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对中青年高血压并发冠心病风险的预测价值研究
1
作者 代敏 顾新元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4年第13期17-19,30,共4页
目的探究采取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对中青年高血压并发冠心病风险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粤北人民医院收治的428例中青年(18-65岁)确诊为高血压且病历资料完整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分为CHD... 目的探究采取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对中青年高血压并发冠心病风险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粤北人民医院收治的428例中青年(18-65岁)确诊为高血压且病历资料完整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分为CHD组与非CHD组,CHD组再分为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进行病史收集、危险因素评估、生理生化指标及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分析各组臂一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踝臂指数(ABI)、脉压(PP)指标差异及各指标对预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风险的价值。结果73.13%的患者合并冠心病,其中单支病变91例,双支病变94例,三支病变128例。CHD组在年龄、性别、LDL-C、FBG水平、吸烟史、糖尿病史比例均高于非CHD组(P<0.05);ABI水平随病变分支增加而降低;baPWV、PP水平高于非CHD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吸烟史、糖尿病史、LDL-C、baPWV、PP是CHD危险因素,HDL-C、ABI是保护因素。中青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与baPWV、PP呈正相关,与ABI呈负相关。结论无创动脉硬化检测baPWV、ABI、PP等指标对预测中青年高血压并发冠心病风险价值突出,有利于早期识别疾病及合理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青年 高血压 冠心病 无创动脉硬化检测 预测
下载PDF
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在健康体检人群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虞春宜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340-342,共3页
目的:探讨无创动脉硬化检测技术在健康体检人群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健康体检者240例,分为20~40岁组(A组)80例,>40~60岁组(B组)120例,>60岁组(C组)40例。检测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踝臂指数(ABI)及脉压指数(PPI),对相关检测... 目的:探讨无创动脉硬化检测技术在健康体检人群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健康体检者240例,分为20~40岁组(A组)80例,>40~60岁组(B组)120例,>60岁组(C组)40例。检测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踝臂指数(ABI)及脉压指数(PPI),对相关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A组与B组的PWV、ABI和PP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A组与C组的PWV和PP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的PWV、PP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可用于动脉硬化早期的筛查及诊断,对动脉硬化性疾病的防治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在健康体检人群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无创动脉硬化检测 健康体检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的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分析及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何晓芳 吴焰 周文娟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14期124-126,共3页
目的以无创动脉硬化检测结果为标准,评价护理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及不良生活方式改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目的以无创动脉硬化检测结果为标准,评价护理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及不良生活方式改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强化健康宣教,患者出院后仍随访干预6个月。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ABI、baPWV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ABI、baPWV异常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熬夜、吸烟、过量饮酒、高盐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各项不良生活习惯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动脉硬化检测能够客观评价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硬化进展,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控制动脉硬化进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无创动脉硬化检测 护理干预 踝臂指数
下载PDF
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在健康体检人群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曾旋 吴冰虹 +1 位作者 张春兰 欧学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0年第32期8-10,共3页
目的分析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在健康体检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体检部行无创动脉硬化健康体检的106例受检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受检者年龄进行分组,将其分为A组36例(<40岁)、B组53例(40-60岁)、C组17例(≥60岁)三组,均对其应用无创动... 目的分析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在健康体检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体检部行无创动脉硬化健康体检的106例受检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受检者年龄进行分组,将其分为A组36例(<40岁)、B组53例(40-60岁)、C组17例(≥60岁)三组,均对其应用无创动脉硬化检测,观察检测结果。结果A组PWV、ABI、PPI等无创动脉硬化指标检测结果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A组PWV、ABI、PPI等无创动脉硬化指标检测异常人数显著低于其余两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正常值与动脉弹性降低测量值时,PWV均低于合并基础疾病组,且高血压与高血脂组正常值与动脉弹性降低测量值时,PWV小于糖尿病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健康体检者尤其针对高龄者应加强无创动脉硬化检测,能及时发现被检者是否存在动脉硬化风险,有助于及时予以有效预防或治疗措施干预,最大程度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或阻止心血管疾病进一步发展,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体检 无创动脉硬化检测 PWV ABI PPI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的无创动脉硬化检测指标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相关性分析
