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动脉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周大新 肖农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1154-1162,共9页
儿童动脉缺血性卒中(Pediatric Arterial Ischemic Stroke, PAIS)是一种在儿科神经疾病中相对罕见但重要的疾病,导致包括偏瘫、智力障碍和癫痫在内的长期神经系统后遗症。儿童AIS病因及危险因素不同于成人,目前临床工作者对儿童缺血性... 儿童动脉缺血性卒中(Pediatric Arterial Ischemic Stroke, PAIS)是一种在儿科神经疾病中相对罕见但重要的疾病,导致包括偏瘫、智力障碍和癫痫在内的长期神经系统后遗症。儿童AIS病因及危险因素不同于成人,目前临床工作者对儿童缺血性卒中的认识不足,住院期间诊断、影像方面的延误,以及许多“假性卒中”疾病,导致儿童动脉缺血性卒中诊断率并不高。与成人相比,儿童溶栓和机械取栓经验有限。因此提高医疗工作者对儿童AIS的认识,优化诊断和治疗流程,以及加强多学科合作是当前儿童AIS研究和临床实践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动脉缺血性卒中 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儿童动脉缺血性卒中50例病例系列报告 被引量:4
2
作者 徐娟玉 陈娜 +3 位作者 王蕾 张东 赵成松 邓亚仙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84-386,共3页
背景近年来儿童卒中的发病率显著增长,其中动脉缺血性卒中比例居多,儿童缺血性卒中的病因与成人不同,早期识别、及时对因治疗,能显著降低致残率。目的分析儿童动脉缺血性卒中的常见病因、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为早期诊断... 背景近年来儿童卒中的发病率显著增长,其中动脉缺血性卒中比例居多,儿童缺血性卒中的病因与成人不同,早期识别、及时对因治疗,能显著降低致残率。目的分析儿童动脉缺血性卒中的常见病因、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设计病例系列报告。方法对2017年4月至2019年7月在北京天坛医院儿科及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就诊的动脉缺血性卒中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结局指标儿童动脉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和临床表现。结果50例患儿纳入本文分析,男29例,女21例。发病年龄9个月至17岁,平均年龄(8.8±3.9)岁,7~10岁21例(42%)。病因包括烟雾病39例(78%),感染5例(10%),头部外伤3例(6%),血管炎、心脏病和未找到明确病因各1例(2%)。卒中发作时47例(94%)表现为肢体瘫痪,感觉减退或麻木、语言障碍各9例(18%),其他表现包括中枢性面瘫、意识障碍、癫癎等。神经影像学检查提示梗死灶位于多发脑叶19例(38%)、基底节区15例(30%)、单发脑叶10例(20%),脑干1例(2%),多发病灶(基底节、脑叶、小脑及脑干)5例(1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提示前循环受累34例,其中23例(67.6%)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结论学龄期是儿童动脉缺血性卒中发病高峰,肢体瘫痪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烟雾病和感染是主要病因,前循环受累较后循环多见,其中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缺血梗死最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缺血性卒中 病因 儿童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卒中急诊动脉溶栓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方凯 朱风水 +1 位作者 缪中荣 李慎茂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6年第1期47-48,共2页
目的观察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卒中急诊动脉溶栓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急性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卒中急诊脑血管造影显示,基底动脉主干或其较大主要分支闭塞17例,双侧椎动脉闭塞4例,一侧椎动脉闭塞,另一侧椎动脉或基底动脉严重狭窄5例,未... 目的观察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卒中急诊动脉溶栓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急性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卒中急诊脑血管造影显示,基底动脉主干或其较大主要分支闭塞17例,双侧椎动脉闭塞4例,一侧椎动脉闭塞,另一侧椎动脉或基底动脉严重狭窄5例,未见血管闭塞19例。符合动脉溶栓条件,实施接触性动脉溶栓的病人45例。结果45例病人溶栓后血管成功再通17例(65.4%),血管不成功再通9例(34.6%)。30例疗效好。溶栓后发现基础血管中重度狭窄5例,溶栓后近期复发1例,颅内出血2例,死亡5例,病死率11%。结论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卒中急诊动脉溶栓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增加血管再通率,改善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卒中病人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卒中 动脉溶栓 疗效
下载PDF
儿童动脉缺血性卒中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庞一琳 武洁 +4 位作者 张成晔 范祎慕 刘潇 王龙 王荃 《北京医学》 CAS 2021年第11期1065-1069,1075,共6页
目的总结儿童动脉缺血性卒中(pediatric arterial ischemic stroke,PAIS)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20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109例PAIS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表现、病灶分布、病因及出院... 目的总结儿童动脉缺血性卒中(pediatric arterial ischemic stroke,PAIS)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20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109例PAIS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表现、病灶分布、病因及出院时转归情况。结果男女比约2:1,年龄1个月至15岁,中位年龄3岁11个月。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肢体瘫痪(92例,84.4%),以偏瘫为主(74.3%),其他常见症状包括中枢性面瘫(59例,54.1%)、失语或构音障碍(42例,38.5%)、抽搐(37例,33.9%)、中枢性呼吸衰竭(18例,16.5%)、意识障碍(17例,15.6%)和头痛(10例,9.2%)等。