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2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劳动质量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清龙 《开发研究》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61-62,共2页
劳动质量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黄清龙引言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产出总量的增加。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但对经济的长期增长发生作用能影响增长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有:劳动投入量、资本和技术进步。单纯依靠劳动力和... 劳动质量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黄清龙引言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产出总量的增加。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但对经济的长期增长发生作用能影响增长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有:劳动投入量、资本和技术进步。单纯依靠劳动力和资本数量上的增加而使经济增长,这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质量 经济增长 劳动力资源 中国
下载PDF
论农业劳动质量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关系——兼论人民公社下劳动质量损失的性质
2
作者 韩绍凤 向国成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99-105,共7页
理论界在讨论农业剩余劳动力时忽略了农业劳动质量,在讨论农业劳动质量时又远离了农业剩余劳动力。农业劳动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多少,人民公社下劳动质量的偏低导致了农业产出低和农业劳动力不足;而家庭承包责任制使农业... 理论界在讨论农业剩余劳动力时忽略了农业劳动质量,在讨论农业劳动质量时又远离了农业剩余劳动力。农业劳动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多少,人民公社下劳动质量的偏低导致了农业产出低和农业劳动力不足;而家庭承包责任制使农业劳动质量得到提高,进而也使农业产出和农业剩余劳动力同时增加。人民公社下劳动质量的偏低是生产队的组织结构导致人们争夺分工好处的机会主义行为造成的内生交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劳动质量 农业剩余劳动 间接定价理论
下载PDF
基于行业层面的我国劳动质量分析
3
作者 李展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15,共13页
本文基于劳动工作时间从行业、性别、年龄和教育4个维度构建劳动数据,进而从行业层面测算1978—2018年我国劳动质量的改善状况,并探索现有研究用就业人数测算劳动投入的做法给行业层面劳动质量测算结果带来的影响。1978—2018年,我国整... 本文基于劳动工作时间从行业、性别、年龄和教育4个维度构建劳动数据,进而从行业层面测算1978—2018年我国劳动质量的改善状况,并探索现有研究用就业人数测算劳动投入的做法给行业层面劳动质量测算结果带来的影响。1978—2018年,我国整体劳动质量改善的年均变化率为2.14%,对劳动投入的贡献呈现逐渐提升的态势,且自2008年起超过劳动投入增长率。各行业劳动质量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服务业劳动质量的提升更为明显。采用就业人数测算劳动投入高估了工业部门的劳动质量改善,却大幅低估了非工业部门尤其是服务业的劳动质量改善,最终低估了我国整体劳动质量改善。行业维度即劳动力跨行业流动曾是我国劳动质量改善的主要源泉,但是其重要地位自2008年起被教育维度取代。年龄维度对我国整体劳动质量改善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其变动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基于研究发现,本文建议应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劳动要素流动;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继续加大教育投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继续减少制约劳动者跨行业流动的障碍,鼓励劳动者遵循市场规律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投入 劳动质量 行业来源 维度来源
下载PDF
学报编辑劳动质量评价标准初探——与文摘率标准观的同志商榷
4
作者 王亚范 许国良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2期91-95,共5页
关于学报编辑劳动质量的评估,对于提高编辑业务水平,调动编辑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学报质量,促进学报编辑学的产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由于编辑劳动具有系统性、间接性和隐匿性的特点,决定了编辑劳动质量评估的复杂性。这就要... 关于学报编辑劳动质量的评估,对于提高编辑业务水平,调动编辑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学报质量,促进学报编辑学的产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由于编辑劳动具有系统性、间接性和隐匿性的特点,决定了编辑劳动质量评估的复杂性。这就要求我们在确立学报编辑劳动质量评价标准时,必须首先严格从编辑的活动范围和编辑工作的具体内容出发,正确地认识并区分作者劳动与编辑劳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报编辑学 劳动质量 编辑劳动 文摘刊物 质量评价标准 编辑工作 编辑加工 编辑活动 学报质量 具体内容
下载PDF
苏联有关如何衡量大学教师的劳动质量问题的争论
5
作者 陈先齐 《比较教育研究》 1981年第5期13-14,共2页
如何衡量教师的劳动质量问题从来就是教育工作中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不仅大学存在,中小学也存在这个问题。问题的实质是衡量学生的真实质量的标准是什么?评分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如何正确估计?这个问题的正确解决有利于调动教师和... 如何衡量教师的劳动质量问题从来就是教育工作中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不仅大学存在,中小学也存在这个问题。问题的实质是衡量学生的真实质量的标准是什么?评分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如何正确估计?这个问题的正确解决有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我国当前也存在这个问题。什么样的学校是好学校,什么样的教师是好教师,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是看学生的分数呢,还是有什么别的衡量标准,值得教育界认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师 劳动质量 质量指标 苏联 高等学校教师 大学生 教师和学生 教学质量 毕业文凭 学校工作
下载PDF
馆员劳动质量的定量评价
6
作者 董俊庆 《图书馆员》 1989年第4期8-9,共2页
关键词 图书馆员 劳动质量 指标 评价
下载PDF
建筑组织管理机构公职人员的劳动质量评价
7
作者 孙奉媛 《管理观察》 1997年第2期58-58,共1页
关键词 管理机构 建筑组织 公职人员 劳动质量 工作质量 激励管理 定量特性 生产效果 量评价 托拉斯
下载PDF
加强领导,提高劳动质量——一九五九年生产劳动总结
8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60年第1期93-97,共5页