5
作者 胡湘 黄杏贤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14年第2期84-86,98,共4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各项指标与颅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对34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及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将动脉硬化检测各项指标与TCD发现一条以上颅内、颅外动脉狭窄者比较。结果:...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各项指标与颅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对34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及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将动脉硬化检测各项指标与TCD发现一条以上颅内、颅外动脉狭窄者比较。结果: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小动脉顺应性(C2)似然比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动脉顺应性(C2)异常是导致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动脉硬化检测 经颅多普勒超声 动脉狭窄 危险因子
下载PDF
基于指-趾脉搏波传导速度的无创动脉硬化检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开隽 张梅梅 +3 位作者 叶继伦 张旭 顾家军 宋学东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7期733-738,共6页
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无创动脉硬化检测方法,并设计相应的系统。传统仪器多采集肱部、踝部脉搏波计算传导速度,而本文提出的检测方法利用光电容积法采集手指、脚趾人体末梢脉搏波,从而实现计算,并把测量结果命名为指-趾脉搏波传导速度。... 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无创动脉硬化检测方法,并设计相应的系统。传统仪器多采集肱部、踝部脉搏波计算传导速度,而本文提出的检测方法利用光电容积法采集手指、脚趾人体末梢脉搏波,从而实现计算,并把测量结果命名为指-趾脉搏波传导速度。初步的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指-趾脉搏波传导速度的无创动脉硬化检测系统的测量重复性良好,与传统的检测仪器测量结果基本一致。传统仪器需要采用充气泵、放气阀和袖带来进行测量,而该系统使用光电容积法,只需连接光电探头即可完成测量,大大减小仪器体积和重量,为实现动脉硬化检测移动化、便携化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 人体末梢脉搏波 指-趾脉搏波传导速度 无创动脉硬化检测
下载PDF
早期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在高血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余冰冰 张丽芬 陈志锦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13期16-17,共2页
目的:探析早期无创动脉硬化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两组均行早期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根据早期无创动脉硬化检测结果制... 目的:探析早期无创动脉硬化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两组均行早期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根据早期无创动脉硬化检测结果制定治疗方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BMI、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踝臂指数、心踝血管指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7.28%低于对照组的21.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对其行早期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可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实现早预防、早控制,提升患者的身体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动脉硬化检测 高血压 体质量指数
下载PDF
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在糖尿病早期风险评估中的运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戴红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0年第3期703-704,共2页
关键词 无创动脉硬化检测 糖尿病 早期风险评估 运用
下载PDF
无创动脉检测在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蔡杰 张宾美 蔡思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9期54-55,58,共3页
目的分析无创动脉检测技术在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8年9月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56例为糖尿病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员60例为对照组,检测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踝臂指数(ABI)及脉压指数,对糖尿病... 目的分析无创动脉检测技术在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8年9月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56例为糖尿病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员60例为对照组,检测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踝臂指数(ABI)及脉压指数,对糖尿病组下肢动脉斑块情况进行统计。结果糖尿病组PWV[(19.08±5.16)m/s]高于对照组[(15.40±3.36)m/s],糖尿病组ABI(1.06±0.11)低于对照组(1.14±0.08),糖尿病组脉压指数(0.42±0.04)高于对照组(0.34±0.05),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7例患者ABI<0.9,进一步行下肢动脉彩超发现5例患者有动脉斑块形成。结论无创动脉检测技术对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有较好的敏感性,能早期发现动脉硬化和可能存在动脉阻塞患者,为临床早期干预治疗提供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动脉硬化检测 2型糖尿病 脉搏波传导速度 踝臂血压指数
下载PDF
无创动脉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宾美 蔡杰 林东红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8期1134-1136,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无创动脉硬化检测技术在妊娠期糖尿病(GDM)合并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为早期诊治疾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应用无创动脉硬化技术检测86例GDM孕妇患者及75例同期健康孕妇的肱-踝动脉的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踝臂指数(ABI... 目的初步探讨无创动脉硬化检测技术在妊娠期糖尿病(GDM)合并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为早期诊治疾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应用无创动脉硬化技术检测86例GDM孕妇患者及75例同期健康孕妇的肱-踝动脉的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踝臂指数(ABI)及脉压指数(PPI),对相关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GDM组与正常对照组的baPWV、ABI和PPI比较,其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对妊娠期糖尿病组ABI<0.9的9例患者进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其中6例患者动脉血管分叉处有斑块形成。结论应用无创动脉硬化检测技术能早期发现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合并的动脉硬化和可能存在下肢动脉病变,为临床进行及时有效的诊疗提供较好依据,对疾病防治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动脉硬化检测 妊娠期糖尿病 脉搏波传导速度 踝臂指数 脉压指数
