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6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幽门螺杆菌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卒中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杨旭 赵晓丽 +5 位作者 郑志东 裴婷婷 李继来 杜继臣 李新毅 许贤豪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评价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卒中(AT)患者的危险作用。方法选择69例AT患者为病例组,另选择体检者108例作为对照组.记录Hp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及传统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Hp特异... 目的评价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卒中(AT)患者的危险作用。方法选择69例AT患者为病例组,另选择体检者108例作为对照组.记录Hp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及传统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Hp特异性抗体IgG。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病例组中男性、高血压、糖尿病及家族脑卒中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病例组感染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8.1%vs 63.9%,P=0.56 4);校正Hp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及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后,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8)。结论 Hp感染与AT无明确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动脉粥样硬化 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下载PDF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油才坤 牛秀菊 +2 位作者 李晓峰 席家宁 杨旭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2年第4期268-27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卒中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按照TOAST分型标准,纳入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卒中患者114例为病例组,同时随机抽取门诊体检人群中无心、脑及...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卒中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按照TOAST分型标准,纳入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卒中患者114例为病例组,同时随机抽取门诊体检人群中无心、脑及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病史者130例为对照组;记录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及影响hsCRP的潜在危险因素;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比较两组间基线hsCRP水平,并将hsCRP水平进行分层(<3mg/mL,3~10mg/mL,>10mg/mL),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hsCRP水平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卒中的风险。结果:病例组血清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校正相关危险因素后,血清hsCRP水平仍高于对照组(P=0.021);以hsCRP水平以<3mg/mL为基准,未校正任何危险因素,不同水平的hsCRP预测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卒中的OR值依次为1.000、2.429、5.634(P<0.05),校正相关危险因素后,OR值依次为1.000、2.005、4.277(P<0.05)。结论:hsCRP水平越高,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卒中发生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 缺血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风险评价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脉血康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3
作者 常国宁 郭严 +1 位作者 康进忠 司燕情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2期2251-2255,共5页
目的 探究丁苯酞联合脉血康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随机选取安阳市中医院2020年12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8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IS患者纳入研究。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4... 目的 探究丁苯酞联合脉血康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随机选取安阳市中医院2020年12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8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IS患者纳入研究。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丁苯酞治疗,观察组接受丁苯酞联合脉血康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血清指标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纤维蛋白原(Fib)、总胆固醇(TC)、血浆黏度、甘油三酯(TG)、全血高切黏度、低密度脂蛋白(LDL-C)、全血低切黏度水平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联合脉血康胶囊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IS临床治疗,可通过改善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水平,促进患者病情稳定,同时用药安全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缺血 丁苯酞 脉血康胶囊 神经功能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与尿酸水平、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的相关性
4
作者 李兆杰 刘彦妤 +1 位作者 刘丽 卢斌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1期75-77,共3页
目的观察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不同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尿酸(UA)水平、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变化,并分析AIS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与UA水平、PLR的相关性,为AIS的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AIS患者300例,患... 目的观察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不同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尿酸(UA)水平、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变化,并分析AIS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与UA水平、PLR的相关性,为AIS的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AIS患者300例,患者均接受头部CTA、MRA或DSA检查评定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并依据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分为无狭窄组27例、轻中度狭窄组137例和重度狭窄组136例。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尿酸酶法检测UA,采用半导体激光法计数血小板和淋巴细胞,并计算PLR。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AIS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与UA水平、PLR的关系。结果非狭窄组、轻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患者UA水平分别为270.00(229.00,306.00)、326.00(256.00,389.00)、353.00(286.25,435.75)μmol/L,组间相比,P均<0.05。非狭窄组、轻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患者PLR分别为100.49(79.52,130.40)、114.53(87.71,150.00)、139.94(111.35,180.08),组间相比,P均<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IS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与UA、PLR正相关(r分别为0.271、0.309,P均<0.05)。结论AIS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与UA、PLR均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缺血 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尿酸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下载PDF
