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列检之神陈向华——记全国劳动模式、昆明北车辆段昆东运用车间安全员陈向华
1
作者 张锦堂 《时代风采》 2015年第19期32-32,33-35,共4页
在铁路人心中,铁道是诗意的韵律,是实现梦想的节奏,是建设者心中最恢弘的那曲交响。 我要写下的文字,是一个普通检车员的故事,写他如何用热爱、责任、智慧,用他人性里的那份坚持与执著,弄出了许多的不平凡。说他普通,是因为他... 在铁路人心中,铁道是诗意的韵律,是实现梦想的节奏,是建设者心中最恢弘的那曲交响。 我要写下的文字,是一个普通检车员的故事,写他如何用热爱、责任、智慧,用他人性里的那份坚持与执著,弄出了许多的不平凡。说他普通,是因为他的故事一点儿也不惊心动魄,一点儿也不催人泪下;说他不普通,是因为他居然改写了昆明北车辆段成立以来的检车作业传统,使之更科学、更合理、更安全、更省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员 车辆段 劳动模式 昆明 车间 建设者 故事 韵律
下载PDF
数字化劳动模式下工作边界模糊问题研究
2
作者 骆阳 《四川劳动保障》 2022年第12期34-35,共2页
数字化劳动模式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劳动模式,给劳动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数字化发展使劳动者的“可联络状态”保持时间逐渐增加,从而带来工作边界趋于模糊问题。针对该问题,可对“可联络状态”进行定性,并通过限制呼叫待命状态... 数字化劳动模式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劳动模式,给劳动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数字化发展使劳动者的“可联络状态”保持时间逐渐增加,从而带来工作边界趋于模糊问题。针对该问题,可对“可联络状态”进行定性,并通过限制呼叫待命状态与随时待命状态以及增添记录设备等方法对劳动者的权益予以保障,从而达到数字化劳动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录设备 劳动模式 待命状态 边界模糊 模糊问题 数字化 劳动者的权益 联络
下载PDF
构建“三化”劳动模式 助力学生幸福成长
3
作者 王剑平 吴宇青 《中小学校长》 2022年第7期55-58,共4页
为夯实学生幸福生活的基石,浙江省宁波市东恩中学构建了由学校劳动课程化、家庭劳动常规化、社会劳动项目化组成的“三化”劳动教育养成体系,打通了劳动教育在家庭、社区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关键词 劳动教育 “三化”劳动模式 劳动评价机制
下载PDF
基于561劳动育人模式的高职毕业生慢就业问题研究
4
作者 李双芝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4年第3期0100-0103,共4页
561劳动育人模式强调了“劳动、技能、创新”这三个关键要素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这种模式通过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技能提升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技能,为其未来的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61劳动育人模式强调了“劳动、技能、创新”这三个关键要素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这种模式通过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技能提升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技能,为其未来的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高职教育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高职毕业生慢就业问题逐渐凸显。为此,本文基于561劳动育人模式,围绕高职毕业生慢就业问题展开研究,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慢就业 561劳动育人模式 解决措施
下载PDF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模式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实施路径——以智能制造装备技术专业为例
5
作者 陈敏 陈菲菲 《机械职业教育》 2024年第4期45-49,共5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变化和发展,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速度不断加快,对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不断提出新要求。劳动教育作为新的教育热点,是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专业课教育和社会实践的重要载体,也是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方式。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变化和发展,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速度不断加快,对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不断提出新要求。劳动教育作为新的教育热点,是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专业课教育和社会实践的重要载体,也是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方式。以智能制造装备技术专业为例,针对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问题,提出“劳动教育+”模式,从完善协同推进的课程体系设置,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多层次互通共用的教育资源以及建立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反馈机制方面探索其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学生 职业能力提升 劳动教育+”模式 实施路径
下载PDF
“三全育人”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劳动”教育模式探究
6
作者 张骏 魏来 《新丝路》 2024年第12期0170-0172,共3页
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其肩负的使命也愈发重要和紧迫。劳动教育作为五育并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通过分析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劳动教育的现实挑战... 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其肩负的使命也愈发重要和紧迫。劳动教育作为五育并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通过分析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劳动教育的现实挑战,从“三全育人”视域下提出“劳动 ”教育的优化模式,从思想引领、课程建设、实践育人、网络思政等方面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全育人 应用型本科高校 劳动”教育模式
