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价格比率不等于劳动比率吗?——破解所谓《资本论》第三卷与第一卷的一个“矛盾”
1
作者 冯金华 《政治经济学报》 2013年第1期77-94,共18页
所谓的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与第一卷的一个'矛盾',即根据第三卷的平均利润率计算的商品的价格与根据第一卷的劳动价值论计算的单位商品中包含的全部劳动不成比例,其实并不存在,因为在利润平均化之后的价格与利润平均化之前... 所谓的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与第一卷的一个'矛盾',即根据第三卷的平均利润率计算的商品的价格与根据第一卷的劳动价值论计算的单位商品中包含的全部劳动不成比例,其实并不存在,因为在利润平均化之后的价格与利润平均化之前的劳动之间没有可比性。一旦使用正确的比较方法,即总是比较同一条件下的价格与劳动,并在比较中,始终坚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包括第一种含义和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基本原理,立刻就会发现同一商品的价格总是与其内含的全部社会必要劳动成比例,不同商品的价格比率总是与它们内含的全部社会必要劳动的比率相等。这个结果,无论是在利润平均化之前还是在利润平均化之后,都毫无例外地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格比率 劳动比率 《资本论》第三卷和第一卷
原文传递
中国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基于行业劳动力比率的研究 被引量:36
2
作者 孙皓 石柱鲜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共6页
本文基于行业劳动力比率的视角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持续性与稳定性与经济增长的整体质量密切相关;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单向格兰杰影响;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冲... 本文基于行业劳动力比率的视角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持续性与稳定性与经济增长的整体质量密切相关;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单向格兰杰影响;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冲击具有显著的滞后反应;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强度具有时变性质。因此,采取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政策是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行业劳动比率 阶段性
下载PDF
劳动力转移、要素替代及其约束条件 被引量:15
3
作者 杨宇 李容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4-50,125,共8页
劳动力转移背景下农业劳动力减少和非农收入增加本应诱使农户在农业生产中使用资本替代劳动,但我国农户生产规模偏小、农业市场发育缓慢以及分散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可能会制约该要素替代效应的发生。文章以水稻生产为例,利用六省市787... 劳动力转移背景下农业劳动力减少和非农收入增加本应诱使农户在农业生产中使用资本替代劳动,但我国农户生产规模偏小、农业市场发育缓慢以及分散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可能会制约该要素替代效应的发生。文章以水稻生产为例,利用六省市787家农户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户劳动力务工时间和务工汇款增加不会导致资本劳动比率明显提高;其中要素市场发育滞后以及农户分散的生产组织形式构成了要素替代效应的约束条件,但文章没有发现小规模土地经营制约农户使用资本替代劳动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资本劳动比率 要素替代 约束条件
下载PDF
投资效率下滑与劳动力市场结松矛盾的关系
4
作者 丁加华 匡桦 《中国货币市场》 2012年第6期33-38,共6页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揭示了保持合理的资本劳动比率对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数据显示,当前国内资本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有所减弱,从生产函数关系看,支持经济增长的最优资本一劳动比率可能发生了...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揭示了保持合理的资本劳动比率对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数据显示,当前国内资本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有所减弱,从生产函数关系看,支持经济增长的最优资本一劳动比率可能发生了变化。文章分析指出,未来几年我国劳动力供给还将处于较高水平,劳动力素质亦呈不断提升趋势,制约劳动力要素释放的因素主要来自于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问题,未来应基于改善劳动力投入要素角度进一步挖掘投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资本一劳动比率 劳动力市场结构
下载PDF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基于消费可能性边界的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田成诗 马嘉彧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3-74,共12页
人口老龄化必然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运用消费可能性边界曲线模拟老龄化对经济稳态下居民消费、资本回报率、储蓄等的影响,量化消费与就业政策调控对老龄化所带来冲击的缓解程度。研究发现,老龄化对宏观经济呈消极影响。在劳动... 人口老龄化必然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运用消费可能性边界曲线模拟老龄化对经济稳态下居民消费、资本回报率、储蓄等的影响,量化消费与就业政策调控对老龄化所带来冲击的缓解程度。研究发现,老龄化对宏观经济呈消极影响。在劳动力参与率不变的假定下,老龄化导致人均消费降低、资本劳动比率增加、资本回报率降低;利用财政政策调节居民消费与储蓄的措施实施越早,对消极影响的抵消程度越大;提高劳动参与率可部分抵消老龄化所带来的居民消费水平和资本回报率下降等消极影响。总的来说,通过预期调控可有效缓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消费可能性边界 加权抚养指数 资本劳动比率
下载PDF
农业生产方式选择的市场化率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邱蓉 梁永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23期246-250,共5页
