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介入治疗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肖亮 申景 +3 位作者 黄德生 童家杰 张曦彤 徐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8-223,共6页
目的评估糖尿病合并周围动脉阻塞性病变(PAOD)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09年期间为治疗糖尿病伴发跛行患者及下肢严重缺血患者而进行的63次介入治疗。治疗手段包括:单纯PTA及PTA加支架置入。介入治疗的病变血管... 目的评估糖尿病合并周围动脉阻塞性病变(PAOD)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09年期间为治疗糖尿病伴发跛行患者及下肢严重缺血患者而进行的63次介入治疗。治疗手段包括:单纯PTA及PTA加支架置入。介入治疗的病变血管共85支,包括髂动脉15支(17.6%)、股动脉36支(42.4%)、腘动脉20支(23.5%)、胫动脉14支(16.5%)。采用Kaplan-Meier曲线法确定通畅率(根据超声复查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21.9个月(6~36月);结果63例患者中合并高血压37例(占58.7%)、合并冠心病19例(占30.2%)、吸烟史占52.2%。介入操作技术成功率97.8%,术后30 d无死亡病例。ABI值明显升高(由术前0.397±0.136升至术后0.783±0.134;P<0.01)。6、12、24和36个月的初次通畅率分别为84.4%、57.9%、49.8%及40.7%,相应的二次通畅率分别为91.1%、79.1%、65.7%及54.1%(P<0.01)。相应的肢体保存率分别为93.3%、86%、83.3%及83.3%;结论经皮血管再通治疗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及死亡率低的优点,同时还不阻挠必要时外科血管重建手术,深受众多患者的认同并逐渐成为治疗慢性下肢缺血患者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动脉阻塞性病 介入治疗 效果
下载PDF
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的DSA成像探讨 被引量:4
2
作者 余建明 冯敢生 +1 位作者 曾军 徐才元 《放射学实践》 2000年第4期265-267,共3页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的DSA成像特性。方法 :对 67例中的 5 6例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的DSA成像进行分析 ,采用常规造影剂量与加大造影剂量比较 ,髂外动脉与股动脉造影比较及曝光延时的比较。结果 :正常 11例 ,病变 5 6例 ,双侧病...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的DSA成像特性。方法 :对 67例中的 5 6例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的DSA成像进行分析 ,采用常规造影剂量与加大造影剂量比较 ,髂外动脉与股动脉造影比较及曝光延时的比较。结果 :正常 11例 ,病变 5 6例 ,双侧病变 10例。加大造影剂量 ,股动脉注药及特殊曝光延时 ,均增加了DSA的成像质量和诊断信息。结论 :对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 ,增加造影剂用量、近病变处注射造影剂 ,使用准确的延迟时间 ,可提高阻塞病变远端血管和侧支循环的显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阻塞性病 DSA成像
下载PDF
介入溶栓治疗在外周动脉阻塞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胡颖 《基层医学论坛》 2019年第4期457-458,共2页
目的分析介入溶栓治疗在外周动脉阻塞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外周动脉阻塞性病变患者纳入本次试验,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取机械碎栓结合导管内药物溶栓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动脉... 目的分析介入溶栓治疗在外周动脉阻塞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外周动脉阻塞性病变患者纳入本次试验,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取机械碎栓结合导管内药物溶栓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动脉内导管药物溶栓治疗,对比两种溶栓方法的疗效、溶栓时间、尿激酶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100.0%)较对照组(88.6%)更高,溶栓时间较对照组更短,尿激酶用量较对照组更少,组间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取机械碎栓结合导管内药物溶栓治疗外周动脉阻塞性病变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动脉阻塞性病 介入溶栓治疗 尿激酶 临床疗效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并发严重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蔡华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4年第5期623-626,共4页
目的总结2型糖尿病并发严重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34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是否有并发严重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分为观察组(并发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110例和对照组(无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230例。记录两组患者年龄... 目的总结2型糖尿病并发严重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34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是否有并发严重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分为观察组(并发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110例和对照组(无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230例。记录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有无高血压史、体重指数、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HDL—C)、尿酸、糖化血红蛋白(HbAIC),并使用SPSS进行单因素和逻辑斯蒂多因素回归分析,以总结2型糖尿病并发严重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比、年龄、病程、吸烟史、高血压史、HbAlC、三酰甘油、尿酸和踝臂指数是诱发严重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年龄、病程、高血压史、HbAlC、三酰甘油、尿酸是导致2型糖尿病并发严重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的主要原因(P〈0.05)。结论对男性老年患者积极控制血糖、血压、高尿酸和三酰甘油可以较好预防2型糖尿病并发严重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严重下肢动脉阻塞性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并发严重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迎新 《当代医学》 2014年第22期61-62,共2页
