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2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循环术后持续肝素泵入对动脉路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付勤利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年第25期98-98,共1页
目的:探讨体循环术后持续肝素泵入对动脉路的影响。方法:将80例先心和后心的患者体循环术后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治疗护理干预,观察动脉压力波形,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的变化以及胸液刀口渗血感染情况... 目的:探讨体循环术后持续肝素泵入对动脉路的影响。方法:将80例先心和后心的患者体循环术后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治疗护理干预,观察动脉压力波形,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的变化以及胸液刀口渗血感染情况。结果:治疗干预组术后3天动脉路感染率,栓塞,出血发生率,正常波形率,刀口渗血率等评价指标低于对照组。结论:持续肝素甭入在维护动脉路畅通维持循环稳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循环术 持续肝素泵入 动脉路
下载PDF
经桡动脉与股动脉路径PCI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对照研究
2
作者 董月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9期40-42,共3页
探究经桡动脉与股动脉路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筛选老年冠心病患者68例,时间范围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均接受PCI治疗,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经股动脉入路)和观察组(经桡动脉入路),各34例,对比两组治疗... 探究经桡动脉与股动脉路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筛选老年冠心病患者68例,时间范围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均接受PCI治疗,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经股动脉入路)和观察组(经桡动脉入路),各34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卧床时间更短,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两组LVEF、FS、LVEDD、LVESD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予以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路径PCI治疗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动脉 动脉
下载PDF
进展期肝癌TACE动脉插管:经股动脉/左远桡动脉入路对照评价
3
作者 李鹏飞 张珈晨 +2 位作者 郑瑞鹏 吕滨 张海峰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4期426-428,共3页
中国的肝癌发病率较高,确诊时多为进展期,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其主要治疗手段。股动脉入路(TFA)普遍适用于各种血管介入,也是肝癌TACE的传统入路。桡动脉入路(TRA)是心脏介入操作(PCI)的常规入路[1-3],也被扩展应用于神经和外周血管... 中国的肝癌发病率较高,确诊时多为进展期,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其主要治疗手段。股动脉入路(TFA)普遍适用于各种血管介入,也是肝癌TACE的传统入路。桡动脉入路(TRA)是心脏介入操作(PCI)的常规入路[1-3],也被扩展应用于神经和外周血管介入领域[4-10]。近年来,远桡动脉入路(d TRA)成为TRA的替代选择。相较于TRA,d TRA改善了医患双方术中舒适度,且降低了桡动脉闭塞(RAO)率[11]。既往研究主要集中于d TRA入路的成功率和并发症,罕有其插管效率方面的研究报道。肝癌TACE与心脑血管介入不同,其左侧远桡动脉(ld TRA)入路的血管内路径显著长于TFA入路。本研究回顾本中心进展期肝癌TACE病例,按照入路进行分组对照分析,以明确ld TRA和TFA两组间人群特征和血管内插管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发病率 动脉 进展期肝癌 人群特征 心脏介入 血管介入 动脉闭塞 医患双方
下载PDF
动脉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淋巴漏的预防及治疗
4
作者 李伟 唐新 刁德昌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9期3189-3192,共4页
淋巴漏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较为少见的并发症。术后淋巴漏可导致患者免疫抑制、低蛋白血症、继发感染以及营养不良等,对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产生不利影响,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动脉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具有潜在的肿瘤学优势,... 淋巴漏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较为少见的并发症。术后淋巴漏可导致患者免疫抑制、低蛋白血症、继发感染以及营养不良等,对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产生不利影响,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动脉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具有潜在的肿瘤学优势,但其淋巴漏风险较高。本文介绍动脉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淋巴漏的发生机制、预防、诊断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右半结肠癌 动脉 淋巴漏 进展
下载PDF
经桡动脉入路在神经介入手术中应用的思考
5
作者 刘斌 李智 杨志刚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1期12-16,共5页
经桡动脉入路在神经介入治疗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具有并发症少,满意度高等优点,但存在学习曲线长、受到桡动脉及上肩部解剖因素限制、专用器械缺乏等缺点及难点。经桡动脉入路很少存在绝对禁忌证,远端及左侧桡动脉入路也逐渐作为入路... 经桡动脉入路在神经介入治疗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具有并发症少,满意度高等优点,但存在学习曲线长、受到桡动脉及上肩部解剖因素限制、专用器械缺乏等缺点及难点。经桡动脉入路很少存在绝对禁忌证,远端及左侧桡动脉入路也逐渐作为入路选择,而通过无鞘经桡动脉入路或更大内腔的桡动脉鞘及器材组合,可以更广泛地开展各种神经介入手术。但在目前缺乏高级别证据的背景下,经桡动脉入路在颅内动脉瘤、颈动脉支架、机械取栓等神经介入治疗场景中仍存在一定困难及挑战,应用时更应权衡利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动脉 神经介入治疗 解剖结构 冷思考
下载PDF
桡动脉入路神经教学探索——大语言模型在混合教学中的应用
6
作者 梅育嘉 梁军利 《科技视界》 2024年第4期10-12,共3页