下载PDF
无创动脉检测联合平均动脉压在高龄孕妇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宾美 蔡杰 胡海华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年第13期1902-1904,共3页
目的 探讨无创动脉硬化联合平均动脉压(MAP)检测高龄孕妇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欧姆龙无创动脉硬化检测仪(BP-203RPE Ⅲ)对86例高龄孕妇检测同步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及MAP,按照baPWV数值分成动脉硬化检... 目的 探讨无创动脉硬化联合平均动脉压(MAP)检测高龄孕妇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欧姆龙无创动脉硬化检测仪(BP-203RPE Ⅲ)对86例高龄孕妇检测同步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及MAP,按照baPWV数值分成动脉硬化检测异常组及正常组;另外,baPWV联合MAP分成阳性联合组及阴性联合组,分别对上述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阳性联合组高龄孕妇临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为34.29%,明显高于阴性联合组(1.96%),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也高于动脉检测异常组(27.5%).结论 无创动脉硬化检测联合MAP能早期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从而为及早干预疾病进展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高龄孕妇 无创动脉硬化检测技术 平均动脉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行左锁骨下动脉狭窄筛查及诊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裴晓东 刘建实 陈庆良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84-486,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进行左锁骨下动脉狭窄筛查及诊治的意义和方法。方法对天津市胸科医院61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前采用无创动脉硬化检测技术筛查合并左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进行左锁骨下动脉狭窄筛查及诊治的意义和方法。方法对天津市胸科医院61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前采用无创动脉硬化检测技术筛查合并左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明确诊断,然后行左锁骨下动脉支架成形术,术后1周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中均使用左乳内动脉与前降支吻合。结果使用无创动脉硬化检测技术筛查出5例左锁骨下动脉狭窄病变患者,且均得到了CTA确诊。左锁骨下动脉支架成形术成功率为100%(5/5),术后残余狭窄率均小于10%,症状性患者的症状均消失,双侧上臂收缩压差均小于20 mm Hg。使用左乳内动脉与冠状动脉前降支搭桥术中左乳内动脉血流量正常,术后心绞痛症状均消失,未发现冠状动脉-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围手术期无脑卒中、心肌梗死及死亡并发症。随访6~12个月,平均10个月,无后循环缺血、上肢缺血、心肌缺血相关症状,双侧上臂收缩压差均小于20 mm Hg。结论无创动脉硬化检测技术对锁骨下动脉狭窄的筛查有独到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血管成形术 支架 无创动脉硬化检测
下载PDF
脉搏波传导速度与缺血性心血管病十年发病风险计分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汤中敏 胡世红 +4 位作者 韦金儒 廖虹 谭世诚 韦志敏 陈怡 《中国医药导刊》 2012年第6期939-940,942,共3页
目的:探讨肱踝脉搏波速度(baPWV)和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10年发病危险及心血管病各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148例体检人群,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并检测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 目的:探讨肱踝脉搏波速度(baPWV)和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10年发病危险及心血管病各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148例体检人群,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并检测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为baPWV<1400mm/s组和baPWV≥1400mm/s组。同时采用"国人ICVD10年发病危险评估方法"对3148名体检人群ICVD 10年发病危险进行评估。结果:baPWV<1400mm/s组和baPWV≥1400mm/s组两组比较,DBP、BMI、TC、TG、Cr、BUN、FBG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危险度、SBP、P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PWV≥1400mm/s组高于baPWV<1400mm/s组。直线相关分析显示:baPWV与SBP、PP、年龄和ICVD10年发病危险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baPWV与ICVD 10年发病危险评估正相关性,baPWV增高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受检者将来发生ICVD的危险,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对延缓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血管病 10年发病危险 动脉硬化无创检测 肱踝脉搏波速度
下载PDF
心血管疾病风险指标新进展 被引量:10
14
作者 上官娇玲 凌智瑜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9年第2期199-203,共5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中国心血管疾病负担逐年加重。尽管目前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指标已广为人知并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风险分层,但这些指标仍不全面,对部分人群可能低估风险而遗漏早期干预,或高估风险而过度医疗。近年来,新...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中国心血管疾病负担逐年加重。尽管目前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指标已广为人知并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风险分层,但这些指标仍不全面,对部分人群可能低估风险而遗漏早期干预,或高估风险而过度医疗。近年来,新的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的危险因素及指标不断涌现,主要包括血脂、炎症因子等生物学指标及无创动脉硬化指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风险 血脂 炎症因子 动脉硬化 无创动脉硬化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