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动补复合词致使性特征的语法属性 被引量:2
1
作者 成镇权 梁锦祥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7-64,共8页
表达致使是汉语动补复合词的重要特征。动补复合词到底是在词库内还是句法层面上生成的,其致使性特征又是如何核查的,这些问题引起了生成语法学者的关注,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观点。本研究在评介有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考察汉语动补复合词的... 表达致使是汉语动补复合词的重要特征。动补复合词到底是在词库内还是句法层面上生成的,其致使性特征又是如何核查的,这些问题引起了生成语法学者的关注,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观点。本研究在评介有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考察汉语动补复合词的句法、语义特征,探讨汉语动补复合词致使性特征的语法属性。考察结果表明,汉语动补复合词的致使性特征似应视为句法过程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补复合词 致使 生成语法 词库 句法
下载PDF
试论句群语境中“连动复合词”与“动补复合词”的纠结与区别 被引量:1
2
作者 陈萍 《肇庆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29-33,共5页
现代汉语构词法的五种基本类型包括联合式、偏正式、补充式、动宾式、主谓式,这已成为公认的语言事实,但近几年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又挖掘出了一些新的构词法,如"连动"构词法、"意合式"构词法、"逆序式"... 现代汉语构词法的五种基本类型包括联合式、偏正式、补充式、动宾式、主谓式,这已成为公认的语言事实,但近几年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又挖掘出了一些新的构词法,如"连动"构词法、"意合式"构词法、"逆序式"构词法等。然而这些新发现的构词法与原有的五种构词法间充满了纠结,根据何种标准将他们区分开来,这可以说是摆在汉语研究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词法 复合词 动补复合词 对比研究 句群
下载PDF
汉语动补复合词的句法-语义错位
3
作者 成镇权 《韶关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83-88,共6页
汉语动补复合词的歧义和倒致使等句法-语义错位现象引起了语言学界的深入研究。题元结构和使役角色的指派来解释是词汇学派的一个基本观点。Li[1-3]和Her[4]对汉语动补复合词句法语义错位的解释在理论和经验上值得进一步商榷。题元识别... 汉语动补复合词的歧义和倒致使等句法-语义错位现象引起了语言学界的深入研究。题元结构和使役角色的指派来解释是词汇学派的一个基本观点。Li[1-3]和Her[4]对汉语动补复合词句法语义错位的解释在理论和经验上值得进一步商榷。题元识别和题元抑制未必能如愿维持题元准则,把题元关系作为使役角色指派的必要条件得不到语言事实的支持。这意味着汉语动补复合词的致使可能不是词汇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补复合词 句法-语义错位 题元结构 使役角色指派 词汇投射
下载PDF
《现代汉语动补式复合词研究》评介
4
作者 于峻嵘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李丽云副教授的新著《现代汉语动补式复合词研究》2022年5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了。作者锚定最难语素义关系加以研究,深耕理论,善于创新,把握机理,细致实践,教研一体,攻克难题,穷尽分析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动补式复合词,全... 李丽云副教授的新著《现代汉语动补式复合词研究》2022年5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了。作者锚定最难语素义关系加以研究,深耕理论,善于创新,把握机理,细致实践,教研一体,攻克难题,穷尽分析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动补式复合词,全面展示了自己在词汇研究与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创新发现。一、深耕理论,善于创新。《现代汉语动补式复合词研究》充分考虑对象与理论的双向融通,作者选择了对语言有极强解释力的“原型范畴”探究汉语由短语词化创生动补式复合词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词 第二语言教学 原型范畴 语素义 词汇研究 现代汉语 善于创新 李丽云
下载PDF
汉语动补式复合词深层结构探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丽云 曹昭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94-99,共6页
作为汉语中特有的复合词结构类型,动补式复合词最能体现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在表层形式上,它们和其他类型的复合词一样体现为简单的双音节形式,但是它们所能表达的语义内容却十分复杂,体现了动补式复合词的独特表达效果。将... 作为汉语中特有的复合词结构类型,动补式复合词最能体现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在表层形式上,它们和其他类型的复合词一样体现为简单的双音节形式,但是它们所能表达的语义内容却十分复杂,体现了动补式复合词的独特表达效果。将乔姆斯基"深层结构"学说与汉语复合词结构研究结合起来,以动补式复合词内补语性成分的语义指向、语义类型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对动补式复合词"动+补"的表层形式下所隐藏的深层结构进行挖掘,可以揭示出动补式复合词内"动"和"补"之间的致使性语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词 深层结构 致使性关系 语义指向 语义类型
