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3,61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倍工资劳动仲裁适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1
作者 谢勇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2024年第6期46-47,共2页
实务中,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需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支付二倍工资即是其中一种责任的表现。《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了应支付二倍工资的两种情形,一是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时,二是未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时。劳动合... 实务中,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需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支付二倍工资即是其中一种责任的表现。《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了应支付二倍工资的两种情形,一是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时,二是未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时。劳动合同法立法时,用人单位处于较强势地位,倾向于采用事实劳动关系的用工形式,书面劳动合同签订率极低,导致我国存在大量事实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稳定性不强,产生劳动纠纷时对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书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 劳动仲裁 劳动关系稳定性 二倍工资 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纠纷
下载PDF
关于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大思政育人的几点思考
2
作者 罗昱开 董永哲 张永良 《中国军转民》 2024年第5期102-103,共2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关于劳动和劳动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通过这些论述不难看出建构完备的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不仅是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的要求,也是新时代对劳动重新认识、重新定义的要求。本文在以上理论学习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关于劳动和劳动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通过这些论述不难看出建构完备的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不仅是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的要求,也是新时代对劳动重新认识、重新定义的要求。本文在以上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大思政育人的思想,就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认识问题展开思考,从劳动作风、劳动形势、劳动适应能力和劳动精神几大方面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参考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大思政育人 劳动作风 劳动适应能力 劳动传统 劳动精神
下载PDF
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的价值向度与时代启示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元奎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4,共4页
劳动教育在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养时代新人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在新时代人才培养方面仍有着诸多教育启示,蕴藏着丰富的理念价值、功能价值和发展价值。结合新时代背景,借鉴吸收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的... 劳动教育在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养时代新人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在新时代人才培养方面仍有着诸多教育启示,蕴藏着丰富的理念价值、功能价值和发展价值。结合新时代背景,借鉴吸收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的价值成分,构建以劳动教育为抓手的“五育”并举体系,塑造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形成劳动教育集体新样态,从而促进青少年在新时代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 劳动情感 劳动教育 创造性劳动 劳动价值观
