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50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现代生物学角度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痰浊-痰结-痰瘀”病机演变规律 被引量:32
1
作者 刘继东 张哲 +7 位作者 贾连群 孟晓媛 宋囡 王莹 曹慧敏 裴宇鹏 咸楠星 杨关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9-112,共4页
中医认为脾失健运、痰瘀互结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病机。"痰浊-痰瘀-痰结"在动脉粥样硬化(AS)病机演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体现了AS形成的中医病机及演变特点。基于古今文献梳理,根据AS发展的不同阶段,结合"痰"与&q... 中医认为脾失健运、痰瘀互结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病机。"痰浊-痰瘀-痰结"在动脉粥样硬化(AS)病机演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体现了AS形成的中医病机及演变特点。基于古今文献梳理,根据AS发展的不同阶段,结合"痰"与"瘀"不同阶段呈现的交互状态,诠释在现代知识医学背景下AS的"痰浊-痰瘀-痰结"理论内核,为中医药防治AS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及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浊 痰瘀 痰结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构建动脉粥样硬化“痰瘀论治、健脾为要”治则治法新理论体系 被引量:20
2
作者 裴宇鹏 杨关林 +6 位作者 陈智慧 邵妍 成泽东 宋囡 闻子墨 段佳荠 张哲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2-34,I0023,共4页
基于近50年临床、基础、理论、药学研究现代文献研究和项目组研究基础,动脉粥样硬化(AS)核心病因病机为"痰-瘀互损/共存",并具有不同发展阶段。在AS超早期主要是炎脂代谢紊乱、内皮功能障碍,应以"化痰和血、理气健脾&qu... 基于近50年临床、基础、理论、药学研究现代文献研究和项目组研究基础,动脉粥样硬化(AS)核心病因病机为"痰-瘀互损/共存",并具有不同发展阶段。在AS超早期主要是炎脂代谢紊乱、内皮功能障碍,应以"化痰和血、理气健脾"。在AS早中期主要是脂质条纹、斑块形成,应以"化瘀祛痰、健脾疏肝"。在AS中晚期主要是复合斑块、管腔狭窄,应以"补脾益肾、破瘀豁痰、搜风通络"。因而,中医药防治AS化瘀、祛痰、健脾贯穿始终,即"痰瘀论治、健脾为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病因病机 痰瘀 健脾
下载PDF
有关冠心病诊疗及研究的思考——动脉粥样硬化“络风内动”假说与实践 被引量:25
3
作者 王显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0-312,共3页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导致人类死亡的首要病因,全球每年约有2000万人死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其中大部分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1]。笔者认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病急骤,临床表现变...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导致人类死亡的首要病因,全球每年约有2000万人死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其中大部分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1]。笔者认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病急骤,临床表现变化多端,类似中医风证;病位在心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急性心血管事件 假说 诊疗 世界范围 临床表现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痰瘀”病理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42
4
作者 王东生 袁肇凯 陈方平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27-29,共3页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 (AS)“痰瘀”病理发生发展的规律 ,通过复习古代、现代文献 ,发现饮食不当是促成AS痰浊的重要外因 ,脾虚失运是形成AS痰浊的主要内因 ,痰浊凝聚 ,结于心脉是AS的关键病机 ,因痰致瘀 ,痰瘀互结 ,沉积血脉是AS病情发展...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 (AS)“痰瘀”病理发生发展的规律 ,通过复习古代、现代文献 ,发现饮食不当是促成AS痰浊的重要外因 ,脾虚失运是形成AS痰浊的主要内因 ,痰浊凝聚 ,结于心脉是AS的关键病机 ,因痰致瘀 ,痰瘀互结 ,沉积血脉是AS病情发展的必然趋势。AS与血脂、血液流变学、细胞凋亡、胰岛素抵抗、基因表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浊 痰瘀互结 动脉粥样硬化 理论探讨 病理 血脉 病情发展 现代文 复习 必然趋势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痰瘀”演变的内在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喻松仁 周丽 +4 位作者 周步高 艾志福 程绍民 曹阳 袁肇凯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23-27,共5页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随着造模时间的推移"痰瘀"演变规律。方法:采用维生素D3复合高脂饲养复制大鼠模型,动态检测血脂、血液流变学、主动脉形态学、脂质代谢相关通路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随着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由痰...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随着造模时间的推移"痰瘀"演变规律。方法:采用维生素D3复合高脂饲养复制大鼠模型,动态检测血脂、血液流变学、主动脉形态学、脂质代谢相关通路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随着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由痰到瘀的变化即血脂、血液流变学、主动脉形态学等指标均随病情加重而变化,脂质代谢相关通路基因表达也在逐渐改变。结论:脂质代谢相关通路基因的异常表达是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由痰到瘀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模型 脂质代谢 通路基因表达
