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03篇文章
< 1 2 2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对累及肾动脉的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徐国建 邢越 +2 位作者 徐一丁 朱峥嵘 罗灿华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98-102,共5页
目的评估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对于累及肾动脉的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采取TEVAR治疗的26例累及肾动脉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所有患者的治疗情... 目的评估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对于累及肾动脉的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采取TEVAR治疗的26例累及肾动脉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所有患者的治疗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前1周、术后3个月患者的肾功能指标以及手术前后不同层面主动脉真假腔直径。结果2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为100%。围手术期、术后3个月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3个月患者的肌酐、尿素氮水平均较术前1周明显升高,肾小球滤过率较术前1周明显降低(P﹤0.01);术后3个月与术前1周的胱抑素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患侧肾小球滤过率较健侧及术前1周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不同平面真腔的直径均明显大于术前1周,假腔的直径均明显小于术前1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一侧肾动脉完全为假腔供血的主动脉夹层患者,TEVAR术后患者的肾功能会出现恶化,应重视并早期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动脉夹层 动脉
下载PDF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再发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
2
作者 俞国军 伊力哈木江·克尤木 +4 位作者 刘正 艾克热木·吐尔逊 朱涛 霍强 张为民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的 总结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后再发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EVAR术后再发Stanfor... 目的 总结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后再发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EVAR术后再发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出院后均通过门诊或电话的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8~102个月。记录患者的治疗情况、随访结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手术期无死亡。5例患者术后发生了主要并发症,包括低心排出量综合征1例,脑梗死2例,肾功能不全1例,切口感染1例。2例患者于术后1、13个月死于急性脑出血,1例患者于术后4年发生脑梗死。1例患者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后1年发现胸腹主动脉瘤样扩张,患者拒绝手术,选择长期密切随访。结论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EVER术后再发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夹层 再发夹层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壁间血池的初步经验
3
作者 方青波 梁建豪 +1 位作者 戈小虎 管圣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498-501,共4页
主动脉壁间血池(intramural blood pool,IBP)是在主动脉壁间血肿(intramural hemorrhage and hematoma,IMH)的基础上出现微小的(内膜破口直径≤3 mm)内膜破口,局部血液充盈,影像学表现为局限性强化灶,没有典型的真假腔。Williams等[1]... 主动脉壁间血池(intramural blood pool,IBP)是在主动脉壁间血肿(intramural hemorrhage and hematoma,IMH)的基础上出现微小的(内膜破口直径≤3 mm)内膜破口,局部血液充盈,影像学表现为局限性强化灶,没有典型的真假腔。Williams等[1]的研究结合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血管造影和尸检对IBP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将它描述为伴发于IMH的分支动脉假性动脉瘤。此类病变应区别于主动脉穿透性溃疡(penetrating atherosclerotic ulcer,PAU)和主动脉溃疡样凸起(ulcer-like projection,ULP),前者是在主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主动脉溃疡样投影亦是在IMH的基础上出现的病变,但其内膜破口直径﹥3 mm,影像学表现为局限性夹层。有研究发现,Stanford B型IMH急性期出现的ULP是主动脉破裂的危险因素,患者预后较差,建议进行早期干预[2]。对于IBP的治疗,目前尚未形成共识。本研究总结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治疗IB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经验参考,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动脉夹层 壁间血池 动脉壁间血肿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杨丽睿 冯婷婷 +2 位作者 赵欣 张涛 赵林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101-107,共7页
冠状动脉钙化通常导致动脉血管顺应性下降,诱发术后支架膨胀不全、支架内再狭窄等并发症,最终造成介入治疗失败。传统的钙化病变处理策略受限于钙化斑块的性质和病变特征等,且操作较为复杂,手术并发症多,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 冠状动脉钙化通常导致动脉血管顺应性下降,诱发术后支架膨胀不全、支架内再狭窄等并发症,最终造成介入治疗失败。传统的钙化病变处理策略受限于钙化斑块的性质和病变特征等,且操作较为复杂,手术并发症多,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高。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又称为血管内碎石术,基于球囊的导管系统,能够安全有效地修饰浅表与深层钙化、同心或偏心钙化,从而明显改善血管顺应性,有利于后续介入治疗。目前血管内碎石术成为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越来越重要的方法。本文主要对血管内碎石术的作用机制及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 血管内碎石术 冠状动脉钙化
下载PDF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效果
5
