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6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淀粉样蛋白A和超敏C反应蛋白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预测作用
1
作者 陈玉民 赵航 +2 位作者 魏静静 赵秀珍 刘朝来 《大医生》 2024年第21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ICAS)的预测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2024年5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CIS患者为CIS组,选取同期收治的5...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ICAS)的预测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2024年5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CIS患者为CIS组,选取同期收治的50例周围性眩晕、神经性头痛、躯体化障碍等非CIS患者为非CIS组,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MRI判断颅内新发的责任病灶,利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评估颅内动脉狭窄程度,根据Samuels标准将CIS患者分为无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ICAS)组(30例)、轻度ICAS组(19例)、中度ICAS组(16例)、重度ICAS组(25例)。比较CIS组与非CIS组患者SAA、hs-CRP水平及CIS组不同ICAS狭窄程度患者的SAA、hs-CRP水平,分析SAA、hs-CRP水平对CIS患者ICAS的诊断效能。结果CIS组患者SAA、hs-CRP水平均高于非CIS组(均P<0.05)。CIS组ICAS患者SAA、hs-CRP水平均高于无ICAS组(均P<0.05);不同ICAS程度患者SAA、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狭窄程度加重SAA、hs-CRP水平逐渐升高(均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AA、hs-CRP水平预测CIS患者ICAS程度的敏感度分别为66.70%、53.30%,特异度分别为93.30%、96.70%,截断值分别为5.905、3.730,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03、0.783(均P<0.05)。结论SAA和hs-CRP水平的上升与CIS患者ICAS程度密切相关,均可作为预测ICAS的生物标志物,对临床早期诊断和干预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淀粉样蛋白A 超敏C反应蛋白 缺血性脑卒中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下载PDF
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曹启鑫 杨涛 郝斌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7期816-821,共6页
动脉粥样硬化(AS)狭窄或闭塞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大量的基础研究表明炎症机制在AS的发生、发展阶段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临床上针对AS狭窄或闭塞性疾病进行了很好的降脂及抗血小板治疗,但相关不良事件仍有发生,因此,寻找新的治... 动脉粥样硬化(AS)狭窄或闭塞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大量的基础研究表明炎症机制在AS的发生、发展阶段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临床上针对AS狭窄或闭塞性疾病进行了很好的降脂及抗血小板治疗,但相关不良事件仍有发生,因此,寻找新的治疗靶点至关重要。针对炎症的靶向治疗可以改善这类患者的临床结局,一些药物已经展现出了其应用潜力。本文对炎症与AS狭窄或闭塞性疾病的关系进行系统综述,并讨论抗感染治疗在此类疾病中的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性疾病 炎症机制 靶向治疗 抗感染治疗
下载PDF
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内膜切除联合补片重建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
3
作者 朱双雄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6期2736-2738,共3页
目的:探究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内膜切除联合补片重建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干预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3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接受术式的差异分为研... 目的:探究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内膜切除联合补片重建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干预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3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接受术式的差异分为研究组(n=43,接受内膜切除联合补片重建)和对照组(n=43,接受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时间、阻断时间)、不同时间点(麻醉前、麻醉后、手术开始、动脉阻断、阻断后10min、开放、手术结束、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阻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麻醉前、手术开始、动脉阻断、开放以及手术结束时两组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阻断后10min、术后第1天以及术后第2天研究组收缩压低于对照组(P<0.05)。麻醉前、麻醉后、动脉阻断、开放以及手术结束时两组患者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阻断后10min、术后第1天以及术后第2天时研究组患者舒张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围术期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开展内膜切除联合补片重建安全性较高,患者未出现死亡及脑卒中现象,且相较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内膜切除联合补片重建术后患者血压相对更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内膜切除 补片重建 临床效果 血流动力学 并发症
下载PDF
头颈CT血管造影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评估价值分析
4
作者 王婷 侯青 顾雪村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11期131-133,共3页
目的:探讨头颈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12月北京市普仁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8例,均进行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 目的:探讨头颈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12月北京市普仁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8例,均进行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并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A检查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斑块性质的评估价值。结果: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纳入的98例脑梗死患者共392处动脉,其中255处狭窄,137处正常;CTA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灵敏度为94.12%(240/255),特异度为91.24%(125/137),准确率为93.11%(365/392),Kappa值=0.849,与金标准高度一致;DSA检查结果显示,83例患者(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共有255条动脉发生不同程度的狭窄;CTA对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总准确率为94.12%,其中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及闭塞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20%、92.62%、97.87%和100.00%;DSA检查结果显示共220处斑块,CTA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诊断总准确率为91.82%,其中软斑块、混合斑块及钙化斑块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8.89%、93.91%、90.48%。结论:头颈CTA可准确判断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还能有效评估颈动脉斑块性质,与DSA检查结果一致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头颈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伴有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发生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王珊 赵小话 沈红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19-22,共4页