下载PDF
重视动脉粥样硬化“非传统”危险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胡申江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13-315,共3页
动脉粥样硬化的传统危险因素有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吸烟。近年来 ,许多新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如炎症、内皮素、同型半胱氨酸、氧化修饰脂蛋白等被不断发现。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对于提高目前对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认识 ... 动脉粥样硬化的传统危险因素有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吸烟。近年来 ,许多新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如炎症、内皮素、同型半胱氨酸、氧化修饰脂蛋白等被不断发现。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对于提高目前对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认识 ,以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炎症 内皮缩血管肽类 同型半胱氨酸 氧化修饰脂蛋白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与动脉粥样硬化“络风内动”假说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显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1年第9期771-773,共3页
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其共同病理机制是斑块破裂伴随血栓形成。如果血栓完全堵塞冠状动脉管腔,则会发生ST段抬高心肌梗死;如果堵塞管腔的大部分,则可发生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 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其共同病理机制是斑块破裂伴随血栓形成。如果血栓完全堵塞冠状动脉管腔,则会发生ST段抬高心肌梗死;如果堵塞管腔的大部分,则可发生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动脉粥样硬化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不稳定性心绞痛 冠状动脉管腔 假说 血栓形成 斑块破裂
下载PDF
新疆榅桲抗动脉粥样硬化“多成分-多靶点”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吉米丽汗·司马依 艾尼瓦尔·吾买尔 +3 位作者 买尔旦·玉苏甫 阿地力江·萨吾提 买买提明·努尔买买提 周文婷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83-1790,1771,共9页
本文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新疆榅桲活性成分其作用靶点,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本文从不同数据库收集得到10个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主要活性成分,预测得到10个主要作用靶点,... 本文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新疆榅桲活性成分其作用靶点,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本文从不同数据库收集得到10个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主要活性成分,预测得到10个主要作用靶点,调控了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白脂肪细胞分化等生物学功能,参与了PPAR等信号通路,体现了新疆榅桲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为阐述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榅桲 动脉粥样硬化 活性成分 作用靶点
下载PDF
脂质代谢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事件” 被引量:3
9
作者 魏俊杰 曾燕 钟莉 《实用医药杂志》 2003年第8期632-633,共2页
关键词 脂质代谢异常 动脉粥样硬化 病理形态学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痈疽”病机假说及防治探讨 被引量:4
10
作者 武跃华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50-53,共4页
病机,是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制。病机学说,以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藏象、经络、病因和发病等为基础理论,探讨和阐述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的本质特点和基本规律。构建符合中医思维特点的病机学说,是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t... 病机,是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制。病机学说,以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藏象、经络、病因和发病等为基础理论,探讨和阐述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的本质特点和基本规律。构建符合中医思维特点的病机学说,是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核心问题。文章基于AS组织病理发展过程,充分结合中医学意象思维模式,综合大量现代研究成果,提出AS"痈疽"病机假说,及分期病机特点与防治原则,为AS的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痈疽 病机 营卫 气血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在动脉粥样硬化“损伤-应答”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宇恒 王正龙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14-624,共11页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序列长度大于200 bp的非蛋白编码RNA,通过调节前转录、转录、翻译及翻译后修饰而调控生物的表观遗传性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因大、中动脉发生粥样病变而逐渐狭窄、闭塞,从而使靶器官出现缺血缺氧的血管病变。...