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0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温克语助词结构 被引量:1
1
作者 朝克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4期67-70,共4页
鄂温克语里有一些粘着性较强,独立性较差,依附在词或词组后面,在句子中起着一种特定的语法关系的词。这部分词,无论是在语句中所起的作用,还是它本身所具有的特征,均跟普通语言学和结构语言学里所说的助词是相同的。所以,笔者认为,从助... 鄂温克语里有一些粘着性较强,独立性较差,依附在词或词组后面,在句子中起着一种特定的语法关系的词。这部分词,无论是在语句中所起的作用,还是它本身所具有的特征,均跟普通语言学和结构语言学里所说的助词是相同的。所以,笔者认为,从助词的角度探讨这部分词是比较合适的。鄂温克语的助词主要出现在名词、代词、形容词、数词以及有关动词或词组后面。本文分泛指助词、疑问助词、意愿助词、强调助词及判断助词五类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温克语 助词结构 普通语言学 结构语言学 语法关系 粘着性 词组 数词 形容词 名词
下载PDF
上古汉语OV语序结构助词“是”“之”差异及原因
2
作者 李武伟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9-259,共11页
借助“是”“之”前置的OV语序是上古汉语OV语序的重要类型之一,对“是”“之”的差异及原因进行探索,有助于全面认识OV语序。从历时角度看,其差异在西周时期开始出现,春秋战国时期二者差异全面呈现,两汉时期随着OV语序的消失二者差异... 借助“是”“之”前置的OV语序是上古汉语OV语序的重要类型之一,对“是”“之”的差异及原因进行探索,有助于全面认识OV语序。从历时角度看,其差异在西周时期开始出现,春秋战国时期二者差异全面呈现,两汉时期随着OV语序的消失二者差异也随之消失。从数量上看,受语体的影响,不同时期使用数量不同。在使用上,因二者出现的时间不同、来源不同,其差异体现在三个大的方面,是与“将”搭配、前置宾语、语气强弱等,其中语气强弱还包括否定词句法位置、否定对称、与疑问词的搭配、句末是否有语气词、主语为人称代词“我”或“吾”等五个小的方面的差异。从差异产生的原因看,依次为时间表达、连接性强弱、语气强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汉语 语言类型学 OV语序 前置语序 结构助词 语气助词
下载PDF
结构助词“的”与“地”混用成因与对策的分析
3
作者 蔡洋阳 周辰浩 姜婉君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7期428-434,共7页
结构助词“de”不仅是汉语语法研究的重点,同时在日常语言中也属高频词汇。尽管现代汉语作为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言已大致成形,但就结构助词使用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结构助词“de”的误用,可能对书面交流造成不利影响,特别是“地”被误... 结构助词“de”不仅是汉语语法研究的重点,同时在日常语言中也属高频词汇。尽管现代汉语作为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言已大致成形,但就结构助词使用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结构助词“de”的误用,可能对书面交流造成不利影响,特别是“地”被误用为“的”的现象较为突出。本文将以语言、教育与社会等角度对结构助词“的”与“地”混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与完善结构助词“的”与“地”的准确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助词 “的” “地” 现代汉语
下载PDF
泰国学生结构助词“的、地、得”偏误分析
4
作者 王雯晴 李连伟 《现代语言学》 2023年第10期4702-4712,共11页
在现代汉语中,结构助词“的、地、得”的发音相似,语法功能差别较大,导致偏误普遍存在。本文顺应国别化的趋势,对全球汉语中介语语料库进行统计分析,考察泰国汉语学习者使用助词“的、地、得”的偏误情况。并且结合中泰语言的对比,归纳... 在现代汉语中,结构助词“的、地、得”的发音相似,语法功能差别较大,导致偏误普遍存在。本文顺应国别化的趋势,对全球汉语中介语语料库进行统计分析,考察泰国汉语学习者使用助词“的、地、得”的偏误情况。并且结合中泰语言的对比,归纳了偏误类型,探究了偏误原因,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建议。希望能够帮助面向泰国的对外汉语老师更好地实施助词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助词“的、地、得” 偏误情况 对外汉语教学
下载PDF
现代汉语结构助词“de”的用法分析
5
作者 梁琦 《现代语言学》 2023年第11期4930-4937,共8页