影像学检查中,MRI阳性检出率达100%,而CT为90.5%,其中大脑前循环卒中最多见(72.6%),后循环卒中(14.2%)及混合卒中(13.2%)相对少见,62.3%的病例为单支血管受累,以大脑中动脉梗死最常见(57例,53.8%),37.7%的病例为多支血管受累。最常见的病因为头颈部创伤(23.9%)及颅内动脉病变(23.9%),其次为心脏疾病(13.8%)、感染性疾病(12.8%)等,仍有12.8%的病例病因不明。出院时症状基本消失26例(23.9%),症状改善50例(45.9%),无明显改善者13例(11.9%),死亡4例(与PAIS相关死亡3例)。结论PAIS常以局灶性神经功能受损为主要临床表现,头颈部创伤、颅内血管病变和心脏疾病是常见病因。病灶分布以大脑前循环卒中最多,多数预后较好,部分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动脉缺血性卒中 脑梗死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儿童动脉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5
作者 罗意 洪思琦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1期4-6,共3页
儿童动脉缺血性卒中(AIS)发病率虽低,但常遗留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造成显著的家庭及社会经济负担。儿童AIS的病因多样,常有交互作用,脑动脉病变、心脏疾病、感染、血液系统疾病、颅脑外伤为儿童常见的病因,本文着重对儿童AIS的危险因素... 儿童动脉缺血性卒中(AIS)发病率虽低,但常遗留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造成显著的家庭及社会经济负担。儿童AIS的病因多样,常有交互作用,脑动脉病变、心脏疾病、感染、血液系统疾病、颅脑外伤为儿童常见的病因,本文着重对儿童AIS的危险因素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动脉缺血性卒中 危险因素及机制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脉血康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6
作者 常国宁 郭严 +1 位作者 康进忠 司燕情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2期2251-2255,共5页
目的 探究丁苯酞联合脉血康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随机选取安阳市中医院2020年12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8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IS患者纳入研究。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4... 目的 探究丁苯酞联合脉血康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随机选取安阳市中医院2020年12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8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IS患者纳入研究。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丁苯酞治疗,观察组接受丁苯酞联合脉血康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血清指标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纤维蛋白原(Fib)、总胆固醇(TC)、血浆黏度、甘油三酯(TG)、全血高切黏度、低密度脂蛋白(LDL-C)、全血低切黏度水平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联合脉血康胶囊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IS临床治疗,可通过改善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水平,促进患者病情稳定,同时用药安全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 丁苯酞 脉血康胶囊 神经功能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血清E_(2)、LDL-C水平对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意义
7
作者 车旭霞 张敏 张丹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6期74-78,89,共6页
目的 研究雌二醇(estradiol,E_(2))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对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于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 目的 研究雌二醇(estradiol,E_(2))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对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于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10例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性IS患者纳入研究组、110例绝经后非动脉粥样硬化性IS患者纳入疾病对照组及绝经后健康女性110例纳入健康组,比较各组受试者的血清E_(2)、LDL-C水平差异。分析血清E_(2)、LDL-C水平与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性IS患者疾病程度的关系,明确影响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性IS患者疾病程度的危险因素。结果 三组受试者的血清E_(2)、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健康组E_(2)水平>疾病对照组>研究组,健康组LDL-C水平<疾病对照组<研究组。中重型组患者的血清E_(2)显著低于轻型组,LDL-C显著高于轻型组(P<0.05)。血清E_(2)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LDL-C均呈负相关(P<0.05),LDL-C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NIHSS评分、颈动脉狭窄程度、C反应蛋白、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E_(2)、LDL-C均是影响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性IS疾病程度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性IS患者的血清E_(2)水平降低,LDL-C水平升高,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有关,是导致患者疾病加重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二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绝经 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