作者 吴建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05-0008,共4页
分析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治疗中,采取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效果及预后。方法 回顾式分析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前往我院治疗的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术后随访时间为8个月,记录患者术中情况... 分析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治疗中,采取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效果及预后。方法 回顾式分析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前往我院治疗的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术后随访时间为8个月,记录患者术中情况,并对比患者术前、术后主动脉CTA指标、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 40例患者中,一次性完全隔绝率为87.50%(35/40),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50%(7/40),预后优良率95.00%(38/40);相较于术前,术后患者主动脉血管造影各项指标显著较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在治疗DeBakey III型主动脉夹层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效果,该手术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通过该手术的实施,患者的预后情况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腔内修复术 DeBakeyⅢ型 预后 疗效
下载PDF
下肢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创面局部应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飞 宋庆宏 +3 位作者 魏成志 吴楠 崔洪雨 刘汉冲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观察下肢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创面局部应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溃疡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下肢动脉PTA治疗,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 目的:观察下肢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创面局部应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溃疡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下肢动脉PTA治疗,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外科换药法,即局部清创、清洁换药;观察组在常规外科换药基础上应用局部注射胰岛素及胰岛素溶液湿敷。对比两组的踝肱指数(ABI)、创面愈合情况及治疗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足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水平、Wanger分级、Fontaine分期、Rutherford分级、疼痛分级无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术前及术后ABI指数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 <0.05),术后第4周,观察组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比较,术后4周ABI指数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创面面积较术前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动脉PTA手术联合创面局部应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可促进创面愈合,提高创面愈合率,同时下肢PTA手术可改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下肢血供,对创面愈合起到促进作用,临床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 糖尿病足溃疡 胰岛素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载PDF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晓博 霍静 +5 位作者 吴忠隐 杨行 高宇 肖玉林 李振生 张弘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48-151,179,共5页
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ATBAD)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经TEVAR治疗的158例ATBA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将其分... 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ATBAD)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经TEVAR治疗的158例ATBA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将其分为并发症组(n=31)与无并发症组(n=127),收集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史、体重指数(BMI)、生命体征、并发症发生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预后营养指数(PNI)等,分析TEVAR治疗ATBAD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BMI、脑梗死、白蛋白水平、PN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NI均是TEVAR治疗ATBAD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年龄、PNI均是TEVAR治疗ATBAD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临床上应密切关注上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主动脉夹层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预后营养指数 年龄
下载PDF
可扩张鞘管在复杂髂股动脉入路经皮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研究
8
作者 俞靖凡 徐国雄 +4 位作者 张志轩 方昌文 许晨 顾一名 金一琦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079-1084,共6页