本研究旨在探索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的教学实践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临床技能。采用了大语言模型建立学习数据库,结合理论教学、模拟操作和临床实习3个环节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本研究旨在探索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的教学实践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临床技能。采用了大语言模型建立学习数据库,结合理论教学、模拟操作和临床实习3个环节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研究和实践。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临床技能。学生在理论学习中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明显提高,模拟操作的技能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在临床实习中,学员的临床决策能力和沟通能力也有了显著提高。综上所述,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教学实践对于提高学员的技能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介入 动脉 人工智能 大语言模型
下载PDF
腹腔镜经肠系膜上动脉优先入路与中间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7
作者 姜根炳 毛晓俊 冷剑飞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肠系膜上动脉优先入路和中间入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效果和安全性差异。方法选取丹阳市人民医院于2018年1月—2023年9月收治的60例接受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路径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中间入路(对照组...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肠系膜上动脉优先入路和中间入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效果和安全性差异。方法选取丹阳市人民医院于2018年1月—2023年9月收治的60例接受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路径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中间入路(对照组)和肠系膜上动脉优先入路(研究组),各30例。对比两组术中、术后临床指标、肿瘤标志物水平、炎症因子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和术后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癌胚抗原、癌抗原-125、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5)。结论肠系膜上动脉优先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能改善临床指标、抑制肿瘤标志物,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增加手术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 肠系膜上动脉优先入 中间入 安全性
下载PDF
经远端桡动脉入路与常规桡动脉入路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研究
8
作者 任伟超 杨海华 +3 位作者 袁景林 段春苗 马宁 王铁军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0-646,共7页
目的对比远端桡动脉入路(distal transradial artery access,dTRA)与常规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pproach,TRA)行DSA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优化神经介入治疗的穿刺入路策略。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2年7月—2023年1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 目的对比远端桡动脉入路(distal transradial artery access,dTRA)与常规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pproach,TRA)行DSA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优化神经介入治疗的穿刺入路策略。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2年7月—2023年1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拟行DSA的患者,按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的方法,将患者分为dTRA组和TRA组。将按照预定入路成功完成穿刺的患者纳入分析,收集两组患者的人口学信息、既往病史等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穿刺血管内径、穿刺时间、穿刺次数等手术过程指标,以及手臂疼痛、麻木、肿胀、桡动脉闭塞、动静脉瘘等术后并发症情况。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dTRA首次穿刺成功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20例拟行DSA的患者,其中306例患者纳入分析,dTRA组和TRA组各153例患者。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TRA组的穿刺血管内径较TRA组更小[(1.97±0.42)mm vs.(2.23±0.44)mm,P<0.001]。两组患者首次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TRA组相比,dTRA组的穿刺时间更长(P=0.008)、穿刺次数更多(P=0.022)、总手术时间更长(P=0.003)、射线剂量更大(P=0.027)。与TRA组相比,dTRA组术后手臂疼痛评分更低(P<0.001),麻木、肿胀发生率更低(P<0.001),桡动脉闭塞发生率更低(P=0.002);TRA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动静脉瘘,dTRA组有2例患者发生动静脉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远端桡动脉内径(OR 3.860,95%CI 1.364~10.924,P=0.011)及心房颤动病史(OR 0.121,95%CI 0.018~0.831,P=0.032)是影响dTRA首次穿刺成功率的危险因素。结论与TRA相比,dTRA可降低患者桡动脉闭塞、麻木、肿胀以及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远端桡动脉 常规桡动脉
下载PDF
经桡动脉入路和经股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9
