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2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相关卒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孙赫萱 张亚丽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84-387,共4页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BAD)是引起缺血性卒中的常见病因,BAD相关卒中起病时临床症状轻,但容易出现症状波动及进行性运动功能缺失为主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通常因为未得到及时的诊疗而导致预后不佳。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对BAD相关卒中...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BAD)是引起缺血性卒中的常见病因,BAD相关卒中起病时临床症状轻,但容易出现症状波动及进行性运动功能缺失为主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通常因为未得到及时的诊疗而导致预后不佳。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对BAD相关卒中进行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然而目前对BAD相关卒中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确诊手段也未形成标准,且在治疗方面缺乏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本文旨在对BAD相关卒中的发病机制、确诊手段、相关并发症、治疗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缺血卒中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下载PDF
替罗非班在穿支动脉硬化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的应用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杨玉博 赵海涛 田玉娟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22期3204-3208,共5页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在穿支动脉硬化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择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濮阳油田总医院收治的100例穿支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在穿支动脉硬化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择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濮阳油田总医院收治的100例穿支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替罗非班治疗,两组患者的疗程为3周。治疗3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治疗3周后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小板衍生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神经功能指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3周后的血清PD-ECGF、PECAM-1、VCAM-1、ICAM-1水平分别为(625.75±45.10) ng/m L、(601.14±40.35) ng/m L、(662.36±40.20) ng/mL、(313.74±20.25) 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12.22±50.18) ng/mL、(771.71±50.33) ng/mL、(872.02±50.28) ng/m L、(482.80±30.30) ng/m 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3周后的NIHSS评分为(6.37±2.0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12±2.15)分,MMSE评分为(24.55±4.0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62±2.4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91%,略高于对照组的9.0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在穿支动脉硬化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的临床应用能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提高神经功能,临床应用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动脉硬化脑梗死 替罗非班 静脉溶栓 临床效果 神经功能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穿支动脉疾病型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中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颜谈 许静 +3 位作者 陈巨罗 王国防 刘璐 王幼萌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120-1123,共4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与穿支动脉疾病(PAD)型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及其在预测该类型脑梗死中的价值。方法对265例PAD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疾病史、实验室数据...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与穿支动脉疾病(PAD)型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及其在预测该类型脑梗死中的价值。方法对265例PAD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疾病史、实验室数据及观察目标发生情况;根据观察目标发生情况分为恶化组和非恶化组。结果纳入分析265例,其中恶化组76例,非恶化组189例,恶化率为28.68%;与非恶化组相比,恶化组的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中性粒细胞计数、NLR及入院时SBP、DBP及NIHSS评分均显著升高,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入院时NIHSS评分是PAD型急性脑梗死EN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显示AUC=0.662,当NLR的最佳截断值为3.415时,敏感度为30.3%,特异度为94.2%。结论NLR是PAD型急性脑梗死END的独立危险因素,NLR对PAD型急性脑梗死END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限于敏感性较低,应谨慎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穿动脉疾病 脑梗死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下载PDF
早期踝肱指数对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无症状高危人群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于杨 周中民 +4 位作者 袁继宝 张秋健 赵鸿渐 王秋菊 高培显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250-254,258,共6页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无症状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及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成武县人民医院110例无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症状的高危人群为研究对象,均接受ABI测量,根据ABI将其...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无症状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及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成武县人民医院110例无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症状的高危人群为研究对象,均接受ABI测量,根据ABI将其分为异常组和正常组,对比两组基线资料,并分析影响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无症状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及ABI的预测价值。