目的:本研究评估在经皮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 TEVAR)中,可扩张鞘管用于复杂髂股动脉入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本中心接受TEVAR治疗的18例患者,其中男性12例... 目的:本研究评估在经皮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 TEVAR)中,可扩张鞘管用于复杂髂股动脉入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本中心接受TEVAR治疗的18例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6例。共纳入25个髂股动脉入路。随访并记录术前、术后30d和90d随访患者髂股动脉入路血管直径及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30d随访入路血管最小直径及平均直径较术前增大值中位数分别为0.5(0.1,1.2)mm(Z=-4.207,P<0.001)、0.2(0.1,0.3)mm(Z=-3.096,P=0.002),术后90d随访入路最小直径及平均直径较术后30d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者发生假性动脉瘤(SIR2级),经皮注射凝血酶治疗。随访期间无其他入路相关并发症发生,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结论:在TEVAR术中将可扩张鞘管应用于复杂髂股动脉入路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扩张鞘管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复杂髂股动脉入路
下载PDF
冠状动脉腔内影像学在自发性冠脉夹层中的应用
9
作者 元锋 金基永 《中国老年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8-511,共4页
自发性冠脉夹层(SCAD)定义为非动脉粥样硬化、创伤及医源性因素引起的冠状动脉夹层。SCAD主要机制为由于壁内血肿(IMH)或内膜断裂导致冠状动脉阻塞,而非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冠脉内血栓导致,具体可表现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心源性... 自发性冠脉夹层(SCAD)定义为非动脉粥样硬化、创伤及医源性因素引起的冠状动脉夹层。SCAD主要机制为由于壁内血肿(IMH)或内膜断裂导致冠状动脉阻塞,而非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冠脉内血栓导致,具体可表现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心源性猝死。SCAD的发病受到性别、怀孕、激素水平、炎症性疾病、肌纤维发育不良、遗传因素及环境、身体和情感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冠脉夹层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腔内影像学 血管内超声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下载PDF
针刺原位开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累及主动脉弓
10
作者 朱俊龙 徐通洁 +5 位作者 李朋 代江红 陈豪 窦涠 刘勇 何虎强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17-521,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原位开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主动脉夹层(AD)累及主动脉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接受针刺原位开窗TEVAR重建主动脉弓分支的AD累及主动脉弓患者,记录开窗数目、技术成功率及治疗相关并发症;通过随访评估夹层... 目的观察针刺原位开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主动脉夹层(AD)累及主动脉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接受针刺原位开窗TEVAR重建主动脉弓分支的AD累及主动脉弓患者,记录开窗数目、技术成功率及治疗相关并发症;通过随访评估夹层修复、开窗分支血管通畅性及有无内漏等,记录患者生存情况。结果对16例均成功植入主动脉主体支架;对其中4例植入Z0、Z1及Z2区三开窗支架,6例植入Z1及Z2区双开窗支架,2例植入Z0及Z1区双开窗支架,4例植入Z2区单开窗支架。头臂干(BCT)开窗成功率83.33%(5/6),对1例未成功开通者行左颈总动脉(LCCA)-右颈总动脉搭桥术;LCCA开窗成功率100%(12/12);左锁骨下动脉(LSA)开窗成功率87.50%(14/16),对2例未顺利开窗者改行腋-腋动脉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治疗技术成功率100%(16/16)。TEVAR中1例发生Ⅰa型内漏,以弹簧圈栓塞后好转;1例TEVAR结束后出现心包压塞而死亡。15例接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期间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主体支架近端起始处局部小夹层各1例,均未经特殊处理而改善;1例出现Ⅰ型、2例出现Ⅲ型内漏,予近端开窗覆膜支架植入或以弹簧圈栓塞后好转;1例因冠心病死亡。结论针刺原位开窗TEVAR治疗AD累及主动脉弓有效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夹层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原位开窗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胸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在破裂性胸降主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11
作者 朱洪江 赵鹏鹏 +3 位作者 颜峰 屈长征 符延波 彭长铁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28-732,共5页
目的 评价破裂性胸降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效果,并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3年6月张家界市人民医院血管介入外科收治的8例破裂性胸降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例,女性4例,中位年龄70.5岁(61~78岁)。8例术前... 目的 评价破裂性胸降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效果,并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3年6月张家界市人民医院血管介入外科收治的8例破裂性胸降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例,女性4例,中位年龄70.5岁(61~78岁)。8例术前均行主动脉CTA检查明确胸降主动脉瘤且存在胸腔或(和)纵隔血肿,均急诊行胸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结果 6例患者胸降主动脉瘤隔绝彻底,其中2例患者采用烟囱支架技术重建左锁骨下动脉。另外2例患者存在少量Ⅰa型内漏,在近端植入CUFF支架后内漏消失。住院期间1例患者发生食管主动脉瘘导致脓毒性休克死亡,3例患者术后出现呼吸衰竭,行胸腔穿刺引流、抗感染、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后恢复。2例患者术后出现缺血性脑卒中,1例表现为患侧肢体肌力3级伴语言障碍,1例表现为患侧肢体肌力4级伴语言障碍。随访期间1例术后7个月再次突发胸痛死亡,1例未植入烟囱支架的患者于术后18个月出现Ⅰa型内漏,近端植入CUFF支架后内漏消失。其余5例病例随访期间情况良好。结论 破裂性胸降主动脉瘤行腔内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性胸降主动脉 胸主动脉 胸主动脉腔内隔绝术 覆膜支架
下载PDF
经皮肾动脉腔内成形术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肾动脉狭窄的疗效
12
作者 夏林述鑫 金星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39-142,160,共5页