探讨伴有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0月神经内科收治的首发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4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查阅两组资料,对进展... 探讨伴有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0月神经内科收治的首发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4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查阅两组资料,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46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58例合并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发生率为39.73%。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既往史(β=1.692,OR=1.582,95%CI=1.182-1.313)、吸烟(β=1.545,OR=1.413,95%CI=1.082-2.452)、饮酒(β=1.772,OR=1.383,95%CI=1.235-1.572)、hs-CRP(β=1.326,OR=1.034,95%CI=1.283-4.394、入院时NIHSS评分(β=1.448,OR=4.395,95%CI=3.861-5.891)、狭窄血管数目(β=1.405,OR=2.415,95%CI=1.539-3.415)为进展性脑梗死同时合并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伴有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病情进展发生率较高,且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应针对上述可控因素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进展性梗死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进展性脑梗死 数字减影血管成像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HR-MRI对基底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诊断价值
6
作者 谢梅 陈尧 朱虹奇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11期1607-1609,共3页
目的探讨3.0 T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对基底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2年10月临床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并行HR-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患者72例,以DSA为诊断金标准,分析HR-MRI评估基底动... 目的探讨3.0 T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对基底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2年10月临床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并行HR-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患者72例,以DSA为诊断金标准,分析HR-MRI评估基底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诊断效能。结果72例患者中67例(93.1%)MRI图像质量符合要求。HR-MRI和DSA对基底动脉狭窄率测量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R^(2)=0.953,P<0.001)。HR-MRI和DSA共评估55例患者的基底动脉狭窄程度一致,符合率为82.1%,一致性良好(Kappa=0.754,P<0.001)。HR-MRI诊断的准确率为94.0%,灵敏度为91.7%,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82.6%。结论HR-MRI作为一种新型评估血管病变的无创影像学工具,在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诊断方面与DSA有较好的一致性,有望成为替代DSA有创检查的重要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下载PDF
基于机械取栓术前CTA的侧支循环评分对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型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徐志嘉 曹月洲 +4 位作者 赵林波 贾振宇 鲁珊珊 施海彬 刘圣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目的 探讨预测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型狭窄性闭塞(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related occlusion,ICAS-O)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并取得再通的急性大... 目的 探讨预测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型狭窄性闭塞(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related occlusion,ICAS-O)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并取得再通的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使用CTA进行侧支循环评分。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探究ICAS-O的相关预测因素。结果 最终纳入患者109例,其中37例(33.9%)为ICAS-O。多因素分析显示,较好的侧支循环(OR=5.343,95%CI=1.969~14.497,P=0.001)、吸烟史(OR=4.655,95%CI=1.384~15.653,P=0.013)患者合并ICAS-O的比例较高;而心房颤动(房颤)病史(OR=0.188,95%CI=0.064~0.555,P=0.002)是ICAS-O阴性预测因素。结论 较好的侧支循环及吸烟史是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患者合并ICAS-O的阳性预测因素,而房颤病史是其阴性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A 侧支循环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 机械取栓 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下载PDF
分期椎动脉支架置入术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椎动脉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洁 郑立建 佟小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3期68-70,共3页
目的观察椎动脉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分期椎动脉支架置入术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粥样硬化狭窄合并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粥样硬化狭窄的患者19例,术前mRS评分≤3分。17例先行椎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后再行... 目的观察椎动脉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分期椎动脉支架置入术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粥样硬化狭窄合并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粥样硬化狭窄的患者19例,术前mRS评分≤3分。17例先行椎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后再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2例先行椎动脉及颈动脉支架入置术后再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结果术后CT血管造影显示,病变血管狭窄解除,管腔通畅,远端显影较术前明显好转,术前脑部低灌注区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患者围手术期均未出现脑出血、脑梗死及严重过灌注等并发症。随访最长48个月,mRS评分≤2分,有2例患者出现椎动脉支架再狭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未见再狭窄。结论对于椎动脉并颈动脉重度粥样硬化狭窄的患者,当存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禁忌证时,采用先行椎动脉支架置入术再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治疗策略,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置入术 动脉支架置入术 动脉内膜剥脱术 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脑梗死
