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7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及磁共振血管造影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诊断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中锋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4年第1期65-69,共5页
目的 探究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I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20年6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均行3D-ASL、MRA、DWI技术检查。分析ASL与DW... 目的 探究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I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20年6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均行3D-ASL、MRA、DWI技术检查。分析ASL与DWI检出率、ASL与MRA检出率及MRA检出血管狭窄程度。结果 参与本次研究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行DWI检查均可见弥散受限高信号,检出率可达100%,其中73例患者为大面积脑梗死,行ASL检查时可见灌注异常;另27例患者均为小面积脑梗死,ASL检查可见11例脑部灌注显示。大面积脑梗死ASL>DWI组患者检出IP概率高于小面积脑梗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L<DWI组及ASL≈DWI组患者在不同梗死情况中IP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小面积脑梗死的27例患者中经MRA检出2级狭窄5例,3级狭窄6例,行ASL检查时可见病灶区域均呈低灌注表现,16例患者在ASL检查中均未见明显异常。而发生大面积脑梗死的73例患者中经MRA检出0~2级狭窄56例,行ASL检查可见高低不等灌注及高灌注各2例,52例患者均表现为低灌注。经MRA检查检出3级狭窄17例,行ASL检查可见内低周高灌注及高灌注各2例,其余13例均表现为低灌注。ASL<DWI组MRA狭窄中以4级为主,ASL≈DWI组MRA狭窄以2~3级为主,ASL>DWI组狭窄以0~1级为主。结论3D-ASL、MRA、DWI在IP诊断中能够及时明确病灶灌注情况及病灶位置,同时还可明确责任血管情况,对判断IP病情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 三维动脉自标记 弥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超 岳奎涛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4期195-198,共4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一种高病死率的脑血管疾病,对人类的健康影响极其深远。目前,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three-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一种高病死率的脑血管疾病,对人类的健康影响极其深远。目前,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three-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逐步投入实践之中,在诊断AIS方面已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本文将综述3D-ASL、DWI技术在临床诊治AIS中的应用情况,为接下来的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磁共振动脉自标记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应用进展
下载PDF
基于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成像的2型糖尿病患者大脑灌注特征网络研究
3
作者 班淇琦 瞿航 +2 位作者 王苇 赵义 朱珠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3-77,102,共6页
目的利用MR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分析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大脑微循环血流灌注及灌注特征模式的改变,并分析这些变化与生化指标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选取就诊于我院符合T2DM诊断标准的患... 目的利用MR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分析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大脑微循环血流灌注及灌注特征模式的改变,并分析这些变化与生化指标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选取就诊于我院符合T2DM诊断标准的患者28人,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组26人,进行ASL成像,进行基于体素水平的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比较两组间大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及灌注特征网络的改变。结果与HC组比较,糖尿病患者两侧中央旁小叶、左侧补充运动区、两侧扣带回中部、左侧岛盖部额下回、左侧颞中回、左侧颞下回等区域的灌注明显较低(P<0.05,GRF多重比较校正)。与疾病相关的两个灌注网络的方差组分占总方差的比率分别为17.6%和11.7%(位于95%置信区间)具有显著性。第一个灌注网络特征表达值与空腹血糖明显正相关(r=0.32,P=0.001),以第二个灌注特征网络为模板提取的糖尿病组CBF与患者空腹血糖负相关(r=0.12,P=0.03)。结论糖尿病患者部分脑区血流灌注降低,基于主成分的灌注特征能够区分T2DM患者与HC,其灌注模式的改变反映了大脑血流灌注的重塑,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及干预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动脉自标记 磁共振成像 主成分分析 灌注特征
下载PDF
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在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血流动力学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4
