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作者

共找到611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动脉瘤颈部直径对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进行性脑血管闭塞发生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2
1
作者 马肃 李涵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37-242,共6页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经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后不完全性闭塞出现进行性脑血管闭塞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于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榆林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并经术中即刻血管造影提示为不完全性闭塞...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经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后不完全性闭塞出现进行性脑血管闭塞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于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榆林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并经术中即刻血管造影提示为不完全性闭塞的92例脑动脉瘤患者,并依据术后6个月全脑血管造影随访结果,分为进行性闭塞组(59例)与未闭塞组(33例)。利用双平面造影系统和三维旋转造影系统采集患者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的多维度血管造影图像,并通过Raymond分级标准对所有患者的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分级评估。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进行性脑血管闭塞的预测因素。结果进行性闭塞组患者脑动脉瘤平均最大直径[(6.6±2.9) mm]和平均颈部直径[(4.9±1.0) mm]均小于未闭塞组患者[分别为(8.5±2.4)、(6.2±1.2)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96、-5.561,均P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脑动脉瘤的颈部直径是进行性脑血管闭塞的独立影响因素(OR=0.44,95%CI:0.18~0.79,P=0.030); 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颈部直径预测进行性脑血管闭塞的截断值为5.8 mm(特异度为82.1%,敏感度为75.8%),曲线下面积为0.847 (P <0.01)。结论脑动脉瘤颈部直径是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出现进行性脑血管闭塞的独立因素,颈部直径<5.8 mm的脑动脉瘤患者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后6个月内更易自发性出现进行性脑血管闭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动脉瘤颈部直径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 进行性脑血管闭塞
下载PDF
手术夹闭动脉瘤颈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实践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魏俊 《实用医技杂志》 2019年第3期330-331,共2页
颅内动脉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是指颅内动脉管壁上出现的异常膨出,并不是实际意义上的瘤体,多为囊状或者梭形。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要原因,在脑血管意外中的构成比较高,对患者的神经功能造成极大的损害,同时也... 颅内动脉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是指颅内动脉管壁上出现的异常膨出,并不是实际意义上的瘤体,多为囊状或者梭形。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要原因,在脑血管意外中的构成比较高,对患者的神经功能造成极大的损害,同时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夹闭 颅内动脉瘤破裂 动脉瘤颈
下载PDF
控制性降压用于颅内动脉瘤颈夹闭术
3
作者 马守亮 《海南医学》 CAS 2005年第5期74-74,13,共2页
关键词 动脉瘤颈夹闭术 控制性降压麻醉 夹闭手术 颅内动脉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行动脉瘤颈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术疗效观察
4
作者 余庆文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23期113-114,共2页
目的:对比动脉瘤颈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湛江中心人民医院行动脉瘤颈夹闭术治疗的3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在本院行血管内栓塞术治疗的4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 目的:对比动脉瘤颈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湛江中心人民医院行动脉瘤颈夹闭术治疗的3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在本院行血管内栓塞术治疗的4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患者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两组患者2个月,两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瘤颈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术均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的有效方法,但血管内栓塞术的创伤性更小,安全性更高,能够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破裂 动脉瘤颈夹闭术 血管内栓塞术
下载PDF
手术夹闭动脉瘤颈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5
5
作者 张睿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17期11-13,共3页
目的观察手术夹闭动脉瘤颈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方法选取82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号单双分成2组,对照组41例予介入治疗,观察组41例予手术夹闭动脉瘤颈治疗,观察治疗后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目的观察手术夹闭动脉瘤颈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方法选取82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号单双分成2组,对照组41例予介入治疗,观察组41例予手术夹闭动脉瘤颈治疗,观察治疗后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mRS评分、即刻动脉瘤完全闭塞率、不完全闭塞、复发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2组治疗后较治疗前PF、RP、RE均有提高(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PF、RP、RE改善幅度明显占优(P<0.05);2组治疗后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脑水肿、脑梗死、颅内出血、脑积水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P<0.05),而脑神经损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夹闭动脉瘤颈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夹闭动脉瘤颈 颅内动脉瘤破裂
