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2篇文章
< 1 2 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蒺藜有效组分对兔动脉粥样硬化和主动脉壁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基因表达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刘宇 顾仁樾 +1 位作者 周端 王逸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8期14-17,共4页
目的 :观察白蒺藜有效组分对兔动脉粥样硬化和主动脉壁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A基因表达影响和机理。方法 :主动脉壁形态学观察动脉粥样斑块病变程度和RT PCR方法测定动脉粥样硬化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A(PDGF A)基因表达的改变。结果 :白... 目的 :观察白蒺藜有效组分对兔动脉粥样硬化和主动脉壁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A基因表达影响和机理。方法 :主动脉壁形态学观察动脉粥样斑块病变程度和RT PCR方法测定动脉粥样硬化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A(PDGF A)基因表达的改变。结果 :白蒺藜有效组分明显减少粥样斑块病变程度 ,降低生长因子PDGF AmRNA表达水平。结论 :白蒺藜有效组分通过调控PDGF AmRNA基因表达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蒺藜 动脉粥样硬化 血小板生长因子-A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的变化及氨氯地平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胡启程 孙文悦 崔顺锦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5534-5535,共2页
文献报道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含量升高。PDGF通过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使钙离子内流增加,钙调素增加,蛋白质磷酸化而调节细胞移行和增殖,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长效钙离子拮抗... 文献报道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含量升高。PDGF通过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使钙离子内流增加,钙调素增加,蛋白质磷酸化而调节细胞移行和增殖,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长效钙离子拮抗剂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PDGF水平影响的报道较少。本文通过测定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服用氨氯地平前后血清PDGF的变化,探讨PDGF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的意义及氨氯地平对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血小板生长因子 氨氯地平
下载PDF
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血小板源生长因子A链的表达 被引量:5
3
作者 张立燕 张大伟 +3 位作者 吴学君 张精勇 王瑞华 金星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A链与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测定31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股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血小板源生长因子A链的表达。结果HE染色显示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动脉壁内膜不完整甚至缺失,平...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A链与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测定31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股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血小板源生长因子A链的表达。结果HE染色显示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动脉壁内膜不完整甚至缺失,平滑肌层细胞紊乱,其内有大量泡沫细胞堆积。正常人动脉壁结构完整,内膜光滑,内皮下无脂质沉积,平滑肌层细胞排列整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发现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动脉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细胞胞浆中血小板源生长因子A链呈强阳性表达,而正常人动脉壁中血小板源生长因子A链仅在中膜有微量表达。结论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动脉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血小板源生长因子A链表达增高与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小板生长因子A链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免疫组织化学 血管平滑肌细胞
下载PDF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高静 陈玉东 刘相飞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6期66-67,共2页
目的分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PDGF-D)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疑诊冠心病患者349例,其中经冠脉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237例(观察组)、排除冠心病112例(对照组),观察组确诊后行血管内超声检查判断斑块稳定性,... 目的分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PDGF-D)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疑诊冠心病患者349例,其中经冠脉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237例(观察组)、排除冠心病112例(对照组),观察组确诊后行血管内超声检查判断斑块稳定性,两组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PDGFD rs7950273位点基因型。结果观察组rs7950273位点CC、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6.2%、18.1%,C等位基因频率为54.1%;对照组分别为14.2%、34.8%、39.7%,P均<0.05。观察组易损斑块者CC基因型、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1.5%、57.9%,混合斑块者分别为31.3%、58.4%,均高于稳定斑块者的12.3%、43.1%(P均<0.05),易损斑块与混合斑块者比较P均>0.05。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越不稳定,PDGF-D rs7950273位点CC基因型频率和C等位基因频率越高;PDGF-D rs7950273位点C等位基因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遗传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生长因子D 基因多态性 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下载PDF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动脉粥样硬化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杨 张望德 侯生才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4期251-254,共4页
