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程度微观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务伟 张福明 杨学成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6-109,共4页
本文基于山东省1674位农村劳动力调查资料,运用最优尺度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程度的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劳动者个人因素中,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程度影响力最大的前三位因素是:是否有技术特长,是否... 本文基于山东省1674位农村劳动力调查资料,运用最优尺度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程度的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劳动者个人因素中,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程度影响力最大的前三位因素是:是否有技术特长,是否接受过职业培训,以及年龄大小;而在劳动者家庭因素中,家庭人均耕地面积的影响力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非农化 最优尺度回归分析 个人因素 家庭因素
下载PDF
国外农村劳动力非农化与城市化经验及启示 被引量:2
2
作者 谢长青 李晓燕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5-108,共4页
从国外城市发展的历史和类型差异角度,归纳国外城市化中形成的不同类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总结国外农村劳动力非农化与城市化经验和教训,得出在城市化中工业化、城市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应该良性互动,应选择符合国情的工业化道路... 从国外城市发展的历史和类型差异角度,归纳国外城市化中形成的不同类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总结国外农村劳动力非农化与城市化经验和教训,得出在城市化中工业化、城市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应该良性互动,应选择符合国情的工业化道路;采取分散型和多层次的转移模式效果较好;要处理好工业与农业的关系;处理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土地政策;重视城市化中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发挥政府在法律、交通和教育方面的作用;保持城市建设与人口城市化速度相适应等规律和启示,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对农村人口城市化过程的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非农化 剩余劳动力转移 城市化 国外经验
下载PDF
劳动力非农化转移背景下农地流转滞后问题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中伟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3-127,共5页
基于文献查阅与分析,对农地流转滞后的影响、原因、对策农地流转模式进行了综述。通过比较与总结前期研究成果发现,我国农地流转滞后对农业发展影响具有阶段性差异;农地流转滞后是由农地流转市场中供给不足、需求不足和供求交易障碍状... 基于文献查阅与分析,对农地流转滞后的影响、原因、对策农地流转模式进行了综述。通过比较与总结前期研究成果发现,我国农地流转滞后对农业发展影响具有阶段性差异;农地流转滞后是由农地流转市场中供给不足、需求不足和供求交易障碍状况导致的,分析这三种状况产生的原因是解决农地流转滞后的关键;农地流转供求状况因劳动力分化、农地异质和区域分异性存在差异;现有农地流转模式实用性存在区域差异。最后基于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提出我国农地流转应推行渐进式分类发展策略,并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非农化转移 农地流转滞后 农业现代化
下载PDF
无锡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做法
4
作者 张寿正 周士良 陆真 《上海农村经济》 2003年第4期32-35,42,共5页
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是包括农村在内的宏观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广大农民走向富裕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宏观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无锡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始终保持了持续快速健... 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是包括农村在内的宏观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广大农民走向富裕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宏观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无锡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始终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的态势.到2002年底,全市148万个农村劳动力中,从事非农产业的已达70%.农村劳动力大量转向非农产业就业,极大地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就业结构的优化,极大地提高了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水平,农民由于非农产业收入的快速增加而逐步地富裕起来.2002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50元,比上年增长5.9%.农民收入中来自于农业的收入仅占15%,而来自于工业的收入则达到了53%,来自于第三产业的收入也已达到了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锡市 农村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劳动力非农化转移 劳动力转移机制 市场化 运作机制 非农产业 小城镇建设 教育 素质 农村制度创新
下载PDF
山东省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现状及趋势分析——以诸城市林家村镇下庄村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牛彤 孙瑜 《山东农业科学》 2016年第4期145-147,共3页