作者 范凌燕 邢国平 +2 位作者 吴晓丽 于海宁 郭国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6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在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血流动力学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小血管病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MoCA量表认知功能评估并分为认知障碍组(30例)及认知正常为对照组(30例),采用不同PLD(1....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在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血流动力学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小血管病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MoCA量表认知功能评估并分为认知障碍组(30例)及认知正常为对照组(30例),采用不同PLD(1.5 s、2.5 s)行3D-ASL脑灌注成像,应用GE AW4.5工作站对双侧额叶、颞叶、顶叶、海马及颞顶交界处进行镜面对称测量(CBF_(1.5)、CBF_(2.5)),比较两组WMLs评分差异,分析WMLs评分/MoCA量表评分与各脑区CBF的相关性。结果认知障碍组WML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认知障碍组双侧额叶、颞叶、顶叶、海马及颞顶交界处的CBF_(1.5)值均明显较低,认知障碍组双侧额叶、颞叶与海马区的CBF_(2.5)值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PLD下,认知障碍组患者的双侧额叶CBF_(1.5)与CBF_(2.5)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额叶CBF_(1.5)值/CBF_(2.5)值与WML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双侧额叶、颞叶、海马CBF_(1.5)值及双侧额叶、海马、左侧颞叶CBF_(2.5)值与MoCA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3D-ASL技术中PLD=1.5 s指标下对识别VCI患者脑低灌注的敏感度较高,而PLD=2.5 s指标下特异度较高;WMLs与VCI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标记成像 血管性认知障碍 血流动力学 脑白质损害
下载PDF
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在评估脑血管侧支循环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胥海洋 孙雨蒙 +1 位作者 李璐 于薇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20-323,共4页
脑血管疾病指的是因多种脑血管问题导致的脑部损伤,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脑栓塞、动静脉畸形等。此外,颅内动脉炎是导致年轻女性出现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1]。一旦发生脑血管疾病会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很大损害,引起生活质量下降,甚至... 脑血管疾病指的是因多种脑血管问题导致的脑部损伤,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脑栓塞、动静脉畸形等。此外,颅内动脉炎是导致年轻女性出现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1]。一旦发生脑血管疾病会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很大损害,引起生活质量下降,甚至致死、致残。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症状为脑出血和脑缺血引发的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如头痛、失语和偏瘫等,主要病因是血管破裂和堵塞,但其背后的脑侧支循环与症状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决定着治疗方式和临床结局,这就是脑血管的代偿与适应机制[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自标记技术 磁共振成像 脑卒中 脑血管侧支循环
下载PDF
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技术及其评价缺血性卒中患者脑血流灌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6
作者 王敏 王宝军 +1 位作者 刘国荣 李玮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277-280,共4页
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是近年来检测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的一项新技术,与传统注射对比剂的磁共振灌注成像方法相比,ASL以动脉血内自由弥散的水质子为内源性示踪剂,不需注射外源性对比剂,可降低成本,并具有无... 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是近年来检测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的一项新技术,与传统注射对比剂的磁共振灌注成像方法相比,ASL以动脉血内自由弥散的水质子为内源性示踪剂,不需注射外源性对比剂,可降低成本,并具有无创、简便、易重复等优点.现就ASL磁共振灌注技术对缺血性卒中的诊断价值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磁共振灌注成像 动脉自标记
下载PDF
磁共振区域动脉自旋标记脑灌注成像技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勇 何玲 +2 位作者 李郑 陈晗梅 李一鸣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9期1561-1564,共4页
目的初探区域动脉自旋标记(TASL)脑灌注成像技术选择性标记两侧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分布区。方法使用区域动脉自旋标记成像方法对48例患者的左右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进行标记,得到上述不同血管的脑血流量分布图,并分析其图像质... 目的初探区域动脉自旋标记(TASL)脑灌注成像技术选择性标记两侧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分布区。方法使用区域动脉自旋标记成像方法对48例患者的左右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进行标记,得到上述不同血管的脑血流量分布图,并分析其图像质量。结果获得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血流分布区的同时得到脑血流分布异常、侧枝循环的血流分布区。结论区域动脉自旋标记脑灌注成像可以获得不同血管的脑血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灌注 动脉自标记