下载PDF
基于劳动素养提升的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模式与实施路径创新研究
7
作者 刘芳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11-13,共3页
积极推行劳动教育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教育政策。劳动素养是劳动者工作能力的外在体现,提升劳动素养是进行劳动教育的内在动力。现阶段,我国的高职院校劳动教育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在“习近平新时代劳动教育观”指导下,本研究以劳动实... 积极推行劳动教育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教育政策。劳动素养是劳动者工作能力的外在体现,提升劳动素养是进行劳动教育的内在动力。现阶段,我国的高职院校劳动教育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在“习近平新时代劳动教育观”指导下,本研究以劳动实践周和专业实践为载体,通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组织劳动教育,从教育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手段等方面入手构建劳动教育模式,从端正劳动认知、建立劳动课程体系、师资建设、教材建设、劳动平台搭建、完善评价体系等六个方面探索劳动教育模式的实施路径,旨在提升高职学生的劳动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素养 高职院校 劳动教育模式 实施路径
下载PDF
应用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劳动教育模式探索
8
作者 武良丹 邓长寿 曾伟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61-66,共6页
劳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时代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四育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当前应用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劳动教育实施过程存在混同化、简单化等问题。文章对应用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劳动教育实施模式进行探索,将劳动教育... 劳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时代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四育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当前应用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劳动教育实施过程存在混同化、简单化等问题。文章对应用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劳动教育实施模式进行探索,将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过程,构建劳动教育“1+6”模式。文章以九江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阐释了该模式实施的关键环节。该模式不仅可以端正学生劳动观念、丰富学生劳动经验、提高学生专业劳动技能,而且可以训练学生系统思维,提升学生工程素养,培养应用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劳动教育“1+6”模式
下载PDF
地方应用型高校劳动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豫岚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21-23,共3页
在新时代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具有明确发展定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国家和社会培育应用型人才的使命和责任。因此,地方应用型高校需明确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不断增强劳动教育的有效性。但当前劳动教育在认知、课程与教学形式等... 在新时代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具有明确发展定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国家和社会培育应用型人才的使命和责任。因此,地方应用型高校需明确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不断增强劳动教育的有效性。但当前劳动教育在认知、课程与教学形式等方面存在诸多弊端,需结合地方应用型高校的育人特点,采取有效策略创新教育模式,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应用型高校 劳动教育模式 创新
下载PDF
“四园一坊”劳动教育模式:实现劳动、实践、育人的融通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炳瑜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 2023年第1期55-57,共3页
新时代赋予劳动教育新的要求与价值。山东省莱州市平里店中学构建了“校园、家园、田园、社园(社会实践园)”+“艺术实践工坊”的“四园一坊”劳动教育模式。在实践中,学校明晰劳动教育内涵、夯实劳动育人阵地、构建劳动教育发展性评价... 新时代赋予劳动教育新的要求与价值。山东省莱州市平里店中学构建了“校园、家园、田园、社园(社会实践园)”+“艺术实践工坊”的“四园一坊”劳动教育模式。在实践中,学校明晰劳动教育内涵、夯实劳动育人阵地、构建劳动教育发展性评价体系、创新劳动教育机制,促使劳动教育更科学有效地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四园一坊”劳动教育模式 劳动育人
下载PDF
城镇双职工家庭夫妻合作型家务劳动模式--基于2010年中国第三期妇女地位调查 被引量:87
11
作者 佟新 刘爱玉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6-111,207,共16页