下载PDF
椎动脉支架成形术联合药物治疗椎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效果
9
作者 蒋茂君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10期24-26,共3页
目的:观察椎动脉支架成形术联合药物治疗椎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3月黔南州人民医院收治的椎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44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椎动脉... 目的:观察椎动脉支架成形术联合药物治疗椎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3月黔南州人民医院收治的椎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44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椎动脉支架成形术联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治疗效果、脑血液流量指标、神经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生理健康、独立能力、心理状态、社会关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局部相对脑血流量、相对平均通过时间、相对脑血容量、相对达峰值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椎动脉支架成形术联合药物治疗椎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脑血液流量、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支架成形术 药物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下载PDF
老年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危险因素及与病变部位的相关性 被引量:15
10
作者 桂树华 王挺刚 +2 位作者 殷晓菁 孔亮 胡玲玲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5564-5566,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颅内和(或)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分布情况以及不同病变的危险因素,并研究病变部位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老年患者165例,按狭窄发生部位分为三组,颅内狭窄...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颅内和(或)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分布情况以及不同病变的危险因素,并研究病变部位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老年患者165例,按狭窄发生部位分为三组,颅内狭窄组80例,颅外狭窄组47例,颅内合并颅外狭窄组38例,记录三组一般资料、基础病、行为和实验室检测指标。结果三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DM)、高血压、吸烟和酗酒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TC)浓度颅内狭窄组和颅内合并颅外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颅内狭窄组和颅外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颅内狭窄组和颅内合并颅外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颅外狭窄组和颅内合并颅外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组血糖(GLU)、甘油三酯(TG)、低密度蛋白胆固醇酯(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酯(HDL-C)、血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主要发生在颅内,发生部位可能和TC、hs-CRP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病变部位 危险因素 脑梗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和再狭窄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寅 赵鸿明 +5 位作者 徐美林 徐乃勋 张文云 刘国庆 李作成 李玉茜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54-156,F002,共4页
目的 :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研究提供理想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颈动脉逆行入径 ,用球囊导管对中国白兔双侧髂动脉行内膜损伤术 ,后给予高脂饮食建立双侧髂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模型 ,在此基础上行血管成形术建立再狭窄模... 目的 :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研究提供理想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颈动脉逆行入径 ,用球囊导管对中国白兔双侧髂动脉行内膜损伤术 ,后给予高脂饮食建立双侧髂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模型 ,在此基础上行血管成形术建立再狭窄模型。结果 :(1)饲养后1 ,3,6周的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高于饲养前 (P<0.01)。(2)血管成形术前髂动脉平均狭窄度左侧为 (50.80±14.12) %,右侧为 (51.20±13.94) % ,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血管成形术后5周再狭窄程度模型组为 (55.20±14.47) %。 (3)病理HE染色及Masson染色示内膜显著增厚 ,主要由泡沫细胞、平滑肌细胞构成 ,内弹力膜分离断裂 ,中膜平滑肌细胞迁移入内膜层。 (4)透射电镜示膜结构破坏 ,胞浆内可见大小不等的脂质空泡沉积融合 ,多量胶原纤维束状增生。结论 :本方法成功建立了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和再狭窄动物实验模型 ,且简单、易行 ,模型稳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狭窄 动物模型 实验研究 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吴惜东 刘子晟 孙军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13期129-133,共5页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病因之一,也是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之一。尽管临床上给予患者积极的药物治疗并进行危险因素标准化管理,但脑卒中的复发率仍较高。目前,血管成形...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病因之一,也是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之一。尽管临床上给予患者积极的药物治疗并进行危险因素标准化管理,但脑卒中的复发率仍较高。目前,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是临床上使用较多的ICAS治疗方法,但随着血管内治疗量的增加,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等ICAS患者支架植入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受到更多关注,ISR可影响支架的远期治疗效果。本文在国内外最新研究的基础上,对ISR的发生机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及其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为ICAS的治疗方式选择及预防和治疗ISR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支架内再狭窄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d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3
作者 何悦 徐宇浩 +1 位作者 杨溢 于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1年第19期1703-1712,共10页