下载PDF
3.0T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及伪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在单侧烟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8
作者 唐小平 余期云 +1 位作者 王志强 肖新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8-352,共5页
目的探讨3.0T高分辨率磁共振(HR-MRI)血管壁成像及伪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技术诊断及评估单侧烟雾病(MMD)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DSA确诊的17例单侧MMD患者行3D-TOF MRA、HR-MRI及3DpCASL检查。分析单侧MMD患者大脑中动脉(MCA)狭... 目的探讨3.0T高分辨率磁共振(HR-MRI)血管壁成像及伪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技术诊断及评估单侧烟雾病(MMD)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DSA确诊的17例单侧MMD患者行3D-TOF MRA、HR-MRI及3DpCASL检查。分析单侧MMD患者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段管壁外缘面积,狭窄类型(偏心或向心性),管壁信号强度(均匀或不均匀)及狭窄段周围血管,评估单侧MMD脑血流灌注情况。结果单侧MMD患者受累侧MCA狭窄段管壁外缘面积为(2.17±0.39)mm2,镜像侧为(6.11±0.37)mm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2,P<0.001)。17例单侧MMD患者均表现为单一受累MCA管腔均匀缩小或闭塞,管壁信号强度一致,狭窄段周围出现2个以上流空血管影,累及同侧颈内动脉(ICA)末端。受累侧MCA供血区(额颞叶)CBF值为(24.76±10.86)ml/min/100g,低于镜像侧的(59.84±9.72)ml/min/100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9,P<0.001),受累侧枕叶CBF值为(47.59±7.26)ml/min/100g,镜像侧为(48.30±9.06)ml/min/100g,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0,P=0.49)。结论单侧MMD患者的HR-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提示诊断。3D-pCASL技术能反映单侧MMD患者脑血流灌注的基本情况,可用于临床评估与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烟雾病 脑灌注 高分辨率磁共振 动脉自标记
下载PDF
磁共振血管成像与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中的特点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文华 卢东霞 +1 位作者 王殿峰 张凤翔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年第4期23-24,共2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与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3D-ASL)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诊断中的变化特点。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TIA患者60例,均行MRA和3D-ASL检查,对比分析MRA、3D-ASL及联合检查对TIA的诊断价值。结果联合检查的诊断正... 目的分析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与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3D-ASL)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诊断中的变化特点。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TIA患者60例,均行MRA和3D-ASL检查,对比分析MRA、3D-ASL及联合检查对TIA的诊断价值。结果联合检查的诊断正确率高于3D-ASL检查及MRA检查。3D-ASL检查发现,随着梗死病灶由急性向慢性转变,T1W1信号逐渐降低,T2W1信号逐渐升高,FLAIR T2W1显示佳,可反映脑血流灌注低信号区,而MRA检查示双侧大脑前、中动脉中断中度血管狭窄。结论 MRA与3D-ASL检查各具优势,但MRA联合3D-ASL检查对TIA的诊断正确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三维动脉自标记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技术在脑部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晶 付旷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2期155-157,共3页
灌注成像有助于了解组织局部血流动力学及功能方面的变化,能够从病理和生理学角度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及用于疗效评估。动脉自旋标记( 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磁共振( MRI)灌注成像方法,凭借其非侵袭性、... 灌注成像有助于了解组织局部血流动力学及功能方面的变化,能够从病理和生理学角度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及用于疗效评估。动脉自旋标记( 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磁共振( MRI)灌注成像方法,凭借其非侵袭性、无电离辐射及可重复性好等诸多优势,近年来得到了较快速发展,尤其是在脑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已经逐渐得到临床认可。现就ASL技术在脑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成像技术 动脉自标记 脑部疾病 磁共振 应用 ARTERIAL ASL技术 疾病诊断
下载PDF
磁共振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分析初诊早发型抑郁症患者脑血流灌注
11
作者 孙晨曦 刘天赐 +1 位作者 尹常青 刘树伟 《解剖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4期493-500,共8页