当前农业生产方式是否应规模化,理论研究上不甚清晰,实践上有的犹豫不决,有的用力过猛。结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有关理论,提出农业生产采用分散生产方式还是规模化生产方式,应由资本劳动要素比率和产品市场商品化率来决定... 当前农业生产方式是否应规模化,理论研究上不甚清晰,实践上有的犹豫不决,有的用力过猛。结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有关理论,提出农业生产采用分散生产方式还是规模化生产方式,应由资本劳动要素比率和产品市场商品化率来决定。并通过分析我国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初期以及当前阶段,农业生产资本劳动要素比率和产品市场商品化率进行验证,认为当前应有区别选择规模化、采取适度规模化的生产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方式 资本劳动比率 产品市场商品化率
下载PDF
不确定条件下的最优储蓄策略
7
作者 胡华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80-84,共5页
使用Solow型的单部门新古典增长模型,其中资本-劳动比率可以用扩散随机过程描述.以储蓄函数为常数的Cobb-Douglas函数为特例,主要研究了在不确定条件下如何制定最优储蓄策略的问题,并且推导出该问题与仅包括稳态分布的从属问题两者之间... 使用Solow型的单部门新古典增长模型,其中资本-劳动比率可以用扩散随机过程描述.以储蓄函数为常数的Cobb-Douglas函数为特例,主要研究了在不确定条件下如何制定最优储蓄策略的问题,并且推导出该问题与仅包括稳态分布的从属问题两者之间具有一致性,这是从随机情形归纳出的结论,从而为投资者提供了理论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劳动比率 扩散过程 稳态分布
下载PDF
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马小朋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18,共5页
近年来 ,学术界关于我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分析日益升温 ,普遍认为中国的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在上世纪 80年代收敛 ,90年代后呈现发散趋势。但改革开放后整体上是收敛还是发散争议颇大 ;并且针对 90年代后出现的发散趋势 ,认为新古典... 近年来 ,学术界关于我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分析日益升温 ,普遍认为中国的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在上世纪 80年代收敛 ,90年代后呈现发散趋势。但改革开放后整体上是收敛还是发散争议颇大 ;并且针对 90年代后出现的发散趋势 ,认为新古典增长模型的收敛性分析已经不适用于中国经济现状 ;缺乏对收敛性分析的实质动因的实证探讨。本文希望通过“复古”将新古典增长理论中的索洛模型再次运用到中国经济现状 ,对其收敛性动因资本劳动比率进行实证分析 ,探讨中国经济改革开放来的整体收敛性情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洛模型 资本劳动比率 资本劳动替代指数
下载PDF
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基于广东1987-2010年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刘三林 吴华维 彭穗生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2-136,共5页
过去30年,中国人口结构发生了急剧的转变,对经济繁荣有显著促进作用。本文将劳动年龄人口比率这一变量引入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建一个产出模型,通过产出的均衡条件来推导出实证模型。利用广东1987-2010年的数据对人口红利与经济... 过去30年,中国人口结构发生了急剧的转变,对经济繁荣有显著促进作用。本文将劳动年龄人口比率这一变量引入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建一个产出模型,通过产出的均衡条件来推导出实证模型。利用广东1987-2010年的数据对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劳动年龄人口比率对人均收入的弹性为5.2468,人口红利在此阶段对经济增长起到极大的正向作用。因此,要保持经济较快的增长势头,就要充分利用人口红利这一"资源"。而要充分挖掘人口红利,就应当充分开发劳动力资源,提高劳动力素质以及建立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红利 劳动比率 经济增长 抚养负担系数
下载PDF
资本深化和中国经济增长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涛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440-445,共6页
在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中,我国经济出现了资本过早深化的现象。近年我国的"资本-劳动比率""资本-产出"比率变化情况表明,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经济中出现了资本密度加速上升现象。资本的过早深化开始影响我国经... 在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中,我国经济出现了资本过早深化的现象。近年我国的"资本-劳动比率""资本-产出"比率变化情况表明,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经济中出现了资本密度加速上升现象。资本的过早深化开始影响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经济中投资效率加剧恶化,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资本更加集中于钢铁、建材、化工等资本密集型行业,经济向效率缺失的方向发展。中国特有的投资体制是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快改善我国的投资体制,降低资本增长率或消化提前增长的资本存量,并提高劳动增长率或就业率,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劳动比率 投资效率 经济增长 投资体制 资本深化
下载PDF
对国有工业与非国有工业的对比研究
11
作者 杨艳秋 桂金赛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64-66,共3页
对1998~2003年的中国工业进行分析,用"生产曲线模型"对"国企改制"进行实证性评估,可揭示国有经济的某些典型性问题。主要结论是:"国企改制"取得了较好的改革收益;但国企的"低效病"远未得到根... 对1998~2003年的中国工业进行分析,用"生产曲线模型"对"国企改制"进行实证性评估,可揭示国有经济的某些典型性问题。主要结论是:"国企改制"取得了较好的改革收益;但国企的"低效病"远未得到根治,改革仍须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曲线 全员劳动生产率 资本/产出比率 资本/劳动比率
下载PDF
企业薪金总额确定的指标分析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华婷 郭海华 《上海统计》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29-30,共2页