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概述动脉粥样硬化(athero sclerosis,AS)及其并发症是目前全球人口死亡的首要原因。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SMC)增殖是AS病变的病理基础。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血小板生长因子 巨噬细胞 损伤部位 平滑肌细胞 血管新生 受体表达 细胞外基质 形成过程 增殖
下载PDF
血清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显像特征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于彩红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60-563,共4页
目的:采用血管内超声(IVUS)技术检测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及其与血清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的关系研究。方法:选取2011-01至2013-10期间胜利油田中心医院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采用血管内超声(IVUS)技术检测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及其与血清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的关系研究。方法:选取2011-01至2013-10期间胜利油田中心医院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ACS组)6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SAP组)46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等基本资料,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PDGF水平。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IVUS检查,详细记录罪犯血管最狭窄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形态、性质、斑块破裂、血栓形成、重构情况以及病变处外弹力膜面积、管腔面积、斑块面积、偏心指数等。比较两组斑块性质、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发生率、正性重构比率以及外弹力膜面积、偏心指数等的差异,以及不同斑块性质血清PDGF水平的差异。结果:(1)SAP组血清PDGF浓度为(3.64±0.60)ng/L显著高于ACS组(2.12±0.51)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SAP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以硬斑块为主,ACS组患者斑块以软斑块为主。与SAP组比较,ACS组患者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正性重构发生率高,且ACS组较SAP组斑块以偏心斑块为主,偏心指数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与SAP组比较,ACS组患者病变血管外弹力膜面积较大,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3)纤维斑块、钙化斑块、混合斑块(硬斑块)血清PDGF水平均低于软斑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PDGF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在ACS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斑块越不稳定,PDGF的浓度越高,检测血清PDGF水平有助于诊断和预测ACS的发生,使ACS的诊断流程和治疗策略的选择更趋于合理和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小板生长因子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下载PDF
结合肝素的表皮样生长因子及血小板源生长因子A在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中的表达 被引量:3
7
作者 王伟 谭孝厚 庄汉屏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21-224,共4页
探讨结合肝素的表皮样生长因子及血小板源生长因子A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将 1 6只中华本兔随机分为普通饲料组和高脂饲料组 ,喂养 1 2周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后 ,运用内参比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动脉壁中结合肝素的表皮样生长因子... 探讨结合肝素的表皮样生长因子及血小板源生长因子A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将 1 6只中华本兔随机分为普通饲料组和高脂饲料组 ,喂养 1 2周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后 ,运用内参比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动脉壁中结合肝素的表皮样生长因子、血小板源生长因子A基因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 ,普通饲料组主动脉正常 ,高脂饲料组主动脉均有粥样斑块形成 ,脂质斑块面积占主动脉面积百分比为 2 7.80± 1 3 .97,斑块最大厚度为2 1 .1 7± 7.63μm。普通饲料组动脉壁中结合肝素的表皮样生长因子含量较高脂饲料组显著降低 ,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A含量则较高脂饲料组显著升高。结果提示 ,结合肝素的表皮样生长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发展关系密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样生长因子 血小板生长因子 动脉粥样硬化 生长因子
下载PDF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动脉粥样硬化 被引量:1
8
