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4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族人正常眼视网膜动静脉比例测量 被引量:4
1
作者 孙继超 严素清 +1 位作者 刘彩玲 金学民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59-761,765,共4页
目的探讨汉族人正常眼视网膜动静脉直径及比例的变化规律。方法将589眼正常眼按年龄分成5组,应用计算机程序分别测量距离视盘边缘0.5—1.0个视盘直径范围内6条最粗的视网膜动脉和静脉直径,并计算视网膜动静脉直径比例。结果汉族人... 目的探讨汉族人正常眼视网膜动静脉直径及比例的变化规律。方法将589眼正常眼按年龄分成5组,应用计算机程序分别测量距离视盘边缘0.5—1.0个视盘直径范围内6条最粗的视网膜动脉和静脉直径,并计算视网膜动静脉直径比例。结果汉族人正常眼动静脉直径和比例:男性分别为(201.7±21.3)um、(260.6±23.5)um和0.7787±0.0551,女性分别为(200.2±18.5)um、(260.1±22.4)um和0.7724±0.0561,不同性别之间动静脉直径和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10~29岁组、20~39岁组、40~49岁组、50~59岁组、60~75岁组视网膜动脉直径分别为(203.2±14.7)um、(202.8±15.6)um、(199.6±16.4)um、(194.3±17.1)um、(193.0±15.1)um;静脉直径分别为(262.3±17.6)um、(261.2±14.3)um、(260.7±16.6)um、(255.2±14.9)um、(254.5±15.6)um;动静脉直径比例分别为0.7753±0.0507、0.7719±0.0435、0.7725±0.0455、0.7755±0.0525、0.7749±0.0463;方差分析显示:各年龄组动静脉直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在50岁以上的2组和50岁以下的3组动静脉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动静脉比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汉族人正常眼不同性别视网膜动静脉直径和比例之间无差别,随着年龄增长动静脉直径变细,尤其是50岁以后明显,而视网膜动静脉比例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 正常眼 动静脉比
下载PDF
甲状腺实性结节动静脉比例鉴别结节良恶性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焦健 宋艳 +2 位作者 邹淑丽 孟玫 毕晓静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12期1905-1908,共4页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观测甲状腺实性结节内血流的动静脉比例,探讨动静脉比例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价值。方法对66例患者的81个甲状腺实性结节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计算并对比良恶性结节的动静脉比例有无差异,对比不同观...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观测甲状腺实性结节内血流的动静脉比例,探讨动静脉比例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价值。方法对66例患者的81个甲状腺实性结节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计算并对比良恶性结节的动静脉比例有无差异,对比不同观察者测量的动静脉比例的差异,评价动静脉比例对甲状腺实性结节良恶性鉴别的价值。结果甲状腺恶性结节动静脉比例以动脉型为主,良性结节以静脉型或混合型为主。两种结节的动静脉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观察者测量的良性结节及恶性结节中混合型的动静脉比例数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不影响对结节良恶性的判断。以结节内动脉型动静脉血流比例作为诊断标准,预测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灵敏度为76.00%、特异度为89.83%、阳性预测值为88.89%、阴性预测值为94.64%。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检测甲状腺结节的动静脉血流比例对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实性结节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动静脉比
下载PDF
患者的年龄、血红蛋白含量、吻合动静脉比例对断指再植成活率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刘薇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第8期57-58,共2页
目的:探究患者的年龄、血红蛋白含量、吻合动静脉比例对断指再植成活率的影响.方法:本院2016 年8 月-2018年12月的150例断指患者210指,进行断指再植手术,并在术后接受医院护士护理,回顾性分析150例患者210指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在术后... 目的:探究患者的年龄、血红蛋白含量、吻合动静脉比例对断指再植成活率的影响.方法:本院2016 年8 月-2018年12月的150例断指患者210指,进行断指再植手术,并在术后接受医院护士护理,回顾性分析150例患者210指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在术后护理的断指成活率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患者护理治疗后,患者的年龄对断指复活率无明显差异,血红蛋白含量则对断指再植成活率有较大的影响,数值越高断指复活率也越高;吻合动静脉比例则无明显规律.结论:术后接受护理的断指再植患者其断指复活效果较好,促进患者的康复,显著改善生活质量,适于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指再植成活率 血红蛋白含量 吻合动静脉比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联合护理质量指标在减少动静脉内瘘穿刺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颖 梁俊卿 +4 位作者 鲁姣健 雷娟 孙德新 杨镜华 张玮琳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2期164-168,共5页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及护理质量指标控制在降低动静脉内瘘穿刺损伤发生的护理实践中的作用。方法 以降低动静脉内瘘穿刺损伤作为质量控制目标,以2022年8、1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透析室应用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的患者为研究对...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及护理质量指标控制在降低动静脉内瘘穿刺损伤发生的护理实践中的作用。方法 以降低动静脉内瘘穿刺损伤作为质量控制目标,以2022年8、1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透析室应用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8月质量改进前治疗的123例患者为对照组,11月质量改进后的125例患者为观察组,通过联合采用动静脉内瘘穿刺损伤发生率、各内瘘穿刺方法占比、血管超声使用率、患者穿刺满意度作为护理质量指标,每月汇总分析指标结果及发生原因,针对性进行护理质量管理与改进措施。