血清E_(2)、LDL-C水平对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意义
5
作者 车旭霞 张敏 张丹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6期74-78,89,共6页
目的 研究雌二醇(estradiol,E_(2))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对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于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 目的 研究雌二醇(estradiol,E_(2))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对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于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10例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性IS患者纳入研究组、110例绝经后非动脉粥样硬化性IS患者纳入疾病对照组及绝经后健康女性110例纳入健康组,比较各组受试者的血清E_(2)、LDL-C水平差异。分析血清E_(2)、LDL-C水平与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性IS患者疾病程度的关系,明确影响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性IS患者疾病程度的危险因素。结果 三组受试者的血清E_(2)、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健康组E_(2)水平>疾病对照组>研究组,健康组LDL-C水平<疾病对照组<研究组。中重型组患者的血清E_(2)显著低于轻型组,LDL-C显著高于轻型组(P<0.05)。血清E_(2)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LDL-C均呈负相关(P<0.05),LDL-C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NIHSS评分、颈动脉狭窄程度、C反应蛋白、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E_(2)、LDL-C均是影响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性IS疾病程度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性IS患者的血清E_(2)水平降低,LDL-C水平升高,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有关,是导致患者疾病加重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二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绝经 动脉粥样硬化缺血
下载PDF
神经酰胺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米蕊 刘文韬 +4 位作者 高萌 戴苏婕 孙跃 杨荣礼 卢海龙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8期155-160,共6页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患者神经酰胺(ceramide,Cer)、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riglyceride-glucose index,TyG指数)、残余胆固醇(residual cholesterol,RC)水平对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患者神经酰胺(ceramide,Cer)、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riglyceride-glucose index,TyG指数)、残余胆固醇(residual cholesterol,RC)水平对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IS患者447例,根据头颈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所示动脉管腔情况将患者分为非狭窄组(n=144)和狭窄组(n=303),其中狭窄组进一步分为中度狭窄组(n=121)和重度狭窄+闭塞组(n=182)。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基线生化资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患者血清Cer,计算TyG指数和RC水平。采用Spearman法分析Cer、TyG指数、RC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与非狭窄组比较,狭窄组Cer、TyG指数、RC、Lp(a)、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明显增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er16:0、Cer18:0、Cer24:1、Cer24:1/Cer24:0、Cer18:0/Cer24:0、Cer16:0/Cer24:0是老年IS患者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er24:0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呈负相关(r=-0.122,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er24:1、Cer24:1/Cer24:0、Cer18:0/Cer24:0、Cer16:0/Cer24:0,RC、TyG指数诊断老年IS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2、0.846、0.826、0.829、0.578、0.586(P<0.05)。结论老年IS患者的血清Cer、TyG指数、RC水平较高,可能是老年IS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酰胺 缺血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 残余胆固醇 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下载PDF
ICU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吴蕾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8期161-164,共4页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3年4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ICU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DVT发生率;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3年4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ICU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DVT发生率;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分析患者DVT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96例ICU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共有28例发生DVT,占比29.17%。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生组的年龄>60岁、体重指数(BMI)>24 kg/m^(2)、有高血压史、有糖尿病史、C反应蛋白(CRP)水平>10 mg/L、D-二聚体(D-D)水平>0.5 mg/L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脂血症占比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7.459,95%CI(2.804,19.846)]、BMI>24 kg/m^(2)[OR=2.833,95%CI(1.144,7.017)]、有高血压史[OR=3.796,95%CI(1.464,9.846)]、有糖尿病史[OR=5.160,95%CI(1.923,13.849)]、CRP>10 mg/L[OR=7.667,95%CI(2.721,21.601)]、D-D>0.5 mg/L[OR=2.908,95%CI(1.165,7.258)]是ICU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ICU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VT发生风险较高,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0岁、BMI>24kg/m^(2)、有高血压史、有糖尿病史、CRP>10mg/L、D-D>0.5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重症监护室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8
作者 李之恒 黄鑫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488-492,共5页