作者 顾杰波 范春雷 沃兴德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99-502,共4页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是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及其他间充质来源细胞的强有丝分裂原和化学驱动剂。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动脉粥样斑块发展过程中,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及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的作用可能尤其重要。文章对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及其受...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是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及其他间充质来源细胞的强有丝分裂原和化学驱动剂。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动脉粥样斑块发展过程中,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及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的作用可能尤其重要。文章对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结构、特点、作用和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关系作了简要归纳,以期为更好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和探索如何防止其发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血小板生长因子 血小板生长因子受体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血管通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管壁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A、B及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9
9
作者 李静 陈可冀 +1 位作者 张靖溥 丁大成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3-35,共3页
本实验采用斑点印迹杂交和原位杂交技术,进一步探讨血管通对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生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脂组家兔血管壁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A的mRNA呈高表达,杂交阳性颗粒主要分布在动脉粥... 本实验采用斑点印迹杂交和原位杂交技术,进一步探讨血管通对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生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脂组家兔血管壁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A的mRNA呈高表达,杂交阳性颗粒主要分布在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边缘区及新生斑块区的SMC胞浆内,而血管通组家兔血管壁PDGF-A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高脂组;高脂组血管斑块组织c-myc的mRNA表达水平亦比正常组高,血管通组血管壁c-mycmRNA表达水平下降。上述结果初步说明血管通可能是通过影响血管壁PDGF-A、c-myc的mRNA表达水平,以抑制VSMC增生,阻止AS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通 动脉粥样硬化 血小板衍化 生长因子
下载PDF
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和支架再狭窄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冯海 张志文 陈学明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6年第6期515-518,532,共5页
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是一种炎症介质,其功能包括刺激结缔组织细胞的分裂增殖、细胞趋化和血管收缩等,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发生和发展,并且对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行介入治疗术... 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是一种炎症介质,其功能包括刺激结缔组织细胞的分裂增殖、细胞趋化和血管收缩等,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发生和发展,并且对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行介入治疗术后的再狭窄有着重要的作用,对PDGF的研究成为治疗AS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 动脉粥样硬化 支架内再狭窄
下载PDF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霞 李丽 《医学综述》 2005年第4期309-311,共3页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
下载PDF
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与动脉粥样硬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静 陈可冀 《生命科学》 CSCD 1995年第1期5-10,共6页
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与动脉粥样硬化李静,陈可冀(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室北京100091)动脉内膜平滑肌细胞(SMC)增生是动脉粥样硬化(AS)形态学主要特征之一,在AS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而... 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与动脉粥样硬化李静,陈可冀(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室北京100091)动脉内膜平滑肌细胞(SMC)增生是动脉粥样硬化(AS)形态学主要特征之一,在AS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而动脉SMC的增生受多种细胞与生长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血小板 生长因子 PDGF
下载PDF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国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4年第8期497-499,共3页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医院杨国君综述张琪,丁金凤审校血小板源生长用于是机体普遍存在的促分裂剂。1971年,Balk等[1]首先观察到,正常鸡胚成纤维细胞在经加热灭活的...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医院杨国君综述张琪,丁金凤审校血小板源生长用于是机体普遍存在的促分裂剂。1971年,Balk等[1]首先观察到,正常鸡胚成纤维细胞在经加热灭活的血浆培养基中分化相当缓慢,而在加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生长因子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粥样斑块组织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表达的研究
14
作者 孙勇 王春喜 梁发启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2年第2期85-86,共2页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PDGF)同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ASO)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利用组织原位杂交技术对 2 0例 6 0处ASO血管进行PDGF基因表达检测。结果 :ASO血管壁可见PDGF A阳性表达 ,并主要分布于粥样斑块边缘和新生斑块...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PDGF)同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ASO)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利用组织原位杂交技术对 2 0例 6 0处ASO血管进行PDGF基因表达检测。结果 :ASO血管壁可见PDGF A阳性表达 ,并主要分布于粥样斑块边缘和新生斑块增生的平滑肌细胞内。结论 :PDGF主要分布于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血管组织内 ,可能在ASO的早期发挥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基因表达 PDGF ASO 相关性 组织原位杂交
