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电影渲染显示左侧硬脑膜动静脉瘘1例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祥杰 张小勇 +1 位作者 曾宪春 徐睿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8-128,共1页
患者男,53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颜面部发作性放电样疼痛2年、加重2天;既往体健。查体:左侧面颊部可扪及“扳机点”,余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颅脑MRI及头颈部血管动态增强CT电影渲染(cinematic rendering, CR):桥小脑角... 患者男,53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颜面部发作性放电样疼痛2年、加重2天;既往体健。查体:左侧面颊部可扪及“扳机点”,余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颅脑MRI及头颈部血管动态增强CT电影渲染(cinematic rendering, CR):桥小脑角区左侧血管纡曲增粗,压迫左侧三叉神经桥池段(图1A~1C);诊断:左侧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DAV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 被引量:8
2
作者 单永治 凌锋 KITZ K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 评估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采 用伽玛刀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16例,其中单纯伽玛刀治疗7例,经动脉途径栓塞或手术治疗后再 行伽玛刀治疗9例。根据Congard分型,硬脑膜动静脉瘘Ⅰ型4例,Ⅱa型5... 目的 评估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采 用伽玛刀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16例,其中单纯伽玛刀治疗7例,经动脉途径栓塞或手术治疗后再 行伽玛刀治疗9例。根据Congard分型,硬脑膜动静脉瘘Ⅰ型4例,Ⅱa型5例,Ⅱa+b型3例, Ⅲ型3例,Ⅳ型1例。靶点边缘剂量16~20Gy,平均18Gy,靶点边缘被50%~70%等剂量曲线 所包含。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108个月。 结果 14例患者术后症状消失,2例部 分改善。12例MRI或造影证实瘘口完全或近全闭塞,4例部分闭塞。无放射治疗导致的并发症。  结论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是一种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安全、有效的方法。对侵袭型硬脑膜动静脉瘘 且伴有广泛皮质静脉引流的患者,血管内治疗或手术治疗结合放射外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脑膜动静脉 伽玛刀治疗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患者 靶点 并发症 闭塞 根据 单纯 目的
下载PDF
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放射治疗 被引量:2
3
作者 曾平 陈铖 《医学研究杂志》 2016年第12期153-156,共4页
血液透析是提高终末期肾病(ESKD)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透析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也是影响ESKD患者发生率及病死率的主要原因。功能良好的透析血管通路是实现充分透析,提高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必要条件。但血管通路狭... 血液透析是提高终末期肾病(ESKD)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透析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也是影响ESKD患者发生率及病死率的主要原因。功能良好的透析血管通路是实现充分透析,提高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必要条件。但血管通路狭窄发生率高,尽管目前尝试用多种方法治疗血管通路狭窄,但疗效都不甚令人满意。放射治疗作为众多治疗方法中的一种,其治疗原理及疗效独特,受到了广泛关注,现就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放射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 血管通路狭窄 远红外线治疗 近距离放射治疗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动静脉瘘的介入治疗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杨毕伟 徐晓晶 +6 位作者 赵志英 田慧 唐文清 陈荣新 葛宁灵 陈漪 夏景林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308-311,共4页
目的探讨合并肝动静脉瘘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栓塞治疗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造影证实合并肝动静脉瘘的原发性肝癌病例,收集介入术前后临床资料,总结瘘口... 目的探讨合并肝动静脉瘘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栓塞治疗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造影证实合并肝动静脉瘘的原发性肝癌病例,收集介入术前后临床资料,总结瘘口栓塞方法、栓塞效果和术后不良反应,分析血生化指标改变。结果 38例肝动脉-门静脉瘘患者中的31例(81.6%)和4例肝动脉-肝静脉瘘中的2例(50.0%)瘘口栓塞有效;介入及封堵术后无明显肝功能损伤,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合并肝动静脉瘘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联合瘘口栓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治疗 动静脉 并发症 动静脉 治疗 肝肿瘤 并发症 放射 介入性 栓塞 治疗性 肝细胞 治疗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CT血管成像和超声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功能障碍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7