目的 探究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IS)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2020年9月至2023年8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15例AIS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是否出现DVT分为DVT组(81例)与非DVT组(334... 目的 探究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IS)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2020年9月至2023年8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15例AIS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是否出现DVT分为DVT组(81例)与非DVT组(334例)。比较两组患者各项资料,分析患者DVT发生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结果 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应用脱水药物、卧床及D-二聚体水平是AIS患者DVT发生危险因素(P<0.05),血栓史、卒中严重程度、意识障碍不是AIS患者DVT发生危险因素(P>0.05);以此为基础构建风险预测模型为P=1/[1+exp(10.561-0.108X_(1)-0.920X_(2)+1.038X_(3)-0.009X_(4))],其中X_(1)为年龄,X_(2)为应用脱水药物,X_(3)为卧床,X_(4)为D-二聚体。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9.085)且拟合优度较高(Hosmer-Lemeshow检验:P=0.368);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39(95%CI:0.793~0.885),最大约登指数时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4.0%和68.9%,此时风险值为0.847。结论 年龄、应用脱水药物、卧床及D-二聚体水平是AIS患者DVT发生危险因素,以此为基础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效能优异,有助于识别AIS后DVT发生高危人群,为DVT防治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深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依达拉奉右莰醇静脉滴注治疗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9
作者 张丹丹 王益 +3 位作者 吴晶 尹延航 李学忠 陈晓鹏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5期52-55,共4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右莰醇静脉滴注治疗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治疗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20例ACI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右莰醇静脉滴注治疗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治疗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20例ACI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15 mL,将其溶于生理盐水100 mL中稀释后静脉滴注,30 min内滴注完毕,每天2次;两组疗程均14 d。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和治疗14天,对患者进行NIHSS评分(评价神经系统缺损程度);治疗90 d,对患者进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分,评价独立生活能力),计算mRS评分≤1分的患者比例。治疗前和治疗14天,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两组的人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人可溶性CD40(sCD40)。统计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以实验组为著(P均<0.05)。实验组治疗后90 d的mRS评分≤1分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YKL-40、sCD40水平均降低,以实验组为著(P均<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静脉滴注治疗ACI有效、安全,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独立生活能力;依达拉奉右莰醇可能通过降低血清YKL-40、sCD40水平起治疗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右莰醇 人甲壳质酶蛋白40 人可溶CD40 神经系统功能 动脉粥样硬化梗死
下载PDF
ACSL4介导铁死亡及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中的潜在作用
10
作者 高洋 秦合伟 刘丹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39-1247,共9页
背景: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调节细胞死亡形式,其特征是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参与脂质过氧化底物的形成进而导致铁死亡。近几年研究表明,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介导铁死亡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发挥关键作用。目的... 背景: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调节细胞死亡形式,其特征是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参与脂质过氧化底物的形成进而导致铁死亡。近几年研究表明,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介导铁死亡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发挥关键作用。目的:总结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的结构功能和调控机制及其介导铁死亡的潜在分子机制,阐述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驱动铁死亡在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脑卒中和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以期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方法:在PubMed数据库检索自建库起至2023年8月收录的相关文献,以“atherosclerosis,ferroptosis,long-chain acyl-coenzyme A synthase 4,ACSL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ischemic stroke,myocardial infarction,endothelial cell,smooth muscle cells,foam cell”为检索词,最终纳入76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参与形成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辅酶衍生物并将其插入磷脂,为铁死亡发生的核心机制脂质过氧化提供底物;②在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表达的调节因子中,整合素α6β4、细胞内囊泡转运因子p115、锌脂蛋白A20负调控其表达,同时多种miR通过结合3′-UTR下调其表达,相反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的表达上调大部分通过转录因子转录调控;③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依赖性生成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磷脂是脂质过氧化并执行铁死亡必不可少的必要条件,且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与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作为铁死亡的正负调控因子相互制约,其具体机制仍待进一步研究;④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介导铁死亡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机制,动脉粥样硬化中内皮细胞损伤与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介导的铁死亡密切相关,但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参与泡沫细胞形成、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钙化的研究尚未见报道;⑤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作为铁死亡的生物标志物和潜在靶点成为研究热点,靶向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抑制铁死亡可能成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新方向,而抑制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的药物研究较少,未来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 铁死亡 脂质过氧化 内皮细胞 泡沫细胞形成 平滑肌细胞 缺血 心肌梗死
下载PDF
物理治疗对预防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现状
11
作者 侯金君 李雪萍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60-364,共5页