下载PDF
靶向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的抗肝纤维化药物筛选研究
15
作者 雷蕾 李健蕊 +3 位作者 孙韩 王学凯 李虎 彭宗根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24年第6期533-540,共8页
目的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技术寻找以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为直接靶点的候选药物,为抗肝纤维化药物的开发提供基础。方法利用SPR分子相互作用检测系统,使用His-tagged人源重组PDGF-BB蛋白建立SPR高通量筛选方法,通过对1... 目的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技术寻找以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为直接靶点的候选药物,为抗肝纤维化药物的开发提供基础。方法利用SPR分子相互作用检测系统,使用His-tagged人源重组PDGF-BB蛋白建立SPR高通量筛选方法,通过对1760个FDA批准上市的药物及640个天然产物进行筛选及结合特异性验证,初步得到能够与PDGF-BB结合的化合物。进一步在PDGF-BB诱导人肝星状细胞(LX-2细胞)中对筛选得到的化合物的抗纤维化作用进行生物学验证。最后,利用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化合物与PDGF-BB的可能结合位点及模式。结果建立了良好的靶向PDGF-BB的SPR高通量筛选模型,发现洛美沙星、茶碱乙酸、洛伐他汀、丹酚酸C、硝酸毛果芸香碱和达比加群酯都能与PDGF-BB结合形成复合体。体外实验结果证实以上6种化合物可不同程度降低LX-2细胞中纤维化标志基因COL1A1 mRNA水平,其中洛美沙星可显著降低PDGF-BB诱导的纤维化因子COL1A1、α-SMA(ACTA2)及PDGF-BB受体PDGFRβ的mRNA及蛋白水平。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洛美沙星与PDGF-BB蛋白的Asn34形成氢键,进而促进两者形成复合体。结论建立了一种靶向PDGF-BB的SPR药物高通量筛选模型,并首次发现洛美沙星是一种以PDGF-BB为直接靶点的潜在抗肝纤维化药物,为其新用途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血小板生长因子-BB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靶向药物 洛美沙星
下载PDF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在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新生血管及纤维化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6
作者 张甜甜 李静 田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0-414,共5页
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及视网膜下纤维化(SRFi)是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最常见的病理机制,常导致50岁以上人群不可逆性的视力丧失。尽管目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已经成为临床主要有效的一线用药,但仍有近50%的病例因SRFi产生的瘢痕而最... 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及视网膜下纤维化(SRFi)是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最常见的病理机制,常导致50岁以上人群不可逆性的视力丧失。尽管目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已经成为临床主要有效的一线用药,但仍有近50%的病例因SRFi产生的瘢痕而最终视力丧失。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家族是从人血小板中分离出来的一类促血管生成因子,目前已证实其参与了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过程,但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清楚。本文将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新生血管以及SRFi形成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为未来开发新型诊疗方式提供资料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生长因子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黄斑区新生血管 纤维化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川芎嗪对大鼠颈总动脉损伤后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与血小板源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孙银平 王省 +2 位作者 张大伟 郭勇 王煜霞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7-278,共2页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血管再狭窄大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ET)与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B)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血管再狭窄模型,观察颈总动脉形态学变化,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AngⅡ与ET含量,免疫组化法观察颈总动脉PDGF-B表达。结果...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血管再狭窄大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ET)与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B)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血管再狭窄模型,观察颈总动脉形态学变化,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AngⅡ与ET含量,免疫组化法观察颈总动脉PDGF-B表达。结果颈总动脉损伤后14 d,平滑肌细胞大量增殖,AngⅡ、ET含量显著升高(均P<0.01),平滑肌PDGF-B表达显著增强(P<0.01)。川芎嗪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显著降低AngⅡ、ET含量及PDGF-B的表达。结论川芎嗪通过降低AngⅡ、ET含量及抑制PDGF-B表达实现抗血管再狭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再狭窄 内皮素 血管紧张素Ⅱ 血小板生长因子
下载PDF
小牛血清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Na^+/H^+交换器活性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姚伟 钱桂生 +1 位作者 杨晓静 陆俊羽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12期728-731,共4页