结构助词“de”是现代汉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虚词,关于结构助词“de”的研究一直是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将对结构助词“de”用法的结构形式、语义特征以及隐现问题进行梳理,区分三个语音相同的结构助词“de”的用法,规范结构助... 结构助词“de”是现代汉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虚词,关于结构助词“de”的研究一直是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将对结构助词“de”用法的结构形式、语义特征以及隐现问题进行梳理,区分三个语音相同的结构助词“de”的用法,规范结构助词“de”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助词“de” 用法特征 隐现
下载PDF
《马氏文通》象静与结构助词“之”的搭配研究
6
作者 肖威搏 《今古文创》 2023年第36期120-122,共3页
《马氏文通》中对于静字的论述有着一定的独创性,其中马建忠在象静一类的静字与结构助词“之”的搭配上着墨较多。该文就象静与结构助词“之”的搭配情况进行研究,发现在《马氏文通》的具体例证中,静字与“之”搭配情况的两点规律:1.在... 《马氏文通》中对于静字的论述有着一定的独创性,其中马建忠在象静一类的静字与结构助词“之”的搭配上着墨较多。该文就象静与结构助词“之”的搭配情况进行研究,发现在《马氏文通》的具体例证中,静字与“之”搭配情况的两点规律:1.在单音节静字的情况下,概不加“之”字;2.在双音节及多音节静字的情况下,根据“之”字后的名字数目来决定,单字之名即加“之”字,双字之名即不加。此外,该文用现代汉语中“形容词+‘的’”的结构对“象静+‘之’”的结构进行反推,指出在“静字+之+名词性成分”的结构中“,之”字并非单纯的结构助词,它同时起到了一定平衡结构、补足音节的作用。在唐宋时期,这一作用逐渐减弱,而“形容词+‘的’”结构中“的”的附属性功能已出现,并得到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文通》 静字 象静 结构助词
下载PDF
二语学习者汉语助词“的”“地”“得”的习得偏误分析与教学建议
7
作者 王欣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10期571-577,共7页
汉语结构助词“的”“地”“得”的研究成果颇多,但在对外汉语教学上的运用不多。实际上在教学过程中,汉语的结构助词“的”“地”“得”是一大困难。结构助词是虚词的一部分,能否熟练运用虚词是衡量留学生汉语水平的标准之一,因此,对... 汉语结构助词“的”“地”“得”的研究成果颇多,但在对外汉语教学上的运用不多。实际上在教学过程中,汉语的结构助词“的”“地”“得”是一大困难。结构助词是虚词的一部分,能否熟练运用虚词是衡量留学生汉语水平的标准之一,因此,对结构助词的分析与研究有助于留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增强对汉语的学习兴趣。本文以二语习得中关于偏误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探索偏误产生的原因,提供相关的教学建议。There have been many research results on the auxiliary words “de”, “de”, and “de” in Chinese, but the application is limited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Dur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 structural particles “de”, “de”, and “de” in Chinese are a major difficulty. Auxiliary words are a part of function words, and proficiency in using function words is one of the criteria for measuring the Chinese proficiency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herefore, analyzing and researching auxiliary words can help international students better master Chinese and enhance their interest in learning Chi-nese.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error,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errors, explores the causes of errors, and provides relevant teaching sugges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语习得 结构助词 教学建议