下载PDF
动脉瘤颈夹闭与血管内栓塞对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6
作者 吕占举 秦让芬 王锐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1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动脉瘤颈夹闭与血管内栓塞对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1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分为动脉瘤颈夹闭术组及血管内栓塞组,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术后1年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临床... 目的:探讨动脉瘤颈夹闭与血管内栓塞对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1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分为动脉瘤颈夹闭术组及血管内栓塞组,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术后1年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动脉瘤颈夹闭组的瘤颈残留率低于血管内栓塞组(P <0. 05),动脉瘤颈夹闭组的脑血管痉挛、术后痉挛、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血管内栓塞组(P <0. 05)。结论:动脉瘤颈夹闭与血管内栓塞对颅内动脉瘤疗效相当,临床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颈夹闭 血管内栓塞 颅内动脉瘤
下载PDF
手术夹闭动脉瘤颈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晓宇 《医疗装备》 2017年第10期90-91,共2页
目的观察手术夹闭动脉瘤颈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6年收治的53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手术夹闭动脉瘤颈进行治疗,利用GOS评分对预后情况进行评估,观察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 目的观察手术夹闭动脉瘤颈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6年收治的53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手术夹闭动脉瘤颈进行治疗,利用GOS评分对预后情况进行评估,观察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手术用时(62.15±19.21)min,手术过程中失血量为(46.21±22.03)ml,术后3个月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GOS评分:5分37例(69.8%),4分5例(9.43%),3分9例(16.98%),2分2例(3.77%)。结论手术夹闭动脉瘤颈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疗效满意,术后恢复良好,病死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夹闭动脉瘤颈 颅内动脉瘤破裂 疗效
下载PDF
动脉瘤颈夹闭与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对比观察
8
作者 康旭明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31期69-69,共1页
目的对比分析动脉瘤颈夹闭与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8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动脉瘤颈夹闭术治疗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行血管内栓塞术治疗的43例患者作为观察... 目的对比分析动脉瘤颈夹闭与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8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动脉瘤颈夹闭术治疗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行血管内栓塞术治疗的4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及术后合并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术中出血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P<0.05。结论相较于动脉瘤颈夹闭,采用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动脉瘤颈夹闭
下载PDF
动脉瘤颈夹闭术与弹簧圈瘤腔内栓塞术治疗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比较
9
作者 何涛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年第2期129-130,共2页
目的比较动脉瘤颈夹闭术和弹簧圈瘤腔内栓塞术应用于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治疗的效果。方法 2018年3月-2019年3月娄底市中心医院收治高分级aSAH患者60例,采用动脉瘤颈夹闭术治疗的30例设为A组,采用弹簧圈瘤腔内栓塞术治疗... 目的比较动脉瘤颈夹闭术和弹簧圈瘤腔内栓塞术应用于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治疗的效果。方法 2018年3月-2019年3月娄底市中心医院收治高分级aSAH患者60例,采用动脉瘤颈夹闭术治疗的30例设为A组,采用弹簧圈瘤腔内栓塞术治疗的30例设为B组,比较2组预后良好率、治疗前后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B组预后良好率为66. 67%,高于A组的40. 00%(P <0. 05);治疗后,2组GO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B组GOS评分低于A组(P均<0. 05);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 67%,低于A组的26. 67%(P <0. 05)。结论与动脉瘤颈夹闭术相比,采用弹簧圈瘤腔内栓塞术治疗高分级aSAH患者的临床效果更佳,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颈夹闭术 弹簧圈瘤腔内栓塞术 高分级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下载PDF
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Solitaire支架和Neuroform支架的比较
10
作者 朱云中 周庆 +3 位作者 陈锐 周海静 韦展亮 卢双宏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04-208,共5页