随着一九五八年政治战綫和思想战线社会主义革命的偉大胜利和工农业的全面跃进,党及时地提出了“教育为无产阶級政洽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結合”的方針,从而展开了教育事业上的大革命,其目的是:“在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 随着一九五八年政治战綫和思想战线社会主义革命的偉大胜利和工农业的全面跃进,党及时地提出了“教育为无产阶級政洽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結合”的方針,从而展开了教育事业上的大革命,其目的是:“在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在使劳动人民知识化,知识分子工农化,逐步消灭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別;并为国家积累資金,創造财富。我院根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在一切学校中,必須把生产劳动列为正式課程。每个学生必須依照規定参加一定时間的劳动”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思想教育 生产劳动 教学质量 德育 学校 教师 加强领导 劳动人民 劳动质量 社会主义革命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劳动力就业质量与共同富裕 被引量:2
9
作者 丁敏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2-17,共6页
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能够推动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率提升,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驱动力。文章采用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能够推动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率提升,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驱动力。文章采用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能够显著推动共同富裕,在经过内生性检验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可通过提升劳动力就业质量间接赋能共同富裕。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在地形区Ⅰ和数字经济发达地区,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新质生产力 劳动力就业质量 中介效应
下载PDF
中国劳动质量与投入测算:1982~2050——基于偏好惯性视角的四维测算方法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立军 胡耀岭 马文秀 《中国人口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5-68,127,共14页
文章基于教育资源供需偏好惯性的视角,通过构建劳动质量与投入四维计量模型,测算了中国1982~2050年劳动质量与投入变动情况。结果表明,得益于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1982~2010年,中国劳动质量与劳动投入年均增长率分别高达2.92%和4... 文章基于教育资源供需偏好惯性的视角,通过构建劳动质量与投入四维计量模型,测算了中国1982~2050年劳动质量与投入变动情况。结果表明,得益于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1982~2010年,中国劳动质量与劳动投入年均增长率分别高达2.92%和4.92%,劳动质量提升对劳动投入增长贡献度为59.4%;中国劳动质量仍会在今后25年内继续保持年均3.58%的增长,从而极大削弱劳动人口规模下降对劳动投入的影响,中国劳动投入将在2040年迎来拐点,并进入下降期,比单纯以劳动力数量所衡量的劳动投入下降推迟24年;随着劳动力市场上受教育程度高的年轻劳动者对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年长劳动者替代效应的减弱,2040年后中国劳动质量增速开始放缓,并于2050年前后进入平稳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质量 劳动投入 受教育程度 供求倾向
原文传递
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实证研究——基于劳动力质量的调节作用
11
作者 季斌炜 李少文 +2 位作者 李林安 赵梅 张光辉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119,共7页
为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以2004~2023年30个省(区、市)经济面板数据为对象,实证分析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其中,以经济增长水平为因变量,以资本要素市场扭曲为自变量,以劳动力质量为调节变量,以外商直... 为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以2004~2023年30个省(区、市)经济面板数据为对象,实证分析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其中,以经济增长水平为因变量,以资本要素市场扭曲为自变量,以劳动力质量为调节变量,以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创新环境为控制变量,通过多重共线性检验、回归分析、异质性检验,验证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劳动力质量在资本要素市场扭曲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中发挥着调节作用。通过劳动力质量的调节,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抑制明显减弱;从区域影响看,东部、中部、西部3个不同区域的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相同,均表现出显著抑制作用,且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大;加大外商直接投资、优化产业结构、强化创业环境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实证结果,本文认为要进一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避免资本要素市场扭曲的抑制作用,并提出三方面措施:建设开放的资本要素市场,提高外资直接投资水平;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协同发展;加大创新投入,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加快资本要素市场化改革,促进不同区域资本要素的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要素 市场扭曲 经济高质量发展 实证分析 经济增长水平 劳动质量
下载PDF
高等教育规模、劳动力质量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研究
12
作者 胡德鑫 逄丹丹 《调研世界》 CSSCI 2024年第4期49-61,共13页