目的将早期神经功能恶化(neurologic deterioration,ND)的评估时间由既往24-72 h延长至7 d,分析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atherosclerotic stenosis,AS)与7 d ND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4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 目的将早期神经功能恶化(neurologic deterioration,ND)的评估时间由既往24-72 h延长至7 d,分析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atherosclerotic stenosis,AS)与7 d ND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4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根据入院后第1、3、7天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AIS患者分为稳定组、缓解组和ND组;利用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评估颅内AS,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颅外AS,将AS≥50%定义为狭窄或闭塞,探讨各组头颈部AS的分布和位置等特征。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以稳定组作为参照,头颈部AS总数(OR=0.32,95%CI 0.14-0.73,P=0.006)可负性独立预测7 d ND;AS位于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OR=1.93,95%CI 1.14-2.51,P=0.006)可正性独立预测7 d ND;AS位于双侧椎动脉颅内段(intracranial vertebral artery,I-VA)(OR=0.045,95% CI 0.006-0.36,P<0.001)可负性独立预测7 d症状缓解。结论AIS患者头颈部AS总数和颅内后循环动脉粥样硬化狭窄(posterior circulation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PCAS)与7 d ND独立相关,AS位于I-VA可独立预测7 d ND与7 d症状缓解,可为颅内PCAS患者治疗方案选择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后循环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神经功能恶化 独立预测因素
下载PDF
兔髂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和重建后再狭窄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8
14
作者 陆信武 黄英 +1 位作者 李维敏 蒋米尔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1年第1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重建 狭窄 动物模型
下载PDF
老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外周血炎性指标与颅内显著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数量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何悦 杨溢 +1 位作者 徐宇浩 于明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2年第5期403-408,414,共7页
目的:检测老年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外周血炎性指标的变化并分析其与颅内显著动脉粥样硬化狭窄(significant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SAS)数量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21年8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于江苏... 目的:检测老年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外周血炎性指标的变化并分析其与颅内显著动脉粥样硬化狭窄(significant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SAS)数量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21年8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于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60岁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和小动脉闭塞型AIS患者,实验室检查检测生化指标,血常规检测炎性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磁共振血管成像评估颅内SAS(≥50%狭窄或闭塞),根据颅内SAS数量将AIS患者分为无SAS组(n=77)、单支SAS组(n=45)和多支(≥2)SAS组(n=33),比较3组临床特征包括生化及炎性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SAS数量与炎性指标的相关性。按照颅内SAS最严重狭窄程度将78例存在SAS的受试者分为3组:中度狭窄组(n=23)、重度狭窄组(n=17)和闭塞组(n=38),比较3组炎性指标;Spearman秩相关分析炎性指标与颅内SAS数量的相关性。结果:与无SAS和(或)单支SAS组相比,多支SAS组年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NLR均显著增高(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颅内SAS数分别与高白细胞计数、高中性粒细胞计数、高NLR独立相关(P均<0.05)。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及闭塞组各炎性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与颅内SAS数量呈弱相关(r=0.255,P=0.024;r=0.319,P=0.004)。结论:老年AIS患者外周血炎性指标表现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NLR增高,且与颅内SAS数量呈一定的弱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颅内显著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老年患者 白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下载PDF
后循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急性闭塞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分析
16
作者 余丹枫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9期1327-1329,共3页
目的探讨后循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急性闭塞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后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行血管内治疗患者87例,分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组(28例)和非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组(59例),分析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后循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急性闭塞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后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行血管内治疗患者87例,分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组(28例)和非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组(59例),分析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时间、手术时间、血管再通程度(mTICI)、术后颅内出血、术后严重脑梗死、死亡率、术后3个月mRS评分等临床指标。结果与非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组比较,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组年龄(P=0.017)、高血压(P=0.040)、吸烟史(P=0.020)、术前NIHSS评分(P=0.013)、侧支循环良好代偿(P=0.017)、术中行血管成形(P<0.001)、手术时间(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血管再通时间、有效血管再通率、颅内出血发生率、术后严重梗死发生率、死亡率和90 d良好预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吸烟史是后循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急性闭塞的高危因素,后循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急性闭塞患者术前血管代偿相对良好,症状相对较轻,及时有效的血管内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后循环大血管闭塞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变化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崔敏 濮捷 +4 位作者 廖光昊 吴乐 吴倩 武强 黎红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8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变化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ICAS)的相关性。