目的比较Solitaire支架和Neuroform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2年10月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118例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Solitaire支架45例,Neuroform支架7... 目的比较Solitaire支架和Neuroform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2年10月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118例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Solitaire支架45例,Neuroform支架73例。结果术中所有支架均成功展开,无支架打开不良或移位,无弹簧圈突入载瘤动脉瘤。术后即刻造影显示,Solitaire支架组动脉瘤完全闭塞率(84.4%,38/48)与Neuroform支架组(86.3%,65/73)无统计学差异(P=0.683)。Solitaire支架组1例术中出现动脉瘤破裂出血,Neuroform支架组1例术后出现局部脑缺血;两例病人出院时均无明显神经功能受损。出院时,Solitaire支架组预后良好率(86.7%,39/45)与Neuroform支架组(87.7%,64/73)无统计学差异(P=0.874)。107例(90.7%,107/118)获得临床随访(102~458 d;平均145 d),Solitaire支架组末次随访预后良好率(86.0%,37/43)与Neuroform支架组(85.9%,55/64)无统计学差异(P=0.323)。88例(74.8%,88/118)接受影像学随访(213~817 d;平均264 d),Solitaire支架组末次随访动脉瘤完全闭塞率(92.1%,35/38)与Neuroform支架组(90.0%,45/50)无统计学差异(P=0.670)。随访期间未发生出血或缺血事件。结论对于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采用Solitaire支架和Neuroform支架辅助栓塞治疗是安全的、有效的,二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破裂动脉瘤 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Solitaire支架 NEUROFORM支架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Lvis支架与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对比研究
11
作者 李志锋 孙永 刘永玲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20期64-67,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Lvis支架与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对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栓塞效果、预后效果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青海红十字医院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147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支架辅助弹簧... 目的对比分析Lvis支架与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对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栓塞效果、预后效果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青海红十字医院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147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根据所使用的不同支架分为Enterprise支架组(72例,动脉瘤个数74枚)和Lvis支架组(75例,动脉瘤个数78枚)。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刻Raymond分级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出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结果Lvis支架组患者术后即刻Raymond分级Ⅰ级占比高于Enterprise支架组,Ⅱ级、Ⅲ级占比低于Enterprise支架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出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m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相比,Lvis支架在术后即刻的栓塞效果更佳,但两种支架手术相关并发症和术后短期预后情况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宽动脉瘤 弹簧圈栓塞 Lvis支架 Enterprise支架 Raymond分级 并发症 预后
下载PDF
Neuroform Atlas支架在宽颈颅内动脉瘤的应用价值
12
作者 杜安东 张学兵 +4 位作者 刘带林 蒯涛 白雅林 马东明 许世辉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449-452,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栓塞治疗中Neuroform Atlas支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Neuroform Atlas支架的辅助下成功完成介入栓塞手术治疗。采用Raymond Roy分级评估动脉瘤栓塞情况,改良Rankin量... 目的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栓塞治疗中Neuroform Atlas支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Neuroform Atlas支架的辅助下成功完成介入栓塞手术治疗。采用Raymond Roy分级评估动脉瘤栓塞情况,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对术后并发症与动脉瘤复发进行总结结果在52例宽颈动脉瘤患者中,动脉瘤位于大脑中动脉6例,前交通动脉14例,后交通动脉22例,大脑前动脉2例,基底动脉尖2例,椎动脉V4段2例,眼动脉段4例。40例破裂动脉瘤,12例未破裂动脉瘤。术后脑梗死2例,脑梗死合并出血2例,围手术期未见其他明显的介入相关并发症。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闭塞40例、瘤颈残留6例、瘤体小部分残瘤6例;随访6~12个月,动脉瘤完全闭塞46例,瘤颈残留4例,瘤体小部分残留2例。mRS评分在出院时:0分38例,1分10例,2分2例,3分2例;随访6~12个月,mRS评分0分46例,1分4例,2分2例。结论宽颈动脉瘤患者使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具有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低等优点,但需进一步跟踪观察其远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弹簧圈栓塞术 Neuroform Atlas支架
下载PDF
单支架与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分叉处宽颈动脉瘤的临床价值对比分析
13
作者 张化彪 张本骏 +3 位作者 李亚华 张庆辉 徐苗 韩新巍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6-559,共4页
目的:探讨单支架辅助弹簧圈(SSAC)和双支架辅助弹簧圈(DSAC)栓塞颅内分叉处宽颈动脉瘤(WNBA)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颅内分叉处WNBA患者109例,其中SSAC栓塞68例和DSAC栓塞41例。比较两组术中支... 目的:探讨单支架辅助弹簧圈(SSAC)和双支架辅助弹簧圈(DSAC)栓塞颅内分叉处宽颈动脉瘤(WNBA)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颅内分叉处WNBA患者109例,其中SSAC栓塞68例和DSAC栓塞41例。比较两组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替罗非班或依替巴肽应用情况,手术时间、费用,术后即刻Raymond-Roy闭塞分级(RROC)以及出院时改良Rankin(mRS)评分;术后3~6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支架内狭窄情况、RROC和mRS评分。结果:SSAC组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率、手术时间、手术费用和替罗非班或依替巴肽应用率,出院时和术后3~6个月的mRS评分以及术后支架内狭窄率均低于DSAC组(P<0.05)。结论:SSAC治疗颅内分叉处WNBA支架内血栓形成和支架内狭窄率低、并发症少,且手术耗时短、费用低,更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支架辅助弹簧圈 双支架辅助弹簧圈 颅内分叉处宽动脉瘤