以2010年第三期全国妇女地位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研究城镇双职工家庭家务劳动状况,发现现阶段我国家务劳动量大幅度减少,城镇双职工家庭的家务劳动依然主要由女性承担,女性做家务的时间是男性的2.4倍,但出现了约三分之一的夫妻合作型家... 以2010年第三期全国妇女地位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研究城镇双职工家庭家务劳动状况,发现现阶段我国家务劳动量大幅度减少,城镇双职工家庭的家务劳动依然主要由女性承担,女性做家务的时间是男性的2.4倍,但出现了约三分之一的夫妻合作型家务劳动模式。合作型家务劳动模式的出现受劳动性别分工的平等观念、配偶的情感投入、家庭生命周期的特殊阶段和夫妻间"去社会交换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呈现明显的性别差异。研究表明,在家庭生活中,两性都会以分担家务劳动的方式表达对配偶的情感,也恰在男女两性基于情感因素参与家务劳动的意义上,家务劳动的情感属性得以凸显,即家务劳动具备情感功能,而不仅仅是一种"负担"。因此,承认、肯定和强化家务劳动的情感表达和相互支持功能有利于推进夫妻合作型家务劳动的产生,有助于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夫妻合作型家务劳动模式 家庭生命周期 情感投入
原文传递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劳动+”教育模式构建与探索
12
作者 顾叶乔 《文教资料》 2023年第11期155-159,共5页
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劳动教育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大学生。当前高校存在对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认识不足、劳动教育课程设置和评价体系不完善、劳动教育实践资源和活动形式单一、劳动教育施教主... 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劳动教育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大学生。当前高校存在对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认识不足、劳动教育课程设置和评价体系不完善、劳动教育实践资源和活动形式单一、劳动教育施教主体育人合力不足等问题。高校应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坚持继承和创新相融合、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坚持“校企家”相联合的原则,构建“劳动+思想引领”“劳动+课程建设”“劳动+实践育人”“劳动+网络思政”教育阵地的教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全育人” 高校 劳动+”教育模式
下载PDF
三全育人视域下“劳动+”教育模式的实现路径
13
作者 费伟健 《商情》 2023年第10期0125-0128,共4页
劳动教育系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开展劳动教,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手段。在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不仅要通过劳动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还要充分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在传统劳动... 劳动教育系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开展劳动教,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手段。在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不仅要通过劳动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还要充分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在传统劳动教育的基础上探索“劳动+”教育模式,通过丰富劳动教育参与主体、增强劳动教育连贯性以及强化劳动教育育人功能等方式来解决传统劳动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实现全员、全程以及全方位育人的教育要求,在提高学生劳动技能的同时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以促进青年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并为国家建设和民族振兴培养更多优秀的全能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全育人“劳动+”教育模式 高等院校
下载PDF
韩国已婚妇女就业与家务劳动模式
14
作者 张晓霞 《当代亚太》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52-56,共5页
本文探讨了韩国已婚妇女的就业特征及就业对传统家庭中性别角色的影响,并指出就业对已婚妇女传统的家务劳动模式的影响不大。这一是受韩国夫权制文化的影响,二是韩国社会未能形成支持妇女的有效机制。
关键词 韩国 已婚妇女 就业模式 家务劳动模式
原文传递
城乡劳动力流动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的调查 被引量:12
15
作者 姚先国 乔明睿 来君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19,共6页
近年来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民工荒"现象,一方面表明了过去对劳动力供给总量和结构在认识上的不全面,为"劳动力无限供给论"敲了警钟;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劳动要素无法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的现状。劳... 近年来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民工荒"现象,一方面表明了过去对劳动力供给总量和结构在认识上的不全面,为"劳动力无限供给论"敲了警钟;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劳动要素无法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的现状。劳动市场的分割,使得劳动者无法形成稳定的制度预期,缺乏加强自身劳动技能、完善人力资本积累的意愿,并采取"候鸟式"的流动就业模式;同时,企业在面对具有"高度流动性"的就业人群时,同样缺乏投入资源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或升级的动力和可能性。两者合力,造成依靠低成本、低技能劳动力发展起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过度发展、过度竞争,强烈的劳动力需求和有限的劳动工资提升空间这一对矛盾由此而生。文章从对城乡劳动力流动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出发,利用对杭州市农民工永久性迁移意愿调查数据,探讨这些因素在构成劳动迁移成本、造成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上的不同作用程度,以期为能从制度安排上实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促进城乡劳动力永久性迁移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模式 候鸟式迁移 市场分割