下载PDF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体系构建
4
作者 郭仕俊 《四川劳动保障》 2024年第5期128-129,共2页
进入新时代,劳动教育工作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即“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体现在日常生活劳动、专业生产劳动以及志愿服务劳动中。在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工作,应该塑造积极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为培养社会主义建... 进入新时代,劳动教育工作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即“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体现在日常生活劳动、专业生产劳动以及志愿服务劳动中。在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工作,应该塑造积极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根铸魂;坚持全面发展的劳动育人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倡导知行合一的劳动实践观,引导学生做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的践行者,在校园内形成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氛围。总之,新时代劳动教育要克服传统劳动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重实践轻理论的情况,发挥劳动教育的协调育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爱劳动 创造性劳动 育人观 高职院校 劳动价值观 诚实劳动 生产劳动相结合 知行合一
下载PDF
基于马克思劳动观视域的青年“摸鱼”劳动消解路径解析
5
作者 祖紫钰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3-100,共8页
近年来,青年“摸鱼”劳动掀起热潮,而其内在本质则是为谋生“表演”的行为本质、“为老板打工”的身份本质、“为自己而活”的价值本质以及为权益“无声呐喊”的抗争本质。青年“摸鱼”劳动是生产力局限限制劳动自由,亚文化思潮遮蔽劳... 近年来,青年“摸鱼”劳动掀起热潮,而其内在本质则是为谋生“表演”的行为本质、“为老板打工”的身份本质、“为自己而活”的价值本质以及为权益“无声呐喊”的抗争本质。青年“摸鱼”劳动是生产力局限限制劳动自由,亚文化思潮遮蔽劳动价值,行为异化压制劳动幸福,以及博弈失衡堵塞劳动诉求的结果。基于马克思的劳动观正确引导青年杜绝“摸鱼”劳动,需要深挖其社会根源,重拾劳动价值,消解行为异化,解决诉求困境,实现劳动本质的复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劳动 “摸鱼”劳动 马克思劳动 劳动价值 劳动教育
下载PDF
积极老龄化战略的劳动法实现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冯彦君 顾男飞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0-153,共14页
我国已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也上升至国家战略。积极老龄化战略的充分实现,离不开法律的保障作用,尤其离不开劳动法相应机制予以促进和助力。但现行劳动法制度存在不足和短板,无法有效保障积极老龄化战略的实现,应予... 我国已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也上升至国家战略。积极老龄化战略的充分实现,离不开法律的保障作用,尤其离不开劳动法相应机制予以促进和助力。但现行劳动法制度存在不足和短板,无法有效保障积极老龄化战略的实现,应予以完善和优化。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短缺进而直接掣肘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改善劳动力有效供给并保障老年人就业权利,可着眼于劳动者是否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按照达龄前、达龄后与全过程的时间节点,体系化完善促进老龄化战略实现的劳动法机制。针对达龄前劳动者,应完善延迟退休制度,明确延迟退休年龄条件,确立自愿退休机制以及完善相关养老保险激励机制以提升民众接受度和认同感,有效挖掘我国质量型人口红利;针对达龄后劳动者,应强化其劳动权益保障力度,通过总结法官集体智慧,统一退休再就业用工关系属性的司法认定标准;针对就业全过程的年龄歧视现象,通过完善立法、健全执法和能动司法等措施回应法律规制需求,并运用积极调控手段解决劳动力市场失灵问题,提升用人单位雇佣老年人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积极老龄化战略 劳动 延迟退休 劳动关系 劳动者权益