下载PDF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翟志朋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6期89-92,共4页
目的研究破裂宽颈颅内动脉瘤(ICA)患者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接受治疗的96例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患者,依据栓塞治疗中是否使用支架辅助栓塞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研究破裂宽颈颅内动脉瘤(ICA)患者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接受治疗的96例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患者,依据栓塞治疗中是否使用支架辅助栓塞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弹簧圈栓塞治疗,观察组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栓塞效果、自理能力、预后、瘤体垂直高度与瘤颈宽度比值(AR)、最大瘤体瘤深与近端载瘤动脉直径的比值(SR)、脑血管反应性(CVR)、实验室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Raymond分级低于对照组,术后Barthel指数(BI)评分高于对照组,改良Rankin(m R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AR及SR低于对照组,术后平均血流流速(Vm)及屏气指数(BHI)高于对照组,术后S-100β蛋白(S100β)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破裂宽颈ICA患者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可提高栓塞效果,降低AR、SR及S100β、SICAM-1水平,改善CVR及预后,提高患者自理能力,且不良反应并未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破裂宽动脉瘤 支架 弹簧圈栓塞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现状与进展
15
作者 吴文凯 杨堃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期43-46,55,共5页
目前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相较于开颅夹闭手术,血管内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风险低的优点。但颅内复杂性动脉瘤,尤其是分叉部宽颈动脉瘤(WNBA)的血管内介入治疗仍是目前的治疗难点之一。由于WNBA特殊的解... 目前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相较于开颅夹闭手术,血管内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风险低的优点。但颅内复杂性动脉瘤,尤其是分叉部宽颈动脉瘤(WNBA)的血管内介入治疗仍是目前的治疗难点之一。由于WNBA特殊的解剖结构,传统的血管内栓塞治疗难以充分填塞瘤腔与保障流出道的通畅。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以及设备如类支架装置、血管内置物和囊内扰流装置等的开发与更新,使WNBA也能得到有效治疗。本文通过介绍新的介入技术和设备等内容,阐述血管内介入治疗WNBA的现状与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分叉部宽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 支架辅助栓塞 囊内扰流装置 综述
下载PDF
双微导管技术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观察
16
作者 韩秀鹏 程慧冉 +2 位作者 申学明 陈运江 李辉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22期4-6,23,共4页
目的探讨双微导管技术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医院收治的92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介入栓塞术治疗,... 目的探讨双微导管技术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医院收治的92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介入栓塞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双微导管技术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指标、相关量表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Barthel指数(BI)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血清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β(S100β)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近期预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MMSE、BI、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MMSE、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NSE、S100β、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NSE、S100β、MMP-9水平均有一定程度升高,但观察组各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内宽颈动脉瘤采用双微导管技术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调节血清指标水平,改善患者近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宽动脉瘤 双微导管技术 血管内介入栓塞 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β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动脉瘤颈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临床效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邹亮 王伟 李双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5期70-72,共3页
目的比较动脉瘤颈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内蒙古林业总医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行动... 目的比较动脉瘤颈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内蒙古林业总医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行动脉瘤颈夹闭术,观察组患者行血管内栓塞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2个月SF-36量表评分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个月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个月两组患者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瘤颈夹闭术、血管内栓塞术均可有效改善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预后,但与动脉瘤颈夹闭术相比,血管内栓塞术可更有效地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 破裂 动脉瘤颈夹闭术 血管内栓塞术 疗效比较研究