下载PDF
《庄子·内篇》“VP_(1)而VP_(2)”“NP之VP”结构研究
8
作者 黄昌杰 《现代语文》 2024年第1期45-50,共6页
连词“而”是一个高频虚词,当它连接两个动词性词语VP_(1)、VP_(2)时,用法较为复杂。根据两个VP之间的句法语义关系,《庄子·内篇》中的“VP_(1)而VP_(2)”结构可以分析为四种类型:连谓、偏正、联合、紧缩。“NP之VP”结构在《内篇... 连词“而”是一个高频虚词,当它连接两个动词性词语VP_(1)、VP_(2)时,用法较为复杂。根据两个VP之间的句法语义关系,《庄子·内篇》中的“VP_(1)而VP_(2)”结构可以分析为四种类型:连谓、偏正、联合、紧缩。“NP之VP”结构在《内篇》中的出现频率也比较高。结构助词“之”置于主谓结构“NP+VP”中间,形成体词性偏正结构“NP之VP”,相当于现代汉语“NP的VP”。该结构在句法上只能分布于主、宾位;在语义上不具有独立性,是谓语核心动词的论元成分;在语用上具有指称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内篇》 “VP_(1)而VP_(2)” “NP之VP” 连词 “而” 结构助词 “之”
下载PDF
基于结构助词驱动的韵律短语界定的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应宏 蔡莲红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1-46,64,共7页
提高合成语音的自然度是汉语文语转换系统(CTTS) 的核心任务,而韵律短语的界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分析虚词的特征,研究了结构助词在连续语流中的特点、地位,以及在韵律短语界定中的作用。
关键词 结构助词 韵律短语界定 汉语文语转换 CTTS
下载PDF
汉语结构助词“的”和泰语结构助词t’i:^(41)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齐春红 卢文娟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0-143,共4页
泰语里的t’i:41可以做结构助词,也可以作介词、连词,还可以作为构词成分;因为泰语里的结构助词t’i:41和现代汉语中的结构助词"的"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一些不同的地方,因为语序的关系,"的"前后成分分别和t’i:41... 泰语里的t’i:41可以做结构助词,也可以作介词、连词,还可以作为构词成分;因为泰语里的结构助词t’i:41和现代汉语中的结构助词"的"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一些不同的地方,因为语序的关系,"的"前后成分分别和t’i:41后前成分相对应。"的"和t’i:41可以连接的中心语和修饰语构成成分有异同,"的"字短语和t’i:41字名词短语组成成分的异同"的"和t’i:41的隐现条件及由此造成的语义关系改变是两种语言在这个词上的不同接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助词 “的” t’i:41 对比
下载PDF
1~5岁儿童使用结构助词“的”情况的调查和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孔令达 周国光 李向农 《心理科学通讯》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14-20,65,共8页
本文详细描述了儿童使用结构助词“的”的情况,指出影响儿童掌握“的”字各种用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的”字前后语言成分及其语义关系的理解难度。作者假设儿童运用模仿、替换及句法同化等手段逐步掌握了“的”的句法和语义功能。
关键词 中心名词 用法 习得机制 句法 语言因素 习得顺序 语义理解 结构助词 语义关系 儿童
下载PDF
闽南方言的结构助词 被引量:34
12
作者 李如龙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8-56,共9页
关键词 闽南方言 结构助词
下载PDF
《歧路灯》结构助词“哩”的用法及其形成 被引量:12
13
作者 冯春田 《语言科学》 2004年第4期29-37,共9页
在以清代河南话为方言背景的《歧路灯》里,结构助词“哩”兼有“的”、“地”、“得”的用法;“哩”用同“的”时,又体现出跟后期近代汉语“的”相一致的演变特点。结构助词“哩”跟语气助词“哩”同形、音[li],它是“的”、“地”、“... 在以清代河南话为方言背景的《歧路灯》里,结构助词“哩”兼有“的”、“地”、“得”的用法;“哩”用同“的”时,又体现出跟后期近代汉语“的”相一致的演变特点。结构助词“哩”跟语气助词“哩”同形、音[li],它是“的”、“地”、“得”共同词音形式的方言变体。除河南方言外,在另外的一些现代方言里,也有结构助词[ti]→[1i]→系的音变现象,这类音变词用法、词音上的差异以及现代北京话“的”、“地”、“得”同音[ta]的形成历史与影响因素,都值得进一步调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路灯》 结构助词 “哩” 语法
