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5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定量指标与循环血白细胞的关系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朝军 李万斌 +3 位作者 白云 杨青 杜联芳 罗向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40-1643,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LAAS)患者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定量指标与循环血白细胞的相关性及其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LAAS患者62例(脑卒中组),选取同期对照组... 目的·探讨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LAAS)患者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定量指标与循环血白细胞的相关性及其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LAAS患者62例(脑卒中组),选取同期对照组受试者48例。颈动脉优势斑块行超声造影,获取斑块时间-强度曲线(TIC)定量参数,即峰值强度(PTIC)和强度均值(MTIC);斑块时间-强度拟合曲线(FC)定量参数,即峰值(PFC)、锐度(SFC)和曲线下面积(AUCFC)。斑块定量参数的组间比较用两样本t检验,与循环血白细胞计数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1)脑卒中组患者总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而淋巴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均P<0.05)。(2)脑卒中组患者斑块超声造影定量参数PTIC、MTIC、PFC、SFC和AUCFC值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3)PTIC、MTIC和PFC与淋巴细胞数呈负相关(r分别为-0.291、-0.263和-0.270,均P<0.05);SFC和AUCFC与中性粒细胞数呈正相关(r分别为0.261和0.298,均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的定量超声造影定量指标与循环血白细胞相关,其关联性有助于判断斑块的易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成像技术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白细胞
下载PDF
硬化参数β结合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的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蔡叶华 王涌 +1 位作者 王怡 陈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66-669,共4页
目的·探索硬化参数β联合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的价值。方法·共99例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纳入研究,经常规颈动脉检查分为IMT增厚组及IMT无增厚组,分别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目的·探索硬化参数β联合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的价值。方法·共99例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纳入研究,经常规颈动脉检查分为IMT增厚组及IMT无增厚组,分别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其动脉硬化参数β;对IMT无增厚组病例按年龄分层,分别比较各年龄段患者与健康对照组间硬化参数β的差异。结果·(1)IMT增厚组及无增厚组硬化参数β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00)。(2)IMT无增厚组按年龄分层后,仅≥60岁年龄组患者的硬化参数β高于健康对照组(左侧P=0.047,右侧P=0.007);而30~39岁、40~49岁及50~59岁年龄组硬化参数β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60岁具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子但无颈动脉IMT增厚及斑块的人群中,IMT结合硬化参数β可提高其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 硬化参数 膜厚度
下载PDF
CD40基因多态性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事件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侯丽淳 石磊 +2 位作者 王辰 杨慧 秋大成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8年第6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CD40基因多态性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的相关机制。方法:选取入院患者160例作为病例组,分为无斑块组70例(Ⅰ组)、稳定性斑块组35例(Ⅱ组)和不稳定性斑块组55例(Ⅲ组),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利用PCR-RFLP检测CD40-1... 目的:探讨CD40基因多态性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的相关机制。方法:选取入院患者160例作为病例组,分为无斑块组70例(Ⅰ组)、稳定性斑块组35例(Ⅱ组)和不稳定性斑块组55例(Ⅲ组),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利用PCR-RFLP检测CD40-1C/T基因多态性。结果:(1)病例组CC基因型频率的表达水平要明显高于对照组。(2)Ⅰ组CC基因型频率的表达水平要明显低于Ⅱ组和Ⅲ组。(3)病例组C等位基因频率的表达水平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表达水平。(4)Ⅰ组C等位基因频率的表达水平要明显低于Ⅱ组和Ⅲ组。(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C、LDL、Hcy和C等位基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论:CD40基因-1位点碱基的改变与AS斑块的性质相关,即C等位基因的出现使斑块的不稳定性增加,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0基因多态 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
下载PDF
C-反应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晓 吴雨基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6期29-30,共2页
  随着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机制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其本质上可能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炎症反应的激活可导致粥样斑块的不稳定、破裂,触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关键词 CRP 动脉 血清 老年人 缺血 反应蛋白 血管病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硬化 IMT 缺血 白细胞介素 血管炎症 病情严重程度 TIA
下载PDF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老年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冯尧 肖成华 +2 位作者 陆军 王炎强 贾潇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84-87,共4页
目的评估血小板聚集功能(PA)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1CA)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以二磷酸腺昔(ADP)等作为诱导剂,使用多频道血小板聚集仪器,对观察组129例ICA致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98例首发,31例复发)和正常对照组95例行PA... 目的评估血小板聚集功能(PA)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1CA)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以二磷酸腺昔(ADP)等作为诱导剂,使用多频道血小板聚集仪器,对观察组129例ICA致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98例首发,31例复发)和正常对照组95例行PA检测。年龄均M60岁。结果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率(ADP%)、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ADP%、HCY是ICA致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ADP%与性别呈线性相关(P<0.01);ADP%在复发亚组和首发亚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监测血小板聚集功能对于预防老年人群ICA致缺血性脑卒中有重要价值,同时有利于指导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 血小板聚集功能 二磷酸腺昔
