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劳动偏向型再分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机理与实证检验
1
作者 江剑平 李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96,共8页
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高素质劳动者,劳动偏向型再分配是普遍提高劳动力再生产质量、持续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利用2007—2021年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劳动偏向型再分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高素质劳动者,劳动偏向型再分配是普遍提高劳动力再生产质量、持续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利用2007—2021年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劳动偏向型再分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偏向型再分配显著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劳动偏向型再分配通过扩大内需、促进人力资本积累、推动科技创新等机制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劳动偏向型再分配并未阻碍资本积累,反而促进了资本积累;财政可持续性有助于强化劳动偏向型再分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偏向型再分配 经济高质量发展 高素质劳动 劳动力再生产
下载PDF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地区差异及阶段划分——基于偏向型技术进步对1978—2013年的测算和分解 被引量:6
2
作者 钟世川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5-72,共8页
基于时变弹性生产函数,当规模报酬不变时,资本产出弹性等于资本收入份额,劳动产出弹性等于劳动收入份额,并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偏向型技术进步和中性技术进步,采用1978—2013年我国东、中、西部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79—201... 基于时变弹性生产函数,当规模报酬不变时,资本产出弹性等于资本收入份额,劳动产出弹性等于劳动收入份额,并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偏向型技术进步和中性技术进步,采用1978—2013年我国东、中、西部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79—2013年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在大部分年份呈下降趋势,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总体上还是以中性技术进步模式为主;1997年前各地区技术进步表现为劳动偏向型,而1997年后表现为资本偏向型;1997年后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对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对中、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抑制作用。技术进步偏向直接影响到我国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提高劳动产出弹性、降低资本产出弹性有助于减缓中、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的下滑,进而促进各地区经济向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变弹性生产函数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技术进步偏向 劳动产出弹性 资本产出弹性 中性技术进步 资本偏向技术进步 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
下载PDF
企业工会与偏向型技术选择 被引量:1
3
作者 魏下海 戴天仕 +2 位作者 杨广亮 孙中伟 张东荣 《经济学(季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41-1757,共17页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中,工会如何与企业互动重塑劳动关系格局,进而影响技术升级,是当今劳动世界的一个新兴话题。本文研究中国企业工会对偏向型技术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层工会显著促进了企业选择劳动偏向型技术。在国有企业,职工集...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中,工会如何与企业互动重塑劳动关系格局,进而影响技术升级,是当今劳动世界的一个新兴话题。本文研究中国企业工会对偏向型技术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层工会显著促进了企业选择劳动偏向型技术。在国有企业,职工集体代言和党政关注的主要形式是工会组织,因而工会对劳动偏向型技术有直接的正面影响。而在非国有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工会对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的作用不够明显,但如能充分发挥集体代言和党政关注机制,同样会对劳动偏向型技术产生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会 劳动偏向型技术 劳动关系
原文传递
总需求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被引量:42
4
作者 史晋川 黄良浩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3-49,共17页
本文从结构主义视角,参照1970—2008年国际需求结构演变的一般形式,剖析了中国转型发展中的总需求结构特征,分析了总需求结构失衡且调整缓慢的内在机理。研究结论表明,总需求结构调整必须跳出需求结构本身,从经济发展战略和收入分配制... 本文从结构主义视角,参照1970—2008年国际需求结构演变的一般形式,剖析了中国转型发展中的总需求结构特征,分析了总需求结构失衡且调整缓慢的内在机理。研究结论表明,总需求结构调整必须跳出需求结构本身,从经济发展战略和收入分配制度两个方面着手,确立以扩大内需为支撑的内生发展战略和构建"劳动偏向型"的收入分配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需求结构 经济发展方式 内生发展战略 劳动偏向型”收入分配
下载PDF
基于中介效应的农户分化对耕地保护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陈银蓉 王晓妹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261-2270,共10页
厘清农户参与耕地保护的行为逻辑对提升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武汉城市圈的483份农户调查问卷,以耕地价值认知为中介变量,采用中介效应模型探究农户分化对耕地保护行为的具体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户分化对耕地... 厘清农户参与耕地保护的行为逻辑对提升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武汉城市圈的483份农户调查问卷,以耕地价值认知为中介变量,采用中介效应模型探究农户分化对耕地保护行为的具体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户分化对耕地保护行为的影响可以通过作用于耕地价值认知这一中介变量实现,在较高的耕地价值认知水平下,农户分化对耕地保护行为的负向影响效应将会减弱;非农兼业带来的收入增加会提高劳动力被资本替代的可能性,这使得农户分化对于劳动偏向型保护行为的负向影响效应要大于资金偏向型保护行为。据此认为,应大力推广资金偏向型耕地保护措施,加大对耕地多功能价值的宣传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农户分化 耕地价值认知 劳动偏向型 资金偏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