本文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考察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劳动力质量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第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能够显著促进当地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力质量能够强化高等教育规模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直接效... 本文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考察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劳动力质量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第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能够显著促进当地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力质量能够强化高等教育规模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直接效应;第二,高等教育规模会抑制相邻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力质量能够强化高等教育规模对相邻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第三,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正向的直接效应和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中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负向的直接效应和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负向的直接效应,无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第四,不同地区劳动力质量的调节效应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基于此,本文提出从教育角度要稳步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与提升教育质量并行;从地区发展角度中西部地区要增强就学地粘滞作用,提高就业吸引力;从国家政策角度要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强化政策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规模 产业结构升级 劳动质量 空间杜宾模型
下载PDF
劳动质量变化的意义及其缘由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京文 张国初 李军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1-29,14,共10页
一、劳动投入质量变化研究概述如何实现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已成为当代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尽管在经济增长的根源的研究中有这样那样的分岐意见,但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将在经济增长中起越来越大的作用已是经济学家们的共识。在当... 一、劳动投入质量变化研究概述如何实现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已成为当代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尽管在经济增长的根源的研究中有这样那样的分岐意见,但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将在经济增长中起越来越大的作用已是经济学家们的共识。在当今迅速变革的世界中,最终决定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发达程度的不是这个国家的资本或物质资源,而是这个国家的人力资源开发程度及其资源质量。人力资源构成了一个国家财富的最终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 劳动质量
原文传递
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实践模式构建
14
作者 朱丽君 杨囡囡 杨传民 《职业教育(汉斯)》 2024年第3期690-696,共7页
劳动教育方兴未艾。新时代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在大学生迈向社会劳动的过程中起着价值引领和观念重塑的重要作用。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育人使命和教育本质正在凸显和完善。劳动教育在课程育人责任上的认知不足、课程体系的不健全等问... 劳动教育方兴未艾。新时代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在大学生迈向社会劳动的过程中起着价值引领和观念重塑的重要作用。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育人使命和教育本质正在凸显和完善。劳动教育在课程育人责任上的认知不足、课程体系的不健全等问题困扰着劳动教育的发展和效果的发挥。基于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结合社会用工需求的转变,高职院校要从全局把握,突出重点。必须以课程思政为价值引领,通过过程矩阵的构建促成全方位、立体式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坚持以五育并举为核心,强调学生的多元能力提升,促进教育力量的协同推进。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不应当是单一主体的互动,而应当积极链接多元主体,实现同向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实践模式
下载PDF
机器人与工资:基于劳动力质量中介效应的解释——来自中国企业综合调查(CEGS)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0
15
作者 程虹 王泽宇 陈佳 《宏观质量研究》 CSSCI 2020年第3期1-13,共13页
本文基于2018年“中国企业综合调查”(CEGS)数据,就劳动力质量中介效应对机器人与工资进行研究。从微观企业与劳动力个体匹配分析发现:第一,按照中介效应“三步法”原则出发,初步验证了机器人对劳动力工资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第二,... 本文基于2018年“中国企业综合调查”(CEGS)数据,就劳动力质量中介效应对机器人与工资进行研究。从微观企业与劳动力个体匹配分析发现:第一,按照中介效应“三步法”原则出发,初步验证了机器人对劳动力工资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第二,机器人对劳动力质量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同时,机器人应用主要是提升了两种类型劳动力质量,一是通过内部培训等手段提升企业现存劳动力质量,二是通过引进企业外部高质量劳动力优化劳动力组成结构。第三,中介效应回归检验表明,机器人对劳动力工资并不具有直接的影响效应,机器人使用企业是通过以劳动力质量提升作为中介渠道,从而给予了劳动力工资溢价。进一步地,企业内部通过培训提升劳动力质量的中介传导效应相对强于外部直接引进。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利于我国提升机器人应用规模以及把握劳动力“人口红利”转向“质量红利”的重大机遇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质量 机器人 工资 中介效应
下载PDF
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质量与经济结构转型——来自中国省级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邓金钱 何爱平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2-30,共9页