在传统的观点中,薪酬是一种人力成本的支出,但在现代人本管理时代,薪酬被看成是一种人力资本的投资。无论从成本的角度还是从投资的角度,对企业而言,薪酬总额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只有合理的薪酬总额才能使薪酬发挥出其应有的职能,... 在传统的观点中,薪酬是一种人力成本的支出,但在现代人本管理时代,薪酬被看成是一种人力资本的投资。无论从成本的角度还是从投资的角度,对企业而言,薪酬总额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只有合理的薪酬总额才能使薪酬发挥出其应有的职能,同时促进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 薪金总额 指标分析法 人力资源管理 劳动分配比率推算法
下载PDF
论社会保障支出水平适度性的分析方法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连霞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14-117,共4页
对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的衡量应从其实际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要素分配比率出发,将社会保障水平的总量指标和结构指标结合使用,会更加合理的透视某经济体在社会保障支出和使用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 社会保障支出水平 社会保障支出水平适度性 劳动要素分配比率 分量结构指标
下载PDF
不容忽视经济增长中的资本过早深化
14
作者 杜志傲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51-54,65,共5页
在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中,我国经济出现了资本过早深化的现象。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资本-劳动比率加速上升,资本的过早深化开始影响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投资效率加剧恶化,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重化工趋势的发展... 在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中,我国经济出现了资本过早深化的现象。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资本-劳动比率加速上升,资本的过早深化开始影响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投资效率加剧恶化,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重化工趋势的发展使资本更加集中于钢铁、建材等资本密集型行业,经济向效率缺失的方向发展。我国特有的投资体制是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劳动比率 投资效率 经济增长 投资体制 资本深化
下载PDF
马来西亚的经济现状与战略性产业调整
15
作者 新井敬夫 乔云 《南洋资料译丛》 1998年第3期49-55,共7页
本文主要就马来西亚长期经济增长的动力——生产方面的现状加以分析并对其今后进行展望。以下首先概括一下宏观经济,并就1990年以后的国内经济和国际收支加以分析。接着阐述一下70年代以来制造业的发展及其政策。进而就目前马来西亚经... 本文主要就马来西亚长期经济增长的动力——生产方面的现状加以分析并对其今后进行展望。以下首先概括一下宏观经济,并就1990年以后的国内经济和国际收支加以分析。接着阐述一下70年代以来制造业的发展及其政策。进而就目前马来西亚经济所面临的劳动力不足问题和制造业的战略性调整问题加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亚 战略性产业 经济现状 制造业 贸易收支 资本劳动比率 子机 中间货物 资本密集化 增长率
下载PDF
要素价格扭曲、资本深化与我国消费率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晓媛 丁建勋 《经济研究参考》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5期49-54,共6页
基于CES生产函数,本文首先分析了消费率与资本—劳动价格比率(利率—工资率比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如果一个经济体压低资本—劳动价格比率将导致要素价格扭曲将影响消费率,但其影响效果取决于要素替代弹性的大小。其次,对我国消费... 基于CES生产函数,本文首先分析了消费率与资本—劳动价格比率(利率—工资率比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如果一个经济体压低资本—劳动价格比率将导致要素价格扭曲将影响消费率,但其影响效果取决于要素替代弹性的大小。其次,对我国消费率与利率—工资率比率之间关系的观察发现,二者可能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并基于此对我国的要素替代弹性进行了推测。进一步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的消费率与资本—劳动价格比率之间的确存在着同方向变动的关系,即人为压低资本价格导致要素价格扭曲将降低我国消费率。最后,提出了消除要素价格扭曲从而提高消费率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劳动价格比率 要素价格扭曲 要素替代弹性 消费率
下载PDF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国际经验与中国的选择 被引量:51
17
作者 高帆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6-124,共9页
农业劳动生产率取决于土地—劳动比率、土地生产率和产值转化率。20世纪60年代以来,农业发展的美国模式和日本模式逐步趋同:围绕土地—劳动比率,美日均以家庭为基本经营单位,单个劳动者使用的耕地面积均不断提高;围绕土地生产率,美日农... 农业劳动生产率取决于土地—劳动比率、土地生产率和产值转化率。20世纪60年代以来,农业发展的美国模式和日本模式逐步趋同:围绕土地—劳动比率,美日均以家庭为基本经营单位,单个劳动者使用的耕地面积均不断提高;围绕土地生产率,美日农业的技术进步均出现了向高生物化、高机械化的逼近,"劳动替代型"和"土地替代型"的差异不断缩小;围绕产值转化率,美日农业均具有多样化特征,农业支持力度趋于降低,且支持方式均降低了对市场的扭曲。上述趋同是劳动和土地相对价格变动、居民消费结构转变、市场化和全球化发展等因素作用的结果。中国农业发展难以走出"第三条道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路径必将向美日的趋同方向靠拢。土地—劳动比率、土地生产率、产值转化率在更高层面的组合是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根本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劳动生产率 美日模式 土地—劳动比率 产值转化率
原文传递
人民币汇率调整与制造业技术进步 被引量:14
18
作者 徐涛 万解秋 丁匡达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9-87,共19页
人民币汇率长期调整会改变国内外相对价格,促使企业调整发展策略,影响行业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的进程。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考虑了厂商的资本调整成本,构建了包含技术更新资本和生产制造资本的生产函数,估算了中国制造业行业实际汇率... 人民币汇率长期调整会改变国内外相对价格,促使企业调整发展策略,影响行业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的进程。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考虑了厂商的资本调整成本,构建了包含技术更新资本和生产制造资本的生产函数,估算了中国制造业行业实际汇率,分析了人民币汇率调整通过行业实际汇率变动对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行业实际汇率升值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非对称性影响,资本密集型行业的资本-劳动比率偏高,资本调整成本过大,升值难以引起技术水平的提升;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资本调整成本不高,行业实际汇率的适度升值能够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实际汇率 技术进步 全要素生产率 资本-劳动比率