5
作者 曹正江 崔天蕾 +6 位作者 金丽珠 周莉 付平 唐万欣 苏白海 胡章学 陶冶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2324-2326,2329,共4页
目的对应用动静脉内瘘作为永久性血管通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内瘘功能障碍时应用CT血管成像技术进行判断和影像学评价,探讨CT血管成像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障碍的尿毒症患者,应用64排螺旋CT血管成... 目的对应用动静脉内瘘作为永久性血管通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内瘘功能障碍时应用CT血管成像技术进行判断和影像学评价,探讨CT血管成像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障碍的尿毒症患者,应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同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对照,观察内瘘血管的狭窄部位、程度、血栓形成及侧支循环情况,并对两种主要的后处理方法进行对比。结果 23例患者均经血管成像技术明确瘘管病变的部位。流入动脉狭窄3例,其中轻度1例,中度1例,重度1例;流出静脉狭窄12例,轻、中及重度分别为4例、5例及3例,其中伴有血栓形成1例;吻合口狭窄12例;出现侧支循环3例,2例伴有上肢肿胀,CT血管成像技术和超声比较,在动脉狭窄、流出道狭窄、血栓形成方面完全吻合;对于内瘘功能障碍并发整个上肢肿胀者超声无法详细描述中心静脉情况,CT能详细描述锁骨下静脉、头臂干、上腔静脉是否有狭窄或血栓形成;超声更方便监测提供吻合口、动脉狭窄处、流出道狭窄处的血管内径。结论自体动静脉内瘘发生功能障碍时,超声应作为首选的临床检查手段,但内瘘功能障碍并发整个上肢肿胀时,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可对手术干预提供更有价值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下载PDF
人造动静脉内瘘血栓后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明志兵 丁文彬 袁瑞凡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探讨经肱动脉顺行介入置管溶栓在开通血液透析造瘘管阻塞中的疗效价值。材料和方法:经患侧肱动脉顺行插管,先行导丝、导管松解、碎裂血栓,再行造瘘管置管溶栓,术中团注10万U尿激酶,再以微泵2万U/h维持溶栓,狭窄处行球囊成形术,并... 目的:探讨经肱动脉顺行介入置管溶栓在开通血液透析造瘘管阻塞中的疗效价值。材料和方法:经患侧肱动脉顺行插管,先行导丝、导管松解、碎裂血栓,再行造瘘管置管溶栓,术中团注10万U尿激酶,再以微泵2万U/h维持溶栓,狭窄处行球囊成形术,并分析不同时期血栓介入开通的疗效。结果:23例经介入置管溶栓及球囊成形后22例开通,开通率达95.6%,血栓形成时间<48h者21例,24h内溶通21例(100%),尿激酶用量在(22~70)万U;血栓形成时间>48h者2例,1例部分溶通,以球囊扩张后开通,1例溶栓超过48h后出现肌间血肿,放弃溶栓。结论:经肱动脉介入顺行碎栓、溶栓在维持血透管通畅方面安全、有效、简便而且微创。尤其在血栓形成时间<48h中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 血栓栓塞 血栓溶解疗法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肾透析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及介入治疗 被引量:25
7
作者 朱林忠 杨仁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9-134,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 shunting,AVS)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及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97例原发性肝癌伴有肝动脉-门静脉瘘(HA-PV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前合并消化道出血者16例,中等至大量...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 shunting,AVS)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及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97例原发性肝癌伴有肝动脉-门静脉瘘(HA-PV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前合并消化道出血者16例,中等至大量腹水者51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者5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肝动脉内化疗栓塞术(TACE)和肝动脉内化疗灌注术(TAI)治疗。使用碘油封堵瘘口者40例,使用碘油+明胶海绵或丝线封堵瘘口者34例,还有6例应用弹簧圈封堵瘘口,其余17例给予单纯TAI治疗。结果:有12例患者同时合并肝动脉-肝静脉瘘(HA-HVS,12.4%),32例患者有门静脉癌栓(PVTT,33%)。全部患者中,70例瘘口基本闭合(72.2%),15例瘘口部分闭合(15.5%),12例(12.3%)因瘘口过大或者血管造影时无法判明瘘口准确位置未能成功封堵。在首次封堵成功的患者中,12例患者在后续治疗中发现原有的AVS重新开通,开通后的瘘口大多比前次瘘口的流量小,经再次封堵后闭塞。另有17例出现新的AVS。患者经TACE治疗后,57例(58.7%)肿瘤缩小,24例(24.7%)肿瘤增大,16例(16.5%)肿瘤大小无明显改变。术后51例合并腹水的患者中,29例腹水消失,18例减少,4例无明显改善。曾经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于术后再次出现消化道出血者5例。47例合并腹泻的患者中23例好转。67例甲胎蛋白(AFP)阳性的患者中53例AFP的值有所下降。随访中81例死亡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2.9个月。大部分病例未发生严重肝功能损害。结论:原发性肝癌合并AVS增加了介入治疗的难度,但是只要采取积极而恰当的治疗措施,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而不出现严重并发症,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DSA能直接、全面地显示AVS的类型、部位及程度,为制定治疗方案及改善预后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动静脉 放射 介入性