城乡收入差距通过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经济结构转型,劳动力在产业间的自由流动受制于劳动力质量水平,而城乡收入差距透过人力资本投资影响全社会的劳动力质量。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质量和经济结构转型之间的传导机制是:城乡收入差距... 城乡收入差距通过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经济结构转型,劳动力在产业间的自由流动受制于劳动力质量水平,而城乡收入差距透过人力资本投资影响全社会的劳动力质量。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质量和经济结构转型之间的传导机制是:城乡收入差距通过抑制经济中工业产出份额、提升服务业产出份额推动经济结构的"服务型"变迁,劳动力质量的提升促进劳动力从农业、工业部门流向服务业部门,进而通过服务业部门产出份额的上升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城乡收入差距也会导致贫困农村居民丧失扩大人力资本投资的能力,从而制约全社会劳动力质量的提升,使劳动力的"服务型"流动和经济结构转型受阻。但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质量对经济结构转型的影响存在显著非一致性。实现中国经济结构顺利转型需要将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到合理区间,有效提升全社会的劳动力质量,创新经济转型的制度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 劳动质量 经济结构转型 城乡共享发展
下载PDF
城镇化、劳动力质量与经济增长 被引量:7
17
作者 龙春涛 宋香荣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52-56,共5页
文章使用2010—2018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分位数回归分析城镇化推进、劳动力质量提高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城镇化和劳动力质量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在经济增长水平较高的地区要高于较低的地区,两者的交互项在... 文章使用2010—2018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分位数回归分析城镇化推进、劳动力质量提高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城镇化和劳动力质量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在经济增长水平较高的地区要高于较低的地区,两者的交互项在经济增长水平中等的地区具有负向影响。从控制变量来看,产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在经济增长水平较高的地区要高于较低的地区,政府干预和贸易依存度在经济增长水平较高的地区的负向影响较强,而城乡收入差距在经济增长水平较低的地区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较强。进一步地,利用中介效应检验得出城镇化通过提升劳动力质量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劳动质量 经济增长 面板分位回归
下载PDF
基于人力资本的劳动力质量地区差异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海峥 唐棠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2-80,86,共10页
笔者运用J-F终生收入法和当期收入差别法两种方法,构建了中国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基于人力资本的劳动力质量的指数度量,并详细分析了中国劳动力质量的地区差异。J-F终生收入法和当期收入差别法这两种方法均是基于人力资本收入法发展... 笔者运用J-F终生收入法和当期收入差别法两种方法,构建了中国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基于人力资本的劳动力质量的指数度量,并详细分析了中国劳动力质量的地区差异。J-F终生收入法和当期收入差别法这两种方法均是基于人力资本收入法发展出来的,运用J-F终生收入法构造了分城乡的劳动力质量面板数据,它反映了短期和长期的劳动力质量回报,而当期收入差别法则是利用三个地区的农民工在同一个市场工作的情况,构造了各地区城镇劳动力质量指数,该方法更加关注于当期劳动力质量差异。从横截面和时间序列两方面分析,发现东部的劳动力质量显著高于西部和中部,并且地区差异还在不断扩大,地区间农村劳动力质量差异要大于城镇劳动力质量差异,但是地区间城镇劳动力质量差异的扩大速度更快。对比经济发展、人力资本与劳动力质量的关系,发现劳动力质量的地区差异要大于以人均受教育年限度量的人力资本地区差异,但低于以人均GDP度量的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异,同时也发现劳动力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 劳动质量 J-F终生收入法 当期收入差别法 地区差异
下载PDF
民营中小企业劳动关系质量评价标准探析——基于体面劳动的视角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林 郭赞 《宏观质量研究》 CSSCI 2020年第1期48-56,共9页
“体面劳动”要求劳动者在工作中能够获得足够的酬劳、充分的劳动保护和充足的发展机会,是21世纪劳动力市场发展的重要目标。本文基于对“体面劳动”的理解,对劳动关系质量进行界定,并根据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特点和劳动关系发展的现状,制... “体面劳动”要求劳动者在工作中能够获得足够的酬劳、充分的劳动保护和充足的发展机会,是21世纪劳动力市场发展的重要目标。本文基于对“体面劳动”的理解,对劳动关系质量进行界定,并根据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特点和劳动关系发展的现状,制定了民营中小企业劳动关系质量的评价标准和体系,采用实地调查与模糊层次分析方法分析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劳动关系质量的现状,结果表明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劳动关系质量表现为一般。对此,本文从继续改善劳动过程质量、增强劳动者权益保障力度、加强员工薪酬福利制度建设、通过培训增加员工晋升机会、实现员工工作兴趣与企业文化认同等角度,提出改善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劳动关系质量的对策,以提高劳动者工作满意度,实现体面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面劳动 民营中小企业 劳动关系质量
下载PDF
企业异质性、劳动力质量与国际产业转移——来自外资新建企业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魏伟 孔祥贞 张涛 《宏观质量研究》 2016年第4期11-20,共10页
在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国际间承接产业转移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如何继续保持对于FDI的吸引力,更加有效地利用外资成为我国亟待回答的问题。从外资新建企业区位选择的角度出发,利用1998—2007年间22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新建外资... 在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国际间承接产业转移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如何继续保持对于FDI的吸引力,更加有效地利用外资成为我国亟待回答的问题。从外资新建企业区位选择的角度出发,利用1998—2007年间22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新建外资企业数据,使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分析了劳动力质量对于外资新建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并考察这些影响在异质性企业间是否存在差异。研究发现劳动力质量的提升整体上能够促进城市对于外资新建企业的吸引力,而且这一作用对高生产率、高技术和非港澳台外资新建企业的影响更为显著,据此文章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产业转移 企业区位选择 企业异质性 劳动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