作者 玉山江·阿合尼牙孜 马飞 +5 位作者 徐畅 刘俊 王和功 杨慧东 秦智勇 刘喜文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95-398,共4页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入路和经股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神经外科2021年01月至2023年01月收治的120例需行全脑血管造影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为经股动...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入路和经股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神经外科2021年01月至2023年01月收治的120例需行全脑血管造影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为经股动脉入路造影,研究组为经桡动脉入路造影,比较两组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排尿困难发生率、需要陪护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和压迫止血时间、穿刺肢体制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手术成功率更高,并且能够在保证患者术中指标和术后舒适度提升的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其体征恢复,临床实用性和安全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动脉 经股动脉 全脑血管造影术 手术成功率 并发症发生率
下载PDF
经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并发症的血管外科处理
10
作者 刘浩 董智慧 符伟国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1期25-29,共5页
经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ccess,TRA)现已成为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的首选入路方式。随着TRA患者数量的增加,其并发症也引起了临床医生的关注。TRA相关并发症可根据发生时期分为术中、术后并发症,根据是否涉及出血事件分为出血性、... 经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ccess,TRA)现已成为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的首选入路方式。随着TRA患者数量的增加,其并发症也引起了临床医生的关注。TRA相关并发症可根据发生时期分为术中、术后并发症,根据是否涉及出血事件分为出血性、非出血性并发症。若能早期识别术中并发症如桡动脉夹层、穿孔、痉挛及导管弯折断裂等,可通过腔内方法干预,预后良好。术中并发症及穿刺点处理不当可发生血肿、假性动脉瘤及动静脉瘘,对于上述并发症,若保守治疗方法无效,应尽早外科干预,避免出现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导致截肢。桡动脉闭塞为最常见的TRA相关并发症,患者可能无手部缺血症状,但通畅的桡动脉有重要临床意义。因此,对于桡动脉闭塞,应及时监测、尽早发现并干预。目前,TRA相关并发症的研究较少,且病例数量有限,亟需大样本高质量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介入治疗 并发症 动脉闭塞
下载PDF
2022年经桡动脉入路外周介入临床应用调查
11
作者 周馨 杨敏捷 +7 位作者 孟小茜 李佳睿 黄勇慧 安天志 游箭 李二生 张雯 颜志平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3期440-444,共5页
目的调查经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ccess,TRA)在中国医院外周介入中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各单位开展桡动脉入路的具体需求,以便更好地推广和发展TRA在外周手术中的应用。方法2022年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专业委员会(Committee of I... 目的调查经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ccess,TRA)在中国医院外周介入中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各单位开展桡动脉入路的具体需求,以便更好地推广和发展TRA在外周手术中的应用。方法2022年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专业委员会(Committee of Interventional Oncology of China Anti-Cancer Association)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在全国范围内调查TRA外周介入手术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60家医院参与了调查问卷填写,结果显示TRA外周介入手术量远低于经股动脉入路(transfemoral access,TFA),且在各医院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阻碍TRA开展的首要因素是无合适的导管和桡动脉穿刺困难。86.67%的医疗机构希望器械改进或研发新器械,尤其是导管、微导管、导丝。60.00%医疗机构希望能加强系统性培训以及进行多中心临床研究。结论国内多家医疗机构已熟练掌握TRA外周介入手术,但须加强系统性培训及进一步普及TRA在外周介入的应用,而且更适合TRA的器械亟待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动脉 外周介入 问卷调查 医疗机构
下载PDF
经桡动脉入路行外周血管动脉栓塞术的临床应用及研究现状
12
作者 冷岩 李兆南 朱海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15-920,共6页
经股动脉入路外周动脉栓塞是最常用的介入治疗方法之一。经桡动脉入路与之相比,具有穿刺部位并发症少、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高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临床应用不断增多。但对经桡动脉入路在动脉栓塞术的临床应用、术后并发症及相关器械的研... 经股动脉入路外周动脉栓塞是最常用的介入治疗方法之一。经桡动脉入路与之相比,具有穿刺部位并发症少、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高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临床应用不断增多。但对经桡动脉入路在动脉栓塞术的临床应用、术后并发症及相关器械的研究尚认识不足。本文对经桡动脉入路外周动脉行栓塞的临床应用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探讨目前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动脉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 外周介入
下载PDF
经桡动脉入路冠脉介入治疗患者术肢并发症护理研究进展
13
作者 崔嘉盛 李月 +3 位作者 姚亮 沈徐韬 陈务贤 朱丽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1期30-35,共6页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之一。经桡动脉入路作为PCI的主要血管入路,由于其便捷性和较低的并发症风险而被广泛采用。然而,经桡动脉入路PCI仍存在血管损伤、出血等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之一。经桡动脉入路作为PCI的主要血管入路,由于其便捷性和较低的并发症风险而被广泛采用。然而,经桡动脉入路PCI仍存在血管损伤、出血等并发症。因此,针对经桡动脉入路PCI并发症的管理非常重要。本文对经桡动脉入路PCI并发症及相关危险因素的评估及护理要点进行阐述,期望增加临床医护对桡动脉入路并发症的认识,为PCI患者争取更大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 经桡动脉 并发症 护理
下载PDF
