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论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与劳动者的保护——兼评《劳动法》第82条 被引量:1
1
作者 苏勇 代渠阳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80-83,共4页
当前各种所有制企业中的劳动纠纷呈大量上升趋势 ,但对于劳动争议仲裁时效 ,有关司法解释和部门规章在此问题上却不尽相同 ,因而在理论和实践中都颇存争议。重新界定《劳动法》第 82条中“劳动争议发生之日”的概念 ,合理解释劳动争议... 当前各种所有制企业中的劳动纠纷呈大量上升趋势 ,但对于劳动争议仲裁时效 ,有关司法解释和部门规章在此问题上却不尽相同 ,因而在理论和实践中都颇存争议。重新界定《劳动法》第 82条中“劳动争议发生之日”的概念 ,合理解释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中止、中断以及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完成的后果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 发生日 立法 中国 劳动法》 劳动者保护
下载PDF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与民事诉讼时效之衔接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凤仪 任宪凤 《法制与经济》 2018年第9期104-105,116,共3页
在我国,劳动争议的解决机制采取特殊的"一裁两审"制,即仲裁作为我国劳动争议的必经前置程序,只有经过仲裁才能进入诉讼阶段。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性质是特殊的诉讼时效,仲裁的起算点一直是争议的焦点,显然此起算点并不是一成... 在我国,劳动争议的解决机制采取特殊的"一裁两审"制,即仲裁作为我国劳动争议的必经前置程序,只有经过仲裁才能进入诉讼阶段。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性质是特殊的诉讼时效,仲裁的起算点一直是争议的焦点,显然此起算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当根据不同情况作具体判断。此外,随之而来的是仲裁时效与一般民事诉讼时效衔接上的诸多问题。文章认为,实践中应当在尊重一般民事诉讼时效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仲裁时效存在的必要性和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 一般民事诉讼时效 起算点 继续行劳动债权
下载PDF
浅谈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中断——兼论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与工伤认定期间的理解与适用
3
作者 蒋双生 《湖南社会科学》 2005年第2期183-184,共2页
关键词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 工伤认定 时效中断 适用 期间 社会保障权利 直接关系 个人意志 司法实践 现实生活 法律条文 劳动 当事人
下载PDF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与诉讼时效关系的反思
4
作者 次旺欧珠 《中国品牌与防伪》 2024年第12期90-92,共3页
本文从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与诉讼时效的性质特征、法律依据、适用范围、法律效果、适用程序等方面论述了两者的区别,并指出了两者之间不存在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最后通过出台相关立法、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司法政策的形式明确两者之间的关... 本文从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与诉讼时效的性质特征、法律依据、适用范围、法律效果、适用程序等方面论述了两者的区别,并指出了两者之间不存在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最后通过出台相关立法、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司法政策的形式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和适用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 诉讼时效 特别法 一般法
原文传递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中断的法律判断
5
作者 王忠 《中国社会保障》 2012年第1期60-61,共2页
在劳动权利的维护中,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制度。超过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即便劳动者的主张在实体上是正当的,也无法获得法律保护,即丧失胜诉权。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中断是该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否构成中断将直接导致时效... 在劳动权利的维护中,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制度。超过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即便劳动者的主张在实体上是正当的,也无法获得法律保护,即丧失胜诉权。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中断是该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否构成中断将直接导致时效之有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 时效中断 法律判断 劳动权利 法律保护 劳动 胜诉权 制度
原文传递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法律适用
6
作者 杨广 《中国劳动》 2010年第6期47-49,共3页
张某和李某于2005年5月1日到某保安公司工作,两人分别在一个月内与公司补订了为期4年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约定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2小时,每周只倒休1天,除春节外休息日、国家法定节假日均没有休息,公司也未安排补休或支付加班... 张某和李某于2005年5月1日到某保安公司工作,两人分别在一个月内与公司补订了为期4年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约定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2小时,每周只倒休1天,除春节外休息日、国家法定节假日均没有休息,公司也未安排补休或支付加班工资,且一直未给他们缴纳养老保险费。2009年4月20日,张某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用人单位支付自2005年5月以来的加班费并缴纳养老保险费。2009年4月30日劳动合同到期,张某和李某不愿与公司续签。2009年6月1日,李某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用人单位支付自2005年5月以来的加班费并缴纳相应养老保险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 法律适用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养老保险费 2009年 保安公司 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