下载PDF
小续命汤治疗急性风痰瘀阻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
8
作者 乔林 许孟秋 段娜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4期70-73,78,共5页
目的评估小续命汤应用在急性风痰瘀阻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largeartery atherosclerotic ischemic stroke,LAA-IS)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7月北京中医医院怀柔医院收治的88例急性风痰瘀阻型LAA-IS患者为研... 目的评估小续命汤应用在急性风痰瘀阻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largeartery atherosclerotic ischemic stroke,LAA-IS)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7月北京中医医院怀柔医院收治的88例急性风痰瘀阻型LA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44例,加用小续命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有效率、神经损伤标志物、凝血功能。结果与对照组(81.82%)相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45%)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2,P<0.05)。治疗1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100β蛋白、谷氨酸、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纤维蛋白原更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针对急性风痰瘀阻型LAA-IS患者,小续命汤可以增强整体疗效,调节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改善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续命汤 风痰瘀阻型 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 神经损伤标志物
下载PDF
CRP、血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崔兆斌 张亚刚 +2 位作者 赵连义 武霞 王小霞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7期0070-0073,共4页
分析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缺血性脑卒中与C反应蛋白(CRP)、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及低密度脂蛋白(LDL)的相关性。方法 将80例自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进行治疗的LAA型缺血性脑卒中作为观察组,以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两组CR... 分析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缺血性脑卒中与C反应蛋白(CRP)、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及低密度脂蛋白(LDL)的相关性。方法 将80例自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进行治疗的LAA型缺血性脑卒中作为观察组,以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两组CRP、HCY及LDL水平,比较两组一般资料,针对LAA型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同时探讨CRP、HCY、LDL水平与LAA型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LAA型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肥胖等(P<0.05)。两组比较,观察组具有更高的CRP、HCY及LDL水平(P<0.05),LAA型缺血性脑卒中与CRP、HCY及LDL水平存在正相关性(P<0.05)。结论 LAA缺血性脑卒中影响因素较多,CRP、HCY、LDL与LAA缺血性脑卒中存在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 CRP 血同型半胱氨酸 低密度脂蛋白 相关性
下载PDF
血清AAT、RANTES、Resistin水平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10
作者 张菲菲 赵佳庆 +2 位作者 张海刚 燕斌 张东亚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40-445,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α-1抗胰蛋白酶(AAT)、受激活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抵抗素(Resistin)水平与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神经内科收治... 目的探讨血清α-1抗胰蛋白酶(AAT)、受激活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抵抗素(Resistin)水平与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LAA型AIS患者159例纳入AIS组,根据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度亚组31例,中度亚组72例,重度亚组56例,另选取同期医院体检健康志愿者84例纳入健康对照组。随访90 d后,根据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将LAA型AIS患者分为预后不良亚组61例和预后良好亚组98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AA型AIS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AT、RANTES、Resistin水平预测LAA型AIS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IS组血清AAT、RANTES、Resistin水平升高(t/P=16.897/<0.001、20.334/<0.001、17.775/<0.001);血清AAT、RANTES、Resistin水平在轻度亚组、中度亚组、重度亚组中依次升高(F/P=146.195/<0.001、192.910/<0.001、194.396/<0.001)。随访90 d,LAA型AIS患者159例预后不良发生率为38.36%(61/159)。影响LAA型AI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增加、合并糖尿病、入院时NIHSS评分增加、AAT升高、RANTES升高、Resistin升高[OR(95%CI)=1.078(1.019~1.141)、2.774(1.010~7.622)、1.106(1.054~1.160)、1.597(1.057~2.414)、1.136(1.059~1.219)、1.097(1.035~1.163)];血清AAT、RANTES、Resistin水平及三者联合预测LAA型AIS患者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9、0.771、0.766、0.897,三者联合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单独预测(Z/P=3.484/0.001、3.416/0.001、3.230/0.001)。结论LAA型AIS患者血清AAT、RANTES、Resistin水平升高与病情加重和预后不良密切相关,血清AAT、RANTES、Resistin水平联合预测LAA型AIS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动脉粥样硬化型 α-1抗胰蛋白酶 受激活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 抵抗素 预后
