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劳动力要素流动的人民币与东盟货币合作研究
1
作者 杨荣海 《云南电大学报》 2008年第3期58-62,共5页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框架协议的签订,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各项工作陆续启动,这个拥有17亿消费者,1.7万亿美元经济总量和1.23万亿美元贸易总额的经济区将为区域经济和金融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开展和经济发展的深化...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框架协议的签订,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各项工作陆续启动,这个拥有17亿消费者,1.7万亿美元经济总量和1.23万亿美元贸易总额的经济区将为区域经济和金融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开展和经济发展的深化必然要求金融领域内的交流与合作的深化,这也需要人民币区域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中国需要在东盟货币合作中积极推进人民币区域化,这既符合整个东盟货币合作的长远利益,也符合中国的利益。这篇文章首先对最优货币区理论、人民币区域化的相关研究和人民币区域化的现状进行综述,然后借鉴国外最优货币区的实证研究方法,从劳动力要素流动的角度对中国-东盟区域的货币合作进行了实证分析,以对人民币未来的发展路径及人民币区域化的研究提供一种可行的实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要素流动 东盟货币合作 人民币区域化
下载PDF
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集聚与扩散——基于31个城市18个行业的劳动力要素流动检验 被引量:17
2
作者 白永亮 石磊 党彦龙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8-46,共9页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区域,选取2003、2007和2013年3个时间截面,运用城市流模型,从劳动力要素流动的视角,以行业从业人员变化为量化指标,通过要素空间集聚与扩散分析,揭示了宏观的空间集聚趋势、中观的产业集聚形态与城市功能秩序形...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区域,选取2003、2007和2013年3个时间截面,运用城市流模型,从劳动力要素流动的视角,以行业从业人员变化为量化指标,通过要素空间集聚与扩散分析,揭示了宏观的空间集聚趋势、中观的产业集聚形态与城市功能秩序形成和微观的劳动力要素流动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空间集聚与扩散功能逐渐增强,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省会城市的集聚能力远高于其他城市,但是辐射带动能力不足;需要从结构视角关注城市流强度,改善城市群内城市经济实力与外向服务功能不协调程度,整体提升城市流强度,更加有效地引导空间集聚与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城市群 空间集聚 空间扩散 城市流 劳动力要素流动
原文传递
我国农村劳动力要素流动与城乡协调发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兵 马捷 锁利铭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1-85,共5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要素在城乡跨部门流动是现阶段我国政府和理论界普遍关注的课题。劳动力要素从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的流动是一个效率改进的过程。本文从城乡产业要素分工和集聚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要素流动促进城乡产业发展和... 农村剩余劳动力要素在城乡跨部门流动是现阶段我国政府和理论界普遍关注的课题。劳动力要素从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的流动是一个效率改进的过程。本文从城乡产业要素分工和集聚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要素流动促进城乡产业发展和要素技术积累的四种典型模式。文章指出,剩余劳动力流动可以通过对要素报酬率提高的内生需求改变资源的配置效率,从而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要素流动 城乡协调发展 产业
原文传递
农地市场化、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城乡融合发展的累积循环效应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周佳宁 曹铁毅 邹伟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38,共8页
文中以农地市场化为切入点,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论证农地市场化、劳动力要素流动与城乡融合发展间的累积循环效应。研究发现:1)农地市场化水平每翻一番,劳动力流动数量和质量分别提高6.8%和8.3%;劳动力流动数量和质量每翻一番,城乡融合... 文中以农地市场化为切入点,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论证农地市场化、劳动力要素流动与城乡融合发展间的累积循环效应。研究发现:1)农地市场化水平每翻一番,劳动力流动数量和质量分别提高6.8%和8.3%;劳动力流动数量和质量每翻一番,城乡融合水平分别提升2.5%和2.8%。2)城乡融合水平每提升1%,农地市场化水平提升2.4%。3)农地市场化、劳动力流动与城乡融合发展间存在“农地市场化→劳动力流动数量→城乡融合发展→农地市场化”和“农地市场化→劳动力流动质量→城乡融合发展→农地市场化”两条循环逻辑链。基于研究结论,提出通过夯实土地产权和治权建设,建立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联合机制,并通过土地、户籍、社保制度的联动机制改革,引导城乡劳动力有序双向流动,促推农地市场化、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城乡融合发展良性循环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产权交易 劳动力要素流动 城乡融合发展 累积循环效应
原文传递
劳动力流动性、生产组织变革与后发工业赶超——对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美国、德国和俄国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倩雨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7-120,153,154,共36页
工业赶超是指后发国家在工业领域追赶和超越先发工业国的历史过程,其以技术创新为基础。技术的报酬递增特性使潜在的后发优势并不必然转变为现实发展动力,后发国家通常只有在技术范式的转换期才有可能实现工业赶超。然而,绝大多数后发... 工业赶超是指后发国家在工业领域追赶和超越先发工业国的历史过程,其以技术创新为基础。技术的报酬递增特性使潜在的后发优势并不必然转变为现实发展动力,后发国家通常只有在技术范式的转换期才有可能实现工业赶超。然而,绝大多数后发国家难以抓住赶超的机会窗口,这是因为技术创新的潜在经济效益只有在生产组织形式相应革新时才能充分获取。从手工工场到机器大工厂再到现代企业制度,主导性生产组织形式的演变离不开不断提高的劳动力要素流动程度。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美国、德国和俄国三个后发工业国家对英国的工业赶超历程反映了后发工业赶超的初始条件与核心机制。美国和德国的劳动力要素流动障碍均得到破除,两国发展起与新技术相匹配的新型生产组织形式,由此超越英国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主导国和工业领先国。俄国劳动力要素流动则受到严格限制,导致俄国仍保留传统的生产组织形式,进而被锁定在工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状态。中国应着力破除阻碍劳动力和人才自主有序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充分获取工业技术创新的潜在经济效益和实现后发工业赶超提供强劲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要素流动 生产组织 后发国家 工业赶超 大国竞争
原文传递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Rural Labor Flowing in low Marketization Level
6
作者 Xilong Deng Juan Ch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5年第7期143-146,共4页
Rural labor flowing in low marketization level restricts rural production elements of effective allocation, and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causes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o continue expa... Rural labor flowing in low marketization level restricts rural production elements of effective allocation, and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causes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o continue expanding. This article has analyzed the reasons of phenomenon, and raised some solutions from abolishing the barrier of the household register, improved rural labor' s cultural and skills quality, and built a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n rural areas improve the marketization level of rural labor fl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Laborers Flowing in Low Marketization Level REASONS SOLUTION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