原文传递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法律适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孙付 崔兆军 《人民司法》 2014年第11期65-70,共6页
一审诉讼期间当事人有新的证据足以证明权利人的请求权已过仲裁时效期间而提出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300%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中有100%是工资收入,属于劳动报酬,应适用特别仲裁时效,而另200%是因用人单位未安排年休假而应当承... 一审诉讼期间当事人有新的证据足以证明权利人的请求权已过仲裁时效期间而提出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300%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中有100%是工资收入,属于劳动报酬,应适用特别仲裁时效,而另200%是因用人单位未安排年休假而应当承担的一种法定责任,具有一种惩罚性赔偿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 法律适用 工资收入 惩罚性赔偿 时效期间 诉讼期间 人民法院 劳动报酬
原文传递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如何确定
8
《中国社会保障》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6-76,共1页
主持人: 我原系重庆饮料厂职工,该厂于1998年8月停产,2006年5月与我解除劳动合同。其间88个月未发放工资或基本生活费,未为本人办理医疗保险,2005年2月至2006年5月未缴纳养老保险费。我已于2006年7月退休。2007年7月15日,我向劳... 主持人: 我原系重庆饮料厂职工,该厂于1998年8月停产,2006年5月与我解除劳动合同。其间88个月未发放工资或基本生活费,未为本人办理医疗保险,2005年2月至2006年5月未缴纳养老保险费。我已于2006年7月退休。2007年7月15日,我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要求该厂改制后的企业履行上述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解除劳动合同 基本生活费 养老保险费 医疗保险 主持人 饮料厂
原文传递
劳动争议仲裁应适用时效中断制度
9
作者 孙明阳 《福建劳动和社会保障》 2003年第9期24-24,共1页
笔者认为,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应适用时效中断制度,并在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中予以明确规定,使仲裁时效中断成为在劳动仲裁办案过程中应予明确适用的一项制度,从而完善仲裁时效制度的体系,力求使仲裁时效制度与诉讼时效制度同步发展、... 笔者认为,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应适用时效中断制度,并在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中予以明确规定,使仲裁时效中断成为在劳动仲裁办案过程中应予明确适用的一项制度,从而完善仲裁时效制度的体系,力求使仲裁时效制度与诉讼时效制度同步发展、有机衔接。本文主要就仲裁时效中断的概念及其法定事由、仲裁适用时效中断的可行性及必要性谈一下个人看法。一、仲裁时效中断的概念及法定事由民法已对诉讼时效中断及其法定事由有了明确界定,本文不再赘述。笔者认为,仲裁时效中断是指在劳动争议仲裁时效进行过程中,因发生特定的法律事实(主要是指劳动争议一方当事人的行为),导致已经过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待时效中断事由消除后,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仲裁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则是指为使不予确定的劳动关系趋于确定化,导致仲裁时效暂不适用的法定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时效中断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 劳动争议案件 劳动仲裁 法定事由 诉讼时效制度 劳动关系 权利人 当事人 同步发展
下载PDF
关于两类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适用问题探讨
10
作者 范战江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规政策专刊》 2012年第3期31-33,共3页
在劳动争议处理实践中,虽然大部分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适用是很明确的.但是也有少数类型的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适用是比较模糊的。例如,用人单位在法定期间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应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的争议;
关键词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 适用问题 劳动争议处理 书面劳动合同 法定期间 用人单位 劳动
原文传递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与诉讼时效如何判定
11
作者 张永艾 《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2003年第7期32-33,共2页
2002年7月15日,滨州市博兴县17名员工向单位讨要加班费一案在省高院二审开庭,此案涉案金额高达94万多元。一审法院判决员工败诉后,这些员工又向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了上诉。原告17名员工称,他们自1997年6月1日至2001年7月31日,所有的节... 2002年7月15日,滨州市博兴县17名员工向单位讨要加班费一案在省高院二审开庭,此案涉案金额高达94万多元。一审法院判决员工败诉后,这些员工又向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了上诉。原告17名员工称,他们自1997年6月1日至2001年7月31日,所有的节假日和双休日都在加班,而且每天都工作12小时,加班4个小时,但被告没有按《劳动法》的规定支付工资报酬,原告曾多次与公司交涉,可被告一直没有给予明确答复。原告为维护自己权益,于2001年9月11日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9月17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 劳动争议诉讼 劳动 当事人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劳动争议案件 劳动仲裁 工资报酬 被告 加班费
原文传递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研究
12
作者 莫明缙 《楚天法治》 2023年第20期97-99,共3页
劳动者在遭受合同权益的违法侵害情况下,应当享有依法提请仲裁予以解决的权利.劳动争议仲裁是目前解决劳动争议纠纷的重要实现方式之一,按照现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相关立法规定,提请劳动争议纠纷的仲裁解决必须满足法定的时效限... 劳动者在遭受合同权益的违法侵害情况下,应当享有依法提请仲裁予以解决的权利.劳动争议仲裁是目前解决劳动争议纠纷的重要实现方式之一,按照现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相关立法规定,提请劳动争议纠纷的仲裁解决必须满足法定的时效限制,如果未能在法定时限的期间内提请劳动仲裁,则会失去借助仲裁途径来挽回权益损失的机会.仲裁时效制度对于保障劳动关系的稳定存在具有显著价值,能够督促劳动者及时实现法定的维权功能.本文对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现有制度规定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完善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立法制度体系的建议,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 实施现状 完善路径