下载PDF
血栓通注射液联合替奈普酶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对NIHSS评分、mRS评分及凝血功能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屈华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7期105-108,共4页
目的:研究血栓通注射液联合替奈普酶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对NIHSS评分、mRS评分及凝血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于秭归县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研究血栓通注射液联合替奈普酶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对NIHSS评分、mRS评分及凝血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于秭归县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差异性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25例患者。对照组应用替奈普酶治疗,试验组应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替奈普酶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凝血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4.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4.00%,组间相比,试验组较高,但P>0.05。治疗后1 d、7 d、14 d,两组的NIHSS评分相比,试验组均较低,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两组的mRS评分相比,试验组均较低,P<0.05。治疗后,两组的PT、TT相比,试验组均较短,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联合替奈普酶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调节凝血功能,改善预后,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通注射液 替奈普酶 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 NIHSS评分 mRS评分 凝血功能
下载PDF
儿童动脉缺血性卒中的病因 被引量:4
12
作者 谢玲玲 蒋莉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00-702,共3页
目的总结儿童动脉缺血性卒中(AIS)的临床特点、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1年3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AIS患儿资料,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描述患儿年龄、性别分布等基本情况、相关病因及危险因... 目的总结儿童动脉缺血性卒中(AIS)的临床特点、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1年3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AIS患儿资料,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描述患儿年龄、性别分布等基本情况、相关病因及危险因素,并分析头部轻微外伤与基底核钙化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本组患儿中,男31例,女27例;年龄2个月~13岁,平均3岁10个月。常见神经系统表现依次为肢体偏瘫52例(92.8%),中枢性面瘫34例(58.6%),运动性失语16例(27.6%),头痛、呕吐11例(19.0%),意识障碍8例(13.8%),惊厥7例(12.1%)。40例进行血管影像学检查,其中33例异常,左侧大脑中动脉受累最常见(19例,47.5%)。常见病因为轻微头部外伤(26例,44.8%)、烟雾病(8例,13.8%)和颅内感染(5例,8.6%),18例(31.0%)患儿为多病因共存,6例(10.3%)患儿未找到任何病因或危险因素,22例(37.9%)患儿有呼吸道感染。结论儿童AIS发病高峰人群为幼儿及学龄前期儿童,最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为肢体偏瘫,神经影像学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中断最常见,常见病因为轻微头部外伤、烟雾病及颅内感染,较多患儿病前或病程中有上呼吸道感染。积极预防感染、减少头部外伤,对突发偏瘫患儿早期行头颅影像和血管检查将有利于AIS的预防和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缺血性卒中 临床表现 病因 危险因素 儿童
原文传递
不同影像学检查对儿童动脉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久伟 蒋丽琼 +2 位作者 王建军 石凯丽 邹丽萍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00-902,共3页
目的探讨头颅CT、MRI及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对儿童动脉缺血性脑卒中(AI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AIS患儿157例。男92例,女65例;年龄4个月~16岁。病程3h~21d。患儿均有肢体瘫痪或面瘫。回顾性分析157例AIS患儿的病历资料,对其头颅CT、... 目的探讨头颅CT、MRI及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对儿童动脉缺血性脑卒中(AI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AIS患儿157例。男92例,女65例;年龄4个月~16岁。病程3h~21d。患儿均有肢体瘫痪或面瘫。回顾性分析157例AIS患儿的病历资料,对其头颅CT、MRI、MRA、MRI加MRA结果进行比较,分别计算头颅CT、MRI、MRA、MRI加MRA的受检总人数和AIS阳性检出率;CT和MRI对不同梗死部位显示的例数和阳性率,MRA对不同大血管病变显示的例数和阳性率。