结果经ABI测量显示,ABI≤0.9共31例,占比28.18%。异常组年龄,有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占比,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高于正常组,总胆固醇及ABI低于正常组(P均<0.05)。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同型半胱氨酸、ABI是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无症状高危人群的影响因素(P均<0.05)。年龄、同型半胱氨酸、ABI预测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无症状高危人群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959、0.965、0.986,ABI预测的敏感度优于年龄和同型半胱氨酸预测(P均<0.05)。结论早期检测ABI对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无症状高危人群具有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疾病 无症状 高危人群 踝肱指数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穿支动脉疾病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霍会永 李立红 +2 位作者 曹凌 赵现 李军涛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809-811,共3页
目的探讨穿支动脉疾病性脑梗死和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为二者的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11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的病因分型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LAA)脑梗死组64例和穿支动脉疾病(PAD)脑梗死组49... 目的探讨穿支动脉疾病性脑梗死和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为二者的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11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的病因分型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LAA)脑梗死组64例和穿支动脉疾病(PAD)脑梗死组49例。对入组的患者进行常见可变危险因素的筛查,包括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和心脏病(冠心病),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LAA脑梗死组中有34例(53%)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19例(30%)患者合并心脏病,PAD脑梗死组分别为13例(26%)和4例(8%),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PAD脑梗死组合并糖尿病27例(55%),LAA脑梗死组合并糖尿病21例(3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在合并高血压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PAD脑梗死在危险因素上与LAA脑梗死有差别,糖尿病为罹患PAD脑梗死危险因素,LAA脑梗死更多见于合并代谢综合征、冠心病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动脉疾病 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12
6
作者 周立新 倪俊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12期1342-1351,共10页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BAD)是引起急性孤立性皮层下梗死的常见且重要的病因,尤以亚洲人群多见。与脑小血管病所致腔隙性梗死比较,BAD相关梗死灶直径、形态学分布具有一定的特征性。BAD相关卒中急性期更...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BAD)是引起急性孤立性皮层下梗死的常见且重要的病因,尤以亚洲人群多见。与脑小血管病所致腔隙性梗死比较,BAD相关梗死灶直径、形态学分布具有一定的特征性。BAD相关卒中急性期更易出现症状波动或神经功能恶化,早期预后不良。目前BAD仍缺乏统一的临床影像诊断标准,使得BAD临床研究及精准诊疗面临挑战。近期应用高分辨及高场强磁共振技术可同时显示载体动脉管壁和穿支动脉形态,未来有望突破BAD的发病机制研究的瓶颈。本文对BAD临床影像特征、诊断标准及防治策略等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的重视和认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脑小血管病 穿动脉 皮层下梗死 单发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下载PDF
穿支动脉疾病和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梗死部位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 被引量:9
7
作者 缑元冲 霍会永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24期99-100,共2页
目的研究穿支动脉疾病和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在梗死部位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上的差异。方法将11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的病因分型,分为穿支动脉疾病脑梗死组(49例)和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组(64例),对其梗死部位及神... 目的研究穿支动脉疾病和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在梗死部位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上的差异。方法将11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的病因分型,分为穿支动脉疾病脑梗死组(49例)和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组(64例),对其梗死部位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结果 2组前后循环梗死部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支动脉疾病脑梗死和常见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在梗死部位与神经缺失程度上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 梗死部位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下载PDF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相关研究进展
8
作者 云静 邓春颖(综述) +2 位作者 左俊琴 郑娇 刘斌(审校)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050-1054,共5页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BAD)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常见类型,是引起急性孤立性皮层下梗死的重要原因,BAD相关卒中急性期更易出现症状波动或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导致短期预后不...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BAD)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常见类型,是引起急性孤立性皮层下梗死的重要原因,BAD相关卒中急性期更易出现症状波动或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导致短期预后不佳。本文主要从BAD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常见危险因素、影像学及生物学标志物方面对BAD的早期诊断及预测不良临床转归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强化临床医师对BAD的认识,并为BAD的早期诊断和改善患者不良临床转归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临床转归 影像学特征 生物学标志物
下载PDF
丁苯酞治疗豆纹动脉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型梗死的疗效 被引量:6
