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汉语动补式复合词研究》评介
1
作者 于峻嵘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李丽云副教授的新著《现代汉语动补式复合词研究》2022年5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了。作者锚定最难语素义关系加以研究,深耕理论,善于创新,把握机理,细致实践,教研一体,攻克难题,穷尽分析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动补式复合词,全... 李丽云副教授的新著《现代汉语动补式复合词研究》2022年5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了。作者锚定最难语素义关系加以研究,深耕理论,善于创新,把握机理,细致实践,教研一体,攻克难题,穷尽分析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动补式复合词,全面展示了自己在词汇研究与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创新发现。一、深耕理论,善于创新。《现代汉语动补式复合词研究》充分考虑对象与理论的双向融通,作者选择了对语言有极强解释力的“原型范畴”探究汉语由短语词化创生动补式复合词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补式复合词 第二语言教学 原型范畴 语素义 词汇研究 现代汉语 善于创新 李丽云
下载PDF
一种特殊的致使结构——动补式复合词 被引量:3
2
作者 李丽云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4年第4期18-22,共5页
动补式复合词是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一种独特的复合词结构类型。它在形式上表现为一个简单的双音节词,但所表达的语义内容却是一个复杂的致使事件,两个构词语素之间大都具有一种或隐或显的致使性语义关系。根据词内语素自身语义类型的不... 动补式复合词是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一种独特的复合词结构类型。它在形式上表现为一个简单的双音节词,但所表达的语义内容却是一个复杂的致使事件,两个构词语素之间大都具有一种或隐或显的致使性语义关系。根据词内语素自身语义类型的不同,可以将动补式复合词分为致使移动、致使变化以及致使评价等类型。动补式复合词是一种构式,作为其构词成分的"动"和"补"本身都不具有致使性,只有二者结合在一起形成"动+FS"的结构式以后这种致使性意义才得以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补式复合词 语法理论 致使结构 特殊性 语言学 词性语素 语义格 短语型
下载PDF
汉语动补式复合词深层结构探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丽云 曹昭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94-99,共6页
作为汉语中特有的复合词结构类型,动补式复合词最能体现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在表层形式上,它们和其他类型的复合词一样体现为简单的双音节形式,但是它们所能表达的语义内容却十分复杂,体现了动补式复合词的独特表达效果。将... 作为汉语中特有的复合词结构类型,动补式复合词最能体现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在表层形式上,它们和其他类型的复合词一样体现为简单的双音节形式,但是它们所能表达的语义内容却十分复杂,体现了动补式复合词的独特表达效果。将乔姆斯基"深层结构"学说与汉语复合词结构研究结合起来,以动补式复合词内补语性成分的语义指向、语义类型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对动补式复合词"动+补"的表层形式下所隐藏的深层结构进行挖掘,可以揭示出动补式复合词内"动"和"补"之间的致使性语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补式复合词 深层结构 致使性关系 语义指向 语义类型
下载PDF
“动+动”动补式复合词的结构义 被引量:4
4
作者 马英新 何林英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60-62,共3页
"动+动"动补式复合词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复合词,在其语法和语义结构中蕴含着较为特殊的结构义。具体来说,借助于前后语序,此类复合词的语法结构义和语义结构义中的结果义在词义中都是隐含的,均无须标记形式,只有语义结构义中的... "动+动"动补式复合词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复合词,在其语法和语义结构中蕴含着较为特殊的结构义。具体来说,借助于前后语序,此类复合词的语法结构义和语义结构义中的结果义在词义中都是隐含的,均无须标记形式,只有语义结构义中的致使义在词义中是显性的,有两种标记形式。上述结构义的研究结果对于挖掘此类复合词深层的语法和语义结构、推导词义表达式以及指导辞书释义等均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动补式复合词 结构义 语法结构 语义结构
下载PDF
《现代汉语词典》部分复合词例证平议
5
作者 沈怀兴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5-98,共4页
《现代汉语词典》里共误举 5 42个“A……B”式例句证明 493个双音节复合词【AB】词目。本文从中选出 8条有代表性的词加以分析讨论 ,证明“A…… B”不等于“AB”。
关键词 《现代汉语词典》 复合词 "离合"说 现代汉语 动补式复合词
下载PDF
动词双音化及其造成的语法后果——以“战胜”的词汇化过程为例 被引量:12
6
作者 储泽祥 智红霞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22,共9页
"战胜"的词汇化过程可以概括为"两分句的谓语→有标连动结构→无标连动结构→动补式复合词",对应的语义距离是"分离→组合→粘合→融合"。"战胜"由连动结构重新分析为动补式复合词的时间不晚... "战胜"的词汇化过程可以概括为"两分句的谓语→有标连动结构→无标连动结构→动补式复合词",对应的语义距离是"分离→组合→粘合→融合"。"战胜"由连动结构重新分析为动补式复合词的时间不晚于唐代。语义的高度关联性是贯穿于其词汇化过程的根本原因,连词"而"的消失使"战胜"用于紧邻的句法环境是其词汇化的前提,汉语双音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动补结构的发展是"战胜"重新分析的外在推动力。从"战"、"胜"到"战胜"双音化的语法后果表现在动词及物性的变化、单双音节动词后可容纳句法成分数量的差异、论元选择差异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胜 双音化 词汇化 动补式复合词 重新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