下载PDF
围绕核心素养贴地而行的学校劳动教育
7
作者 高国宴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4年第3期10-12,共3页
劳动是一种手段,育人才是目标,真正的学校劳动教育需要围绕核心素养贴地而行。本文从在丰富多样的体验中转变劳动观念、在亲历亲为的实践劳动中掌握劳动能力、在团队劳动分享与体验中培养劳动习惯和品质、在新时代榜样学习中厚植劳动精... 劳动是一种手段,育人才是目标,真正的学校劳动教育需要围绕核心素养贴地而行。本文从在丰富多样的体验中转变劳动观念、在亲历亲为的实践劳动中掌握劳动能力、在团队劳动分享与体验中培养劳动习惯和品质、在新时代榜样学习中厚植劳动精神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厚植劳动素养的途径和方法,为学校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劳动观念 劳动能力 劳动习惯和品质 劳动精神
下载PDF
近20年来教师情绪劳动研究:核心议题与研究启示
8
作者 李虹 邢朝国 +1 位作者 孙通 胡绮梦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7-91,共15页
教师情绪劳动是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交叉领域的重要研究议题。通过对315篇教师情绪劳动文献进行梳理,发现近20年来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情绪劳动规则、教师情绪劳动策略、教师情绪劳动影响因素以及教师情绪劳动后果。其中,教师情... 教师情绪劳动是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交叉领域的重要研究议题。通过对315篇教师情绪劳动文献进行梳理,发现近20年来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情绪劳动规则、教师情绪劳动策略、教师情绪劳动影响因素以及教师情绪劳动后果。其中,教师情绪劳动的基本规则是热爱学生,展现积极情绪,隐藏负面情绪;教师情绪劳动最常使用的策略首先是真实表达,其次是深层扮演,最后是表层扮演;教师情绪劳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个体因素和工作情境因素;教师情绪劳动会影响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教学效果、自我效能感、职业倦怠、组织承诺、忠诚感和离职意向。教师情绪劳动研究对教育教学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组织层面,要认识教师情绪劳动的两面性,优化教育教学管理;在教师个体层面,要充分理解教师情绪劳动的特殊性,促进自身身心健康。未来的教师情绪劳动研究需要在研究设计、理论模型、研究主题和实践指导意义等方面做进一步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情绪劳动 教师情绪劳动规则 教师情绪劳动策略 教育教学实践
下载PDF
中小学生劳动习惯培塑机制与策略研究
9
作者 李敏 罗一帆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5-18,共4页
针对劳动教育中劳动习惯培塑过程难以把握、缺乏系统性的培塑策略等问题,对劳动习惯进行属性辨析和要素解构。基于养成教育的本质,建构了劳动习惯的培塑机制,提出了相应的培塑策略,即辩证理解劳动习惯的培塑过程、强调内在劳动需要的唤... 针对劳动教育中劳动习惯培塑过程难以把握、缺乏系统性的培塑策略等问题,对劳动习惯进行属性辨析和要素解构。基于养成教育的本质,建构了劳动习惯的培塑机制,提出了相应的培塑策略,即辩证理解劳动习惯的培塑过程、强调内在劳动需要的唤起以及注重劳动教育中“主体—环境”交互系统的创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习惯 劳动教育 劳动意识 培塑机制
下载PDF
AIGC、技术异化与劳动者就业焦虑——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的分析
10
作者 王俊 苏立君 《长白学刊》 2024年第3期80-91,共12页
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失业威胁”的劳动者就业焦虑情绪也随着AIGC技术的发明和运用而快速传播。本文从数字生产劳动与AIGC迂回生产链之间的关系切入,指出AIGC迂回生产链中的数据... 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失业威胁”的劳动者就业焦虑情绪也随着AIGC技术的发明和运用而快速传播。本文从数字生产劳动与AIGC迂回生产链之间的关系切入,指出AIGC迂回生产链中的数据、算法、算力和AIGC技术服务等数字生产资料都是数字劳动者的劳动产物。AIGC技术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过程中出现技术异化,这是导致劳动者产生就业焦虑的根源。AIGC技术异化下劳动者就业焦虑要变成现实,需满足数字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所有制条件、技术服务资本积累的再生产条件和平台资本垄断扩张的市场结构条件。要避免AIGC技术异化下劳动者就业焦虑变成现实,需要在创新数字生产资料公有制实现形式、构建技术进步服务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扩大再生产模式和建立AIGC领域共享性财富积累机制等方面进行经济制度建设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GC技术 技术异化 劳动者就业焦虑 数字生产劳动 AIGC迂回生产链 数字劳动