目的使用磁共振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技术,分析初诊早发型抑郁症(EOD)患者脑血流灌注改变,并探究其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65例初诊EOD患者(EOD组)和55名健康志愿者(HC组)的汉密尔顿抑郁(HAMD)评分及童年创伤量表(C... 目的使用磁共振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技术,分析初诊早发型抑郁症(EOD)患者脑血流灌注改变,并探究其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65例初诊EOD患者(EOD组)和55名健康志愿者(HC组)的汉密尔顿抑郁(HAMD)评分及童年创伤量表(CTQ)评分,采集两组被试者的颅脑3D T1WI和3D-pCASL图像,采用SPM 12、DPABI_V7.0软件对两组图像进行预处理及统计学分析,用Xjview 10.0软件对两组进行全脑水平的脑血流(CBF)值分析,用SPSS 25.0软件评估脑血流值与HAMD评分及CTQ评分的相关性。结果EOD组与HC组相比,CBF值明显减低[P<0.05,团块>50,经错误发现率(FDR)校正]的区域有右岛盖部额下回(t=5.87)及右颞顶枕交界区(TPO)(t=6.49),CBF值明显增加(P<0.05,团块>50,经FDR校正)的区域有左侧额上回(t=5.31)和左侧岛叶(t=4.70)。结论EOD患者中伴有童年创伤经历者占比较大,CBF改变表现为同时存在CBF减少区与CBF增加区,其中右侧TPO区域的CBF值与HAMD评分成负相关关系;左侧额上回CBF值与CTQ量表的总得分及其中的躯体忽视指标成正相关关系。与不区分早发型与晚发型抑郁症的研究结果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型抑郁症 血流灌注 童年创伤 磁共振成像 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标记
下载PDF
磁共振血管成像与三维动脉自旋标记脑灌注成像技术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一致性比较 被引量:30
12
作者 王华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脑灌注成像技术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一致性。方法我院收治的考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20例,均通过MRA、3D-ASL脑灌注成像技术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为金标准,比较MR...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脑灌注成像技术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一致性。方法我院收治的考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20例,均通过MRA、3D-ASL脑灌注成像技术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为金标准,比较MRA成像与3D-ASL诊断结果与金标准的一致性。结果3D-ASL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与金标准一致性Kappa=0.794高于MRA诊断Kappa=0.462(P<0.05);3D-ASL诊断正常类型、短暂性脑缺血、小面积脑梗死与金标准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838,0.767,0.868高于MRA诊断Kappa值0.541,0.563,0.642(P<0.05);两种检测方法检测大面积脑梗死与金标准一致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ASL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类型诊断一致性高于M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三维动脉自标记技术 磁共振血管成像
下载PDF
MR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价值 被引量:8
13
作者 胡明辉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9年第9期1977-1982,共6页
目的:分析MR三维动脉自旋标记(three-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技术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 目的:分析MR三维动脉自旋标记(three-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技术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在河南省中医院住院且临床诊断为TIA的患者92例,均行MR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MRA及3D-ASL检查,对病变检出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2例TIA患者,MR-DWI均显示阴性。MRA联合3D-ASL检查诊断的敏感度为78.26%(72/92),明显高于单一MRA(51.09%)或3D-ASL检查(6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RA与3D-ASL均显示阳性37例,MRA显示阳性而3D-ASL显示阴性14例,MRA显示阴性而3D-ASL显示阳性21例,二者均显示阴性20例。结论:3D-ASL联合MRA检查能够提高TIA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磁共振成像 三维动脉自标记 磁共振血管成像
下载PDF
CT颅脑灌注与磁共振成像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前术后脑血流灌注改变一致性的研究
14
作者 胡佳音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4年第5期377-380,共4页
目的探讨CT颅脑灌注与磁共振成像(MRI)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前、术后脑血流灌注改变一致性的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90例,术前及术后均经CT颅脑灌注与MRI... 目的探讨CT颅脑灌注与磁共振成像(MRI)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前、术后脑血流灌注改变一致性的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90例,术前及术后均经CT颅脑灌注与MRI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成像检查,比较CT颅脑灌注与MRI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成像手术前后参数值、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前术侧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值低于对侧(P<0.05),术后两侧CBF、CBV、MT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术侧与对侧CBF值均升高,术侧升高程度大于对侧;而CBV、MTT均降低,术侧降低程度小于对侧(P<0.05);术前术侧脑血流量值低于对侧(P<0.05),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术侧与对侧脑血流量值均升高,术侧升高程度大于对侧(P<0.05),与CT颅脑灌注结果相似;基于CT颅脑灌注和MRI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成像的CBF变化率相关性显示,术侧与对侧成正相关,且MRI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成像的CBF变化率更高(P<0.05)。