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序列长度大于200 bp的非蛋白编码RNA,通过调节前转录、转录、翻译及翻译后修饰而调控生物的表观遗传性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因大、中动脉发生粥样病变而逐渐狭窄、闭塞,从而使靶器官出现缺血缺氧的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进展机制可概括为“损伤-应答”学说,涉及脂质沉积、血管内膜炎症、细胞增殖与凋亡过程。有研究报道,lncRNA可通过调控不同的基因及分子表达来调控“损伤-应答”的发生发展。本文针对lncRNA调控“损伤-应答”的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相关的基础研究及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损伤-应答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主凶”被揪出:BACH1基因可作为治疗新靶点
12
《现代医院》 2022年第3期435-435,共1页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孟丹教授科研团队与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余波教授临床团队合作的一项纳入15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样本的研究首次发现,血管内皮细胞内的BACH1基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血管炎症发生的“主凶”,这一成果为治疗动脉粥...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孟丹教授科研团队与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余波教授临床团队合作的一项纳入15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样本的研究首次发现,血管内皮细胞内的BACH1基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血管炎症发生的“主凶”,这一成果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难题提供了新靶点。相关研究论文已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循环研究》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医学院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炎症 国际学术期刊 血管内皮细胞 科研团队 新靶点 团队合作
下载PDF
基于《黄帝内经》气虚理论对动脉粥样硬化论治探微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鑫 王帅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3期206-210,共5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本虚标实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机。从《黄帝内经》气虚理论出发,以五脏及营卫之气的虚损作为切入点,探讨其影响津液血液运行从而产生“痰瘀毒”等病理产物的作用机制,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病...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本虚标实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机。从《黄帝内经》气虚理论出发,以五脏及营卫之气的虚损作为切入点,探讨其影响津液血液运行从而产生“痰瘀毒”等病理产物的作用机制,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病机。治疗上应以补益为主,佐以活血化瘀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气虚 《黄帝内经》
下载PDF
糖调节受损患者血清25(OH)D和免疫相关因子对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影响的研究
14
作者 王晓梅 金涛 +2 位作者 王霞 俞淑静 费大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4-609,共6页
目的:研究糖调节受损患者血清25(OH)D和免疫相关因子对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4月枣庄市立医院收治的142例糖调节受损患者,根据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和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分组,仅糖调节受损患者为对照组... 目的:研究糖调节受损患者血清25(OH)D和免疫相关因子对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4月枣庄市立医院收治的142例糖调节受损患者,根据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和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分组,仅糖调节受损患者为对照组(n=86),并发亚临床AS为观察组(n=56)。比较两组患者血清25(OH)D和免疫因子,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测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Pearson法测定血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血清25(OH)D和免疫因子的相关性。