目的 探讨经皮肾动脉腔内成形术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肾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93例肾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6,经皮肾动脉腔内成形术联... 目的 探讨经皮肾动脉腔内成形术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肾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93例肾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6,经皮肾动脉腔内成形术联合支架植入术)和对照组(n=47,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血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0 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两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0 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83%(45/46),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85%(3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肾动脉腔内成形术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肾动脉狭窄,可改善患者的管腔狭窄情况,利于其血压及肾功能的恢复,可进一步提升肾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经皮肾动脉腔内成形术 支架植入术 疗效
下载PDF
不同介入治疗时间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用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
13
作者 朱双雄 《大医生》 2024年第9期87-89,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介入治疗时间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用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2年12月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TBA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发病时间分为... 目的分析不同介入治疗时间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用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2年12月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TBA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发病时间分为急性期组(90例,<14 d)和非急性期组(30例,≥1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假腔血栓形成情况、主动脉重塑情况和预后情况。结果急性期组患者平均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非急性期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组患者假腔血栓形成情况优于非急性期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真腔/主动脉直径比值高于术前,假腔/主动脉直径比值低于术前,且急性期组真腔/主动脉直径比值高于非急性期组,假腔/主动脉直径比值低于非急性期组(均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和再次手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期TBAD患者行TEVAR介入治疗的平均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较短,主动脉重塑效果好,安全性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介入时间 动脉重塑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中并发症及处理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兰清 喻卓 +3 位作者 叶青 潘家华 杨源 张瑞云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34-35,共2页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和血管支架植入术 (Stenting)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 :1996年 10月至 1999年 10月冠心病 6 5例 ,男 5 8例 ,女 7例 ,不稳定心绞痛 41例 ,心肌梗塞后恢复期 15例 ,劳累心绞痛 9例。冠状动脉...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和血管支架植入术 (Stenting)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 :1996年 10月至 1999年 10月冠心病 6 5例 ,男 5 8例 ,女 7例 ,不稳定心绞痛 41例 ,心肌梗塞后恢复期 15例 ,劳累心绞痛 9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病变 16例 ,双支病变 2 8例 ,三支病变 2 1例。A型病变 10例 ,B型病变 30例 ,C型病变 2 5例 ,LVEF36 %~ 92 % ,平均 5 4%。应用介入心脏技术共治疗病变血管 96支 ,46例 5 9支血管植入 73个不同种类的血管支架。结果 :术中发生并发症 9例次 ,包括血管内膜撕裂 (2例 ) ,心室纤颤 (2例 ) ,急性血管闭塞 (2例 ) ,心包填塞 (1例 ) ,支架脱落 (1例 )和钢丝穿破血管 (1例 ) ,并发症发生率 13 8%。 70个支架植入成功 ,3个失败 ,支架植入成功率 95 9%。结论 :血管支架对于冠心病治疗具有很好效果 ,但会发生一些难以预测的并发症 ,及时发现和处理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腔内支架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并发症 冠心病 治疗
下载PDF
限制性裸支架联合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的效果
15
作者 林文明 张佳靖 宴金亮 《西藏医药》 2024年第1期78-80,共3页
目的 探讨采用限制性裸支架(BRS)联合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对患者术后主动脉重塑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福建省漳州市医院2020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80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TEVAR+RBS... 目的 探讨采用限制性裸支架(BRS)联合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对患者术后主动脉重塑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福建省漳州市医院2020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80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TEVAR+RBS组40例及TEVAR组40例。两组均行对应手术治疗,并进行CTA检查。比较两组术后主动脉重塑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TEVAR+RBS组的覆膜支架末端层面与膈肌封面的真腔面积增大率、假腔面积缩小率均大于TEVAR组(P<0.05);TEVAR+RBS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TEVAR组(P<0.05)。结论应用TEVAR联合BRS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对改善患者术后主动脉重塑的效果良好,且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主动脉夹层 限制性裸支架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动脉重塑 并发症