结果 对照组患者共穿刺1 810例次,发生穿刺损伤10例次,动静脉内瘘穿刺损伤发生率为0.55%(10/1 810);观察组患者穿刺1 733例次,发生损伤3例次,动静脉内瘘穿刺损伤发生率为0.17%(3/1 733)。疑难血管通路穿刺损伤发生率下降(P=0.039),绳梯穿刺法占比上升至63%,血管超声使用率由4%(5/123)增加至100%(P<0.001),患者对穿刺满意度增加(P<0.001)。结论 联合应用血液透析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可降低动静脉内瘘穿刺损伤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 动静脉内瘘 穿刺损伤 护理质量控制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移植物动静脉内瘘并发症预防与管理的证据总结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彬彬 魏丽丽 +3 位作者 崔莉 郭菁 郝小磊 徐向朋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01,共7页
目的 :检索、评价及总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移植物动静脉内瘘并发症预防与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减少血液透析患者移植物动静脉内瘘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UpToDate、BMJ最佳临床实践、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 目的 :检索、评价及总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移植物动静脉内瘘并发症预防与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减少血液透析患者移植物动静脉内瘘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UpToDate、BMJ最佳临床实践、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美国指南网、苏格兰学院间指南网站、PubMed、中国知网、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医脉通、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与血液透析患者移植物动静脉内瘘并发症预防与管理相关的文献,包括临床决策、证据总结、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随机对照试验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6月30日。由专业循证护理人员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证据提取、汇总。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包括临床决策7篇、指南5篇、专家共识1篇、队列研究1篇、随机对照试验1篇,结合临床专业人员意见汇总了5个主题,包括围手术期管理、监测与筛查、使用与维护、人员与培训及健康教育,共33条证据。结论 :该研究总结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移植物动静脉内瘘并发症预防与管理的证据具有全面性和科学性,为临床医护人员规范移植物动静脉内瘘的管理提供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透透析 移植物动静脉内瘘 并发症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学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武亮 祁桠楠 +2 位作者 焦文翠 严鹏 温会欣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80例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根据治疗所行术式不同分为PTA组60例及外科组20例,PTA组行超声引导下PTA治疗,外科组行内瘘切除重建术治疗...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80例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根据治疗所行术式不同分为PTA组60例及外科组20例,PTA组行超声引导下PTA治疗,外科组行内瘘切除重建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术后3 d时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血管的超声参数,包括内径(D)、横断面积(S)、狭窄部位峰值流速(Vmax)、肱动脉阻力指数(RI)、收缩期最大流速(PSV);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初级通畅率;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7 d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两组术前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血管D、S、Vmax、RI、P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同组术前比较,术后3 d两组D、S均升高,Vmax、RI、PSV均下降(P均<0.05);与外科组术后3 d比较,PTA组D、S均升高,Vmax、RI、PSV均下降(P均<0.05)。两组手术技术成功率、手术临床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3、6、9个月初级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前血清MCP-1、VEGF-A、IL-6、hs-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同组术前比较,术后7 d血清MCP-1、VEGF-A、IL-6、hs-CRP均下降(P均<0.05);与外科组术后7 d比较,PTA组血清MCP-1、VEGF-A、IL-6、hs-CRP均下降(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下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临床效果良好,且应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 超声介入术 血液透析
下载PDF
超声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及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岩岩 宋丹丹 +2 位作者 祝文婷 夏伟 程艳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110-111,114,共3页