下载PDF
劳动关系微分化视角下网约工劳动权益的法律保障
11
作者 李志强 廖欣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4-118,共15页
在算法技术与平台经济相得益彰共同推进数字经济向纵深方向发展的过程中,劳动关系日益呈现出微分化的演化趋势,使得以网约工为代表的新业态从业人员陷入了“身份不明确”的主体性危机与“权益保障难”的双重困境,不仅对传统的劳动从属... 在算法技术与平台经济相得益彰共同推进数字经济向纵深方向发展的过程中,劳动关系日益呈现出微分化的演化趋势,使得以网约工为代表的新业态从业人员陷入了“身份不明确”的主体性危机与“权益保障难”的双重困境,不仅对传统的劳动从属基础性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而且也日益凸显现行法律制度供给不足的现状。基于网约工群体经济从属性、人格从属性与组织从属性微分化趋势之系统理论分析,科学审视与证成微分化视阈下具有劳动从属性的网约工“第三类劳动者”之身份,并将“内在经济与人格从属程度的差距均以外在劳动量的差别为表现形式”这一从属性微分化之核心作为识别与判定标准,对具有不同强度从属性的“第三类劳动者”给予不同程度的劳动法倾斜保护,希冀能平衡平台经济有序发展与网约工劳动权益合法保障之间的关系,为健全和完善我国劳动法律制度体系提供符合数字经济内在运行规律的科学立法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经济 网约工 劳动关系 微分化 第三类劳动 劳动权益
下载PDF
“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发展中“劳动教育”概念的变革
12
作者 肖绍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22,共14页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重要原理和基本原则,并内在规定现代劳动教育的内涵、形式及其变革。“教劳结合”中的物质生产劳动和现代教育是历史性概念,它们的内在结合使劳动教育规定和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主...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重要原理和基本原则,并内在规定现代劳动教育的内涵、形式及其变革。“教劳结合”中的物质生产劳动和现代教育是历史性概念,它们的内在结合使劳动教育规定和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主要形式。在智能劳动时代,非物质劳动取代物质生产劳动的主导地位,“教劳结合”主要发展为信息化教育、交往教育、情感教育等教育形式和物质劳动与非物质劳动的“内部结合”“多元结合”“交互融合”,也就是“教劳深度融合”,产生劳动教育的“非物质劳动教育”、智能教育转向。“教劳深度融合”的劳动教育为实现生产力巨大发展、劳动解放和人的解放创造主客观条件,实现劳动主体的自我增值和经济、社会、教育创新;实现劳动自由和人的自由的统一,呈现个人自由、个性主体和公共大众的“自由全面发展”。“教劳结合”发展中劳动教育的永恒意义在于:劳育融合、劳动育人;回归劳动教育的“育人”本质;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生产劳动 劳动教育 非物质劳动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下载PDF
教师情感劳动概念界定的三个误区
13
作者 李西顺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63,共10页
情感劳动是教师劳动的重要属性。教师情感劳动的概念界定需避免三个误区:对霍克希尔德“emotional labor”概念的拿来主义;未区分“情绪劳动”与“情感劳动”;对劳动异化的批判论遮蔽了基于情感本体的生命存在论,劳动(labor)遮蔽了存在(... 情感劳动是教师劳动的重要属性。教师情感劳动的概念界定需避免三个误区:对霍克希尔德“emotional labor”概念的拿来主义;未区分“情绪劳动”与“情感劳动”;对劳动异化的批判论遮蔽了基于情感本体的生命存在论,劳动(labor)遮蔽了存在(being)。消解上述误区的重要路径是从“厚概念”角度界定并廓清教师情感劳动的内涵。教师的情感劳动是一个情感意义结构,是一个基于情本体的、饱含着教育价值载荷的厚概念,能够将情绪劳动的合理内涵融括在内,用目的论涵括工具论,据之澄明积极自主建构的生命存在论视域,确证情感劳动之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本体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劳动 情感劳动 情绪劳动 厚概念 情本体
下载PDF
从劳资对立到相互成就:对抗性劳动法制的反思和变革
14