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头颅CT、MRI、MRA、MRI加MRA的AIS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4.3%、93.5%、70.7%和97.3%。CT与MRI及MRA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a<0.05);MRI与MRA、CT与MRI加MRA,MRA与MRI加MRA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a<0.01);MRI与MRI加MRA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53.2%患儿的MRI显示多部位梗死灶,CT仅为20.6%,二者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116例接受MRA检查,82例(70.7%)示脑血管狭窄或闭塞性改变,余34例行MRI及其他检查证实有血管闭塞。结论MRI阳性检出率较CT高,在多部位梗死灶显示方面更具有优势。MRA阳性检出率较CT低。同时行MRA与MRI检查较单独行MRA的阳性检出率高,但并不比单独行MRI的阳性检出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动脉缺血性 儿童
下载PDF
儿童动脉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转归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园园 王怀立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45-649,共5页
目的总结儿童动脉缺血性卒中(AIS)和出血性卒中(HS)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比较2010年11月至2014年5月诊治的142例AIS和H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AIS 92例(64.8%),男60例、女32例,发病年龄(4.6±3.6)... 目的总结儿童动脉缺血性卒中(AIS)和出血性卒中(HS)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比较2010年11月至2014年5月诊治的142例AIS和H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AIS 92例(64.8%),男60例、女32例,发病年龄(4.6±3.6)岁(1个月~16岁);HS 50例(35.2%),男34例、女16例,发病年龄(2.6±3.7)岁(1个月-13岁);两组患儿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AIS最常表现为局灶神经功能受损,其中肢体瘫痪73例(79.3%)、中枢性面瘫30例(32.6%)、语言障碍19例(20.7%);HS最常表现为弥散神经功能受损,其中意识障碍29例(58.0%)、恶心/呕吐22例(44.0%)、头痛14例(28.0%)。AIS常见危险因素为脑动脉病49例(53.3%)、感染47例(51.1%)、头部轻微外伤史16例(17.4%);HS常见危险因素为维生素K缺乏22例(44.0%)、脑血管畸形8例(16.0%)、血液系统疾病6例(12.0%)。AIS患儿死亡5例(6.4%),致残48例(61.5%),复发9例(11.5%);HS患儿死亡15例(34.1%),致残19例(43.2%);HS病死率高于AI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儿童脑卒中HS所占比例并不低,且预后较AIS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缺血性 血性 危险因素 儿童
下载PDF
13例儿童后循环动脉缺血性卒中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曾蕊 吕俊兰 +1 位作者 唐浩勋 耿荣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22年第3期63-69,共7页
目的描述儿童后循环动脉脑卒中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16年1月—2021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13例后循环脑梗死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后循环卒中患儿发病中位年龄为7岁11个月,以男性居多(92.3%),临床症状... 目的描述儿童后循环动脉脑卒中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16年1月—2021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13例后循环脑梗死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后循环卒中患儿发病中位年龄为7岁11个月,以男性居多(92.3%),临床症状以非特异性症状为主,其中恶心呕吐9例(69%)、头晕8例(62%)、头痛4例(31%);以共济失调体征为主。大部分患儿病因不明,其中有6例患儿完善核磁血管成像或者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检查均显示椎动脉管腔充盈欠佳,考虑椎动脉夹层可能。13例患儿经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儿童后循环脑卒中以非特异性症状为主,容易被漏诊及延迟诊断。通过积极开展对儿童后循环脑卒中的研究,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识别,及时诊治,争取最大限度减轻脑卒中带来的神经损害并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后循环动脉缺血性卒中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儿童动脉缺血性卒中的起病方式、梗死部位与病因诊断
16
作者 涂文静 刘智胜 徐三清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1906-1907,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动脉缺血性卒中(AIS)的起病方式、梗死部位与卒中病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7年10月在武汉市儿童医院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住院、经头颅影像学证实并诊断为AIS的病例97例。年龄6个月~1... 目的探讨儿童动脉缺血性卒中(AIS)的起病方式、梗死部位与卒中病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7年10月在武汉市儿童医院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住院、经头颅影像学证实并诊断为AIS的病例97例。年龄6个月~18岁。按病因分为炎性反应性动脉病组(32例)与非炎性反应性动脉病组(65例)(脑血管畸形、心源性栓塞、血液系统疾病及代谢疾病)。记录二组患儿年龄、起病方式及梗死部位,并将起病方式分为急性与非急性,梗死部位分为基底核区与大脑中动脉主干供血区。采用t检验比较二组AIS患儿平均年龄差异,χ2检验比较二组患儿起病方式与梗死部位差异。结果炎性反应性动脉病组与非炎性反应性动脉病组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73P>0.05)。炎性反应性动脉病组中急性起病者10例(31.2%),非炎性反应性动脉病组中急性起病者38例(58.5%),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2P<0.05)。炎性反应性动脉病组梗死灶位于基底核区21例(65.6%),非炎性反应性动脉病组梗死灶位于基底核区28例(43.1%),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1P<0.05)。结论起病方式与梗死部位可以提示儿童AIS的病因诊断。非急性起病、梗死灶位于基底核区的AIS,其病因多为炎性反应性动脉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缺血性卒中 起病方式 梗死部位 病因诊断 儿童