目的 :探讨小牛血清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 PDGF)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Na+/H+交换器 1( NHE 1)表达和活性的影响 ,及其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体外培养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10 %小牛血清、PDGF BB作用 2 4小时后检测细胞 NHE 1m RN... 目的 :探讨小牛血清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 PDGF)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Na+/H+交换器 1( NHE 1)表达和活性的影响 ,及其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体外培养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10 %小牛血清、PDGF BB作用 2 4小时后检测细胞 NHE 1m RNA表达、2 2 Na摄取量、细胞内 p H( p Hi)和3 H Td R掺入量 ,观察不同浓度 NHE 1抑制剂——乙基 ,异丙基氨氯吡咪 ( EIPA)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结果 :10 %小牛血清、PDGF作用后 2 4小时 ,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 NHE 1m RNA表达、2 2 Na摄取量明显增加 ,同时伴有 p Hi增高和3 H Td R掺入量增加 ,以 10 %小牛血清作用更为显著。随着 EIPA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 ,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结论 :小牛血清、PDGF等生长因子参与调节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NHE 1表达和激活 ,使细胞内碱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H^+交换器 血管平滑肌 小牛血清 血小板生长因子
下载PDF
化浊通脉散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家兔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a、-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迪 李慎贤 +2 位作者 胡莹 金钟太 程磊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4161-4163,共3页
目的研究化浊通脉散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家兔的动脉硬化斑块中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a、-b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纯种新西兰雄性白兔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即正常组(A组)、模型组(B组)、化浊通脉散组(C组)、西洛他唑组(D组... 目的研究化浊通脉散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家兔的动脉硬化斑块中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a、-b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纯种新西兰雄性白兔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即正常组(A组)、模型组(B组)、化浊通脉散组(C组)、西洛他唑组(D组)、通塞脉片组(E组),予高脂饮食及股动脉球囊扩张术建立ASO家兔模型,检测药物干预前后家兔血脂的变化,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药物干预后家兔股动脉标本PDGF-a、PDGF-b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化浊通脉散能有效地降低血脂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但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作用不明显,可以显著降低动脉硬化斑块中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表达的阳性率(P<0.01)。结论化浊通脉散具有保护动脉血管内膜,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浊通脉散 动脉粥样硬化 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
下载PDF
黄芪甲苷通过抑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表达减轻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 被引量:4
20
作者 尉希清 刘帅 +2 位作者 牛珩 胡玲爱 张金国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65-1170,共6页
目的观察大鼠颈动脉内膜在不同浓度的黄芪甲苷(ASTⅣ)干预后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ASTⅣ抑制颈动脉内膜增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将成年雄性健康SD大鼠50只随机分成五组:模型组、ASTⅣ〔20 mg/(kg·d)〕组、AS... 目的观察大鼠颈动脉内膜在不同浓度的黄芪甲苷(ASTⅣ)干预后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ASTⅣ抑制颈动脉内膜增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将成年雄性健康SD大鼠50只随机分成五组:模型组、ASTⅣ〔20 mg/(kg·d)〕组、ASTⅣ〔40 mg/(kg·d)〕组、ASTⅣ〔60 mg/(kg·d)〕组及假手术组。用Fogarty(2F)球囊导管建立大鼠颈动脉损伤模型,按分组灌胃给药17 d(术前3 d开始给药),术后第15天,取损伤的颈总动脉做病理切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血管内膜的形态学变化,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定管腔面积、内膜面积、内膜/中膜比;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壁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DGF-BB表达,应用Image-proplus software5. 0专业图像分析软件进行相对定量分析,并用原位比色法测定血管壁活性氧(ROS)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颈动脉内膜增生明显,管腔明显狭窄。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新生内膜面积、内膜/中膜比增大、管腔面积减小(P<0. 01)。与模型组比较,ASTⅣ低、中、高剂量组新生内膜面积、内膜/中膜比减小,管腔面积增大,并呈剂量依赖性。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颈动脉血管壁PCNA、PDGF-BB的表达明显升高,ROS产生明显增高(P<0. 01)。与模型组比较,ASTⅣ干预组大鼠颈动脉血管壁PCNA、PDGF-BB的表达明显降低(P<0. 05),ROS产生显著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P<0. 05)。结论 ASTⅣ能够抑制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14 d内膜的增生,同时ROS产生受到抑制,导致生长因子PDGF-BB的表达降低是ASTⅣ抑制球囊损伤大鼠颈动脉内膜增生的可能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球囊损伤 内膜增生 增殖细胞核抗原 血小板生长因子 活性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