方法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和脑血管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颅内大动脉内径狭窄程度≥50%定义为ICAS,ICAS病灶数≥2定义为多发性ICAS。根据日间与夜间...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变化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ICAS)的相关性。方法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和脑血管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颅内大动脉内径狭窄程度≥50%定义为ICAS,ICAS病灶数≥2定义为多发性ICAS。根据日间与夜间平均血压水平,将昼夜血压变化分为杓型、非杓型、反杓型。结果共359例高血压患者进入本研究:ICAS患者135例,单发性ICAS 86例,多发性ICAS 49例;226例(63.0%)日间平均血压升高,322例(89.7%)夜间平均血压升高;杓型37例(10.3%),非杓型166例(46.2%),反杓型156例(4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日间平均血压升高、夜间平均血压升高、夜间血压非杓型改变、夜间血压反杓型改变均与ICAS无显著相关性(P>0.05);夜间血压反杓型改变与多发性ICAS密切相关(P<0.05)。结论夜间血压反杓型改变可能是多发性ICAS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 磁共振血管成像 夜间血压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下载PDF
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分布与脂蛋白胆固醇及载脂蛋白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晓虹 王苏平 +3 位作者 王翠 门洋 王虹 赵树芳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6期349-354,共6页
目的评估脂蛋白胆固醇及载脂蛋白在颅内外不同部位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者间是否存在差异及相关性。方法 2011年3月到2012年3月在大连市中心医院颈动脉外科和神经内科住院患者180例,经头-颈CTA/DSA检查证实存在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 目的评估脂蛋白胆固醇及载脂蛋白在颅内外不同部位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者间是否存在差异及相关性。方法 2011年3月到2012年3月在大连市中心医院颈动脉外科和神经内科住院患者180例,经头-颈CTA/DSA检查证实存在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为病例组;以眼动脉及基底动脉起始部位为界,分为颅内动脉狭窄组、颅外动脉狭窄组及颅内外混合动脉狭窄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选择该时间段在本院住院,经CTA/DSA检查无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患者60例。各组间在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史及家族史方面无差异。检测各组人群血浆中LDL-C、HDL-C、apo B及apo A1水平,计算LDL-C/HDL-C、apo B/apo A1值,并进行比较及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病例组apo A1、HDL-C值较对照组降低,LDL-C、apo B及LDL-C/HDL-C、apo B/apo A1值较对照组增高(P<0.05);颅外动脉狭窄组与颅内外混合动脉狭窄组apo A1、HDL-C值较颅内动脉狭窄组降低,LDL-C、apo B及LDL-C/HDL-C、apo B/apo A1值较颅内动脉狭窄组增高(P<0.05);颅外动脉狭窄组与混合动脉狭窄组apo A1、HDL-C、LDL-C、apo B及LDL-C/HDL-C、apo B/apo A1值间无差别(P>0.05)。Apo B与LDL-C、apo A1与HDL-C及apo B/apo A1与LDL-C/HDL-C的相关系数是分别为0.319、0.507及0.445。结论脂蛋白胆固醇与颅外动脉粥样硬化相关,高LDL-C非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危险因素;载脂蛋白在脑动脉粥样硬化方面与脂蛋白胆固醇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并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脂蛋白胆固醇 载脂蛋白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下载PDF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行支架治疗的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淑元 张景涛 《天津护理》 2012年第1期9-10,共2页
总结86例Wingspan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护理,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有效保证穿刺肢体制动,早期发现病情变化,通知医生及时处理,是减少并发症及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关键词 Wingspan支架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护理
下载PDF
椎动脉支架成形术和药物治疗椎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严明 徐红 徐小军 《中外医疗》 2022年第6期46-49,共4页
目的研究椎动脉支架成形术和药物治疗椎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效果。方法方便选择该院2018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椎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72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差异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 目的研究椎动脉支架成形术和药物治疗椎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效果。方法方便选择该院2018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椎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72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差异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研究组采用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血流量指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脑血流量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rCBF(0.98±0.11)mL/(g·min)、rMTT(1.03±0.04)mL/(g·min)、rTTP(1.01±0.12)s均优于对照组相关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40、14.145、5.529,P<0.05),研究组rCBV(1.04±0.16)s与对照组rCBV(1.03±0.14)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2,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评分(10.02±3.39)分,优于对照组的(13.94±3.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48,P<0.05)。治疗前,两组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理健康(85.49±6.84)分、心理状态(87.53±5.28)分、独立能力(88.19±9.31)分、社会关系(90.28±7.42)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4、3.485、2.474、2.477,P<0.05)。结论采用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具有更加理想的效果,患者临床症状显著减轻,脑血流量指标得到明显的改善,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支架成形术 药物治疗 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脑血流量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