作者 史际春 赵忠龙 《经贸法律评论》 2024年第3期118-139,共22页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法制以“劳资对立”为基础和逻辑,背景是大机器生产时代阶级对立的雇佣关系和中重度体力劳动,我国现行劳动法制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影响。社会主义不存在劳动者和企业之间关系的根本性矛盾,而且公有制在我国占主导地...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法制以“劳资对立”为基础和逻辑,背景是大机器生产时代阶级对立的雇佣关系和中重度体力劳动,我国现行劳动法制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影响。社会主义不存在劳动者和企业之间关系的根本性矛盾,而且公有制在我国占主导地位,劳动者远超“劳工”范围;普遍的脑力劳动和轻微体力劳动,高度市场化和科技进步条件下的灵活生产、工作,冲击着僵化的劳动法制;随着社会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出于兴趣志向和事业追求而工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确保中国不存在也不允许出现既得“利益集团”。故应当在此新的历史条件和国情基础上,构建一种劳动者和企业相互成就的和谐劳动关系与包容、柔性的社会主义劳动法制,一体适用于各种经营性的雇佣及劳动合作,劳动事故和失业等风险概由社会保险暨社会承担以解决个别企业经营及市场竞争的后顾之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资对立 劳动者和企业相互成就 劳动法制 经营性雇佣 劳动合作
下载PDF
《资本论》潜在界分的内在性、外在性劳动及其内蕴劳动一般机理
15
作者 肖士英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1,共17页
《资本论》及其手稿基于人的类本质要求,把劳动潜在界分为内在性劳动、外在性劳动环节。前者即劳动者在精神中,为改造劳动对象供给根据与精神动力保障的劳动;后者即基于前者生产预期产品的劳动。二者纵向贯通并相互构成,显现为自由属性... 《资本论》及其手稿基于人的类本质要求,把劳动潜在界分为内在性劳动、外在性劳动环节。前者即劳动者在精神中,为改造劳动对象供给根据与精神动力保障的劳动;后者即基于前者生产预期产品的劳动。二者纵向贯通并相互构成,显现为自由属性与必然属性两个层次。完整和持续演进的劳动展现为四个递进性阶段:以生产改造劳动对象所依赖的精神保障为主题的第一阶段,显现为三个递进性层次构成的内在性劳动主导型劳动形态;以改造劳动对象为主题的第二阶段,显现为两个递进性层次构成的外在性劳动主导型劳动形态;以物化劳动为主题的第三阶段,显现为无地位差别的内在性、外在性劳动凝聚成的物化性劳动形态,这三阶段递进性展开,构成一个劳动周期;以上下劳动周期继承创新为主题的第四阶段,显现为跨周期性内在—外在融合性劳动形态。上述四阶段递进性展开,共同构成内、外在性劳动内蕴的劳动一般机理。内、外在性劳动范畴及其内蕴劳动一般机理的出场,启动了唯物史观双重转向进程,深化了关于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关系的认识,超越了传统脑体分工理论,促成了劳动理论传统资源创造性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内在性劳动 外在性劳动 人的类本质 劳动机理
下载PDF
劳动关系从属性理论的历史演进与现实反思--兼论“不完全劳动关系”
16
作者 娄宇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9,共18页
从属性是解读劳动关系的一把钥匙,在各类劳动关系认定理论中获得了最广泛的认可。从历史的角度考证,源于启蒙时代个人主义思潮的从属性催生了劳动法,使之从行会规则中独立出来,进入国家干预的领域,同时赋予了劳动法“人法”的属性,从而... 从属性是解读劳动关系的一把钥匙,在各类劳动关系认定理论中获得了最广泛的认可。从历史的角度考证,源于启蒙时代个人主义思潮的从属性催生了劳动法,使之从行会规则中独立出来,进入国家干预的领域,同时赋予了劳动法“人法”的属性,从而脱离民法交换给付的维度,形成了一个以关注主体特征和组织特征为视角的全新的法律领域;从现实的角度观察,我国劳动法学界在全面接受了劳动关系从属性理论之后,正在有意识地构建中国自主的劳动法知识体系。在法律规范的层面上,我国目前虽然没有明确从属性的类型、权重和要素等相关内容,但是在法律实践的层面上,已经确定了“从属性+要素”的劳动关系认定思路,并开始反哺劳动法教义学体系的构建。“不完全劳动关系”系我国为应对平台用工进行的一项政策性司法创设,劳动关系从属性提供了充分且必要的理论支撑。从逻辑上推理,不完全劳动关系与劳动关系、民事劳务关系遵循一致的从属性考量标准,因此能够构成一类独立的法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关系从属性 劳动 不完全劳动关系 新就业形态
下载PDF
数字经济视域下劳动新异化的逻辑批判与价值共鸣
17
作者 仝联勃 孙悦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11,共10页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深刻揭示了生产力发展对劳动方式和生产要素的变革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如今信息时代背景下,技术进步使生产力实现了质的飞跃,传统劳动方式与生产要素都发生了变革,资本在数字经济中虽隐于其表,但依然继承其剥...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深刻揭示了生产力发展对劳动方式和生产要素的变革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如今信息时代背景下,技术进步使生产力实现了质的飞跃,传统劳动方式与生产要素都发生了变革,资本在数字经济中虽隐于其表,但依然继承其剥削和奴役的本性。与此同时,全面的“数字化”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成为显性要素,使得劳动出现了新形态——数字劳动,并催生了数字经济中的劳动新异化。而这种异化使得数字劳动二重性既有传统的延续,又外延出新的界定。数字经济作为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成为世界改造社会新常态、构建竞争新秩序、赋能经济新动力的重要手段。准确把握劳动新异化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新特征及其影响,深刻认识其发展逻辑与趋势判断,对中国数字经济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数字劳动 劳动价值 劳动新异化