下载PDF
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的演变——以珠三角为例 被引量:25
16
作者 彭连清 詹向阳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8-51,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产业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其吸纳的劳动力也先后经历了以本地农村劳动力为主、以本省农村劳动力为主和以外省农村劳动力为主三个阶段。随着产业和劳动力的持续集聚,珠三角地区产业重型化和高技术化趋势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产业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其吸纳的劳动力也先后经历了以本地农村劳动力为主、以本省农村劳动力为主和以外省农村劳动力为主三个阶段。随着产业和劳动力的持续集聚,珠三角地区产业重型化和高技术化趋势明显,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出现向周边地区转移的趋向。产业转移是企业的自发的市场行为,政府主要起引导和服务作用。周边欠发达地区要抓住珠三角产业向外转移的契机,促进本地农村劳动力由大规模异地转移向就地或就近转移模式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角 产业转移 劳动力转移模式 变化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非城市化转移模式的再审视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新 曹玉玲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2-105,共4页
本文认为从近代一直到现代,是农村工业吸纳了中国50%以上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对此的解释:(1)农民对城市化与发展乡镇企业的不同模式选择,本质上是对城—乡不同转移收益和成本的比较。(2)中国快速的城市化造成了城市的可流动要素集聚密度... 本文认为从近代一直到现代,是农村工业吸纳了中国50%以上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对此的解释:(1)农民对城市化与发展乡镇企业的不同模式选择,本质上是对城—乡不同转移收益和成本的比较。(2)中国快速的城市化造成了城市的可流动要素集聚密度过高、土地和住房等非流动要素价格过快增长,这增加了转移者的边际成本。(3)城市的高生活成本已经使转移者出现收入-支出不对称局面,增加了农民工向城市转移的困难,因此农村劳动力需要乡镇企业转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模式 乡镇企业 非城市化转移
下载PDF
发达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比较及经验借鉴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俊霞 索志林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36-39,共4页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共同课题,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实现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在过去的100多年里,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先后实现了大规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共同课题,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实现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在过去的100多年里,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先后实现了大规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本文通过对英国、美国、日本3个发达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梳理与比较,从中总结出有价值的经验借鉴与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 工业化 城市化 第三产业
下载PDF
转型中我国农业劳动力的两种转移模式——从西方经济学的两种要素配置模型引起的思考 被引量:8
19
作者 许经勇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9-101,共3页
关于如何改变发展中国家农村经济落后状况,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两种不同的要素配置模型。威廉.阿瑟.刘易斯认为,发展中国家农村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过剩,近乎无限供给,因而,改变农村经济落后的唯一途径就是把过剩的劳动力转移到城... 关于如何改变发展中国家农村经济落后状况,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两种不同的要素配置模型。威廉.阿瑟.刘易斯认为,发展中国家农村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过剩,近乎无限供给,因而,改变农村经济落后的唯一途径就是把过剩的劳动力转移到城市。西奥多.舒尔茨则不同意这种观点。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农村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不是劳动力过剩,而是人口质量低与劳动力以外的其他生产要素投入不足;改变农村经济落后的唯一途径就是提高人口质量和向农村输入劳动力以外的其他生产要素。与这两种模型相关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也呈现两种不同的模式,即异地转移与就地转移。这就存在着如何评价上述两种模型与两种模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配置模型 劳动力转移模式 比较研究
下载PDF
现阶段就业模式与劳动力市场的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心淼 赵黎明 《保定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24-27,共4页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从劳动力市场变化角度出发,通过对比多样性的就业模式及其对劳动力市场变化适应调整的分析,论述现阶段我国劳动就业模式变化的基本情况。就规范劳动市场的就业模式,提高就业水平,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劳动就业模式 劳动力市场 就业弹性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