脑卒中是一种高发病率的脑血管疾病,是导致我国居民致残以及死亡的首位病因,现患病人数高居世界首位。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脑卒中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血流缓慢,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诱发血栓形成,严重者甚至可能... 脑卒中是一种高发病率的脑血管疾病,是导致我国居民致残以及死亡的首位病因,现患病人数高居世界首位。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脑卒中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血流缓慢,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诱发血栓形成,严重者甚至可能发生血栓脱落而致肺栓塞、猝死。目前已有多种物理治疗方法可预防DVT形成,主要包括物理因子治疗和运动疗法。其中物理因子治疗中的梯度压力袜和间歇性充气加压泵的预防效果较好。与药物预防相比,物理治疗的预防作用可以降低出血率,安全性相对较高。本文从脑卒中DVT发生的机制及其危险因素、物理预防方案及其适应证、优缺点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预防DVT提供更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梯度压力袜 间歇充气加压泵
下载PDF
经验性使用自膨式支架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中的应用现状
12
作者 廖章正(综述) 段鸿洲(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5-450,共6页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原因,存在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ICAS的治疗方法尚缺乏共识。鉴于血管内治疗在冠状动脉狭窄和颅外颈动脉狭窄中的良好效果,以颅内支架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原因,存在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ICAS的治疗方法尚缺乏共识。鉴于血管内治疗在冠状动脉狭窄和颅外颈动脉狭窄中的良好效果,以颅内支架植入为代表的血管内治疗曾被认为是治疗ICAS安全有效的方法。然而,目前唯一经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可应用于ICAS治疗的Wingspan支架在临床研究中却表现出较高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支架内再狭窄率[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血管内治疗 支架内再狭窄 围术期并发症 自膨式支架 缺血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冠状动脉狭窄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技术评估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鹏 刘婷 杨帆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9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评估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粥样硬化性狭窄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北京爱康君安门诊部有限公司收治的170例MCA粥样硬化性狭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通过磁共振成...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评估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粥样硬化性狭窄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北京爱康君安门诊部有限公司收治的170例MCA粥样硬化性狭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通过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MCA粥样硬化性狭窄部位的斑块特征,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斑块信号分布特征,斑块信号可分成等信号、高信号、低信号、混杂信号4种。结果:196根MCA斑块出现环形者所占比例最高,为27.04%(53/196),其余沉积在前下壁、前上壁、下壁、前壁、后壁等部位。斑块厚度为0.3~3.5 mm,平均(1.4±0.5)mm。7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WI扫描检查可观察到患侧MCA供血区存在新鲜脑梗死病灶;98例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WI扫描检查可发现存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情况,具有一过性、可逆性,且多存在陈旧性脑梗死病灶。在T_(1)WI、T_(2)WI扫描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MCA表现为混杂信号特征的斑块数量多于非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P<0.05);在T_(2)WI扫描下,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MCA表现为低信号特征的斑块数量多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斑块强化率分别为(0.79±0.26)%、(0.52±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MCA粥样硬化性狭窄缺血性脑卒中的斑块分布进行分析可发挥独特的优势。基于斑块混杂信号特点、斑块强化程度可预测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磁共振成像技术 影像学诊断
下载PDF
52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个体化血管内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华敏 王佳佳 +5 位作者 陈文亚 刘志清 马爱金 张金 许元丰 毛伦林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0-526,共7页
目的评估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sICAS)患者个体化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个体化血管内治疗的sICA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管重建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情况,... 目的评估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sICAS)患者个体化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个体化血管内治疗的sICA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管重建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情况,以及随访期间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IS)、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死亡和血管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52例sICAS患者共有55处病变,均接受血管内治疗。患者平均年龄为(62.94±9.04)岁。术前病变血管狭窄程度为90%(80%,99%),狭窄长度为8(5,11)mm。采用的手术方式分别为球囊扩张式支架植入术(25例,27个病变)、自膨式支架植入术(19例,20个病变)、单纯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8例,8个病变)。术后残余狭窄程度为10%(0,20%),较术前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管重建成功率为94.23%(49/52),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85%(2/52)。临床随访12(12,18)个月,影像学随访10(6,12)个月,血管再狭窄发生率为7.69%(4/52),复发性IS发生率为1.92%(1/52),无患者死亡。结论个体化血管内治疗对sICAS安全、有效,其可提高血管重建成功率,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远期IS复发和再狭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缺血 血管内治疗 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 支架植入
下载PDF
间歇充气加压泵联合医护一体化护理在预防脑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
15
作者 胡娇 吴青 《医疗装备》 2024年第14期130-132,136,共4页
目的探讨间歇充气加压泵联合医护一体化护理在预防脑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医院收治的82例脑卒中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针对深静脉血栓的医护... 目的探讨间歇充气加压泵联合医护一体化护理在预防脑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医院收治的82例脑卒中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针对深静脉血栓的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间歇充气加压泵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血液指标数据、DVT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血红蛋白(H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小板(PLT)、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充气加压泵联合医护一体化模式护理可降低脑卒中患者PLT、D-二聚体水平,减少DVT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充气加压泵 医护一体化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卒中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邱石 杨旭 +3 位作者 魏衡 张绿明 李继来 杜继臣 《中国卒中杂志》 2012年第5期388-393,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_2,Lp-PLA_2)水平对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atherothrombosis,AT)性卒中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按照肝素治疗急性卒中研究(Trial of Org 1...