下载PDF
替格瑞洛和阿司匹林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翟永超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24期4498-4499,共2页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与阿司匹林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选取长垣县中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7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给予对照组阿司匹林治疗,给予研究组替格瑞...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与阿司匹林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选取长垣县中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7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给予对照组阿司匹林治疗,给予研究组替格瑞洛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统计两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27%,低于对照组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为9.09%,低于对照组3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较阿司匹林疗效更显著、抗血小板作用更强、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阿司匹林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袁彬彬 《当代医学》 2021年第2期173-175,共3页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为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临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随机选取6...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为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临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随机选取6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无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组体重指数(25.32±3.61)kg/m~2,血LDL-C(3.18±0.58)mmol/L,HDL-C(1.03±0.12)mmol/L,纤维蛋白原(5.85±0.88)mg/L,空腹血糖(8.13±1.45)mmol/L,白细胞(8.66±0.67)×10~9/L,吸烟率50.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稳定斑块及内膜增厚显著增高,无内膜增厚显著降低,以易损斑块比例更多,颈总动脉分叉部与动脉狭窄比例较高(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具有一定分布特征,在粥样动脉硬化病变程度上也存在差别,对于存在体重指数过高、合并血脂异常、长期吸烟史的糖尿病患者,应高度警惕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加强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2型糖尿病 临床特征
下载PDF
387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致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郝凤成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18期102-103,共2页
目的分析我院387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患者的致病相关危险因素,为脑卒中疾病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临床收治脑缺血症状患者,检测空腹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等检测指标水平,同时进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调查量表询问并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387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患者的致病相关危险因素,为脑卒中疾病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临床收治脑缺血症状患者,检测空腹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等检测指标水平,同时进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调查量表询问并分析相关的致病危险因素。结果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患者中,重度患者比轻度患者高血压例数偏高(86.21%/83.58%),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比值明显降低(0.16±0.18)/(0.22±0.19),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等的水平增高显著。结论年龄、血压、血脂水平及吸烟饮酒习惯等都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的致病相关因素,预防措施必须针对所有因素综合防治,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分析
下载PDF
大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130例临床研究
9
作者 张君健 刘保卫 《哈尔滨医药》 2020年第6期501-502,共2页
目的探析对大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LAA)患者采用大剂量瑞舒伐他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30例LAA患者,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两组患者在接受动脉粥样硬化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片口... 目的探析对大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LAA)患者采用大剂量瑞舒伐他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30例LAA患者,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两组患者在接受动脉粥样硬化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片口服,均治疗6周。比较疗效及不良反应,并测定总胆固醇(TC)、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LDL-C)、甘油三酯(TG)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两组治疗后TC、LDL-C、TG均明显下降、HDL-C明显上升,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77%,对照组为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瑞舒伐他汀可明显调节LAA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预后,促进患者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瑞舒伐他汀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参数联合血清MMP9、hs-CRP检测预测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人发生急性卒中的价值
10
作者 郎悦 余浩佳 +2 位作者 陈星弛 王赛男 张慧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95-199,共5页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磁共振(HRMRI)参数检测联合血清MMP9、hs-CRP指标对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人急性卒中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83例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人,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急性卒中将其分为急性卒中组89例和无急...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磁共振(HRMRI)参数检测联合血清MMP9、hs-CRP指标对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人急性卒中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83例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人,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急性卒中将其分为急性卒中组89例和无急性卒中组94例。分析狭窄程度及血清MMP9、hs-CRP水平预测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人急性卒中的价值。结果:急性卒中组易损斑块、狭窄程度、Essen卒中风险评分(ESRS)、血清MMP9、hs-CRP水平均高于无急性卒中组(P<0.05);狭窄程度及血清MMP9、hs-CRP水平预测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人发生急性卒中的AUC分别为0.886、0.857、0.634;三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23。结论:血清MMP9、hs-CRP联合HRMRI参数检测可提高了评估急性卒中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高分辨率磁共振 超敏C反应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下载PDF