9
作者 白伟利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16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治疗豆纹动脉(lenticulostriate artery,LSA)供血区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BAD)型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LSA-BAD型梗死头颅DWI典型影像学特点,筛选出7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 目的探讨丁苯酞治疗豆纹动脉(lenticulostriate artery,LSA)供血区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BAD)型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LSA-BAD型梗死头颅DWI典型影像学特点,筛选出7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双重抗血小板、阿托伐他汀及羟乙基淀粉等治疗,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7d、14d后应用NIHSS评分和治疗14d后应用mRS评分对2组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估,于治疗7d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治疗7d后对照组进展加重率为47.4%,治疗组为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对照组治疗7d和14d后分别为14.9±4.6和10.6±2.8,治疗组分别为9.3±2.2和5.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14d后mRS评分,对照组为2.4±0.4分,治疗组为1.6±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治疗LSA-BAD型梗死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豆纹动脉 穿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LSA-BAD型梗死
下载PDF
急性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90天后mRS评分 与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
10
作者 李晓宁 王中魁 宇文谦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12期0040-0042,共3页
探索急性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发病90天后mRS评分与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05月~2023年08月在本院就诊的80例急性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通过mRS评分以及NIHSS评分量表将患者分为轻症组以及严重组。通过常... 探索急性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发病90天后mRS评分与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05月~2023年08月在本院就诊的80例急性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通过mRS评分以及NIHSS评分量表将患者分为轻症组以及严重组。通过常规治疗90天后,再次进行mRS评分以及评估NIHSS评分,以及明确两组患者的具体分数,进而了解mRS评分与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结果:患者的mRS评分以及NIHSS评分发展趋势呈正相关。这也表示患者的神经功能恶化程度与mRS评分具有较为紧密的关系。结论:对急性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在入院初期以及90天后进行相关评估十分必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医生预测患者未来疾病的发展趋势,进而及时对患者进行相关临床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 mRS评分 NIHSS评分
下载PDF
阿加曲班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后循环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分析
11
作者 秦勇 许文杰 +3 位作者 王枫 凌雪辉 蒋瑞冲 王琦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36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后循环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BAD)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于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的后循环BAD型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后循环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BAD)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于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的后循环BAD型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阿加曲班治疗。观察两组神经损伤相关因子、脑血管储备功能(CVRC)、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神经损伤相关因子水平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阻力指数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联合抗血小板药物应用于后循环BAD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可以有效减轻神经损伤,改善CVRC,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加曲班 穿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后循环 脑梗死 脑血管储备功能
下载PDF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MRI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杨柳 刘碧华(审校) +1 位作者 王芳 邹玉坚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8-172,共5页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BAD)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常见类型,BAD相关脑梗死易引起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导致预后不良。临床上关于BAD诊断标准不统一,主要靠影像学手段的鉴别。综述BAD在高分辨血管壁成像(HR-VWI)、全脑血管壁成像(WB-VWI...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BAD)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常见类型,BAD相关脑梗死易引起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导致预后不良。临床上关于BAD诊断标准不统一,主要靠影像学手段的鉴别。综述BAD在高分辨血管壁成像(HR-VWI)、全脑血管壁成像(WB-VWI)上的影像特点,并介绍BAD的影像学特征(梗死灶的分布形态、皮质脊髓束损害程度、脑血流动力学异常及表观扩散系数值的定量评估)在END预测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磁共振血管成像 缺血卒中 血管壁成像
下载PDF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诊治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晓娟 吴波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3年第5期5-7,共3页