基于经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手术的主动脉弓上脑供血动脉分型及应用
14
作者 李宸 刘斌 +5 位作者 杨瀚涛 高洋 刘腾飞 周浩 江瀛川 杨志刚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 探讨适合指导经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手术的主动脉弓上脑供血动脉分型并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7月至2022年2月拟接受脑血管造影或治疗的186例患者。应用主动脉弓上造影、术前CTA影像,根据推送力与支撑力作用点的关系,将经... 目的 探讨适合指导经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手术的主动脉弓上脑供血动脉分型并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7月至2022年2月拟接受脑血管造影或治疗的186例患者。应用主动脉弓上造影、术前CTA影像,根据推送力与支撑力作用点的关系,将经桡动脉入路介入手术中进行弓上脑供血动脉超选患者的弓上脑供血动脉分为1型(普通型)、2型(中等难度型)及3型(困难型)。比较不同分型患者超选成功率及透视时间。结果 186例患者共394根目标血管,1型、2型、3型分别为164、151、79根。1型血管超选成功率100%(164/164),透视时间平均(6.98±2.19)s;2型血管超选成功率100%(151/151),透视时间平均(7.16±2.40)s;3型血管超选成功率81.0%(64/79),透视时间平均(14.32±5.10)s。不同分型患者间超选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型透视时间与1型、2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推送力与支撑力作用点关系进行的桡动脉入路弓上脑供血动脉分型有助于指导临床制订个体化经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治疗策略,其中3型目标血管超选成功率相对较低,材料及技术要求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动脉 神经介入 弓上脑供血动脉 分型
下载PDF
持续动脉压监测对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造影术中导管扭转打结的预防价值
15
作者 高洋 刘斌 +6 位作者 李智 李宸 杨瀚涛 刘腾飞 周浩 江瀛川 杨志刚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造影中持续动脉压监测在发现导管扭转打结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接受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造影的11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80例造影过程中接受持续动脉压监测(测压...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造影中持续动脉压监测在发现导管扭转打结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接受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造影的11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80例造影过程中接受持续动脉压监测(测压组),另36例作为无测压组。在操作过程中,动脉压力差变小甚至曲线变平提示导管某段发生扭转打结。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主动脉弓型等基本临床病例信息,手术适应证、透视时间、手术时间,以及造影过程中导管扭转打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主动脉弓型、透视时间、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测压组动脉导管扭转打结发生率低于无测压组(0 vs 8.33%,P=0.047)。结论持续动脉压力监测有助于发现早期桡动脉入路脑血管造影过程中导管扭转打结,进而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造影 经桡动脉 导管扭转打结 持续动脉压监测
下载PDF
经桡动脉入路行脑血管造影后发生早期桡动脉闭塞危险因素分析
16
作者 吴剑 蔡然泽 +1 位作者 齐飚 李秋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2-336,共5页
目的探索经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pproach,TRA)行全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后发生早期桡动脉闭塞(radial artery occlusion,RAO)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21年7月至2024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 目的探索经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pproach,TRA)行全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后发生早期桡动脉闭塞(radial artery occlusion,RAO)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21年7月至2024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接受TRA行DSA的患者,分为RAO组和非RAO组,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桡动脉穿刺次数、预防桡动脉痉挛药剂中是否加入肝素等,分析及探讨其发生早期RAO的相关因素。结果一共543例患者纳入研究,术后24 h行上肢血管多普勒超声评估,其中RAO组32例,非RAO组511例。穿刺成功后未即刻鞘注预防桡动脉痉挛的药剂中加入肝素,桡动脉穿刺次数大于3次,使用11cm短鞘,使用Cordis裸钢针的患者,其RAO发生比率明显高于非RAO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穿刺成功后即刻鞘注预防桡动脉痉挛的药剂中加入肝素(OR=0.076,95%CI:0.018~0.321,P<0.001)、桡动脉穿刺次数小于3次(OR=0.245,95%CI:0.111~0.541,P<0.001)、使用16cm长鞘(OR=0.195,95%CI:0.067~0.564,P=0.003)、使用泰尔茂套筒针(OR=0.325,95%CI:0.148~0.717,P=0.005),可以减少术后早期RAO发生。结论鞘内注射肝素抗凝,用套管针提高穿刺成功率,使用16 cm长鞘,能显著降低DSA后早期RAO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造影 经桡动脉 动脉闭塞 动脉 动脉痉挛
下载PDF
逆行腘动脉入路治疗股浅动脉闭塞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
17
作者 蒋初犁 李凤贺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6期87-90,共4页
