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动脉血流阻断治疗肝癌的进展
1
作者 樊嘉 伍福乐 《铁道医学》 1987年第5期311-313,共3页
50年代初,Markowitz提出了肝动脉结扎(HAL)治疗肝癌的概念。其后的临床应用表明,此法可导致肝癌细胞的大量坏死,使不能手术的肝癌患者生存期延长。70年代中期兴起的肝动脉栓塞术(HAE)它是HAL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肝癌患者 血供 生存期 HAE 动脉血流阻断 栓塞剂 肝细胞肝癌 肝肿瘤 胃十二指肠动脉
下载PDF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血流阻断治疗有症状的子宫肌瘤 被引量:1
2
作者 陆琳 赵平武 +1 位作者 王东 孙彤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4年第1期54-56,共3页
近年来很多微创技术用于子宫肌瘤的治疗 ,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有症状的子宫肌瘤已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治疗有症状的子宫肌瘤能达到同样效果 ,且能避免X线辐射及可能出现的严重并发症。
关键词 腹腔镜 子宫动脉血流阻断 治疗 有症状性子宫肌瘤 肌瘤切除术
下载PDF
选择性脑超深低温技术对猴颈动脉血流阻断时限的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江基尧 徐蔚 +4 位作者 杨朋范 朱诚 高永军 高国一 孙亮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4-306,共3页
目的研究选择性脑超深低温断血流对猴神经功能、神经元超微结构和对全身主要器官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一侧颈内动脉冷灌注,同侧颈内静脉回流,阻断其他颈部血管,建立选择性脑局部体外循环通路,60~80min后恢复脑血流,实验动物自然复苏。... 目的研究选择性脑超深低温断血流对猴神经功能、神经元超微结构和对全身主要器官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一侧颈内动脉冷灌注,同侧颈内静脉回流,阻断其他颈部血管,建立选择性脑局部体外循环通路,60~80min后恢复脑血流,实验动物自然复苏。脑血流阻断前后监测各主要脏器的生化指标变化、观察脑神经功能变化、定时处死动物行全脑电镜检查。结果5只猴都实现了脑选择性深低温,最低脑温达15.5±2.29℃,中心体温30.4±0.96℃。降温过程中及术后猴生命体征平稳;4只长时间存活(1~40周),术后神经功能评分无异常,神经元超微结构无明显异常;各主要脏器生化指标无显著变化。结论脑选择性深低温可明显提高脑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对全身主要器官无明显损害。为临床使用该技术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脑超深低温技术 动脉血流阻断时限 研究 神经功能 神经元超微结构
原文传递
亚低温对颅内巨大动脉瘤夹闭术临时阻断动脉血流及缺血-再灌注期的脑保护作用
4
作者 刘海根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72-174,共3页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颅内巨大动脉瘤夹闭手术中临时阻断动脉血流及缺血-再灌注期的脑保护作用。方法1998年9月-2002年6月施行颅内巨大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27例,其中13例于动脉瘤夹闭临时阻断动脉血流及缺血-再灌注期行亚低温处理(亚低温组)...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颅内巨大动脉瘤夹闭手术中临时阻断动脉血流及缺血-再灌注期的脑保护作用。方法1998年9月-2002年6月施行颅内巨大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27例,其中13例于动脉瘤夹闭临时阻断动脉血流及缺血-再灌注期行亚低温处理(亚低温组),脑温为32.0℃~35.0℃,同时监测生命体征、脑组织温度和失血量;另14例常温下手术者(常温组)作为对照,其他均同亚低温组。两组均于术后3个月根据GOS进行预后评估。结果术中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亚低温组,神经功能伤残评定等级为良好11例(84.62%),轻残1例(7.69%),死亡1例(7.69%);常温组,神经功能伤残评定等级为良好6例(42.86%),轻残4例(28.57%),重残2例(14.29%),死亡2例(14.29%),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Z=2.083,P<0.05)。结论亚低温可降低颅内巨大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对脑缺血及再灌注性损伤具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颅内巨大动脉 动脉夹闭术 动脉血流阻断 缺血-再灌注期 脑保护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基于肢体动脉血流阻断压设置止血带压力值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0
5
作者 胡娟娟 高兴莲 王曾妍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年第3期331-333,共3页
目的基于肢体动脉血流阻断压情况设置气压止血带压力值,探讨其在成人膝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整群抽取2017年6—12月在某三甲医院接受膝关节镜手术的成人患者2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 目的基于肢体动脉血流阻断压情况设置气压止血带压力值,探讨其在成人膝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整群抽取2017年6—12月在某三甲医院接受膝关节镜手术的成人患者2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下肢常规设置值450mmHg(60kPa),观察组根据2013版美国围手术期注册护士协会(AORN)指南,气压止血带辅助手术患者护理指导原则,借助气压止血带设备中动脉搏动消失探头,基于肢体动脉血流阻断压设置止血带袖带压力值。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视野评分、气压止血带压力值、止血带袖带处皮肤颜色、皮肤形态改变情况。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手术视野清晰度分别为86%、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压止血带压力值为(316.48±20.10)mmHg,对照组为固定压力值450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皮肤损伤并发症发生率为65%,观察组术后皮肤损伤发生率为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膝关节镜手术中,基于肢体动脉血流阻断压情况设置气压止血带压力值,既不影响手术医师术中视野,又可有效降低术中使用止血带产生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血带 气压 手术室护理 膝关节手术 压力值 肢体动脉血流阻断
原文传递
入肝动脉血流选择性阻断技术在肝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袁会跃 叶兴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第4期24-25,共2页