原文传递
儿童动脉缺血性卒中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雅洁 邹丽萍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8年第12期898-902,906,共6页
脑卒中是儿童前10位死亡原因,也是儿童残疾的一个重要原因。儿童动脉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众多,其中非粥样硬化性动脉疾病和心脏疾病是最常见的病因。临床表现因年龄而异,新生儿及婴儿临床表现极不典型,治疗管理及预后等方面均明显不同... 脑卒中是儿童前10位死亡原因,也是儿童残疾的一个重要原因。儿童动脉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众多,其中非粥样硬化性动脉疾病和心脏疾病是最常见的病因。临床表现因年龄而异,新生儿及婴儿临床表现极不典型,治疗管理及预后等方面均明显不同于成人。为进一步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改善预后,本文就上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缺血性 危险因素 儿童
原文传递
血尿酸、MMP-3水平与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楠 郦铮铮 +2 位作者 潘思培 郑晓露 祁晓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12,共6页
目的分析血尿酸、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与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型脑卒中疗效的相关性,并评估血清各项指标预测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11月于沧州市中心医院接受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 目的分析血尿酸、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与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型脑卒中疗效的相关性,并评估血清各项指标预测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11月于沧州市中心医院接受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治疗的82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疗效分为A组(基本治愈)、B组(显效)、C组(有效)和D组(无效)。检测并比较各组血尿酸、MMP-3、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分析血清各项指标与疗效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验各指标用于预测疗效的价值。结果血尿酸、MMP-3、Hcy水平D组>C组>B组>A组(P<0.05);IL-10水平D组<C组<B组<A组(P<0.05)。血尿酸、MMP-3及Hcy与疗效呈负相关(r=-0.524、-0.486和-0.245,均P<0.05);IL-10与疗效呈正相关(r=0.781,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尿酸、MMP-3、Hcy、IL-10预测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敏感性分别为0.902、0.845、0.713、0.685,特异性分别为0.785、0.781、0.684、0.684。结论血尿酸、MMP-3水平可作为预测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血清学指标,且两者水平与疗效呈负相关,故临床治疗时需积极调节患者血尿酸、MMP-3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 银杏达莫注射液 血尿酸 基质金属蛋白酶-3 疗效 相关性
下载PDF
武汉地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韩瑞玲 万自成 +3 位作者 孙思 毛晓露 汪明 李艳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8年第10期492-494,533,共4页
目的:分析武汉地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方法: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LAA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79例和健康对照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荧光探针技术... 目的:分析武汉地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方法: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LAA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79例和健康对照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荧光探针技术检测卒中组和对照组外周血样本,统计并分析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分别比较2组不同等位基因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结果:2组均以ε3/ε3基因型频率最多。对照组ε3/ε3基因频率高于卒中组(P<0.05),卒中组ε3/ε4和ε4/ε4分布高于对照组(P<0.05);卒中组ε4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ε3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性别对于ApoE基因型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ε4型TC、TG、LDL水平均高于ε2型和ε3型(P<0.05或P<0.01);卒中组ε4型TC水平显著高于ε2型和ε3型,LDL水平显著高于ε2型(均P<0.01)。结论:武汉地区LAA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ApoE的基因多态性分布与性别无关但影响血脂水平,ε4可能为LAA型缺血性脑卒中的易感因子和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 载脂蛋白E 基因多态性 血脂异常
下载PDF
儿童动脉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石凯丽 邹丽萍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5期388-393,共6页
关键词 动脉缺血性 儿童 神经影像学 复发危险性 致死原因 临床医生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