血清淀粉样蛋白A和超敏C反应蛋白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预测作用
11
作者 陈玉民 赵航 +2 位作者 魏静静 赵秀珍 刘朝来 《大医生》 2024年第21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ICAS)的预测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2024年5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CIS患者为CIS组,选取同期收治的5...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ICAS)的预测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2024年5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CIS患者为CIS组,选取同期收治的50例周围性眩晕、神经性头痛、躯体化障碍等非CIS患者为非CIS组,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MRI判断颅内新发的责任病灶,利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评估颅内动脉狭窄程度,根据Samuels标准将CIS患者分为无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ICAS)组(30例)、轻度ICAS组(19例)、中度ICAS组(16例)、重度ICAS组(25例)。比较CIS组与非CIS组患者SAA、hs-CRP水平及CIS组不同ICAS狭窄程度患者的SAA、hs-CRP水平,分析SAA、hs-CRP水平对CIS患者ICAS的诊断效能。结果CIS组患者SAA、hs-CRP水平均高于非CIS组(均P<0.05)。CIS组ICAS患者SAA、hs-CRP水平均高于无ICAS组(均P<0.05);不同ICAS程度患者SAA、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狭窄程度加重SAA、hs-CRP水平逐渐升高(均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AA、hs-CRP水平预测CIS患者ICAS程度的敏感度分别为66.70%、53.30%,特异度分别为93.30%、96.70%,截断值分别为5.905、3.730,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03、0.783(均P<0.05)。结论SAA和hs-CRP水平的上升与CIS患者ICAS程度密切相关,均可作为预测ICAS的生物标志物,对临床早期诊断和干预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淀粉样蛋白A 超敏C反应蛋白 缺血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下载PDF
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对新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吕素洁 吴寿岭 +3 位作者 李金锋 朱辰蕊 王艳丽 季春鹏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8-204,共7页
目的 探讨基线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对新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参加健康体检、既往无脑卒中病史、资料完整的97680名开滦集团公司职工作为观察队列,随访至2020年12月31日... 目的 探讨基线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对新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参加健康体检、既往无脑卒中病史、资料完整的97680名开滦集团公司职工作为观察队列,随访至2020年12月31日,以新发缺血性脑卒中作为终点事件。根据基线AIP三分位数将研究人群分为3组,T_(1)组32574名(AIP<-0.18)、T_(2)组33033名(-0.18≤AIP<0.06)和T_(3)组32073名(AIP≥0.06)。根据寿命表法计算各组缺血性脑卒中的累积发病率,并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基线AIP对新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结果 在平均随访(13.7±1.7)年后,共有5822例研究对象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随基线AIP三分位数分组递增,新发缺血性脑卒中的累积发病率呈递增趋势,T_(1)、T_(2)和T_(3)组分别为4.8%、5.8%和7.2%(^(χ2)=143.97,P<0.001)。在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AIP每增加一个标准差(0.29),新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增加36%(HR=1.36,95%CI:1.23~1.50,P<0.001);与T_(1)组比较,T_(2)和T_(3)组新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分别增加12%(HR=1.12,95%CI:1.04~1.20,P<0.001)和26%(HR=1.26,95%CI:1.18~1.36,P<0.001)。进一步分析发现,在随访至第2年时,在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不同基线AIP三分位数分组之间新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而在随访至第4年时,T_(3)组新发缺血性脑卒中风险显著高于T_(1)组(HR=1.24,95%CI:1.06~1.46,P=0.009)。结论 AIP增加是新发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此种致病效应可能在早期(2~4年)即开始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动脉粥样硬化 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环状RNA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潘春玲 易雪丽 +2 位作者 苏丽 袁胜山 韦贵将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55-1761,共7页
脑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且近年来呈年轻化的趋势发展。它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卒中防治的主要干预目标。环状RNA(circRNA)在脑血管系统中高度表达,在缺血性卒中和缺血... 脑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且近年来呈年轻化的趋势发展。它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卒中防治的主要干预目标。环状RNA(circRNA)在脑血管系统中高度表达,在缺血性卒中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综述了circRNA在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与miRNA分子网络的作用机制,为circRNA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的基因诊断和药物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 缺血 动脉粥样硬化 病理生理过程 预后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脉血康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常国宁 郭严 +1 位作者 康进忠 司燕情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2期2251-2255,共5页