1989年,Caplan首次提出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BAD)的概念,主要指由载体动脉发出的穿支动脉开口部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并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进而导致内囊或脑桥等深部脑组织的小梗死,穿支动脉开口处病变既... 1989年,Caplan首次提出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BAD)的概念,主要指由载体动脉发出的穿支动脉开口部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并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进而导致内囊或脑桥等深部脑组织的小梗死,穿支动脉开口处病变既可以是载体动脉上小的斑块覆盖穿支口,也可以是穿支开口狭窄或闭塞所致[1]。BAD概念的提出与20世纪50至70年代Fisher首次提出的“腔隙假说”有所不同,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LI)是由于穿支动脉远端的闭塞导致缺血坏死所致。两者在临床上均表现为内囊或脑桥的小灶梗死,容易出现症状反复或波动进展,很难通过常规检查手段予以鉴别[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脑梗死 穿动脉 缺血坏死 远端的 常规检查 动脉粥样硬化 开口处 脑桥
下载PDF
平均血小板体积和脑白质高信号对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价值
14
作者 杨丽慧 郝永岗 +3 位作者 宋玲华 郭四平 王瑞 董万利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9,共8页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脑白质高信号(WMH)与穿支动脉疾病(PAD)型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苏州市独墅湖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经头部MRI等检查诊断的PAD型脑梗死患者,按...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脑白质高信号(WMH)与穿支动脉疾病(PAD)型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苏州市独墅湖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经头部MRI等检查诊断的PAD型脑梗死患者,按照入院后7 d内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和非END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早期(发病7 d内)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入院时收缩压、脑梗死部位(前、后循环供血区)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方案(单抗、双抗)、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C反应蛋白、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MPV、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红蛋白、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根据头部MRI影像,按照改良Fazekas分级,将两组患者的WMH严重程度分为轻度负荷(改良Fazekas分级0~1级)和重度负荷(改良Fazekas分级2~3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MPV和WMH程度与PAD型脑梗死患者发生END的相关性。结果共16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END组40例,非END组127例,END发生率24.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ND组患者的入院NIHSS评分、糖尿病、MPV以及WMH负荷程度均高于非END组,而血小板计数低于非END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PV和重度负荷WMH是PAD型脑梗死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1.460、2.549,95%CI值分别为1.066~2.000、1.161~5.595,P值分别为0.018、0.02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MPV水平及重度负荷WMH程度对PAD型脑梗死患者发生END均有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4(95%CI:0.615~0.793,P=0.001)、0.616(95%CI:0.516~0.716,P=0.028)。结论MPV水平升高和重度负荷WMH是PAD型脑梗死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影响因素,且MPV的预测价值较重度负荷WMH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平均血小板体积 穿动脉疾病型脑梗死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脑白质高信号
下载PDF
上海市高行老年社区人群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病率的现况调查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15
作者 郑亮 吴宏 +8 位作者 钱定广 丁许刚 徐增光 曾宪涛 兰琴 张玉珍 刘中民 汤红明 范慧敏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第6期680-682,690,共4页
目的 评估上海市老年社区居民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情况并探讨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高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在上海市浦东高行社区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研究对象,应用趋势卡方检验来评价不同年龄组间ASCV... 目的 评估上海市老年社区居民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情况并探讨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高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在上海市浦东高行社区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研究对象,应用趋势卡方检验来评价不同年龄组间ASCVD构成的变化趋势,并使用多元Logistic回归来探讨导致ASCVD高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上海市老年社区居民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为21.51%;ASCVD组中年龄、体质指数(BMI)、收缩压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ASCVD组中有睡眠障碍者构成比高于对照组(P<0.05)。趋势卡方检验提示随着年龄的升高ASCVD发病率有显著上升的趋势。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高年龄、肥胖以及睡眠障碍是ASCVD高发的危险预测因子,其OR值与95%可信区间分别为1.03(1.01~1.06)、2.41(1.60~7.24)以及3.66(2.22~6.05)。结论 上海市老年社区居民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达到较高水平;老年、肥胖以及睡眠障碍等可能是导致ASCVD的危险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心血管疾病 患病率 整群随机抽样
下载PDF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豆纹动脉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型梗死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曾雅清 戚妹 王琴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9期1117-1119,共3页
目的研究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豆纹动脉(LSA)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BAD)型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68例LSA-BAD型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单双数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 目的研究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豆纹动脉(LSA)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BAD)型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68例LSA-BAD型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单双数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治疗14 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ADL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为(4.06±0.9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2±1.52)分,ADL评分为(76.62±21.1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03±17.6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治疗LSA-BAD型梗死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 豆纹动脉 穿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丁苯酞软胶囊 疗效 神经功能