实现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本研究采用社会调研的方法,对山东省中部一个村庄进行了农村劳动力调查,通过走访农户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 实现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本研究采用社会调研的方法,对山东省中部一个村庄进行了农村劳动力调查,通过走访农户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数据采集并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影响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的因素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最终提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农化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非农化 发展趋势 新型城镇化 劳动力转移
下载PDF
新中国70年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5
6
作者 陈咏媛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4期18-28,共11页
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为研究对象,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一是依据时间脉络,回顾了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的五个阶段,总结了各阶段内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领域转移的规模和主要特征;二是从劳动力转移的... 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为研究对象,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一是依据时间脉络,回顾了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的五个阶段,总结了各阶段内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领域转移的规模和主要特征;二是从劳动力转移的外部驱力入手,梳理了政府在人口流动相关政策上的设置和转变;三是从劳动力转移的内部驱力入手,分析了农民工在社会心态上的变迁趋势。在此基础上,展望了中国未来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的趋势和方向,并从社会治理的角度提出了政府在劳动力人口管理上需要关注的几点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70年 劳动力非农化转移 农民工 社会心态 社会治理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的三重内涵及其政治经济学阐释 被引量:9
7
作者 高帆 《经济纵横》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19,共10页
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城乡二元结构转化的主要机制。农村劳动力非农化从产业、空间、身份视角进行分析可发现其具有非农业化、非农村化、非农民化三重内涵。区别于发展经济学经典理论的推演逻辑,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 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城乡二元结构转化的主要机制。农村劳动力非农化从产业、空间、身份视角进行分析可发现其具有非农业化、非农村化、非农民化三重内涵。区别于发展经济学经典理论的推演逻辑,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是经济发展进程的重要特征事实,但非农业化、非农村化、非农民化并不是齐头并进的过程,而是存在着依次递减、多种落差的结构特征,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转化具有契合自身国情的独特性质。这种结构特征导源于我国实施的渐进式经济体制改革,所以应从政治经济学视角阐释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的演变进程。依据这种理解,逻辑一致地提出后续改进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的相应理论和政策含义:重视非农化笼统表述背后的结构特征,从政治经济学视角来阐释非农化问题;从全面深化改革视角改进非农化进程;注重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重点关注改善农业劳动生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非农化 非农业化 非农村化 非农民化 经济体制改革
原文传递
生产外包服务发展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化配置的影响——基于农户异质性与环节异质性的视角 被引量:17
8
作者 郑旭媛 林庆林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1-114,共14页
本文关注生产外包服务发展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化配置的影响,并着重探讨在考虑农户异质性与环节异质性时上述影响的差异。首先从理论上分析在考虑农户异质性与环节异质性情况下,生产外包服务发展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化配置的影响机制,随后使... 本文关注生产外包服务发展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化配置的影响,并着重探讨在考虑农户异质性与环节异质性时上述影响的差异。首先从理论上分析在考虑农户异质性与环节异质性情况下,生产外包服务发展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化配置的影响机制,随后使用跨度15年的4期面板村级数据与农户数据对上述影响机制进行验证。研究发现,总体上生产外包服务发展对村庄劳动力非农化配置有显著正向影响,但不同环节的生产外包服务的可获得性以及劳动力节约程度对农户的劳动力非农化配置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具体表现为水稻和玉米的机耕环节、植保环节以及水稻的机收环节在促进劳动力非农化配置中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水稻和玉米的机播环节、玉米机收环节则无显著作用;另外,生产外包服务发展对劳动力非农化配置的影响因农户种植规模差异而有所不同,规模越大的农户,生产外包服务的发展对促进其劳动力非农化配置的影响越小,反而会增加其对土地的附着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外包服务 劳动力非农化配置 生产环节 农户分类
原文传递
农业劳动力非农化的资金约束
9
作者 彭焕杰 《经济学动态》 1987年第12期21-22,共2页