下载PDF
手术时机对非复杂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胸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后主动脉重构的影响
16
作者 李键芬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6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时机对非复杂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胸主动脉腔内隔绝术(TEVAR)后主动脉重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3年5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非复杂型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患者200例的病历资料。所... 目的:探讨手术时机对非复杂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胸主动脉腔内隔绝术(TEVAR)后主动脉重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3年5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非复杂型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患者200例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TEVAR治疗,根据发病至手术时间分组,发病1~14 d进行手术的急性期患者为对照组(n=112),发病15~30 d进行手术的亚急性期患者为观察组(n=88)。对比两组术后主动脉各平面真假腔变化。结果:术后,两组A平面真腔直径(TD)、真腔面积(TS)升高,假腔直径(FD)、假腔面积(FS)降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B平面TD、TS升高,FD、FS降低(P<0.05);两组C平面TS升高,FD、FS降低(P<0.05);两组B、C平面TD、FD、TS、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亚急性期对非复杂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TEVAR术的治疗效果更好,患者主动脉近端重构良好,可有效预防夹层破裂,纠正远端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复杂型B型主动脉夹层 胸主动脉腔内隔绝术 动脉重构 手术时机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旋磨术现况──适应症、疗效和合并症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南山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1997年第2期49-51,共3页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旋磨术 适应症 成功率 PTCR 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血管急性闭塞 再狭窄率 急性血管闭塞 分叉处病变 PTCA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术并成形术治疗中间型冠状动脉综合征一例报告
18
作者 徐坚 孙建辉 +2 位作者 张邢炜 李雄 金建芬 《广西医学》 CAS 2002年第2期271-271,共1页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术 治疗 中间型冠状动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病例报告
下载PDF
直接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19
作者 梁岩 游卫华 +4 位作者 江隆福 徐国帆 许庆波 杨辉 陆宇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1999年第3期210-212,共2页
急性心肌梗死近年来大规模地推广应用静脉溶栓治疗,抢救了不少生命。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上将又是一项有效的治疗措施。我科1995年8月~1998年4月,对4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作直接FTCA,取得满意临床效果。
关键词 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急性心肌梗死 广东省茂名市 硝酸甘油 急性心肌梗塞 静脉溶栓治疗 心律失常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血管再通 心内科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改变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整体功能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郑宏超 丁跃有 +3 位作者 孙兴国 杨坚 李擎 刘方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4期378-382,共5页
目的:应用症状限制极限负荷心肺运动试验(CPET)评估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CI)治疗前后的整体心肺功能变化。方法:入选2014年8月至12月在本院经冠脉造影和心脏超声等检查诊断为稳定性冠心病患者59例,择期行PCI治... 目的:应用症状限制极限负荷心肺运动试验(CPET)评估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CI)治疗前后的整体心肺功能变化。方法:入选2014年8月至12月在本院经冠脉造影和心脏超声等检查诊断为稳定性冠心病患者59例,择期行PCI治疗31例(PCI组),另单纯药物保守治疗28例为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CPET。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CPET,无任何并发症。药物对照组治疗前后所有功能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PCI组治疗后仅无氧阈、峰值摄氧量和峰值氧脉搏比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其他指标变化不显著(P>0.05)。CPET评估个体化分析发现PCI组治疗后升高(≥10%)峰值摄氧量和峰值氧脉搏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CI通过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可明显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提高运动能力。CPET是客观定量评估冠心病治疗效果的一种客观、定量、安全、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冠心病 心肺运动试验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 药物治疗 治疗效果 客观定量评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