目的 探究丁苯酞联合脉血康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随机选取安阳市中医院2020年12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8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IS患者纳入研究。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4... 目的 探究丁苯酞联合脉血康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随机选取安阳市中医院2020年12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8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IS患者纳入研究。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丁苯酞治疗,观察组接受丁苯酞联合脉血康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血清指标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纤维蛋白原(Fib)、总胆固醇(TC)、血浆黏度、甘油三酯(TG)、全血高切黏度、低密度脂蛋白(LDL-C)、全血低切黏度水平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联合脉血康胶囊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IS临床治疗,可通过改善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水平,促进患者病情稳定,同时用药安全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缺血 丁苯酞 脉血康胶囊 神经功能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影响因素及ESM-1、Lp-PLA2、miR-21鉴别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杰 任国勇 +1 位作者 王炜 米英姿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年第3期179-182,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影响因素及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Lp-PLA_(2))、微小核糖核酸-21(miR-21)对斑块性质、分级及预后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太原钢...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影响因素及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Lp-PLA_(2))、微小核糖核酸-21(miR-21)对斑块性质、分级及预后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AIS患者120例,收集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测定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和分级,测定AIS患者血清ESM-1、Lp-PLA_(2)、miR-21水平,评定短期预后。比较不同斑块性质AIS患者临床资料及血清ESM-1、Lp-PLA_(2)、miR-21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AIS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ESM-1、Lp-PLA_(2)、miR-21对AIS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鉴别价值,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ESM-1、Lp-PLA_(2)、miR-21与AIS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级的关系,比较联合血清ESM-1、Lp-PLA_(2)、miR-21鉴别易损斑块与稳定斑块患者短期预后情况。结果:120例AIS患者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可知,25例斑块未形成,95例斑块形成(其中稳定斑块38例,易损斑块57例);斑块分级:1级38例,2级32例,3级25例。易损斑块患者TG、LDL-C、ESM-1、Lp-PLA_(2)、miR-21均高于稳定斑块(P<0.05);TG、LDL-C、ESM-1、Lp-PLA_(2)、miR-21均为AIS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影响因素(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联合血清ESM-1、Lp-PLA_(2)、miR-21鉴别诊断AIS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AUC最大,为0.899,具有较好诊断效能;血清ESM-1、Lp-PLA_(2)、miR-21与AIS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级别呈正相关关系(P<0.05);联合血清ESM-1、Lp-PLA_(2)、miR-21鉴别易损斑块患者短期预后良好率低于稳定斑块患者(P<0.05)。结论:TG、LDL-C、ESM-1、Lp-PLA_(2)、miR-21为AIS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影响因素,尤其是ESM-1、Lp-PLA_(2)、miR-21可用于鉴别诊断斑块性质、分级,且在不同斑块性质患者短期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ESM-1 Lp-PLA_(2) MIR-21
下载PDF
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治疗进展及脑卒中风险评估
16
作者 葛曼悦 杨鹏飞 张磊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3-420,共8页
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导致同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但目前针对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医疗实践和临床证据之间存在矛盾,其最佳治疗方法仍有争议。因此,评估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脑卒中发生风险... 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导致同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但目前针对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医疗实践和临床证据之间存在矛盾,其最佳治疗方法仍有争议。因此,评估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脑卒中发生风险,选择易损斑块进行外科干预以提高疗效是必要的。本文回顾了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流行病学、治疗方法及脑卒中风险评估和潜在干预指征的最新成果,旨在减少不必要的干预,更加有效地预防脑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狭窄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脑钠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
17
作者 包青滢 张玲玲 +3 位作者 马松华 陈晓波 蒋芝 江齐群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70-74,78,共6页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脑钠肽(BN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组,并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100例、中度组70例和重度组35...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脑钠肽(BN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组,并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100例、中度组70例和重度组35例。另选同期接受体检的150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sST2、BNP水平。分析sST2、BN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间的相关性。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sST2、BNP联合评估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的血清sST2水平低于对照组,BN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重度组的sST2水平低于轻度组,BNP水平高于轻度组,且重度组BNP水平高于中度组,sST2水平低于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其年龄、有无高血压史、有无吸烟史、有无糖尿病史及总胆固醇(TC)、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有关(P<0.05)。年龄、高血压史、吸烟史、糖尿病史、TC、CRP、Hcy、LDL、BNP、sST2为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影响因素(P<0.05)。血清BN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正相关,sST2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负相关(P<0.001)。sST2、BNP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sST2、BNP单独预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临床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清sST2、BNP水平变化,可有效评估其疾病发展情况,有利于改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sST2、BNP联合评估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诊断效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动脉粥样硬化 可溶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 钠肽 影响因素