目的分析超声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2018年1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AVF狭窄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超声下PTA治疗,收集纳入对象的基... 目的分析超声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2018年1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AVF狭窄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超声下PTA治疗,收集纳入对象的基线资料以及围术期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前后透析血流量、狭窄处血管内径变化,统计临床成功率、技术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初级通畅率、次级通畅率以及术后6个月、12个月的内瘘再狭窄发生率。结果技术成功率为97.61%(41/42);临床成功率达97.56%(40/41);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初级通畅率分别为94.59%(35/37)、78.38%(29/37)、62.16%(23/37)、51.35%(19/37);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次级通畅率分别为100.00%(37/37)、97.30%(36/37)、91.89%(34/37)、86.49%(32/37);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51%(5/37);术后6个月再狭窄率为21.62%(8/37),术后12个月再狭窄率为48.65%(18/37);术后透析血流速度、狭窄处内径均大于术前(P<0.05)。结论超声下PTA治疗AVF狭窄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内瘘通畅率,增加透析血流速度与狭窄处内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自体动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 狭窄 通畅率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的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对促进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程冬梅 唐可欣 +2 位作者 曾维斯 谢利君 楚鑫 《四川中医》 2024年第7期213-217,共5页
目的:探讨“互联网+”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在促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2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1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延续性护理,试验组... 目的:探讨“互联网+”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在促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2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1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延续性护理,试验组实施“互联网+”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进行管理。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2周、4周、8周及12周瘘静脉血管内径及血管壁厚度,两组内瘘成熟时间,两组内瘘成熟时间及首次透析吻合口自然血流量,术后3、6月透析吻合口自然血流量。结果:两组术后2周、4周、8周的血管内径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周的血管内径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透析吻合口自然血流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月透析吻合口自然血流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医院-社区-家庭 中西医结合 自体动静脉内瘘 成熟
下载PDF
基于条带池化与血管增强的眼底图像动静脉分类方法
9
作者 肖志涛 彭新文 +3 位作者 刘彦北 耿磊 张芳 王雯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8-446,共9页
视网膜血管动静脉管径比是定量分析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先决条件,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风险指标。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许多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方法凭借其捕获高级语义的能力,在眼底图像动静脉分类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然... 视网膜血管动静脉管径比是定量分析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先决条件,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风险指标。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许多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方法凭借其捕获高级语义的能力,在眼底图像动静脉分类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然而,这些方法大多是采用叠加局部卷积和池化操作方式,难以很好地应用于条带形状的眼底视网膜血管。在本研究中,为了更有效地提取条带形状的视网膜血管特征,引入条带池化来捕获空间像素远距离依赖关系,同时考虑到动静脉交错复杂的特性,结合空间金字塔池化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混合池化技术以扩大神经网络的感受野和学习上下文信息。另一方面,考虑到眼底图像中血管与非血管分布的比例极不平衡,引入了血管增强模块,利用血管分布信息和高斯核函数约束的血管边缘的信息作为权重校正动静脉特征抑制背景特征,进而解决血管与背景分布比例不平衡问题。在分别包含40、22、45张彩色眼底图像的3种国际公开数据集DRIVE、LES和HRF上的实验表明,所提算法的平衡精度(BACC)分别为0.955、0.946、0.967,表明本研究结合条带池化与血管增强的方法能够较好解决眼底图像中动静脉交错复杂和类别不平衡问题,实现对眼底视网膜动静脉的精确分类,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底图像 动静脉分类 条带池化 混合池化 血管增强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自体动静脉内瘘研究热点挖掘及分析
10
作者 杨建国 何细飞 +2 位作者 鄢建军 张仲华 王李胜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5期372-376,共5页