下载PDF
动静脉内瘘功能不全多排CT全景血管成像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小胜 彭飞 +2 位作者 黄德健 宋进华 顾建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45-949,共5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不全的多排螺旋CT全景血管成像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不全患者的透析通路进行64排螺旋CT扫描,分别完成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血管自动去骨...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不全的多排螺旋CT全景血管成像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不全患者的透析通路进行64排螺旋CT扫描,分别完成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血管自动去骨全景血管成像。结果所有病例均清晰地显示内瘘侧上肢血管情况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空间关系,明确动静脉内瘘功能不全的责任血管,临床采取不同的干预手段,有30例通过手术重新建立透析通路,2例通过非手术治疗而改善了透析流量。结论全景血管成像可以较好的显示透析通路的病变血管,对临床干预具有较大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256层螺旋CT全脊髓血管造影诊断脊髓动静脉瘘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8
9
作者 曹际斌 高思佳 +4 位作者 韩鹏 崔玲玲 王涛 朱玉森 李燕燕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91-95,共5页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全脊髓血管造影(CTA)在诊断脊髓动静脉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3例临床表现及MRI符合脊髓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CTA检查,其中11例3~5 d内做DSA检查,8例手术治疗。结果:13例患者7例诊断为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6...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全脊髓血管造影(CTA)在诊断脊髓动静脉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3例临床表现及MRI符合脊髓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CTA检查,其中11例3~5 d内做DSA检查,8例手术治疗。结果:13例患者7例诊断为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6例髓周动静脉瘘(SPMAVF),与DSA或手术诊断一致;CTA全部较好的显示了异常血管病变的范围;7例SDAVF中有5例CTA与DSA或手术对供血动脉的诊断一致,6例对瘘口的诊断一致,1例DSA阴性;6例SPMAVF中3例CTA与DSA或手术对供血动脉的诊断一致,5例对瘘口的诊断一致。结论:256层螺旋全脊髓CTA可以清晰的显示脊髓动静脉瘘的病变范围、供血动脉及瘘口的位置,较DSA相比安全、无创、快速,可以作为DSA检查前、指导手术及术后随访必要的检查手段,部分可取代DS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 脊髓疾病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创伤性颈部动静脉瘘的诊治(附四例报告)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作勤 唐军 +6 位作者 徐宝亮 宋金龙 左玉宽 孔华富 王振亭 王平海 李玉亮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3期132-133,共2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颈部动静脉瘘的诊断及其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创伤性颈部动静脉瘘,其中创伤性颈动静脉瘘1例,创伤性椎动静脉瘘3例。结果4例中3例为创伤性椎动静脉瘘,未横断型;全部弹簧圈栓塞成功;1例创伤性颈动... 目的探讨创伤性颈部动静脉瘘的诊断及其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创伤性颈部动静脉瘘,其中创伤性颈动静脉瘘1例,创伤性椎动静脉瘘3例。结果4例中3例为创伤性椎动静脉瘘,未横断型;全部弹簧圈栓塞成功;1例创伤性颈动静脉瘘试用可脱性球囊栓塞未成功。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方法安全可靠,应为治疗本病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动静脉 介入放射 介入疗法 诊断
下载PDF
先天性肺动静脉瘘的X线、CT及DSA诊断6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6
11
作者 邱怀明 曾晓华 +1 位作者 魏崇健 闫小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601-603,共3页
目的:分析先天性肺动静脉瘘的X线、CT及DSA诊断特点,以提高该病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先天性肺动静脉瘘的X线、CT及DSA表现,结合文献报道对肺动静脉瘘的各种影像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本组4例行DSA检查者全部获得正确诊断及... 目的:分析先天性肺动静脉瘘的X线、CT及DSA诊断特点,以提高该病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先天性肺动静脉瘘的X线、CT及DSA表现,结合文献报道对肺动静脉瘘的各种影像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本组4例行DSA检查者全部获得正确诊断及明确分型,单纯型2例,复杂型1例,弥漫型1例;CT结合三维重建诊断2例,单纯型1例,复杂型1例。全部病例均摄有X线片,误诊3例,病变表现形式多样,主要与"瘤"囊的形态有关。结论:DSA是肺动静脉瘘的确诊手段;CT对大部分病例可明确诊断,结合重建技术可直观地显示病变全貌,对诊断和分型十分重要。对细微病变的显示不如DSA;X线上具有一定的特征,但诊断率仍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 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定位诊断硬脊膜动静脉瘘供血动脉及瘘口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5