下载PDF
老挝留学生汉语结构助词“的”习得考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齐春红 陈海燕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1年第2期70-77,共8页
文章通过老挝学生作文语料和调查问卷中结构助词"的"使用偏误的对比分析,总结了他们习得该语法项目的偏误类型,运用标记理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认知语言学等理论分析了偏误成因。结合偏误的具体统计数据及偏误成因,归纳了老挝学生... 文章通过老挝学生作文语料和调查问卷中结构助词"的"使用偏误的对比分析,总结了他们习得该语法项目的偏误类型,运用标记理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认知语言学等理论分析了偏误成因。结合偏误的具体统计数据及偏误成因,归纳了老挝学生习得汉语结构助词"的"的难点,即"的"和"地"、"得"的区别,"的"字短语的使用,称谓性定语的使用语境,多项定语中"的"字的使用规律,并据此提出了相关教学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助词 “的” 偏误 难点 习得
下载PDF
结构助词“得”与“的”的分合 被引量:8
15
作者 徐阳春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53-156,共4页
结构助词“得”常有写成“的”的情形,近年来这种情形更多,尤其是影视字幕,有的干脆把“得”写成“的”。一般来说,“得”与“的”是不能合并的,其原因一是“得”写成“的”会出现不少难于排解的歧义;二是“得”写成“的”会在一定程度... 结构助词“得”常有写成“的”的情形,近年来这种情形更多,尤其是影视字幕,有的干脆把“得”写成“的”。一般来说,“得”与“的”是不能合并的,其原因一是“得”写成“的”会出现不少难于排解的歧义;二是“得”写成“的”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阅读速度,因为有时要联系上文才能确定这个“的”是在偏正结构层面还是补充结构层面。但是有一种例外:“的”替代句末隐去补语的“得”;主要讨论这个“的”(即“得”)的分布条件以及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助词 习惯 分用 歧义 语境
下载PDF
篇名中的结构助词“的”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云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8-95,共8页
“的”是汉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虚词 ,学术界对“的”进行了相当多的研究。本文主要从选择性和强制性两个方面探讨篇名中“的”的省略情况 ,并探讨了篇名中“的”省略的制约因素。
关键词 篇名 结构助词 “的” 省略
下载PDF
结构助词“的”与“地”的分合问题 被引量:10
17
作者 徐阳春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51-155,186,共6页
结构助词"的"与"地"可以统一写作"的",因为:(1)二者在句法和语义上具有同一性;(2)二者的划分是人为的,而且一直有混用现象;统一写作"的"在语境中不会出现歧义,不会影响阅读和理解速度;(3)有方... 结构助词"的"与"地"可以统一写作"的",因为:(1)二者在句法和语义上具有同一性;(2)二者的划分是人为的,而且一直有混用现象;统一写作"的"在语境中不会出现歧义,不会影响阅读和理解速度;(3)有方言和历史的印证;(4)结构助词"的"、"地"与标记所释外语单词的词性时所用的"的外"、"地外"不是一回事,后者用法不能进入汉语结构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助词 合并 同一性 歧义 外语词性标记
下载PDF
平远客家话的结构助词 被引量:13
18
作者 严修鸿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7-47,共11页
关键词 客家话 结构助词
下载PDF
结构助词“底”来源之辨察 被引量:14
19
作者 蒋冀骋 《汉语学报》 2005年第1期3-8,共6页
本文对结构助词“底”字来源于方位词说提出了质疑,在前人对“底”字的语法研究和源流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底”字来源于“之”、“者”合流说,并从语音上进行了论证。
关键词 结构助词 "底" 来源
下载PDF
关于东南方言结构助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项梦冰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47,共7页
关键词 东南方言 结构助词 比较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