目的总结2型糖尿病并发严重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225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是否有并发严重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分为观察组(n=110)和对照组(n=115)。观察组为并发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组,对照组为无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组... 目的总结2型糖尿病并发严重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225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是否有并发严重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分为观察组(n=110)和对照组(n=115)。观察组为并发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组,对照组为无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并发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组患者的性别比、年龄、病程、有吸烟史、高血压史、HbA1c、三酰甘油、尿酸和踝臂指数等指标相比较对照组有差异,说明高龄、病程时间长、有吸烟史、有高血压史、HbA1c、三酰甘油和踝臂指数高、高尿酸血症是诱发观察组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男性老年患者积极控制血糖、血压、高尿酸和三酰甘油可以较好预防2型糖尿病并发严重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下肢动脉阻塞性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外周动脉阻塞性病变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汤连喜 陈晓林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5期474-475,共2页
目的分析给予外周动脉阻塞性病变的血管介入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外周动脉阻塞性病变患者100例进行临床观察,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观察组患者血管内支架植入术联合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治疗;给予对照组仅... 目的分析给予外周动脉阻塞性病变的血管介入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外周动脉阻塞性病变患者100例进行临床观察,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观察组患者血管内支架植入术联合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治疗;给予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疗效、尿激酶使用量、溶栓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情况,两组相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外周动脉阻塞性病变患者血管介入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动脉阻塞性病 血管介入治疗 动脉硬化
下载PDF
外周动脉阻塞性病变患者采取介入溶栓治疗的效果研究
7
作者 郑斌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8期47-49,共3页
目的研究外周动脉阻塞性病变患者采取介入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100例外周动脉阻塞性病变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溶栓治疗组和介入溶栓治疗组,各50例。常规溶栓治疗组采用常规动脉内导管药物溶栓治疗,介入溶栓治疗组在常规动脉内... 目的研究外周动脉阻塞性病变患者采取介入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100例外周动脉阻塞性病变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溶栓治疗组和介入溶栓治疗组,各50例。常规溶栓治疗组采用常规动脉内导管药物溶栓治疗,介入溶栓治疗组在常规动脉内导管药物溶栓治疗组的基础上采用机械碎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尿激酶用量、溶栓时间。结果介入溶栓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100.0%高于常规溶栓治疗组的8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83,P<0.05)。介入溶栓治疗组尿激酶用量(35.0±5.7)万U显著少于常规溶栓治疗组的(120.6±18.6)万U,溶栓时间(7.4±1.2)min显著短于常规溶栓治疗组的(17.0±2.5)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114、24.479,P<0.05)。结论外周动脉阻塞性病变治疗中的介入溶栓治疗效果较常规溶栓治疗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动脉阻塞性病 介入溶栓治疗 常规溶栓治疗 临床疗效 尿激酶用量 溶栓时间
下载PDF
介入溶栓治疗对外周动脉阻塞性病变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安全性的影响
8
作者 陈一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28期58-60,共3页
目的分析介入溶栓治疗对外周动脉阻塞性病变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根据临床治疗方案的差异,将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外周动脉阻塞性病变患者分为常规组(30例,常规药物治疗)和介入组(30例,介入溶栓治疗)。比... 目的分析介入溶栓治疗对外周动脉阻塞性病变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根据临床治疗方案的差异,将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外周动脉阻塞性病变患者分为常规组(30例,常规药物治疗)和介入组(30例,介入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介入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介入组的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尿激酶使用量少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介入组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介入组的四肢麻木、短时间失语、感觉障碍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介入溶栓治疗应用于外周动脉阻塞性病变患者中的效果显著,可促进机体血流动力学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动脉阻塞性病 介入溶栓治疗 低分子肝素钠 尿激酶
下载PDF
糖尿病合并周围动脉阻塞性病变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分析
9
作者 祁波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第17期36-37,共2页