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国民经济各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差别很大,就会发生劳动力的跨行业迁移。由于各行业资本密集度不同,对中间投入品的技术系数不同,劳动力的跨行业迁移将引起经济结构的一系列变化。本文仅仅集中分析我国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国民经济各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差别很大,就会发生劳动力的跨行业迁移。由于各行业资本密集度不同,对中间投入品的技术系数不同,劳动力的跨行业迁移将引起经济结构的一系列变化。本文仅仅集中分析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劳动力非农化过程引起的产业结构关联变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非农化 资金约束 农业 经济发展过程 比较劳动生产率 产业结构 资本密集度 中间投入品
原文传递
国外土地与劳动力“非农化”协同推进的经验与启示
10
作者 刘沙沙 《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 2011年第5期69-70,共2页
一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必然伴随着土地与劳动力的"非农化",而在此过程中,由于国家制度以及政策的不完善,必然会使土地与劳动力的"非农化"之间出现问题。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土地与劳... 一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必然伴随着土地与劳动力的"非农化",而在此过程中,由于国家制度以及政策的不完善,必然会使土地与劳动力的"非农化"之间出现问题。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土地与劳动力的"非农化"之间规模不适度的问题更加突出,因此,借鉴国外土地与劳动力"非农化"协同推进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更好地促进土地与劳动力"非农化"之间的协调,实现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非农化 劳动力非农化 国外经验
下载PDF
我国不可能跨越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导的工业化阶段
11
作者 尚启君 《经济研究参考》 1998年第65期10-11,共2页
现代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改变劳动者的就业方式和生活方式,因此,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最主要任务是加快实现农业劳动力非农化。而我国完成这一历史任务似比任何国家都要艰巨:(1)我国农业劳动力不仅在绝对量上居世界之最,而且份... 现代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改变劳动者的就业方式和生活方式,因此,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最主要任务是加快实现农业劳动力非农化。而我国完成这一历史任务似比任何国家都要艰巨:(1)我国农业劳动力不仅在绝对量上居世界之最,而且份额在发展中国家中也是比较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密集型 工业化阶段 现代经济发展 农业劳动力 发展中国家 劳动力非农化 生活方式 就业方式
下载PDF
农村耕地林化的非农就业视角解释——以山东省新泰市为例
12
作者 马慧汶 王茂军 +1 位作者 刘涛 曹广忠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9-726,共18页
近年来,中国农村地区出现了大量农民占用耕地栽树的耕地林化现象,与严禁耕地“非农化”、耕地“非粮化”的要求背道而驰,威胁了国家粮食安全。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背景下,农村劳动力快速非农化与耕地利用方式转变密切相关。论文以山东省... 近年来,中国农村地区出现了大量农民占用耕地栽树的耕地林化现象,与严禁耕地“非农化”、耕地“非粮化”的要求背道而驰,威胁了国家粮食安全。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背景下,农村劳动力快速非农化与耕地利用方式转变密切相关。论文以山东省新泰市735个村庄为研究对象,将劳动力非农化细分为全户外迁型、部分外迁型、住村非农就业型,在分析2009—2019年耕地林化空间特征的基础上,构建多元回归方程,分析了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对耕地林化的复杂影响。研究发现:①新泰市村庄耕地林化在空间上呈现西多东少的分布格局,在西部呈现白马山脚下和中部平原两大集聚区,柴汶河流域村庄耕地林化相对较少。②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的三种类型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村庄全户外迁规模、部分外迁规模刺激了耕地林化,其中,全户外迁刺激影响最大,其次为部分外迁。迁移到市外人数越多的村庄,耕地林化面积越大。村庄住村非农就业规模显著抑制了耕地林化,但这种抑制作用与其非农就业地点关系不大。③耕地林化在平原、丘陵村庄都普遍存在,坡度2°以上的村庄耕地林化面积较大,耕地林化多占用质量较差的耕地。④政府征地显著刺激耕地林化,且耕地林化具有空间邻近效应,但耕地流转对其具有抑制作用。此外,耕地林化受到认为粮食生产非常重要的村干部的抑制。研究结果展示了村庄耕地林化的动因,并为防治耕地林化提出可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林化 农村劳动力非农化 人口外迁 非农就业 村庄尺度
原文传递
山东省农村人口状况及其对经济社会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韩立民 宋仁登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47,共5页
山东省农村人口的发展,呈现出人口增长率减慢,人口数量与规模依然庞大,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农业劳动力文化素质下降,农村人口流动与迁移的势头不减,老人、妇女和儿童成农村常住人口主体,农村人口居住地由自然村和行政村向社区聚拢等方... 山东省农村人口的发展,呈现出人口增长率减慢,人口数量与规模依然庞大,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农业劳动力文化素质下降,农村人口流动与迁移的势头不减,老人、妇女和儿童成农村常住人口主体,农村人口居住地由自然村和行政村向社区聚拢等方面的现状与特征。这些现状与特征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客观上导致了现代农业发展自然继承人缺位的局面,既加快了农村社会重置资源的步伐,也给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农村社会公共管理与社会服务体系的完善造成了重大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口安全 农村人口结构失衡 流动性压力 农村劳动力非农化
下载PDF
山区农户耕地投入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玉竹 邵景安 钟建兵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4-112,共9页