12
作者 石强 高思佳 +2 位作者 徐克 刘静红 梁传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532-1534,共3页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定位诊断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供血动脉及瘘口的应用价值。方法24例经MRI诊断为SDAVF的患者随机分A、B两组。A组12例患者在DSA检查前行64层CTA检查,应用曲面重建技术,定位诊断硬脊膜动静瘘的供...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定位诊断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供血动脉及瘘口的应用价值。方法24例经MRI诊断为SDAVF的患者随机分A、B两组。A组12例患者在DSA检查前行64层CTA检查,应用曲面重建技术,定位诊断硬脊膜动静瘘的供血动脉及瘘口,观察引流静脉在椎管内的分布状况,评估脊膜动静脉瘘累积脊髓的范围。B组为对照组,常规进行DSA检查,不进行CTA检查。A、B两组造影时间、对比剂用量、造影次数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以DSA为金标准,计算CTA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A组12例全部完成造影,B组2例未完成造影。A/B两组患者平均造影时间47/92min,对比剂用量86/174ml,造影次数14/29次,术后并发症1/5例。CTA对供血动脉及瘘口诊断的敏感度为100%(12/12)、特异度为83.3%(10/12)。结论64层螺旋CTA定位诊断硬脊膜动静脉瘘供血动脉及瘘口为DSA检查提供了直观的影像资料,缩短了检查时间,减少了对比剂用量及曝光次数,降低了造影术后的并发症,是DSA检查前必要的辅助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脊膜 动静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血管内栓塞治疗创伤性椎动静脉瘘(附4例报告)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作勤 唐军 +8 位作者 左玉宽 孙增涛 宋金龙 李玉亮 尚建强 李继军 王振亭 王平海 朱海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2年第5期362-363,共2页
目的 :探讨创伤性椎动静脉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例创伤性椎动静脉瘘血管内治疗的情况。结果 :全部病例均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 ,3例椎动脉未横断型应用弹簧圈闭塞 ,1例椎动脉横断型应用可脱球囊闭塞 ,全部病例达... 目的 :探讨创伤性椎动静脉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例创伤性椎动静脉瘘血管内治疗的情况。结果 :全部病例均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 ,3例椎动脉未横断型应用弹簧圈闭塞 ,1例椎动脉横断型应用可脱球囊闭塞 ,全部病例达到解剖治愈。结论 :血管内介入治疗创伤性椎动脉瘘的方法安全可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 椎动脉 动静脉 放射 介入性
下载PDF
导管直接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 被引量:4
14
作者 谭隆旺 贺斌 +3 位作者 孙寒 俞赶年 曹礼应 余月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31-432,435,共3页
动静脉内瘘具有血流量充足、并发症少、能长期反复使用的优点,是血液透析患者最常用的血管通道。随着透析质量的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时间延长,但反复穿刺损伤血管内膜,再加上压迫止血不当、大量脱水致低血压、血流缓慢、... 动静脉内瘘具有血流量充足、并发症少、能长期反复使用的优点,是血液透析患者最常用的血管通道。随着透析质量的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时间延长,但反复穿刺损伤血管内膜,再加上压迫止血不当、大量脱水致低血压、血流缓慢、内瘘血流量下降及血液黏度增加等可促进血栓形成,导致内瘘闭塞,是内瘘丧失功能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析 动静脉 血栓溶解疗法 导管插入术 放射 介入性
下载PDF
320排动态容积CT血管造影对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5
作者 程少容 雷继晓 +3 位作者 王鹰 熊飞 王翅鹏 李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73-576,共4页
目的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诊断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价值。方法对12例临床表现符合脊髓血管畸形患者作CTA(320排CT)和对比增强MRA(CE-MRA)检查,并于1周内作DSA检查,评价CTA成像所示病变范围、供血动脉、瘘口及引流静脉等,并与CE-MRA、... 目的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诊断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价值。方法对12例临床表现符合脊髓血管畸形患者作CTA(320排CT)和对比增强MRA(CE-MRA)检查,并于1周内作DSA检查,评价CTA成像所示病变范围、供血动脉、瘘口及引流静脉等,并与CE-MRA、DSA检查对照。结果 12例患者经CTA检查均明确显示脊髓异常血管及病变范围,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成像清晰显示畸形血管的供血动脉、瘘口、引流静脉,畸形血管与周围骨性结构空间位置关系。CE-MRA检查显示脊髓畸形血管病变范围,但仅显示8例患者供血动脉及瘘口位置。结论 320排动态容积CT可快速、无创、清晰地显示脊髓血管畸形患者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瘘口,弥补了DSA、CE-MRA单一成像的不足,对SDAVF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疾病 动静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磁共振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下载PDF
