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折叠》中第三空间劳动存在的意义
1
作者 马雨涵 程开玮 《芒种(下半月)》 2017年第11期51-52,共2页
将故事浓缩于寥寥两万字中、荣获第74届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的《北京折叠》(Folding Beijing),以极为凝练的笔法为我们展现了或许是数世纪后北京的样子以及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们的状态。本文从小说三个空间之间的劳动分配及其存... 将故事浓缩于寥寥两万字中、荣获第74届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的《北京折叠》(Folding Beijing),以极为凝练的笔法为我们展现了或许是数世纪后北京的样子以及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们的状态。本文从小说三个空间之间的劳动分配及其存在意义入手,在震惊于城市的翻转折叠的同时,探究顶层阶级对底层阶级越来越"弱化"的剥削以及身处生产力极度发展、机器足以取代人工的高水平、高智能化的社会中底层阶级劳动存在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折叠》 空间 劳动存在 剥削 死亡
原文传递
从《资本论》看“劳动存在论”——兼论马克思“劳动存在论”的当代价值
2
作者 张伟成 《劳动哲学研究》 2021年第1期44-56,共13页
劳动概念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范畴,作为主体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它将人的主观精神同客观存在联结起来,即通过这一感性活动将人与自然界联结起来。劳动是人的本质,是人最根本的存在方式。马克思哲学从形而上学的"理性存在论&qu... 劳动概念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范畴,作为主体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它将人的主观精神同客观存在联结起来,即通过这一感性活动将人与自然界联结起来。劳动是人的本质,是人最根本的存在方式。马克思哲学从形而上学的"理性存在论"转向立足于社会现实的生存论对存在问题进行探究,构建了一种生存论存在论视角的"劳动存在论"。人作为"劳动者"而存在,人是一种"劳动存在"。《资本论》以"劳动的人"为逻辑前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角度阐释了人的根本存在方式、人类历史的生成与发展。作为现实的存在,人通过劳动生产出商品、价值、社会关系等一切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通过劳动生产和再生产出社会与人类本身。人的历史,作为现实的历史,不是物的自我演变史,而是劳动的人和人的劳动的发展史。人通过劳动而存在,劳动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是《资本论》乃至整个马克思哲学的思想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劳动 劳动存在 历史唯物主义
原文传递
生态文明建设的“劳动―存在论”探赜
3
作者 蒙慧 李明哲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60-71,共12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开辟的“劳动―存在论”新境界,是对资本及其代表的形而上学的深刻批判,也是对费尔巴哈自然观的批判和继承,从而根本上越出了近代形而上学所设定的框架。“劳动―存在论”在本质上是社会生产关系存在论,是建立在对社会... 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开辟的“劳动―存在论”新境界,是对资本及其代表的形而上学的深刻批判,也是对费尔巴哈自然观的批判和继承,从而根本上越出了近代形而上学所设定的框架。“劳动―存在论”在本质上是社会生产关系存在论,是建立在对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充分自觉的基础上的伟大成果。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必将积极占有现代文明成果,拯救出现实的自然界,同时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开辟的存在论新境界中创生出新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存在论” 形而上学 对象性活动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寻找社会实在的点——简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4
作者 陈道远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7-9,共3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就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寻找社会实在的点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思考的最初目标。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只希望自己劳动者的身份能被社会所承认,同时社会其他成员能够来效仿他们,这样社会就会有平等的状态。这...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就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寻找社会实在的点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思考的最初目标。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只希望自己劳动者的身份能被社会所承认,同时社会其他成员能够来效仿他们,这样社会就会有平等的状态。这种虚拟的劳动者存在状态给予他们一种崭新的、勇往直前的气概。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们将自己的生命融入到资本主义最基本的劳动方式中去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面对着无可选择的劳动状态,劳动者选择自己和别人一样地走入劳动过程的深层次活动中去,人在无可选择的前提下所做出的仅有的选择行为使人自己变成了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物质观 劳动 社会实在的点 虚拟的劳动存在状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