下载PDF
补充多种维生素制剂对动脉硬化性疾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杜萱 史奎雄 +7 位作者 孙建琴 吴畅 巩云霞 林云 王巍 梁伟 沈倍倍 顾智东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2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通过本院干部体检资料的分析,探讨补充多种维生素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动脉硬化性疾病患病率的影响。方法1999年度本院干部体检1220人和1999年4月~2000年10月部分住院患者358人,共1578人,其中男1403人,女175人;年龄39~99岁,... 目的通过本院干部体检资料的分析,探讨补充多种维生素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动脉硬化性疾病患病率的影响。方法1999年度本院干部体检1220人和1999年4月~2000年10月部分住院患者358人,共1578人,其中男1403人,女175人;年龄39~99岁,平均(70.32±10.04)岁。空腹抽血并分离血浆,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Hcy浓度,同时调查其是否服用多种维生素和服用年数,以及是否患有动脉硬化性疾病(包括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和糖尿病。结果(1)正常组610人,男536人,女74人(无心、脑、肾疾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及血栓性疾病史者);Hcy的血浆水平为(11.71±4.80)μmol/L,男性血浆Hcy水平高于女性,为(11.93±4.91)μmol/Lvs(10.14±3.57)μmol/L,P<0.01。(2)动脉硬化性疾病组968人,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为(13.68±7.60)μmol/Lvs(11.71±4.80)μmol/L,P<0.01。(3)服用多种维生素者的血浆Hcy水平明显低于未曾服用者,为(11.59±4.84)μmol/Lvs(13.57±7.37)μmol/L,P<0.01。且服用年限越长,Hcy浓度越低,r=-0.139,P<0.01。(4)服用多种维生素者动脉硬化性疾病的患病率低于未服用者,30.4%vs69.6%,P=0.051,差异接近显著。结论Hcy是动脉硬化性疾病和糖尿病的一种新的危险因素,其浓度随年龄、性别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动脉硬化疾病 多种维生素 疾病预防
下载PDF
穿支动脉疾病型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奕文 牛建平 +3 位作者 彭瑞强 宋叶华 徐娜 蔡继福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19期2597-2599,共3页
目的探讨穿支动脉疾病(penetrating artery disease,PAD)型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对78例PAD型缺血性卒中患者与192例非PAD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人口学分布、部分卒中危险因素、入院时NIHSS评分、溶栓率、进展性脑梗... 目的探讨穿支动脉疾病(penetrating artery disease,PAD)型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对78例PAD型缺血性卒中患者与192例非PAD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人口学分布、部分卒中危险因素、入院时NIHSS评分、溶栓率、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率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对两组缺血性卒中的进展特点,包括进展停止时NIHSS增加值及不合理降压、感染、血糖水平对两组卒中进展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还对两组接受溶栓的病例溶栓后继续进展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人口学分布、部分卒中危险因素、溶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PAD型缺血性卒中入院时NIHSS评分较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率较低,进展停止时NIHSS评分增加较少,不合理降压在PAD组的进展性脑梗死病例中发生率较高以及PAD组接受溶栓病例继续进展的发生率较低,与非PAD型缺血性卒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非PAD型缺血性卒中相比较,PAD型缺血性卒中在临床上具有病情相对较轻、较少发生进展、进展程度较轻、不合理降压在该型卒中进展中所起的作用更突出以及溶栓可以更有效地减少该型卒中发生进展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动脉疾病 缺血卒中 进展脑梗死 临床特点
下载PDF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与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对比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福达 李超英 +1 位作者 温骏 陈世文 《吉林医学》 CAS 2021年第2期305-307,共3页
目的:研究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与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114例脑梗死患者展开研究,按照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的病因分型分为两组,即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LAA)组60例、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PAD)组54例。将两组... 目的:研究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与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114例脑梗死患者展开研究,按照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的病因分型分为两组,即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LAA)组60例、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PAD)组54例。将两组的一般资料、基础疾病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发病部位、转归情况进行比对。结果:LAA组的吸烟、饮酒比例高于PA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AA组的糖尿病发病率及一氧化氮水平低于PAD组,冠心病、脂代谢异常发生率以及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循环内皮细胞计数高于PA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AA组的侧脑室旁、皮层、小脑、分水岭发病率与PAD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mRS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存在差异,有利于临床实施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 穿动脉疾病型脑梗死 特点
下载PDF
下肢缺血性疾病的诊治 第3讲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牟 宋富波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9年第11期34-38,共5页
关键词 下肢缺血疾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闭塞病变 诊治 临床表现 临床分期 临床症状 循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