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_2,Lp-PLA_2)水平对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atherothrombosis,AT)性卒中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按照肝素治疗急性卒中研究(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Treatment,TOAST)分型标准纳入急性AT患者80例为病例组,同期纳入80例体检中心年龄匹配的无心脑血管病的受试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纳入对象均记录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危险因素及影响Lp-PLA_2水平潜在危险因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Lp-PLA_2水平,比较两组间基线Lp-PLA_2水平,进一步将Lp-PLA_2水平按四分位数分为4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应用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评价Lp-PLA_2对AT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病例组血清LP_PLA_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1571.9±57.4)ng/ml vs(1143.6±262.5)ng/ml,P<0.001。多因素分析校正性别、入院时收缩压、入院时血糖、吸烟史、体重指数(body mas s index,BMl)及家族卒中史等因素后,病例组血清Lp PLA。水平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比值比(odds ratio,OR)1.003,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l)1.001~1 004,P=0.001。将Lp-PLA_2水平按四分位数分为4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发生AT事件随LpPLA。水平的升高而增加;未校正任何危险因素时,最高四分位Lp-PLA_2水平发生AT风险是最低四分位的20.864倍(P<0.001);校正相关危险因素后,最高四分位Lp-PLA_2水平发生AT风险是最低四分位的9.200倍(P=0.003)。ROC分析结果表明,以Lp-PLA_2水平1 531.4 ng/m)作为预测AT发生的界点,其灵敏度为48 8%,特异度92 5%,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6。结论 Lp-PLA_2可能是预测AT发生的新型生物标志物,Lp-PLA_2水平越高,AT发生风险越高;LpPLA。水平≥1 531.4 ng/ml对预测AT发生可能有重要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酶A2 脂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血清触珠蛋白与动脉粥样血栓形成性脑卒中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晓峰 陈忠云 +1 位作者 杨旭 李新毅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3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触珠蛋白(Hp)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卒中(AT)的发生风险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AT患者80例为病例组,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于同期体... 目的:探讨血清触珠蛋白(Hp)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卒中(AT)的发生风险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AT患者80例为病例组,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于同期体检门诊人群中随机抽取年龄、性别匹配的无心、脑及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病史者80例为对照组。记录相关危险因素,测定血清Hp浓度;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2组Hp水平差异;进一步按Hp水平进行四分位数分层,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Hp水平对AT发生风险的影响。Spearman秩相关及偏相关分析检测病例组Hp水平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血清H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3),校正相关危险因素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05);校正相关危险因素后,最高四分位Hp水平发生AT的风险是最低四分位的3.356倍(P=0.025);血清HP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04);进一步偏相关分析亦有统计学意义(P=0.021)。结论:Hp是一种新型的炎性反应标志物,可用于预测AT发生风险及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珠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卒中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与脑卒中的抗血小板治疗 被引量:8
18
作者 管阳太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71-275,共5页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缺血 血栓形成 抗血小板治疗 周围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疾病 不稳定心绞痛 缺血
下载PDF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重症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
19
作者 陈明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196-0199,共4页
探究脑卒中重症患者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作用。方法 选取本院2022.10-2023.10接诊的68例脑卒中重症患者,通过编号、单双数分组处理,将其设定为对比组(34例、常规护理)、探究组(34例、早期护理干预)。对比应用效果... 探究脑卒中重症患者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作用。方法 选取本院2022.10-2023.10接诊的68例脑卒中重症患者,通过编号、单双数分组处理,将其设定为对比组(34例、常规护理)、探究组(34例、早期护理干预)。对比应用效果。结果 探究组DVT发生率(2.94%)相较于对比组(20.59%)更低,凝血及血流相关指标更优,生活质量评分更高,患者满意度(97.06%)相较于对比组(82.35%)更高,(P<0.05)。结论 针对脑卒中重症患者,为其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有助于DVT发生率的降低,同时可对凝血、血流等指标起到积极作用,进而优化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护理干预 深静脉血栓形成 凝血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血管壁特征对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脑卒中的预测价值分析
20
作者 马龚宝 曹艳艳 翟龙飞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11期1489-1490,共2页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血管壁特征对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7例MCA粥样硬化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发生脑卒中分为发生组(48例)与...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血管壁特征对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7例MCA粥样硬化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发生脑卒中分为发生组(48例)与未发生组(59例)。两组患者均行HR-MRI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壁相关参数,并分析血管壁相关参数对MCA粥样硬化狭窄患者脑卒中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的病变最狭窄处血管直径(VD_(MNL))、血管面积(VA_(MNL))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发生组病变最狭窄处管腔直径(LD_(MNL))、最狭窄处管腔面积(LA_(MNL))、重构指数(RI)均低于未发生组(P<0.05)。LD_(MNL)、LA_(MNL)、RI及三者联合预测MCA粥样硬化狭窄患者脑卒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4、0.789、0.823、0.904;三者联合预测MCA粥样硬化狭窄患者脑卒中的AUC高于各项单独预测(P<0.05)。结论临床可通过HR-MRI血管壁特征有效预测MCA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脑卒中发生风险,LD_(MNL)、LA_(MNL)、RI三者联合较各项单一预测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预测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