下载PDF
双微导管技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及对病人神经功能的影响
18
作者 马修尧 任超 +5 位作者 刘彬 成维鹏 胡萍 丁磊 周肖 范鹏坤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9期915-917,共3页
目的 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IWNA)病人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治疗疗效及对病人神经功能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2017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IWNA病人55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采用双微导管介入治疗;对照组27例,采用支... 目的 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IWNA)病人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治疗疗效及对病人神经功能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2017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IWNA病人55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采用双微导管介入治疗;对照组27例,采用支架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和术后6个月NIHSS评分和ADL评分变化以及术后6个月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6.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7.14%)少于对照组(3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NIHSS评分低于术前,而ADL评分高于术前,组内术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6个月NIHSS评分[(8.76±0.87)分]低于对照组[(9.82±0.96)分],ADL评分[(57.82±5.43)分]高于对照组[(64.52±5.1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微导管技术治疗IWNA疗效较好,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微导管技术 颅内宽动脉瘤 疗效 神经功能
下载PDF
Neuroform Atlas支架与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效果比较
19
作者 马学雷 耿守科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5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Neuroform Atlas支架与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IWA)的效果。方法选取IWA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每组36例。A组采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B组采用Enterprise支架辅助... 目的探讨Neuroform Atlas支架与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IWA)的效果。方法选取IWA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每组36例。A组采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B组采用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比较两组Raymond分级、脑血流灌注情况、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和B组术后即刻Raymond分级Ⅰ级占比分别为75.00%(27/36)、66.67%(24/36),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术后即刻Raymond分级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A组术后6个月Raymond分级Ⅰ级占比为83.33%(30/36),高于B组的61.11%(22/36)(P<0.05);A组术后6个月Raymond分级优于B组(P<0.05)。A组和B组术前局部脑血容量(rCBV)、颅内压(ICP)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A组和B组术后6个月rCBV均高于术前,ICP均低于术前,且A组术后6个月rCBV(2.18±0.42)ml/100 g高于B组的(1.95±0.33)ml/100 g,ICP(16.24±2.63)mm Hg(1 mm Hg=0.133 kPa)低于B组的(18.52±2.70)mm Hg(P<0.05)。随访6个月,A组mRS评分0~2分占比94.44%高于B组的77.78%(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与Enterprise支架相比,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IWA的完全闭塞率更高,同时能更好地改善患者脑血流灌注和短期预后,而两种支架的并发症发生率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宽动脉瘤 弹簧圈栓塞 Enterprise支架 Neuroform Atlas支架 脑血流灌注
下载PDF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
20
作者 王志刚 陈吕安 +2 位作者 罗勇 刘乔 龚清永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8期458-461,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应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29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29例均为单发动脉瘤,其中9... 目的探讨应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应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29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29例均为单发动脉瘤,其中9例为破裂动脉瘤,20例为未破裂动脉瘤。术中共置入29枚Neuroform Atlas支架,均成功释放,术中发生操作相关并发症1例。术后即刻DSA显示,改良Raymond分级Ⅰ级25例(86.2%),Ⅱ级1例(3.4%),Ⅲa级3例(10.3%)。术后1例因急性肺栓塞死亡。术后随访3~6个月,28例完成临床随访,mRS评分0分26例,1分1例,3分1例;18例完成影像学随访,改良Raymond分级Ⅰ级15例(83.3%),Ⅱ级1例(5.6%),Ⅲa级例2(11.1%),未发现载瘤动脉狭窄或迟发性血栓事件。结论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具有较高的动脉瘤闭塞率和较低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和有效性均较好,但其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Neuroform Atlas支架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