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重建劳动现代性:马克思对资本现代性的批判与拯救
- 1
-
-
作者
陈福蓉
-
机构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实事求是》
2023年第5期41-49,共9页
-
文摘
对资本现代性批判和劳动现代性重建构成了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核心内容。马克思立足历史唯物主义立场,通过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以资本为核心的生产和以物化为表征的生活,揭示了资本逻辑的自反性,使劳动现代性取代资本现代性成为历史必然。劳动现代性重建的过程实际上是劳动摆脱资本的奴役,从异化劳动回归到自由劳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无产阶级扮演着革命主体的角色,并在此基础上,共产主义才能取代资本主义成为现代性的主导力量。中国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遵循了马克思对资本现代性批判和劳动现代性重建的阐释路径,探索出中国式现代化这一资本现代性的拯救方案,实现了对资本现代性的主体、动力、社会和品性的重塑,为世界文明发展提供了充满智慧的中国方案。
-
关键词
马克思
资本现代性
劳动现代性
中国式现代化
-
Keywords
Marx
Capital modernity
Labor modernity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
分类号
A8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
-
题名马克思劳动现代性重建的哲学阐释
- 2
-
-
作者
李维意
-
机构
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2-141,共10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现代性思想视域下的劳动问题研究”(22BKS008)
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计划(基础研究重点培育专项)“马克思‘新世界’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JCZX2023010)。
-
文摘
由资本创造的雇佣劳动形式是开启现代性最核心最基础的物质力量。马克思秉持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的原则,在资本现代性解剖中发现雇佣劳动导致主体性“出离”,论证了劳动现代性重建的生存本体论、生产实践论和历史辩证法。马克思把劳动理解为人的存在方式,超越了黑格尔对劳动的抽象理解,批判了费尔巴哈把劳动理解为理论活动,其以“感性活动”为核心,打通了劳动、实践和生产概念,阐明了劳动现代性重建的生存本体论。马克思以劳动者主体地位的实现为目的,把资本与劳动的关系作为开启现代性的钥匙,以生产实践的革命性变革为基础,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颠覆资本现代性和重建劳动现代性的途径。马克思劳动现代性重建的历史辩证法包括宏观叙事和微观叙事相结合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人体解剖和猴体解剖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方法、理想范畴和现实范畴相结合的科学社会主义方法。新时代秉持马克思劳动现代性重建思想,有利于推进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
关键词
马克思
劳动现代性
生存本体论
生产实践论
历史辩证法
-
Keywords
Marx
labor modernity
ontology of existence
theory of production practice
historical dialectics
-
分类号
B0-0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
-
题名走向“新现代性”:数字革命下中国式劳动教育新道路
被引量:12
- 3
-
-
作者
赵利平
吴晓英
郑勤红
-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贵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
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15,共8页
-
基金
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西部地区中小学校长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与验证——以云南为例”(项目编号:20XJA880008)的研究成果。
-
文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了“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性支撑”。“新现代性”视角的“新现代性劳动教育”,相较于传统劳动教育和现行劳动教育在育人理念、目标、载体和模式上体现出了新时代的内涵和特征。新现代性劳动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劳动教育的中国式新发展提供了新形态和新路径,其未来发展图景是在理论层面以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观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导向,在文化层面推进新现代性劳动教育的伦理建构和嵌入治理,在社会层面以劳动教育共同体探索多元融合的数字劳动教育支持系统,在学校层面以创新型智慧人才培养为驱动激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实施新动能。
-
关键词
新现代性
新现代性劳动教育
数字革命
中国式劳动教育
-
Keywords
new modernity
new modernity labor education
digital revolution
Chinese labor education
-
分类号
G52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马克思劳动观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22
- 4
-
-
作者
唐爱军
-
机构
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部
-
出处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7-62,92,共6页
-
文摘
马克思劳动观是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劳动概念在马克思著作中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但基本上可以在哲学和经济学两个层面上加以理解。马克思以劳动为现代性分析框架,对资本主义展开了批判:立足于异化劳动的哲学批判;以雇佣劳动为枢纽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将劳动的异化、资本的奴役置于劳动过程进行微观审视。马克思的劳动伦理观、劳动价值观以及劳动自治观对于当代中国维护劳动者主体地位、实现体面劳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关键词
劳动概念
劳动现代性
体面劳动
-
分类号
A8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