目的观察入肝动脉血流选择性阻断技术在肝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1月至2012年3月于我院消化科就诊并被诊断有肝肿瘤的患者27例,严格按照随机化的原则将所有入选患者按奇数、偶数分为对照组13例和治疗组14例,治疗组采... 目的观察入肝动脉血流选择性阻断技术在肝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1月至2012年3月于我院消化科就诊并被诊断有肝肿瘤的患者27例,严格按照随机化的原则将所有入选患者按奇数、偶数分为对照组13例和治疗组14例,治疗组采用选择性阻断入肝动脉血流,对照组采用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技术,手术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手术中出血量为(426.5±19.8)ml,手术时间为(38.2±9.0)min,丙氨酸转氨酶的升高幅度为(8.44±1.6)%,丙氨酸转氨酶恢复正常的时间为(6.9±1.4)d,对照组手术中出血量为(519.8±21.6)ml,手术时间为(41.7±10.5)min,丙氨酸转氨酶的升高幅度为(20.1±2.5)%,丙氨酸转氨酶恢复正常的时间为(10.2±1.9)d,以上各项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入肝动脉血流选择性阻断技术在肝肿瘤切除术中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肝动脉血选择性阻断技术 肝肿瘤 丙氨酸转氨酶
下载PDF
膝关节镜手术中止血带充气压设定探讨 被引量:5
7
作者 潘凡武 毕树雄 潘银河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2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手术中使用气压止血带充气压力的设定范围。方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1年3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住院接受膝关节镜手术患者66例,按接受手术时间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患者下肢气压止血带充气压力设定:...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手术中使用气压止血带充气压力的设定范围。方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1年3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住院接受膝关节镜手术患者66例,按接受手术时间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患者下肢气压止血带充气压力设定:止血带充气后肢体动脉血流阻断压(LOP)加8~10 kPa;对照组患者压力设定:止血带出厂参考压力值(80 kPa)。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止血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肢体周径及疾病构成方面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患者一般资料有可比性。两组间止血带充气时间及止血效果均无显著差异(P>0.05),止血带充气压力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下肢止血效果均满意,实验组止血带不良反应发生率(6.06%)明显低于对照组(38.39%)(P<0.05)。结论膝关节镜手术中气压止血带充气后LOP加8~10 kPa,可作为气压止血带有效个体压力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血带 有效充气压 膝关节镜 动脉血流阻断
下载PDF
基于LOP设置止血带压力值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贾志科 郭银吉 尹二成 《交通医学》 2021年第1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基于肢体动脉血流阻断压(LOP)设置止血带压力值对膝关节镜手术中视野及术后皮肤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下肢常规设置压力值,观察组基于LOP设置止血... 目的:探讨基于肢体动脉血流阻断压(LOP)设置止血带压力值对膝关节镜手术中视野及术后皮肤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下肢常规设置压力值,观察组基于LOP设置止血带压力值。比较两组术中视野清晰度优良率及术后止血带处皮肤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平均止血带压力值观察组为(316.57±20.21)mmHg,低于对照组的(450.00±6.59)mmHg,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视野清晰度优良率观察组为96.67%,对照组为9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肤并发症发生率18.33%,低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膝关节镜手术中基于LOP设置的止血带压力值降低,在有效止血和保持术野清晰度的同时,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后皮肤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动脉血流阻断 膝关节镜 视野清晰度 并发症
下载PDF
基于LOP设置止血带压力值应用于人工膝关节镜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
9
作者 刘柔清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22年第3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肢体动脉血流阻断压(LOP)设置止血带压力值在人工膝关节镜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1月我院收治的84例拟行人工膝关节镜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各42例。患者均在膝关节镜术... 目的探讨基于肢体动脉血流阻断压(LOP)设置止血带压力值在人工膝关节镜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1月我院收治的84例拟行人工膝关节镜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各42例。患者均在膝关节镜术中运用气压止血带进行止血,A组止血带设置常规压力值,B组基于LOP设置止血带的压力值。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手术视野、皮肤状况、止血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B组手术视野、皮肤状况均优于A组(P<0.05);A、B两组术后1 d的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水平及术中出血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止血带设置常规压力值或基于LOP设置止血带压力值均能在人工膝关节镜术中有效止血,而后种方式可扩大术者术中的手术视野,在减轻止血带损伤皮肤及减少术后下肢肿胀等并发症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动脉血流阻断压(LOP) 人工膝关节镜 皮肤状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