原文传递
关于马克思最优增长论的解释——最优迂回生产程序的资本主义数学模型 被引量:2
19
作者 山下裕步 大西广 茹仙古丽·吾甫尔 《海派经济学》 2005年第4期58-67,共10页
本文的目的是在新古典派最优增长论的结构范围内再次解释马克思经济学。最优增长论不仅论述了最优资本劳动比率,而且也论述了趋向本比率的资本劳动比率最优途径。这正是描述了机械资本的积累、增值结构的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本文将要... 本文的目的是在新古典派最优增长论的结构范围内再次解释马克思经济学。最优增长论不仅论述了最优资本劳动比率,而且也论述了趋向本比率的资本劳动比率最优途径。这正是描述了机械资本的积累、增值结构的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本文将要论述这种社会的诞生、发展和灭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资本主义 新古典主义 最优增长模型 最优资本劳动比率
原文传递
Increasing China's Agricultural Labor Productivity: Comparison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from Major Agrarian Countries 被引量:12
20
作者 CHEN Yangfen LI Xiande LIU Yu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8年第6期575-584,共10页
China's low agricultural labor productivity has become the key weakness of its agricultural competitive- nes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nd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China's agricultural labor productivity la... China's low agricultural labor productivity has become the key weakness of its agricultural competitive- nes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nd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China's agricultural labor productivity lack clear and consistent theory and empirical support.To address this issue,the current study uses the methods of convergence index,correlation coefficient,and nonparametric test,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gricultural labor productivity among 32 major agrarian countries during 1961-2013.This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development gap among countries has been narrowing.The USA takes the leading position among all the countries, while some countries with scarce land like Japan have succeeded in achieving transcendence,and other countries like India have experienced relatively slow speed.The agricultural labor productivity is significantly driven by agricultural labor surplus,agricultural product processing,and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The effects of land resource endowment,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and biochemical inputs have been declining and in some cases are no longer even significant.It is therefore necessary to shift attention to marketization,diversification,and high quality,instead of the former focus on agricultural intensification,concentration and large-scale operations,and this shift is probably more closely aligned with current practices.There are more people and less land in China,and the agricultural labor force in China still accounts for nearly 30% of the total population.Considering these national conditions,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imultaneous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of small farmers and promote the successful urbaniza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labor force.In the medium and long term,it is imperative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ese agriculture by adopting related policy arrangements such as induced agricultur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production factor substitution,and multifunctional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gricultural labor productivity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agricultural policies agricultural industry in Chin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