采集基线资料和血液学指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亚临床AS的影响因素,应用ROC曲线评估血清25(OH)D和免疫因子对亚临床AS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25(OH)D[(24.01±4.87)mmol/L vs 3(0.74±5.01)mmol/L,t=7.909,P=0.000)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TNF-α[(48.32±8.02)ng/L vs(33.21±9.00)ng/L,t=10.199,P=0.000)和IL-6[(41.22±9.43)ng/L vs(30.21±7.01)ng/L,t=7.492,P=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血清25(OH)D呈负相关(r=-0.428,P<0.001),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血清TNF-α和IL-6呈正相关(r=0.574,0.577,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血清25(OH)D(OR=0.520,95%CI:0.401~0.675)、血清TNF-α(OR=1.667,95%CI:1.131~2.457)和血清IL-6(OR=1.478,95%CI:1.213~1.802)等是亚临床AS发生的影响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25(OH)D最佳截断值为28.32 mmol/L,其对应的敏感度为69.64%,特异度为70.93%,AUC为0.803(95%CI:0.749~0.855);血清TNF-α临界值为40.56 ng/L,其对应的敏感度为71.43%,特异度为72.09%,AUC为0.761(95%CI:0.717~0.823);血清IL-6截断值为36.13 ng/L,其对应的敏感度为60.71%,特异度为60.47%,AUC为0.627(95%CI:0.566~0.702);回归分析对应的敏感度为85.71%,特异度为81.40%,AUC为0.889(95%CI:0.830~0.915)。结论:血清25(OH)D与免疫相关因子单独和联合回归检测可有效预测亚临床AS的发生,上述指标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相关,且血清25(OH)D和免疫相关因子是亚临床AS发生的预测指标,临床宜根据指标进行针对性干预,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调节受损 25-羟基维生素D 免疫因子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52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个体化血管内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15
作者 华敏 王佳佳 +5 位作者 陈文亚 刘志清 马爱金 张金 许元丰 毛伦林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0-526,共7页
目的评估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sICAS)患者个体化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个体化血管内治疗的sICA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管重建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情况,... 目的评估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sICAS)患者个体化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个体化血管内治疗的sICA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管重建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情况,以及随访期间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IS)、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死亡和血管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52例sICAS患者共有55处病变,均接受血管内治疗。患者平均年龄为(62.94±9.04)岁。术前病变血管狭窄程度为90%(80%,99%),狭窄长度为8(5,11)mm。采用的手术方式分别为球囊扩张式支架植入术(25例,27个病变)、自膨式支架植入术(19例,20个病变)、单纯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8例,8个病变)。术后残余狭窄程度为10%(0,20%),较术前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管重建成功率为94.23%(49/52),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85%(2/52)。临床随访12(12,18)个月,影像学随访10(6,12)个月,血管再狭窄发生率为7.69%(4/52),复发性IS发生率为1.92%(1/52),无患者死亡。结论个体化血管内治疗对sICAS安全、有效,其可提高血管重建成功率,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远期IS复发和再狭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内治疗 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 支架植入
下载PDF
糖脂代谢指标联合抗磷脂抗体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16
作者 崔佳 张明明 +2 位作者 王娜 高伟 李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6-329,共4页
目的探讨糖脂代谢指标联合抗磷脂抗体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3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进行治疗128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为观察组,另外选取48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糖脂代谢指标、抗磷脂抗体水... 目的探讨糖脂代谢指标联合抗磷脂抗体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3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进行治疗128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为观察组,另外选取48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糖脂代谢指标、抗磷脂抗体水平,ROC分析糖脂代谢指标、抗磷脂抗体及联合检测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TC、TG、ACL、抗β2-GP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预后不良组TC、TG、ACL、抗β2-GP1表达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TC、TG、ACL、抗β2-GP1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预后不良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6项联合检测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高于TC、TG、ACL、抗β2-GP1单项预测价值(P<0.05)。结论TC、TG、ACL、抗β2-GP1联合检测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糖脂代谢指标 抗磷脂抗体 预后