下载PDF
MR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及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评估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李天天 陆钰 +4 位作者 钱呈群 蒋华赟 王天乐 陈卓 朱丽 《中国研究型医院》 2024年第5期23-27,共5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重要原因。了解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组成成分、影像特征,早期评估斑块易损性,有助于临床早期的规范诊疗,降低卒中发生风险。作者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理特征、影像特征及与缺血性卒中预后的关系... 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重要原因。了解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组成成分、影像特征,早期评估斑块易损性,有助于临床早期的规范诊疗,降低卒中发生风险。作者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理特征、影像特征及与缺血性卒中预后的关系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内出血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ACSL4介导铁死亡及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中的潜在作用
19
作者 高洋 秦合伟 刘丹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39-1247,共9页
背景: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调节细胞死亡形式,其特征是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参与脂质过氧化底物的形成进而导致铁死亡。近几年研究表明,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介导铁死亡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发挥关键作用。目的... 背景: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调节细胞死亡形式,其特征是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参与脂质过氧化底物的形成进而导致铁死亡。近几年研究表明,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介导铁死亡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发挥关键作用。目的:总结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的结构功能和调控机制及其介导铁死亡的潜在分子机制,阐述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驱动铁死亡在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脑卒中和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以期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方法:在PubMed数据库检索自建库起至2023年8月收录的相关文献,以“atherosclerosis,ferroptosis,long-chain acyl-coenzyme A synthase 4,ACSL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ischemic stroke,myocardial infarction,endothelial cell,smooth muscle cells,foam cell”为检索词,最终纳入76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参与形成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辅酶衍生物并将其插入磷脂,为铁死亡发生的核心机制脂质过氧化提供底物;②在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表达的调节因子中,整合素α6β4、细胞内囊泡转运因子p115、锌脂蛋白A20负调控其表达,同时多种miR通过结合3′-UTR下调其表达,相反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的表达上调大部分通过转录因子转录调控;③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依赖性生成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磷脂是脂质过氧化并执行铁死亡必不可少的必要条件,且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与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作为铁死亡的正负调控因子相互制约,其具体机制仍待进一步研究;④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介导铁死亡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机制,动脉粥样硬化中内皮细胞损伤与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介导的铁死亡密切相关,但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参与泡沫细胞形成、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钙化的研究尚未见报道;⑤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作为铁死亡的生物标志物和潜在靶点成为研究热点,靶向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抑制铁死亡可能成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新方向,而抑制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的药物研究较少,未来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 铁死亡 脂质过氧化 内皮细胞 泡沫细胞形成 平滑肌细胞 缺血 心肌梗死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人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丽莉 李静 +2 位作者 丁林锋 孙静娴 蔡静波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36-239,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病人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303例NVAF病人,根据是否合并缺血性脑卒中分为房颤伴脑卒中组(n=134)和房颤不伴脑卒中组(n=169)。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NVA...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病人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303例NVAF病人,根据是否合并缺血性脑卒中分为房颤伴脑卒中组(n=134)和房颤不伴脑卒中组(n=169)。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NVAF病人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因素,并进一步评估其预测价值。结果房颤伴脑卒中组中75.4%的病人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而非脑卒中组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人比例为6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CHA_(2)DS_(2)-VASc评分是NVAF病人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联合CHA_(2)DS_(2)-VASc评分预测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优于CHA_(2)DS_(2)-VASc评分。结论在老年NVAF病人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密切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联合CHA_(2)DS_(2)-VASc评分预测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价值优于CHA_(2)DS_(2)-VASc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缺血 老年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