的预后良好率分别为72.34%、85.11%。结论:3D-CTA在破裂脑动脉瘤诊断中与DSA具有极高的符合率,因其具有检测时间短、无创等优势,在临床指导动脉瘤诊断及介入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破裂/诊断 颅内动脉瘤 3D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数字减影三维重建在颅内动脉瘤影像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余翔 傅可 +2 位作者 高小平 梁辉 袁国强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9年第5期789-792,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三维(3D)重建在颅内动脉瘤影像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94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二维(2D)DSA和3D-DSA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就动脉瘤的诊断率,及其临床特征进行比较。【结果】3D-DSA与2...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三维(3D)重建在颅内动脉瘤影像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94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二维(2D)DSA和3D-DSA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就动脉瘤的诊断率,及其临床特征进行比较。【结果】3D-DSA与2D-DSA相比明显提高颅内动脉瘤诊断的阳性率,而且在是否为宽颈动脉瘤、分析瘤颈及相关动脉解剖关系方面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结论】3D-DSA在颅内动脉瘤的影像诊断中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诊断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及血管成像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2
作者 马树华 林少彬 +2 位作者 陈仪 赖文雄 李玉光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3期4512-4515,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及血管成像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脑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28例脑动脉瘤患者均行3D TOF M RA、M R I检查,其中22例行DSA检查,所有病例确诊后均经手术治疗。结果:28例脑动脉瘤患者共有35个动脉瘤,其...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及血管成像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脑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28例脑动脉瘤患者均行3D TOF M RA、M R I检查,其中22例行DSA检查,所有病例确诊后均经手术治疗。结果:28例脑动脉瘤患者共有35个动脉瘤,其中小动脉瘤(<5 mm)16个,M RA+M R I对小动脉瘤的检出率为93.75%。M RA+M R I与M R I、M RA、DSA的小动脉瘤的检出率比较,M RA+M R I与M R I之间差异有显著性;M RA+M R I与M RA之间差异虽无显著性,但检出率比M RA高;M RA+M R I与DSA比较检出率相近。上述四种检查技术对中动脉瘤(>5 mm)及大动脉瘤(>10 mm)的检出率均为100%,差异无显著性。结论:M RA+M R I可成为脑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诊断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诊断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11例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游宇光 葛贻珑 +4 位作者 陈卫华 任苓 陈燕玲 肖文胜 叶军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622-623,共2页
关键词 动脉瘤 假性/诊断 医原性疾病 动脉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45例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白玉雪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9期4716-4717,共2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油田总医院4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MSCTA检查,观察其原始图像及后处理图像。结果发现45例患者中共34例颅内动脉瘤,3例颅内动静脉畸形,2例烟雾病,其中...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油田总医院4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MSCTA检查,观察其原始图像及后处理图像。结果发现45例患者中共34例颅内动脉瘤,3例颅内动静脉畸形,2例烟雾病,其中颅内动脉瘤发生在颈内动脉16例,大脑前交通动脉7例,大脑中动脉5例,大脑前动脉3例,大脑后动脉2例,基底动脉1例;MSCTA可充分显示颅内动脉瘤的大小、位置、形态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结论 MSCT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作为外科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筛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诊断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原文传递
腹腔干动脉瘤诊断治疗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5
作者 都日娜 李培秀 杨奋有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946-946,共1页
本文对我院腹腔干动脉瘤诊断治疗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如下。1病历摘要男,50岁。无不适主诉,常规行PET/CT(64层)全身体检,发现腹腔干处膨大,当即行CT血管造影(CTA)诊断为腹腔干真性动脉瘤。遂入院治疗,查体:BP 150/100mm Hg,
关键词 动脉瘤/诊断/治疗 腹腔
原文传递
磁共振血管造影与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比较
16
作者 郑凤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9期182-182,共1页