结论CT颅脑灌注与MRI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均可测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前后脑血流灌注情况,MRI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在观察脑血流值变化上与CT颅脑灌注具有一致性且其为无创性,可用于定量评估手术前后脑血流动力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膜切除术 灌注成像 脑血管循环 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标记成像
下载PDF
基于动脉自旋标记成像技术探讨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对早产儿脑血流量的影响
15
作者 王彬 张晨 +4 位作者 秦璠玥 张萌 马徜徉 薛倩茹 徐发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1-824,共4页
目的:基于动脉自旋标记成像技术(ASL)探讨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对早产儿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治疗的37例NEC早产儿,按胎龄(±3 d)、出生体重(±300 g)1∶... 目的:基于动脉自旋标记成像技术(ASL)探讨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对早产儿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治疗的37例NEC早产儿,按胎龄(±3 d)、出生体重(±300 g)1∶1匹配同期未患NEC的早产儿作为对照;所有早产儿均于纠正胎龄35~40周完善头颅常规MRI及ASL检查,获取脑血流值。应用线性回归分析NEC对不同脑功能区脑血流值的影响。2组患儿均于矫正胎龄40~44周时进行NBNA评分。结果:控制混杂因素后,NEC可升高早产儿右侧额叶、双侧颞叶、右侧枕叶、双侧基底神经节及双侧丘脑的脑血流值[β′(95%CI)分别为0.281(0.267~6.117)、0.234(0.055~4.088)(左侧)、0.318(0.601~5.736)(右侧)、0.272(0.234~8.523)、0.386(1.702~8.032)(左侧)、0.377(1.690~8.755)(右侧)、0.389(2.297~10.890)(左侧)、0.318(0.919~8.884)(右侧),P<0.05]。纠正胎龄40~44周,NEC组和对照组NBNA评分分别为36(34,37)、37(35,3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7)。结论:早产儿发生NEC后脑血流值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动脉自标记成像技术 脑血流值 早产儿
下载PDF
MR动脉自旋标记成像技术在脑血管病及相关认知障碍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16
作者 王茂雪 周飞 +1 位作者 魏良鹏 张冰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动脉自旋标记(ASL)为无需对比剂的MR脑灌注成像技术,与金标准对比剂灌注成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随着ASL在中枢神经系统重大疾病中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多延迟ASL、4D ASL和超选择单支血管标记技术在脑血管病及相关认知障碍疾病中的应用,大... 动脉自旋标记(ASL)为无需对比剂的MR脑灌注成像技术,与金标准对比剂灌注成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随着ASL在中枢神经系统重大疾病中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多延迟ASL、4D ASL和超选择单支血管标记技术在脑血管病及相关认知障碍疾病中的应用,大幅提升了ASL的应用效能。就ASL的技术进展及其在脑血管病和相关认知障碍疾病中的应用进行评述,以期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ASL新技术,为病人提供简便易行和经济的影像检查方法,为个体化诊断及治疗决策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自标记 磁共振成像 脑灌注 脑血管病 认知障碍疾病
下载PDF
多导睡眠监测联合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检查在失眠症诊断中的应用
17
作者 倪小红 吕衍文 +2 位作者 柯红艳 田宇 廖远高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8期1010-1014,共5页
目的:研究多导睡眠监测联合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检查在失眠症诊断中的应用。方法:神经内科门诊收治的失眠症患者42名为研究对象,同期纳入对照组41名。对两组患者进行睡眠习惯问卷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估,多导睡眠监测和磁共振动脉自... 目的:研究多导睡眠监测联合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检查在失眠症诊断中的应用。方法:神经内科门诊收治的失眠症患者42名为研究对象,同期纳入对照组41名。对两组患者进行睡眠习惯问卷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估,多导睡眠监测和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扫描。结果:失眠组入睡所需时间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睡眠时长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水平无显著差异;失眠组患者总睡眠时间及快动眼睡眠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睡眠潜伏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非快动眼睡眠S1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S2~S4期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失眠组患者双侧前额叶、右侧颞叶、左侧顶叶、右侧丘脑、脑桥等区域灌注均显著升高(P<0.05),而双侧岛叶、双侧基底节等区域灌注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多导睡眠监测联合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检查能够精确量化睡眠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症 多导睡眠监测 磁共振 动脉自标记