【目的】目的 分析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研究现状,挖掘研究热点及学科前沿。方法 以CiteSpace文献分析软件对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近20年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 共纳入相关文献1460篇,AV... 【目的】目的 分析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研究现状,挖掘研究热点及学科前沿。方法 以CiteSpace文献分析软件对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近20年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 共纳入相关文献1460篇,AVF主题发文量呈缓慢上升趋势;研究热点包括AVF围手术期管理、AVF失功病理生理机制、AVF狭窄的处理、AVF穿刺以及AVF并发症。研究前沿以AVF狭窄的血管内成形术相关的多中心合作为主。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AVF领域的研究整体处于蓬勃发展阶段,血管通路方向的研究者们可拓宽研究思路,多维度积极探索,为AVF围手术期管理、日常维护等学科发展及临床实践提供高质量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自体动静脉内瘘 研究热点 研究前沿
下载PDF
胎儿肺动静脉瘘四例超声心动图诊断分析
11
作者 高静 吴娟 +1 位作者 栗河舟 王新霞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8-440,共3页
肺动静脉瘘(pulmonary arteriovenous fistula,PAVF)是指肺血管发育畸形导致肺动脉和静脉绕过毛细血管直接相连[1]。该病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常表现为发绀、咯血、杵状指、高血红蛋白血症等。国内外文献[2-4]仅有少量关于儿童及成人PAV... 肺动静脉瘘(pulmonary arteriovenous fistula,PAVF)是指肺血管发育畸形导致肺动脉和静脉绕过毛细血管直接相连[1]。该病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常表现为发绀、咯血、杵状指、高血红蛋白血症等。国内外文献[2-4]仅有少量关于儿童及成人PAVF的报道,胎儿PAVF仅为个案报道。本文回顾性分析了4例胎儿PAVF的超声心动图资料,旨在提高产前超声心动图对胎儿PAVF的诊断率,并为胎儿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 胎儿 超声检查 产前
下载PDF
误诊为炎性脊髓病的硬脊膜动静脉瘘临床分析
12
作者 王起 才丽娜 +2 位作者 刘海超 杨静 王培福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9期16-19,共4页
目的 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治方法和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 对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被误诊为炎性脊髓病的SDAVF 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分别因渐进性双下肢麻木、力弱伴尿便障碍... 目的 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治方法和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 对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被误诊为炎性脊髓病的SDAVF 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分别因渐进性双下肢麻木、力弱伴尿便障碍5月余,以及行走不稳50 d、加重伴颈痛、呕吐45 d入院。均误诊为炎性脊髓病,误诊时间分别为5月余及50 d。后经仔细阅片发现磁共振影像上可见髓周流空信号影,完善脊髓血管造影后确诊为SDAVF。1例于等待院外介入治疗过程中死亡,1例行介入治疗后院外死亡。结论 SDAVF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仔细询问病史、查体,认真阅影像片,必要时行脊髓血管造影是避免该病误诊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脊膜动静脉 误诊 炎性脊髓病 磁共振成像 脊髓 血管造影术 栓塞术
下载PDF
锁边缝合在内瘘血管吻合中的应用对动静脉内瘘通畅性的影响
13
作者 李丽华 王卫华 +1 位作者 李玫 张炫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8期620-624,共5页
目的探讨锁边缝合在内瘘血管吻合中的应用对动静脉内瘘通畅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3年6月于贵州航天医院接受内瘘血管吻合手术的患者(n=256)。根据缝合方式分为2组:传统的手工缝合为手工缝合组(n=178),锁边缝合(用缝合... 目的探讨锁边缝合在内瘘血管吻合中的应用对动静脉内瘘通畅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3年6月于贵州航天医院接受内瘘血管吻合手术的患者(n=256)。根据缝合方式分为2组:传统的手工缝合为手工缝合组(n=178),锁边缝合(用缝合器)的为锁边缝合组(n=78)。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法按照1:1匹配后2组各64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和并发症情况。根据治疗后6个月动静脉内瘘通畅情况将128例患者分为通畅组(n=81)和通畅不良组(n=47),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患者动静脉内瘘通畅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风险评估量表、危险分层及评估量表的预测价值及验证。结果匹配后锁边缝合组手术后1、6个月的吻合口直径(t=22.936、24.078,均P<0.001)、内瘘血流量(t=12.990、14.009,均P<0.001)、瘘管通畅率(χ^(2)=5.489、6.646,P=0.019、0.010)均优于手工缝合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手工缝合组(χ^(2)=19.384,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平均动脉压≥70 mmHg(OR=3.355,95%CI:1.502~7.492,P=0.003)、吻合动脉手术前内径<3.5 mm(OR=2.344,95%CI:1.124~4.888,P=0.023)和吻合静脉手术前内径<3.5 mm(OR=2.177,95%CI:1.048~4.525,P=0.037)是患者动静脉内瘘通畅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史(OR=0.114,95%CI:0.049~0.265,P<0.001)、糖尿病史(OR=0.357,95%CI:0.168~0.759,P=0.007)和血磷≤1.78 mmol/L(OR=0.501,95%CI:0.239~1.047,P=0.006)是其保护因素。选取风险评估量表中3分作为最佳诊断界值,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9.8%和73.2%,得分≤2.5分通畅不良率风险为低危,3.0~4.0分为中危,≥4.5分为高危。用2022年7月─2023年6月的120例患者进行验证,其预测通畅不良的灵敏度为79.6%,特异性为78.9%,阳性预测值为70.6%,阴性预测值为85.6%。结论锁边缝合技术在动静脉内瘘血管吻合中的应用可以改善手术后的内瘘通畅性。其优势在于提供更稳固和可靠的吻合,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边缝合 血管吻合 动静脉内瘘 通畅性 影响
下载PDF
超声介入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效果评估与分析
14
