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乡劳动力流动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的调查 被引量:12
1
作者 姚先国 乔明睿 来君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19,共6页
近年来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民工荒"现象,一方面表明了过去对劳动力供给总量和结构在认识上的不全面,为"劳动力无限供给论"敲了警钟;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劳动要素无法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的现状。劳... 近年来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民工荒"现象,一方面表明了过去对劳动力供给总量和结构在认识上的不全面,为"劳动力无限供给论"敲了警钟;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劳动要素无法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的现状。劳动市场的分割,使得劳动者无法形成稳定的制度预期,缺乏加强自身劳动技能、完善人力资本积累的意愿,并采取"候鸟式"的流动就业模式;同时,企业在面对具有"高度流动性"的就业人群时,同样缺乏投入资源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或升级的动力和可能性。两者合力,造成依靠低成本、低技能劳动力发展起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过度发展、过度竞争,强烈的劳动力需求和有限的劳动工资提升空间这一对矛盾由此而生。文章从对城乡劳动力流动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出发,利用对杭州市农民工永久性迁移意愿调查数据,探讨这些因素在构成劳动迁移成本、造成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上的不同作用程度,以期为能从制度安排上实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促进城乡劳动力永久性迁移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模式 候鸟式迁移 市场分割
下载PDF
劳动力流动模式、宏观经济波动与社会福利——基于包含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NK-DSGE模型 被引量:6
2
作者 陈利锋 《经济与管理评论》 CSSCI 2017年第4期18-28,111,共12页
我国正在推进一系列与正规部门有关的改革措施。基于这一事实,本文将不同劳动力流动模式引入包含非正规就业的NK-DSGE模型,并考察了劳动力流动模式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结果发现:第一,劳动力流动模式的差异显著改变了外生冲击的效应;第... 我国正在推进一系列与正规部门有关的改革措施。基于这一事实,本文将不同劳动力流动模式引入包含非正规就业的NK-DSGE模型,并考察了劳动力流动模式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结果发现:第一,劳动力流动模式的差异显著改变了外生冲击的效应;第二,劳动力流动性的差异对于宏观经济波动以及社会福利均具有显著的影响。当前我国进行的改革推动了正规部门的"有进有出",有助于推动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因此,基于本文的结论,这些改革措施有助于缓和我国宏观经济波动以及改善我国的社会福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模式 非正规就业 宏观经济波动 社会福利
下载PDF
农业劳动力流动模式变迁对农业生产效率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基于面板门限回归模型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2
3
作者 钟成林 周峰 胡雪萍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6-144,共9页
为总结农业劳动力流动模式的演变规律,分析城镇化进程中农业劳动力流动模式变迁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本文以发展经济学农业劳动力城乡迁移理论为指引,利用我国30个省份1991-2016年的相关数据,综合采用Malmquist指数法和门限面板回归模... 为总结农业劳动力流动模式的演变规律,分析城镇化进程中农业劳动力流动模式变迁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本文以发展经济学农业劳动力城乡迁移理论为指引,利用我国30个省份1991-2016年的相关数据,综合采用Malmquist指数法和门限面板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在整个城镇化进程中农业劳动力流动模式将依次经历“大规模化转变”(零星乡-城单向迁移向大规模乡-城单向迁移的转变)和“双向化转变”(大规模乡-城单向迁移向乡-城与城-乡流动模式并举的双向流动模式的转变)两次转变,其中第一次转变对应的城市化率临界区间为31%-40%,而第二次转变对应的城市化率临界区间为55.2%-63.2%。(2)总体而言,农业劳动力流动模式变迁有效地促进了全要素农业生产效率的增长,但与农业劳动力流动模式的第一次转变相比,第二次转变对全要素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边际促进作用相对更弱;进一步分析发现,对规模效率捕获能力的下滑是导致上述差异的结构性根源,而我国农地产权制度不完善、土地产权交易市场体系不健全、农地的家庭之间流转以及家庭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集中过程受阻、生产经营规模无法实现同步扩张,农业生产系统对规模效率的捕获能力持续下滑等是导致上述差异的内在根源。根据农业劳动力流动模式的阶段特征,应实行差异化的农业技术创新政策和农地流转干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流动模式变迁 大规模化转型 双向化转型 全要素农业生产效率 规模效率 面板门限回归模型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内涵、新困难、新思路——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起点
4
作者 陈海燕 陆明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5-18,共4页
通过中外劳动力流动模式的比较、分析 ,提出了剩余劳动力转移在理论上、制度上、措施上的新建议。如 ,现阶段不仅不能以缩小或消灭城乡差别为经济发展的目标之一 ,而且还应当继续适当扩大城乡差别 ;改革现有的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 ,实行... 通过中外劳动力流动模式的比较、分析 ,提出了剩余劳动力转移在理论上、制度上、措施上的新建议。如 ,现阶段不仅不能以缩小或消灭城乡差别为经济发展的目标之一 ,而且还应当继续适当扩大城乡差别 ;改革现有的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 ,实行一定规模的土地拍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剩余劳动力转移 劳动力流动模式 城乡差别 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