下载PDF
动脉自旋标记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在颅脑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史张 刘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512-1516,共5页
动脉自旋标记(ASL)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是一种以动脉血中水的氢质子作为内源性对比剂的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其以无创、简便、成本低、可定量测量脑血流量(CBF)、可重复性高等优点得到了临床的广泛关注和应用。如今,颅脑疾病是国内外临床... 动脉自旋标记(ASL)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是一种以动脉血中水的氢质子作为内源性对比剂的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其以无创、简便、成本低、可定量测量脑血流量(CBF)、可重复性高等优点得到了临床的广泛关注和应用。如今,颅脑疾病是国内外临床及科研工作者最为关注的高发疾病之一,而ASL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对颅脑疾病的检查和诊断大有裨益。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有关ASL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在评估脑血管疾病、脑肿瘤及精神疾病中应用的国内外文献,为ASL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在颅脑疾病中的后续研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旋标记 磁共振成像 脑血管障碍 脑肿瘤 精神障碍
下载PDF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9
作者 黄元发 杜红 +4 位作者 刘峰 邹南安 胡含明 王敬朋 王爱华 《医疗装备》 2018年第11期3-4,共2页
目的分析研究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3D-ASL)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48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均接受3D-ASL和MRA检查,观察患者MRA下血管形态,并检测相对... 目的分析研究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3D-ASL)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48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均接受3D-ASL和MRA检查,观察患者MRA下血管形态,并检测相对脑流量(r CBF),分析对比3D-ASL和MRI的诊断结果。结果 3D-ASL联合MRA的血管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独使用MRA及3D-ASL(P<0.05);健侧r CBF明显高于患侧(P<0.05);17例TIA患者3D-ASL与MRA诊断一致率为64.71%;大面积梗死患者3D-ASL灌注异常与MRA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而小面积梗死患者3D-ASL灌注异常与MRA的一致率为27.78%。结论 3D-ASL在TIA中的诊断价值高于MRA,且前者能够定量分析TIA患者早组织血流灌注程度,两者联合使用,可进一步提高TIA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脉自标记技术 磁共振血管成像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下载PDF
定量脑电图联合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在急性脑梗死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19
20
作者 车春晖 阮杏林 +5 位作者 林寿金 魏笑凡 黄华品 陆剑平 林霖 林海龙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5016-5019,共4页
目的探讨脑电图慢波化比率〔(θ+δ)/(α+β)值,DTABR〕、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SL)检测相对脑血流量(r CBF)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46例发病7 d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记录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洛桑... 目的探讨脑电图慢波化比率〔(θ+δ)/(α+β)值,DTABR〕、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SL)检测相对脑血流量(r CBF)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46例发病7 d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记录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洛桑卒中预后评分(ASTRAL),脑电监测DTABR,ASL测量梗死区即感兴趣区(ROI)的CBF-ROI及对侧镜像区(ROM)的CBF-ROM,计算CBF-ROI/CBF-ROM得到相对脑血流量(r CBF),随访发病28 d的Barthel指数(BI),分析预后与上述指标的关系,探讨预测脑梗死预后的因素。结果 46例患者中BI>60分35例,≤60分11例。预后不良组的女性比例较高,梗死体积、入院NIHSS评分、ASTRLA评分、DTABR患/健侧增加,CBF、r CBF值减少。Barthel指数与入院NIHSS评分、ASTRAL评分、梗死体积、DTABR患/健侧均呈负相关(r=-0.862,P=0.000;r=-0.772,P=0.000;r=-0.520,P=0.000;r=-0.414,P=0.004),与CBF-ROI、r CBF呈正相关(r=0.331,P=0.025;r=0.538,P=0.000)。DTABR患/健侧与r CBF呈负相关(r=-0.302,P=0.044)。入院NIHSS评分、DTABR患/健侧是预测脑梗死预后的危险因素,NIHSS评分、DTABR患/健侧越高预后越差。入院NIHSS评分8分,DTABR患/健侧1.159是预测不良预后敏感度及特异性均较好的界值。结论入院NIHSS评分联合定量脑电图DTABR有助于急性脑梗死的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脑电图 磁共振动脉自标记成像 区域脑血流量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