作者 林霖 杨贻金 +4 位作者 黄志平 舒峤 孙泉 许松 郭德全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9期86-90,共5页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自体AVF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4)。对照组予...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自体AVF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4)。对照组予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PTA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PTA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手术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AVF狭窄处超声测量指标[血管内径、横断面积、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自然血流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内瘘通畅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管内径、横断面积及自然血流量均大于本组治疗前,PSV慢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血管内径、横断面积及自然血流量大于对照组,PSV慢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s-CRP及IL-6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的hs-CRP及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PTA是自体AVF狭窄的首选治疗方式,可以术中直接评估疗效,更好地改善内瘘通畅率及自然血流量,调节炎症因子,降低并发症风险,还可以避免对比剂和射线伤害,较DSA引导下PTA疗效更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 超声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内瘘通畅率
下载PDF
阿加曲班联合阿替普酶溶栓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栓塞中的应用效果
15
作者 冯季 孙亦兵 +3 位作者 卫志锋 刘淑婷 杨文 赵东霞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10期1170-1172,共3页
目的 探讨阿加曲班联合阿替普酶(rt-PA)溶栓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AVF)栓塞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血液透析出现AVF栓塞的患者97例,根据组间基线特征匹配的原则,以随机数... 目的 探讨阿加曲班联合阿替普酶(rt-PA)溶栓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AVF)栓塞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血液透析出现AVF栓塞的患者97例,根据组间基线特征匹配的原则,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9)与观察组(n=48)。对照组予rt-PA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溶栓成功至内瘘复通时间、复通后首次透析血流量、血流动力学参数及溶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溶栓成功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对比两组患者次级通畅率。结果 两组溶栓成功患者溶栓至内瘘复通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溶栓成功患者复通后首次透析血流量大于对照组(P<0.05);溶栓后6h,两组患者桡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血管内径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流阻力指数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溶栓成功患者次级通畅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加曲班联合rt-PA溶栓可增加血液透析患者AVF栓塞再通后血流量,能更好地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提高次级通畅率,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阿加曲班 阿替普酶
下载PDF
2例硬脑膜动静脉瘘致丘脑性痴呆MRI表现及文献复习
16
作者 刘斋 王巨增 +2 位作者 王硕 王勇 任庆云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82-384,共3页
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为少见颅内血管畸形,多属特发性,可能与颅脑外伤、感染、手术、硬脑膜静脉窦血栓及先天发育异常有关[1];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头痛、耳鸣、结膜水肿、眼眶充血、颅内杂音、颅内出血或梗... 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为少见颅内血管畸形,多属特发性,可能与颅脑外伤、感染、手术、硬脑膜静脉窦血栓及先天发育异常有关[1];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头痛、耳鸣、结膜水肿、眼眶充血、颅内杂音、颅内出血或梗死[2-3],罕见表现为丘脑性痴呆[1,4]。本研究报告2例DAVF致丘脑性痴呆,结合文献分析其MRI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 脑膜 痴呆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舌下神经管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诊断与治疗
17
作者 徐修鹏 李征 +2 位作者 林超 陈骅 路华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5期558-561,567,共5页
目的探讨舌下神经管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例舌下神经管区硬脑膜动静脉瘘(HCDAVF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Onyx-18闭塞瘘口及引流静脉近... 目的探讨舌下神经管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例舌下神经管区硬脑膜动静脉瘘(HCDAVF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Onyx-18闭塞瘘口及引流静脉近端定义为栓塞成功。术后10~15个月进行影像学和临床随访。结果5例患者中,搏动性耳鸣1例,突眼与球结膜水肿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例,眩晕及后颈部不适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3例患者经静脉途径栓塞,2例患者经动脉途径栓塞。术后即刻造影结果提示所有患者均完全栓塞,无手术并发症发生。临床随访提示术后5例患者症状均得到缓解,影像学随访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未复发。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是治疗HCDAVFs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根据HCDAVFs血管构筑特点选择合理的栓塞路径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脑膜动静脉 舌下神经管 血管内治疗 栓塞