下载PDF
一种特殊的致使结构——动补式复合词 被引量:3
6
作者 李丽云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4年第4期18-22,共5页
动补式复合词是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一种独特的复合词结构类型。它在形式上表现为一个简单的双音节词,但所表达的语义内容却是一个复杂的致使事件,两个构词语素之间大都具有一种或隐或显的致使性语义关系。根据词内语素自身语义类型的不... 动补式复合词是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一种独特的复合词结构类型。它在形式上表现为一个简单的双音节词,但所表达的语义内容却是一个复杂的致使事件,两个构词语素之间大都具有一种或隐或显的致使性语义关系。根据词内语素自身语义类型的不同,可以将动补式复合词分为致使移动、致使变化以及致使评价等类型。动补式复合词是一种构式,作为其构词成分的"动"和"补"本身都不具有致使性,只有二者结合在一起形成"动+FS"的结构式以后这种致使性意义才得以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词 构式语法理论 致使结构 特殊性 语言学 词性语素 语义格式 短语型式
下载PDF
论汉语动补复合词的词汇化过程 被引量:1
7
作者 梁银峰 《语言研究集刊》 2005年第1期202-224,398,共24页
文章认为现代汉语的动补复合词包含两类,一类是正式成员——词汇词形式,一类是非正式成员——离合词形式,动补复合词的这种共时变异现象是历时演变过程的反映。汉语动补复合词的词汇化过程大致包括三个阶段。在动补复合词的词汇化过程中... 文章认为现代汉语的动补复合词包含两类,一类是正式成员——词汇词形式,一类是非正式成员——离合词形式,动补复合词的这种共时变异现象是历时演变过程的反映。汉语动补复合词的词汇化过程大致包括三个阶段。在动补复合词的词汇化过程中,"频率原则"和"比喻引申"是动补复合词词汇化的主要原因:使用频率越高,动补结构就越容易变为复合词;动补结构的比喻意义会促使两个动词合并为一个词汇单位。动补复合词词汇化的深层机制是动词与补语的"语义相关度":如果动补结构的补语表示某种结果的实现,而且这种结果是在动词的作用下最可能导致的直接结果,补语跟动词相隔的距离也最近,距离最接近的动补结构就最易凝固为复合词。动补复合词的词汇化程度受到内部组成成分之间语义和语法关系的变化两方面的制约:组成成分之间语义和语法关系的可预测性越高,复合词的词汇化程度越低;组成成分之间语义和语法关系的可预测性越低,复合词的词汇化程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补复合词 词汇化
原文传递
“动+动”动补式复合词的结构义 被引量:4
8
作者 马英新 何林英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60-62,共3页
"动+动"动补式复合词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复合词,在其语法和语义结构中蕴含着较为特殊的结构义。具体来说,借助于前后语序,此类复合词的语法结构义和语义结构义中的结果义在词义中都是隐含的,均无须标记形式,只有语义结构义中的... "动+动"动补式复合词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复合词,在其语法和语义结构中蕴含着较为特殊的结构义。具体来说,借助于前后语序,此类复合词的语法结构义和语义结构义中的结果义在词义中都是隐含的,均无须标记形式,只有语义结构义中的致使义在词义中是显性的,有两种标记形式。上述结构义的研究结果对于挖掘此类复合词深层的语法和语义结构、推导词义表达式以及指导辞书释义等均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复合词 结构义 语法结构 语义结构
下载PDF
《现代汉语词典》部分复合词例证平议
9
作者 沈怀兴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5-98,共4页
《现代汉语词典》里共误举 5 42个“A……B”式例句证明 493个双音节复合词【AB】词目。本文从中选出 8条有代表性的词加以分析讨论 ,证明“A…… B”不等于“AB”。
关键词 《现代汉语词典》 宾式复合词 "离合"说 现代汉语 复合词
下载PDF
动词双音化及其造成的语法后果——以“战胜”的词汇化过程为例 被引量:12
10
作者 储泽祥 智红霞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22,共9页
"战胜"的词汇化过程可以概括为"两分句的谓语→有标连动结构→无标连动结构→动补式复合词",对应的语义距离是"分离→组合→粘合→融合"。"战胜"由连动结构重新分析为动补式复合词的时间不晚... "战胜"的词汇化过程可以概括为"两分句的谓语→有标连动结构→无标连动结构→动补式复合词",对应的语义距离是"分离→组合→粘合→融合"。"战胜"由连动结构重新分析为动补式复合词的时间不晚于唐代。语义的高度关联性是贯穿于其词汇化过程的根本原因,连词"而"的消失使"战胜"用于紧邻的句法环境是其词汇化的前提,汉语双音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动补结构的发展是"战胜"重新分析的外在推动力。从"战"、"胜"到"战胜"双音化的语法后果表现在动词及物性的变化、单双音节动词后可容纳句法成分数量的差异、论元选择差异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胜 双音化 词汇化 复合词 重新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