下载PDF
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疑难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丁虹 江雪梅 《经济论坛》 2005年第19期131-132,共2页
关键词 劳动争议处理体制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 劳动争议仲裁机构 疑难 权利实现 劳动法学》 2001年版
下载PDF
劳动者索赔的时效限制
14
作者 赵新政 《劳动保障世界》 2012年第10期29-29,共1页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从原来的60天延长到一年后,劳动者在劳动关系终止后一年时间之内追偿劳动报酬,在法律程序上是没有任何障碍的。但是,如果其追偿的是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前的劳动报酬,该不该受到法律保护呢?这就需要正确理解有关劳...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从原来的60天延长到一年后,劳动者在劳动关系终止后一年时间之内追偿劳动报酬,在法律程序上是没有任何障碍的。但是,如果其追偿的是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前的劳动报酬,该不该受到法律保护呢?这就需要正确理解有关劳动报酬争议仲裁的特别时效规定。4月27日,法院以“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劳动者关于劳动报酬的赔偿请求不受一年时效的限制”为由,判决牛先生所在公司赔偿其各项劳动报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效限制 劳动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 劳动关系终止 劳动报酬 索赔 赔偿请求 法律程序
下载PDF
浅谈劳动争议的仲裁时效 被引量:7
15
作者 索晓惠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51-154,共4页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劳动法律制度 ,本文在分析了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在立法与实践中的现状后 ,提出了要加强与完善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立法 ,并就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起算日及仲裁时效的中止与中断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 立法 起算日 中止 中断
原文传递
谈劳动争议的仲裁时效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鑫超 《中国劳动》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1-61,共1页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法理基础是权利人对义务人的请求权。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以下简称仲裁时效),是指权利人于一定期间内不行使请求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请求权,就丧失该请求权的法律制度。仲裁实践中,关于二倍工资和带...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法理基础是权利人对义务人的请求权。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以下简称仲裁时效),是指权利人于一定期间内不行使请求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请求权,就丧失该请求权的法律制度。仲裁实践中,关于二倍工资和带薪年休假争议仲裁时效存在争议,本文就此来谈谈个人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 劳动争议仲裁机构 带薪年休假 请求权 法理基础 民事权利 法律制度 权利人
原文传递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的实践特征及对策研究
17
作者 罗燕 陈葵 《优越生活》 2001年第4期30-31,共2页
【正】 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这种体制在实践中也暴露了它的不足。如处理周期过长、劳动仲裁与诉讼程序衔接不畅、仲裁时效的规定不尽科学、合理,劳动争议调解机构的组织建设不力等,必须从法律... 【正】 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这种体制在实践中也暴露了它的不足。如处理周期过长、劳动仲裁与诉讼程序衔接不畅、仲裁时效的规定不尽科学、合理,劳动争议调解机构的组织建设不力等,必须从法律制度上予以完善。一、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几个特点:首先,劳动争议的解决机制是一种多元化的建构,即一方面以法院正式的诉讼程序和司法审查权为核心,另一方面以劳动仲裁作为劳动争议诉讼解决的前置程序。其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 劳动仲裁 劳动争议处理 诉讼程序 劳动争议调解 处理制度 当事人 劳动争议案件 劳动争议诉讼 劳动争议解决机制
原文传递
短波快讯
18
《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2003年第6期40-41,共2页
“非典”病人治疗期间不得停发工资前不久,劳动保障部下发通知(劳社部发明电[2003]1号)指出,“非典”病人治疗期间的工资,按照《关于印发(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劳部发[1995]309号)第59条的规定... “非典”病人治疗期间不得停发工资前不久,劳动保障部下发通知(劳社部发明电[2003]1号)指出,“非典”病人治疗期间的工资,按照《关于印发(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劳部发[1995]309号)第59条的规定执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人单位 劳动保障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 劳动 当事人 通知 劳动 经办机构 劳动争议案件
原文传递
植入法治基因
19
《检察风云》 2008年第8期17-18,共2页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近几年来,我国劳动争议特别是集体劳动争议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1995年至2006年的12年间,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增加13.5倍,其中集体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增加5.4倍.……
关键词 劳动争议案件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 劳动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 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