下载PDF
长期护理保险的劳动力市场化配置效应——基于女性劳动参与行为的分析
18
作者 殷俊 段亚男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6-88,共13页
以长期护理保险政策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CHARLS2011—2018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长期护理保险政策试点实施对子代女性劳动参与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显著提高了子代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概率,且主要通过改善老年人健康... 以长期护理保险政策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CHARLS2011—2018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长期护理保险政策试点实施对子代女性劳动参与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显著提高了子代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概率,且主要通过改善老年人健康水平和增加正式照护行为两条路径产生影响;异质性分析发现,多主体筹资、比例给付和服务给付的政策细则对子代女性劳动参与产生了更好的促进效果,这一促进效果在农村地区更为明显。因此,需要从认可家庭照护劳动价值、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覆盖面和提高长期护理保险待遇水平等方面做出努力,以支持女性根据个人比较优势在家庭—市场场域进行有序流动,改进女性劳动力要素配置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 劳动力市场化配置 女性劳动参与 劳动力市场 家庭照护
下载PDF
指向伦理体认的学校劳动教育
19
作者 赵国栋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3-9,共7页
学校劳动教育是劳动处境中的教育,应直面和理解教育对象的劳动处境。好的劳动教育不仅能干预教育对象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劳动精神的形成,也具备超越个体劳动力价值规定的前瞻性,能够架构起劳动学习者与我国社会主义共同体... 学校劳动教育是劳动处境中的教育,应直面和理解教育对象的劳动处境。好的劳动教育不仅能干预教育对象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劳动精神的形成,也具备超越个体劳动力价值规定的前瞻性,能够架构起劳动学习者与我国社会主义共同体伦理体认的联系。在历史的时空中,作为经验的劳动教育发现了伦理关系,作为伦理的劳动教育维系伦理关系以及形成新的伦理关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申面向伦理体认的学校劳动教育,要超越人作为劳动者的价值规定,帮助儿童生成社会主义的劳动观与财富观。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学校劳动教育的首要伦理体认目标,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持续坚守,是学生觉解真实劳动处境的客观需要,也是劳动教育回归教育立场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体认 劳动教育 劳动 共同富裕 劳动处境
下载PDF
高校工程技术类劳动实践课程体系构建:逻辑理路、实践探索与优化策略
20
作者 杨秋月 干杰 +1 位作者 李俊贤 项鹏 《高等职业教育探索》 2024年第3期7-13,共7页
劳动实践课程具有培养高校学生技术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天然优势。为有效发挥劳动实践课程育人功能,亟需审思如何在教育场域中表达劳动实践课程特征,如何在方法上实现从“离身”转变为“具身”,如何构建新时代高校劳动实践课程体系等... 劳动实践课程具有培养高校学生技术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天然优势。为有效发挥劳动实践课程育人功能,亟需审思如何在教育场域中表达劳动实践课程特征,如何在方法上实现从“离身”转变为“具身”,如何构建新时代高校劳动实践课程体系等。项目式学习是实施劳动实践课程的有效手段,立足劳动项目培养定位、完善劳动项目组织实施、优化劳动项目成果测试,推动高校劳动实践课程落到实处。在劳动实践课程保障体系上优化劳动实践课程师资力量、强化劳动实践课程资源体系建设、健全劳动实践课程安全举措等,充分发挥“项目驱动与劳动课程”育人叠加效应,为新时代高校劳动实践课程提供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劳动实践课程 工程技术 劳动项目 项目驱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