基于农村劳动力非农化与生计资产视角,探索山区农户耕地投入影响因素.以PRA方式获取重庆市典型村调研资料,并借助逐步回归模型和Tobit模型定量分析耕地投入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研究区耕地投入中劳动力投入占总投入的80.83%,增产性投入... 基于农村劳动力非农化与生计资产视角,探索山区农户耕地投入影响因素.以PRA方式获取重庆市典型村调研资料,并借助逐步回归模型和Tobit模型定量分析耕地投入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研究区耕地投入中劳动力投入占总投入的80.83%,增产性投入是省工性投入的3倍,区域间耕地投入差异突出.2遴选的自然资产、物质资产、金融资产、人力资产、社会资产等指标对耕地投入产生显著性影响.3农户生计类型主导耕地投入方向及投入量,其对农业依赖程度影响耕地投入积极性;诱导增产性投入与省工性投入,有助于指导耕地流转及耕地持续投入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投入 劳动力非农化 生计资产 逐步回归分析 TOBIT模型
下载PDF
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途径的探讨 被引量:23
15
作者 任桂芳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产业结构调整 农村人口城市化 农业经营者 农民进城 劳动力非农化 人力资源素质 农村劳动力 人均耕地
下载PDF
农业比较利益偏低:作用分析及其客观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建平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82-86,共5页
本文全面地分析和评价农业比较利益偏低所带来的影响,指出:在工业化过程中,农业比较利益低下的格局对促进传统经济模式向现代经济模式过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农业比较利益偏低,又会影响到农业发展的速度,尤其是过低的农业比较利... 本文全面地分析和评价农业比较利益偏低所带来的影响,指出:在工业化过程中,农业比较利益低下的格局对促进传统经济模式向现代经济模式过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农业比较利益偏低,又会影响到农业发展的速度,尤其是过低的农业比较利益会导致农业的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比较利益 劳动力非农化 生产要素非农化 工业化 农业现代化 农业发展 一元经济结构
下载PDF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教育破解
17
作者 叶忠 《今日教育》 2011年第1期60-62,共3页
一、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教育缺乏” 就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乏而言,农村家庭结构与功能的嬗变是其根本原因。我国工业化的过程实质就是农业劳动力非农化的过程。由于身份的变迁落后于职业的变迁、社会地位的变迁落后于经济地位的变... 一、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教育缺乏” 就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乏而言,农村家庭结构与功能的嬗变是其根本原因。我国工业化的过程实质就是农业劳动力非农化的过程。由于身份的变迁落后于职业的变迁、社会地位的变迁落后于经济地位的变迁,大部分农民工无法真正融人城市的社会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家庭结构 家庭教育 儿童问题 劳动力非农化 留守儿童 经济地位 社会地位 社会结构
下载PDF
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力的变动状况及其转移的动因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景信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15085-15088,共4页
以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为研究对象,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相关概念入手,利用现有统计资料,根据产业结构偏差公式测算方法,得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农村非农业化劳动力的长期时间序列数据,并以此为基础,展开对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变动过程的... 以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为研究对象,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相关概念入手,利用现有统计资料,根据产业结构偏差公式测算方法,得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农村非农业化劳动力的长期时间序列数据,并以此为基础,展开对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变动过程的分析。接着以人口与经济、资源之间的密切关系基础,以相关理论为依据,对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因进行深入分析。最后综合全文,得出了一些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非农化劳动力 产业转移 空间转移
下载PDF
从农村三大热点看农村城市化
19
作者 梁早阳 《决策探索》 1995年第6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农村城市化 劳动力非农化 乡镇企业 开发区建设
下载PDF
撤县设区对区域粮食生产的外溢效应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宁 周琦宇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3-41,共19页
系统考察撤县设区对区域粮食生产的外溢效应,有助于从全局层面把握撤县设区与粮食安全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协同城市化发展与粮食安全保障提供科学参考。本文基于2004-2020年全国1797个县级单位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工具变量法等估... 系统考察撤县设区对区域粮食生产的外溢效应,有助于从全局层面把握撤县设区与粮食安全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协同城市化发展与粮食安全保障提供科学参考。本文基于2004-2020年全国1797个县级单位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工具变量法等估计方法,探究了撤县设区对区域粮食生产的外溢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撤县设区会对周边未发生撤县设区建制变更县的粮食生产造成外溢的负向冲击,且该外溢效应在空间上表现出随距离增加而逐渐减弱的特征。外溢效应综合反映到地级市层面同样表现出撤县设区对粮食生产的削弱作用。在作用机制上,撤县设区主要通过影响周边县耕地用途非农化、种植结构非粮化的农地非农化机制,以及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本地就业结构改变的劳动力非农化机制,对粮食生产造成外溢的负向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撤县设区 粮食生产 外溢效应 农地非农化 劳动力非农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