目的针对患有糖尿病合并周围动脉阻塞性病变的患者在进行治疗期间,对其采用介入治疗以后,分析该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在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患有糖尿病合并周围动脉阻塞性病变的患者中随机挑选50例,将其分为对比组和观察组... 目的针对患有糖尿病合并周围动脉阻塞性病变的患者在进行治疗期间,对其采用介入治疗以后,分析该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在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患有糖尿病合并周围动脉阻塞性病变的患者中随机挑选50例,将其分为对比组和观察组(n=25),分别对其进行普通治疗和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率、血糖改善情况以及3、6、12个月内患者动脉阻塞情况的改善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患者的治疗效率、血糖改善情况以及3、6、12个月内患者动脉阻塞情况的改善率均要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有糖尿病合并周围动脉阻塞性病变的患者在进行治疗期间,对其采用介入治疗以后,能够使患者的血糖指标得到有效改善,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使患者在动脉阻塞情况得到良好的缓解和改善,从而提高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周围动脉阻塞性病 介入治疗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介入溶栓治疗对外周动脉阻塞性病变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安全性的影响
10
作者 赵鹏举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130-133,共4页
外周动脉阻塞性病变,予介入溶栓治疗,探析价值。方法 辽源市人民医院外周动脉阻塞性病变患者共86例(2023年1-12月),随机分成对照组(43例,传统溶栓)、观察组(43例,介入溶栓),探讨治疗价值。结果 观察组临床相关指标、血流动力学、不良反... 外周动脉阻塞性病变,予介入溶栓治疗,探析价值。方法 辽源市人民医院外周动脉阻塞性病变患者共86例(2023年1-12月),随机分成对照组(43例,传统溶栓)、观察组(43例,介入溶栓),探讨治疗价值。结果 观察组临床相关指标、血流动力学、不良反应均较对照组优,P<0.05。结论 介入溶栓治疗,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安全性,有积极影响,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动脉阻塞性病 介入溶栓 血流动力学 安全性
下载PDF
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介入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闫瑞强 李启民 +3 位作者 刘海艳 张磊 何俊峰 穆永旭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15年第4期191-192,共2页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我院32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的患者,经非顺应性球囊导管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进行介入开通治疗。结果 32例患者术后6、12和24个月的初次通畅率分别为(...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我院32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的患者,经非顺应性球囊导管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进行介入开通治疗。结果 32例患者术后6、12和24个月的初次通畅率分别为(83.6±5.1)%、(56.4±6.8)%、(48.3±8.2)%,二次通畅率为(89.3±4.1)%、(78.6±5.7)%、(64.8±7.3)%,肢体保存率为(89.3±5.1)%、(85.7±4.8)%、(82.2±5.5)%。均随随防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结论经皮血管再通治疗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创伤小,并发症及死亡率低,已成为一种替代外科血管旁路移植手术治疗慢性下肢缺血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动脉阻塞性病 介入治疗 疗效
原文传递
多普勒超声在诊断锁骨下动脉阻塞性病变中的应用
12
作者 于建 王洪新 于波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1996年第5期215-215,共1页
多普勒超声在诊断锁骨下动脉阻塞性病变中的应用于建王洪新于波我科自1992年起,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方法,对12例锁骨下动脉病变进行无创超声定位诊断,并与血管造影结果进行比较,现将我们的体会介绍如下。本组12例患者,男性... 多普勒超声在诊断锁骨下动脉阻塞性病变中的应用于建王洪新于波我科自1992年起,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方法,对12例锁骨下动脉病变进行无创超声定位诊断,并与血管造影结果进行比较,现将我们的体会介绍如下。本组12例患者,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32~75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锁骨下 超声波 动脉阻塞性病
原文传递
后退式旋切导管治疗冠状动脉阻塞性病变的初步报告
13
作者 傅国胜 单江 +1 位作者 M.Lins R.Simon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741-743,共3页
目的 评价后退式旋切导管 (PAC)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5 5例冠状动脉病变选用PAC导管治疗 ,其中 17例为支架内再狭窄病变 ,应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即刻和近期疗效。结果  5 5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 95 % ,PAC导管... 目的 评价后退式旋切导管 (PAC)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5 5例冠状动脉病变选用PAC导管治疗 ,其中 17例为支架内再狭窄病变 ,应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即刻和近期疗效。结果  5 5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 95 % ,PAC导管使血管最小管腔直径从 (1 0 7± 0 5 1)mm增加至 (1 98± 0 39)mm ,并发症包括血管内膜撕裂 7例 ,完全闭塞 1例 ,6个月随访造影最小管腔直径为 (1 97± 0 6 7)mm ,造影再狭窄率为 2 7%。首次介入治疗病变与支架内再狭窄病变即刻与近期疗效相同 ,向心性病变较偏心性病变有更好的即刻效果。结论 PAC旋切导管能安全有效去除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斑块去除术 冠状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阻塞性病
原文传递
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早期诊断颅内颈内动脉系统远端阻塞性病变 被引量:4
14
作者 郭玉萍 肖敏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6年第7期485-486,共2页
目的:利用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早期诊断颅内颈内动脉系统远端阻塞性病变。方法:对三组(正常组、无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共120例患者行超声检查颈动脉,观察动脉硬化情况,记录血流值。对三组同侧颈内动脉与颈... 目的:利用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早期诊断颅内颈内动脉系统远端阻塞性病变。方法:对三组(正常组、无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共120例患者行超声检查颈动脉,观察动脉硬化情况,记录血流值。对三组同侧颈内动脉与颈总动脉血流收缩期血流速度比值(ICA/CCA)进行统计学F检验。结果:正常组、无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与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的ICA/CCA比值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正常组与无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的ICA/CCA比值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结论:同侧颈内动脉与颈总动脉血流收缩期血流速度比值(ICA/CCA)有助于早期诊断颅内颈内动脉系统远端阻塞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远端阻塞性病 超声 颈内动脉 颈总动脉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诊断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的临床诊断意义探析