下载PDF
内皮脂肪酶和脂蛋白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7
作者 陈静 王晓玲 +2 位作者 安康 阮顺莉 马瑶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862-864,共3页
冠心病是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肌缺血性病变。动脉壁僵硬、脂质代谢异常导致动脉内膜脂质类物质聚集、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积,斑块形成,从而影响血液运输。内皮脂肪酶(EL)是一种磷脂酶,可水解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具有促... 冠心病是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肌缺血性病变。动脉壁僵硬、脂质代谢异常导致动脉内膜脂质类物质聚集、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积,斑块形成,从而影响血液运输。内皮脂肪酶(EL)是一种磷脂酶,可水解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具有促进脂肪分解代谢的作用。脂蛋白酶(LPL)是溶解脂蛋白的关键酶,其特定的酶分子结构可水解甘油三酯,参与人体内脂蛋白代谢。因此,了解EL、LPL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对早期防治冠心病至关重要。现对EL和LPL的结构、生物学特点以及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 内皮脂肪酶 脂蛋白酶 脂代谢 生物学特点
下载PDF
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牙周致病菌的分布研究
18
作者 唐路 薛栋 +3 位作者 杨文文 张献丽 陆夏 赵颖 《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检测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龈下菌斑中的牙周致病菌分布。方法选取需要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50例,按照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重度狭窄组(36例)和完全闭塞组(14例)。收集术中分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龈下菌... 目的检测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龈下菌斑中的牙周致病菌分布。方法选取需要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50例,按照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重度狭窄组(36例)和完全闭塞组(14例)。收集术中分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龈下菌斑,采用16S rRNA PCR检测伴放线聚集杆菌(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A.actinomycetemcomitans)、福赛坦纳菌(Tanerella forsythia,T.forsythia)、齿垢密螺旋体(Treponema denticola,T.denticola)、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ucleatum)和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5种牙周致病菌的分布。结果P.gingivalis、T.denticola、T.forsythia、F.nucleatum在完全闭塞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分别为71.4%、64.3%、42.9%和14.3%,高于在重度狭窄患者中的检出率,其中两组间P.gingivalis、T.denticola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acti⁃nomycetemcomitans在完全闭塞组斑块中未检出,低于在重度狭窄组的检出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ingivalis、T.denticola、T.forsythia在完全闭塞组患者龈下菌斑中的检出率分别为85.7%、71.4%和64.3%,同样高于在重度狭窄患者中的检出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P.gingivalis、T.denticola、T.forsythia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龈下菌斑中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F.nucleatum和A.actinomycetemcomitans(P<0.05)。结论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龈下菌斑中P.gingivalis、A.actinomycetem⁃comitans、F.nucleatum、T.denticola、T.forsythia分布具有差异性。P.gingivalis和T.denticola在颈动脉完全闭塞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检出率明显较高,可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牙周致病菌 牙周炎 龈下菌斑 斑块
下载PDF
秋水仙碱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19
作者 段小春 严研 +3 位作者 祖晓天 李雅敏 杨波 李南 《中国医药》 2024年第6期811-814,共4页
目的探讨秋水仙碱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12只C57BL/6J野生型小鼠作为对照组;24只ApoE^(-/-)小鼠完全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秋水仙碱组、每组12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 目的探讨秋水仙碱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12只C57BL/6J野生型小鼠作为对照组;24只ApoE^(-/-)小鼠完全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秋水仙碱组、每组12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秋水仙碱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秋水仙碱组同时给予秋水仙碱2 mg/(kg·d)灌胃,持续8周。