肺动静脉瘘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6
16
作者 钟玉敏 朱铭 +2 位作者 孙爱敏 李玉华 高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389-391,共3页
目的:探讨肺动静脉瘘不同影像学方法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9例肺动静脉瘘分别作了心血管造影、核磁共振及CT检查及心脏超声。结果:9例中6例为局限性的肺动静脉瘘,3例为弥漫性的肺动静脉瘘,3例中2例有肝脏疾病史。结论:肺动静脉瘘心血... 目的:探讨肺动静脉瘘不同影像学方法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9例肺动静脉瘘分别作了心血管造影、核磁共振及CT检查及心脏超声。结果:9例中6例为局限性的肺动静脉瘘,3例为弥漫性的肺动静脉瘘,3例中2例有肝脏疾病史。结论:肺动静脉瘘心血管造影为主要的诊断手段,但对毛细血管床前型的弥漫性肺动静脉瘘诊断有局限性,MRI、CT对局限性的肺动静脉瘘的诊断有帮助,心脏超声有助于毛细血管床前型的弥漫性肺动静脉瘘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动静脉 心血管造影术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下载PDF
单纯型肺动静脉瘘的影像学评价(附5例报告)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锐 杨学东 +3 位作者 林吉征 徐爱德 徐志宣 孔令琦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3年第5期363-364,共2页
关键词 动静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Onyx结合弹簧圈岩下窦入路栓塞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 被引量:6
18
作者 龙霄翱 张炘 +2 位作者 罗斌 段传志 李铁林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00-1403,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Onyx结合弹簧圈岩下窦入路栓塞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csDAVF)的优势及疗效。方法:对6例csDAVF患者应用Onyx结合弹簧圈岩下窦入路栓塞,并评价疗效。结果:6例采用"股静脉-岩下窦"入路成功栓塞csDAVF,4例csDAVF瘘口... 目的:探讨应用Onyx结合弹簧圈岩下窦入路栓塞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csDAVF)的优势及疗效。方法:对6例csDAVF患者应用Onyx结合弹簧圈岩下窦入路栓塞,并评价疗效。结果:6例采用"股静脉-岩下窦"入路成功栓塞csDAVF,4例csDAVF瘘口完全闭塞,出院时症状消失;2例csDAVF次全闭塞,出院时症状改善,随访1-2个月临床症状消失。全部病例随访1-12个月,未见症状复发。结论:经"股静脉-岩下窦"途径,较易到达病变部位;海绵窦为闭塞csDAVF瘘口的理想部位,Onyx能在海绵窦中形成良好弥散,结合弹簧圈的应用有利于瘘口的闭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 硬脑膜 血管内治疗 放射 介入性
下载PDF
国产双伞形封堵器治疗多发性巨大肺动静脉瘘 被引量:6
19
作者 钟红珊 邵海波 徐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3期177-179,共3页
关键词 多发性肺动静脉 临床治疗 封堵器 巨大 国产 介入放射技术 栓塞材料 临床疗效 异位栓塞 病理特点
下载PDF
肝血管瘤合并动静脉瘘的DSA表现及介入治疗 被引量:12
20
作者 尹君 梁惠民 +2 位作者 冯敢生 郑传胜 钱骏 《放射学实践》 2005年第11期1010-1013,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肝海绵状血管瘤(CHL)合并动静脉瘘(AVF)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特征性表现并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合并AVF的26例CHL的完整DSA及经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肝动脉栓塞(PLE-TAE)治疗的资料。改进造影技术采集DSA图像... 目的:回顾性分析肝海绵状血管瘤(CHL)合并动静脉瘘(AVF)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特征性表现并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合并AVF的26例CHL的完整DSA及经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肝动脉栓塞(PLE-TAE)治疗的资料。改进造影技术采集DSA图像,采取超选择插管行PLE-TAE后再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瘘口及少量无水酒精闭塞瘘口后再行PLE-TAE等处理方法。结果:CHL合并的AVF的DSA的特征性表现为瘘口较为局限,多位于瘤周近供血动脉处;以周围型动-门静脉瘘(APVF)为多见;分流量多较小;AVF供血动脉无浸润破坏现象。对瘘口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后,AVF中碘油沉积静脉数较TAE前DSA显著减少(P<0.01),邻近肝组织亦未见明显碘油异常沉积。结论:CHL中AVF有较高的发生率且有特征性DSA表现。通过适当处理可以显著减少或避免PLE异常沉积及其可能造成的肝脏和肺脏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海绵状血管瘤 动静脉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放射 介入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