目的:评估在无法使用双侧股总动脉入路的患者中使用逆行腘动脉入路治疗股浅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通畅率。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23年9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38例症状性股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为... 目的:评估在无法使用双侧股总动脉入路的患者中使用逆行腘动脉入路治疗股浅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通畅率。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23年9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38例症状性股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超声引导下逆行腘动脉远端穿刺,并接受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治疗。使用EXOSEAL血管闭合装置完成穿刺点的止血。术后24h通过超声检查评估患者的局部并发症。在术后3、6、12个月进行常规随访。结果:38例患者的逆行腘动脉穿刺均成功,且均在腘动脉使用了6F鞘。所有患者均使用EXOSEAL血管闭合器成功止血,未观察到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大出血或栓塞等并发症。股浅动脉的开通率为100%。平均随访时间为(12.4±4.8)个月。踝肱指数显著改善,从入院时的(0.33±0.11)升至出院时的(0.81±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6个月和12个月的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1.9%和76.1%。在随访期间,无患者需行大截肢手术。结论:当双侧股总动脉入路均不可用时,逆行腘动脉入路是治疗股浅动脉闭塞的一种有效替代方案。该技术具有较低的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率,并能实现高成功率的血管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动脉疾病 慢性完全闭塞 股浅动脉 逆行腘动脉 血管闭合装
下载PDF
《经桡动脉入路外周介入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18
作者 杨敏捷 颜志平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1期56-59,共4页
2023年,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范围内的介入专家制定了首个《经桡动脉入路外周介入中国专家共识》。本文将对共识中经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ccess, TRA)外周介入的应用现状、优势及局限性、桡动脉解剖学特征、患... 2023年,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范围内的介入专家制定了首个《经桡动脉入路外周介入中国专家共识》。本文将对共识中经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ccess, TRA)外周介入的应用现状、优势及局限性、桡动脉解剖学特征、患者选择、操作规范、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辐射剂量及学习曲线7大方面的主要观点以及共识出台的背景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动脉 外周介入 动脉闭塞 专家共识
下载PDF
经桡动脉入路在外周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展望
19
作者 黄松江 张雯 颜志平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1期17-24,共8页
经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ccess,TRA)已成为冠脉介入手术中的标准入路方式,TRA与经股动脉入路相比有创伤小、舒适度高等优点。近年来,TRA在外周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正逐步得到重视,然而其在临床推广方面仍存在一些挑战。本文... 经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ccess,TRA)已成为冠脉介入手术中的标准入路方式,TRA与经股动脉入路相比有创伤小、舒适度高等优点。近年来,TRA在外周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正逐步得到重视,然而其在临床推广方面仍存在一些挑战。本文总结了TRA在外周介入治疗中的优势与挑战,并结合最新的临床研究结果深入探讨了其在外周介入中的应用价值。同时,本文对TRA在外周介入领域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旨在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动脉 经股动脉 外周血管疾病 外周介入
下载PDF
经远端桡动脉入路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行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20
作者 于伟 崔成 +8 位作者 刘明浩 宋莹 邹同强 陈珏 刘海波 宋雷 高展 王欢欢 高立建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75-780,共6页
目的:分析经远端桡动脉入路(dTRA)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行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经dTRA或常规桡动脉入路(TRA)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10033例复杂冠... 目的:分析经远端桡动脉入路(dTRA)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行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经dTRA或常规桡动脉入路(TRA)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10033例复杂冠状动脉病变(B2型及C型病变)患者,其中TRA组9625例、dTRA组408例;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各纳入391例患者。比较倾向性评分匹配前后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PCI术中资料(包括病变特点、介入操作成功率等)、入路相关大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倾向性评分匹配前,dTRA组中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家族史、心肌梗死病史、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史的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TRA组(P均<0.05);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的基线资料相似(P均>0.05)。倾向性评分匹配前,与TRA组相比,dTRA组中B2型病变患者比例较高,而C型病变、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的患者比例较低(P均<0.05),两组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与TRA组相比,dTRA组中应用IVUS的患者比例较低,而支架置入数量较多(P均<0.05),两组在SYNTAX积分、指引导管大小、靶病变分布、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患者比例、介入操作成功率、入路相关大出血事件发生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TRA相比,经dTRA对复杂冠状动脉病变行介入治疗同样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桡动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复杂病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