留取小鼠血液和主动脉组织标本,检测各组血脂及C反应蛋白水平,染色观察小鼠主动脉病理变化,比较各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核帽比及易损指数。结果干预后模型组、秋水仙碱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均高于对照组但秋水仙碱组低于模型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低于对照组但秋水仙碱组高于模型组(均P<0.05)。秋水仙碱组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凋亡数量、胶原纤维含量、主动脉组织CD68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表达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均P<0.05)。秋水仙碱组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核帽比和易损指数显著低于模型组[(3.24±0.49)比(9.54±1.49)、(2.84±0.39)比(8.64±1.29)](均P<0.05)。结论秋水仙碱可显著减轻高脂饮食诱导的ApoE^(-/-)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秋水仙碱 高脂饮食 凋亡
下载PDF
维生素B_(6)对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20
作者 朱茉莉 李怡霏 +5 位作者 李珍珍 赵海燕 刘艳华 邱月 万光瑞 李鹏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B_(6)(VB_(6))对动脉粥样硬化(AS)小鼠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S组、VB_(6)组、AS+LiCl组、AS+VB_(6)组和AS+VB_(6)+LiCl组,每组6只。AS组、AS+LiCl组、AS+VB_(6)组和AS+VB... 目的探讨维生素B_(6)(VB_(6))对动脉粥样硬化(AS)小鼠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S组、VB_(6)组、AS+LiCl组、AS+VB_(6)组和AS+VB_(6)+LiCl组,每组6只。AS组、AS+LiCl组、AS+VB_(6)组和AS+VB_(6)+LiCl组小鼠高脂饮食12周建立AS模型;对照组和VB_(6)组小鼠常规饮食、正常饮水12周。12周后,对照组小鼠常规饮食,每日给予和VB_(6)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VB_(6)组小鼠常规饮食,每日灌胃给予VB_(6)(50 mg·kg^(-1));AS+LiCl组小鼠继续给予高脂饮食,每日灌胃给予LiCl(1 mg·kg^(-1));AS+VB_(6)组小鼠继续给予高脂饮食,每日灌胃给予VB_(6)(50 mg·kg^(-1));AS+VB_(6)+LiCl组小鼠继续给予高脂饮食,每日灌胃给予VB_(6)(50 mg·kg^(-1))和LiCl(1 mg·kg^(-1));6组小鼠均干预4周。干预结束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胸主动脉组织形态,并计算AS斑块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离体血管环实验检测胸主动脉舒张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胸主动脉中钠氢交换蛋白1(NHE1)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S组小鼠血清中NO水平和SOD活性显著下降,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VB_(6)组与对照组小鼠血清中NO、MDA水平和SOD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S组相比,AS+VB_(6)组小鼠血清中NO水平和SOD活性显著上升,MDA水平显著下降(P<0.05);AS+LiCl组、AS+VB_(6)+LiCl组与AS组小鼠血清中NO、MDA水平和SOD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S+VB_(6)组相比,AS+VB_(6)+LiCl组小鼠血清中NO水平和SOD活性显著下降,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AS组小鼠AS斑块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VB_(6)组与对照组小鼠AS斑块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VB_(6)组小鼠斑块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显著低于AS组(P<0.05);AS+LiCl组、AS+VB_(6)+LiCl组与AS组小鼠AS斑块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VB_(6)+LiCl组小鼠AS斑块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显著高于AS+VB_(6)组(P<0.05)。对照组小鼠血管内皮光滑平整,细胞排列整齐有序;AS组、AS+LiCl组和AS+VB_(6)+LiCl组小鼠的血管组织结构紊乱、血管内皮粗糙;VB_(6)组和AS+VB_(6)组小鼠的血管壁结构正常、血管内皮光滑、细胞排列有序。AS组小鼠乙酰胆碱(Ach)诱导的胸主动脉舒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VB_(6)组与对照组小鼠Ach诱导的胸主动脉舒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VB_(6)组小鼠Ach诱导的胸主动脉舒张率显著低于AS组(P<0.05);AS+LiCl组、AS+VB_(6)+LiCl组与AS组小鼠Ach诱导的胸主动脉舒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VB_(6)+LiCl组小鼠Ach诱导的胸主动脉舒张率显著高于AS+VB_(6)组(P<0.05)。6组小鼠硝普钠诱导的胸主动脉舒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S组小鼠胸主动脉中NHE1蛋白表达量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VB_(6)组与对照组小鼠胸主动脉中NHE1蛋白表达量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VB_(6)组小鼠胸主动脉中NHE1蛋白表达量百分比显著低于AS组(P<0.05);AS+LiCl组、AS+VB_(6)+LiCl组与AS组小鼠胸主动脉中NHE1蛋白表达量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VB_(6)+LiCl组小鼠胸主动脉中NHE1蛋白表达量百分比显著高于AS+VB_(6)组(P<0.05)。结论VB_(6)可通过抑制NHE1蛋白的表达来改善AS小鼠的血管内皮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B_(6) 钠氢交换蛋白1 内皮损伤 动脉粥样硬化 氧化应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