下载PDF
血压变异性对移植物动静脉内瘘功能的影响
18
作者 陈双双 周建芳 +2 位作者 胡婷 尤金锭 黄加力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8期616-61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变异性对移植物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2月用AVG为血管通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连续4周血液透析时血压变异性,根据血压变异性中位数分为对照组(血压变异...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变异性对移植物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2月用AVG为血管通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连续4周血液透析时血压变异性,根据血压变异性中位数分为对照组(血压变异性>17.3,n=40)和观察组(血压变异性≤17.3,n=40),观察其血栓发生率及辅助初级通畅率,探讨其相关性。结果共纳入80例患者,观察1年内临床数据。对照组和观察组AVG血栓形成率分别为77.5%(31/40)和22.5%(9/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200,P<0.001);对照组12个月辅助初级通畅率低于观察组(Log-rank χ^(2)=63.870,P<0.001)。结论血压变异性越高,血流动力学变化越大,移植物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风险越高,建议临床上定期评估患者透析中血压变异性,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血栓形成,提高辅助初级通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移植物动静脉内瘘 血压变异性 血栓形成 辅助初级通畅率
下载PDF
颌骨骨内动静脉畸形介入栓塞治疗远期疗效分析
19
作者 李晓 王豪伟 +3 位作者 杨西涛 王德明 范新东 苏立新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73-77,共5页
目的 :探讨通过介入栓塞方式治疗颌骨骨内动静脉畸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颌骨骨内动静脉畸形患者9例,在DSA引导下予以介入栓塞治疗,通过DSA观察病变范围、预测硬化剂注射剂量... 目的 :探讨通过介入栓塞方式治疗颌骨骨内动静脉畸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颌骨骨内动静脉畸形患者9例,在DSA引导下予以介入栓塞治疗,通过DSA观察病变范围、预测硬化剂注射剂量以使药物注射入病变腔内,并对患者疗效、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进行长期随访观察。结果:9例患者中,男6例(66.7%),女3例(33.3%);年龄7~51岁,平均21.3岁。出血是患者最主要的报告症状(6例,66.7%);供血动脉包括下牙槽动脉、面动脉以及上颌动脉分支。9例患者均于全麻下接受介入栓塞治疗,共治疗20次(每例患者接受1~5次,平均2.2次/例)。无水乙醇单次平均用量为21.95 mL。20次介入栓塞治疗中,9次应用弹簧圈辅助无水乙醇栓塞治疗,共使用158枚弹簧圈,平均17.6枚/次(80枚/9次)。另有2次使用博来霉素,5次使用少量150μm PVA颗粒辅助栓塞治疗。9例患者随访时间5~11年,其中,4例治愈,3例基本治愈,2例好转,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在颌骨骨内动静脉畸形治疗中,根据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正确诊断、根据DSA造影结果采用以无水乙醇为主介入栓塞方案,可减少创伤、改善症状、控制病灶,获得相对满意的治疗效果,该方案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 动静脉畸形 介入栓塞治疗 弹簧圈 无水乙醇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及Nomogram预测模型构建
20
作者 郭永新 冯培云 +2 位作者 申文玲 孙昆 周一龙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472-476,共5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Nomogram预测模型构建。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门诊行MHD治疗的418例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动静脉内瘘是否形成急性...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Nomogram预测模型构建。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门诊行MHD治疗的418例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动静脉内瘘是否形成急性血栓将患者分为急性血栓组(n=32)与非急性血栓组(n=386)。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行MHD的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根据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并应用Bootstrap来验证Nomogram模型的有效性。结果急性血栓组患者合并糖尿病患、合并低血压、透析时穿刺失败占比、钙磷乘积、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急性血栓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低血压、透析时穿刺失败、钙磷乘积升高、高水平hs-CRP、高水平LDL-C是影响行MHD的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依据6个独立危险因素构建了Nomogram预测模型,该模型的一致性指数为0.893(95%置信区间:0.833~0.928);且其校正曲线和标准曲线拟合较好,曲线下面积为0.918。结论糖尿病、低血压、透析时穿刺失败、钙磷乘积升高、高水平hs-CRP和LDL-C是行MHD的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依据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Nomogram模型预测行MHD的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效果较好,有助于临床急性血栓形成患者的早期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急性血栓 Nomogram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