研究在临床中CT血管造影以及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过程中的价值,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效率。方法:选择在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研究,通过筛选共有90名患者纳入研究范围,上述90名患者均使用数字... 研究在临床中CT血管造影以及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过程中的价值,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效率。方法:选择在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研究,通过筛选共有90名患者纳入研究范围,上述90名患者均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确诊,其中有45名患者应用CT血管造影,其余45名患者使用核磁共振造影对比磁共振血管造影以及CT血管造影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临床诊断准确率为100%,CT血管造影的临床诊断率为83.3%,磁共振血管造影的临床诊断准确率为86.7%,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诊断方法在颅内动脉瘤诊断过程中有着一定的价值,但是其准确率依然需要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诊断 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颌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
17
作者 汤建平 邹锋 +3 位作者 张陈平 雷洁 赵莉莉 王元银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35-836,共2页
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rysmal bone cyst,ABC)是骨的一种膨胀性溶骨性病变,可发生于躯干的任何骨骼,但以四肢长管状骨及脊椎骨多见,颌骨ABC较少见,占全部ABC的3%~4%[1]。1986年以来本科收治经临床病理证实的颌骨ABC11例,报道如下。
关键词 下颌骨 上颌骨 骨囊肿 动脉瘤样/诊断 骨囊肿 动脉瘤样/治疗
下载PDF
彩超对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18
作者 丁玫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3期120-120,共1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月-2012年5月临床上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疑似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2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2例,确诊12例,准确...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月-2012年5月临床上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疑似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2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2例,确诊12例,准确率100%。所有病例均能区分真假腔,检出内膜破口2例。CT确诊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1例,诊断率9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可靠的影像检查方法。具有无创、快捷、简便的优点,成为临床诊断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同步减影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新官 丁可 +2 位作者 邱维加 周智鹏 刘光俊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12期1773-1776,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同步减影技术(SS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和(或)DSA确诊为动脉瘤患者CTA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同步减影CTA检查,用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重组方式显示;以手术和(或)DSA...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同步减影技术(SS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和(或)DSA确诊为动脉瘤患者CTA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同步减影CTA检查,用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重组方式显示;以手术和(或)DSA为标准对图像进行分析。结果:SSCTA可以完全去除颅底复杂的骨结构干扰,得到较高质量的CTA图像;可以大幅度降低CTA的三维重组时间;可以充分显示颅内动脉瘤部位、大小、形态,局部特写有利于显示动脉瘤体,瘤颈与载瘤动脉的关系。SSCTA共检出动脉瘤34个,3例多发;其中颈内动脉颅底段21个,大脑中动脉3个,前交通动脉瘤7个,椎动脉瘤3个;最大者15.7mm×15.3mm,最小2.3mm×2.2mm;经与手术及DSA结果比较,SSCTA检出动脉瘤的敏感性100%,特异性100%。结论:SS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具备安全、无创、快捷,且血管图像分辨率高,对靠近颈内动脉颅底部的动脉瘤显示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可作为临床首选的颅内动脉瘤筛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 同步 减影技术 颅内动脉瘤 应用价值 spiral 颈内动脉 最大密度投影 图像分辨率 特异性 手术 前交通动脉瘤 敏感性 颅底 CTA 回顾性分析 动脉瘤诊断 大脑中动脉 DSA 重组方式
下载PDF
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杜渭清 魏梦绮 +2 位作者 徐俊卿 郑敏文 彭勇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83-984,1027,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技术在诊断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1例主动脉疾病患者进行MSCTA检查,将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运用不同的重建方法对血管进行显示,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技术在诊断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1例主动脉疾病患者进行MSCTA检查,将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运用不同的重建方法对血管进行显示,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显示(VR)技术。结果:真性主动脉瘤21例,假性主动脉瘤7例,主动脉夹层53例。多种重组图像与轴位图像相结合能清晰地显示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的解剖细节及其与周围器官的空间解剖关系。结论:MSCTA对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诊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诊断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