15
作者 薛广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6期230-233,共4页
这次分析超声诊断在本文纳入的疾病中产生的价值。方法:这次实验选择的是四十七例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患者,选择的时间为2018年9月到2020年9月。这次实验的内容是将超声诊断这次疾病,并分析达到的效果。结果:四十七例患者中超声诊断出八... 这次分析超声诊断在本文纳入的疾病中产生的价值。方法:这次实验选择的是四十七例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患者,选择的时间为2018年9月到2020年9月。这次实验的内容是将超声诊断这次疾病,并分析达到的效果。结果:四十七例患者中超声诊断出八十八处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血管。17例无明显症状患者动脉内中膜回声增强,附壁小斑块,血管轻度狭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显像为管腔内彩色血流充盈较好,狭窄出口没有明显湍流。19例下肢麻木、间歇性跛行症状患者典型粥样硬化斑块,管腔中等狭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显像为斑块明显血流充盈缺损,狭窄口色彩明亮,呈现花色血流。11例静息状态下下肢疼痛,小腿足部溃疡患者血管壁广泛增厚,管腔重度狭窄,多处管腔内径减少75%以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显像为病变段动脉腔内血流呈不规则细条状、花色血流,颜色明显增强增亮,其后段动脉腔内血流稀疏,颜色变暗变淡,如管腔闭塞,病变动脉内彩色血流呈零星样或无血流信号。结论: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较高,能够为临床医生医治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预后也有一定帮助,值得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意义 临床 下肢动脉阻塞性病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阻塞性疾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研究(附160例报告)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广仁 林世和 饶明俐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76-177,共2页
TCD是一种非创伤性检测颅内血管血流速度的方法。自1982年Aaslid报告了应用脉冲多普勒技术,采用低频信号,通过取样深度的调节进行颅内血管血流速度观测以来,迄今对颅内主要颅底动脉血流频谱形态,血流速度、血管状态的判定及临床价值都... TCD是一种非创伤性检测颅内血管血流速度的方法。自1982年Aaslid报告了应用脉冲多普勒技术,采用低频信号,通过取样深度的调节进行颅内血管血流速度观测以来,迄今对颅内主要颅底动脉血流频谱形态,血流速度、血管状态的判定及临床价值都得、到了较深入的了解。目前TCD已广泛应用于:颈内动脉病变时颅内血流动力学变化,颅内血管的狭窄与阻塞,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血管痉挛的判定,动静脉畸形,评价Willis环功能状态和脑血管的侧支循环等。做为发病率很高的大脑中动脉阻塞性疾病,国外曾有人采用TCD、CT、CAG进行对比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 动脉阻塞性病 超声检查
下载PDF
ESC工作组关于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诊疗建议解读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为民 赵红岩 李俭强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z2期-,共4页
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日益受到关注,2016年5月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工作组发布了关于MINOCA的诊疗建议,详细阐述了MINOCA的定义、临床特征、发病机制、诊断流程及相关治疗等内容 [1].
关键词 指南 冠状动脉 阻塞性病 心肌梗死
下载PDF
1例高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脑部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意 《护理研究》 2005年第7期1219-1220,共2页
关键词 脑部并发症 预防护理 动脉内膜剥脱术 脑血管功能不全 动脉阻塞性病 术后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分叉部 动脉狭窄 2002年 脑卒中 颅外血管 颈内动脉 高龄病人 护理体会 常见病 老年人 病死率 发生率
下载PDF
慢性肾病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荆亚军 朱劲舟 张瑞岩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17-620,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肾病是否为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方法 2003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12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CTO患者。运用Rentrop评分系统将患者分为有侧支循环组(99例)和无侧支循环组(26例);... 目的探讨慢性肾病是否为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方法 2003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12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CTO患者。运用Rentrop评分系统将患者分为有侧支循环组(99例)和无侧支循环组(26例);并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慢性肾病是CTO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OR=5.22,P=0.021)。结论合并慢性肾病的CTO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的相对危险是不合并慢性肾病患者的5.2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病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阻塞性病 侧支循环
下载PDF
糖尿病性心脏病——陈灏珠院士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广智 陈灏珠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06年第1期64-65,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性心脏病 陈灏珠 院士 2型糖尿病患者 动脉阻塞性病 大血管病变 心血管疾病 视网膜病变 微血管病变 主要死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