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刘观海 《福州党校学报》 2000年第1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老年人力资源 开发利用问题 离退休老年人 老年人口 老年人才资源 劳动能力 退休年龄 劳参率 专业技术人员 经济发展阶段
下载PDF
从劳动市场变化看台湾职业训练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1
2
作者 承上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74-81,85,共9页
职业训练是培养技术人力的重要途径,它是适应就业、转业或升迁等不同需要,针对某一具体工作或职业,提供急需的知识和技能,以促进就业和提高工作效率.职业训练最主要的特性,一是实用性强,与劳动市场变化结合紧密,课程针对性强,重视技能培... 职业训练是培养技术人力的重要途径,它是适应就业、转业或升迁等不同需要,针对某一具体工作或职业,提供急需的知识和技能,以促进就业和提高工作效率.职业训练最主要的特性,一是实用性强,与劳动市场变化结合紧密,课程针对性强,重视技能培养;二是时效性强,职业训练无论在课程安排或培训时间上都较具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训练 劳动市场 中老年 台湾地区 市场变化 养成训练 自动化 劳参率 妇女就业 服务业
下载PDF
中国家庭内部分工变化分析
3
作者 安颖颖 《商情》 2011年第17期78-78,共1页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女性劳参率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中维持着一个较高的水平。但是,进入八十年代以后,体制的改革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就业总量与就业结构的矛盾突显出来,女性的劳动力供给也随之发生很大的变化。本文参照一些...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女性劳参率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中维持着一个较高的水平。但是,进入八十年代以后,体制的改革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就业总量与就业结构的矛盾突显出来,女性的劳动力供给也随之发生很大的变化。本文参照一些国内外文献,经过整理和分析,提出影响女性劳参率的因素,进而提出目前我国家庭分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劳参率 家庭内部分工
下载PDF
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形势分析
4
作者 林志超 《经济研究参考》 1996年第36期28-39,共12页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农村在人口、劳动力资源、耕地面积及劳动力产业结构和地理分布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特点:人口多耕地少的矛盾尤为突出;不仅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城市劳动力也有大量剩余;劳动产业结构极不合理;人口、劳动力的地理...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农村在人口、劳动力资源、耕地面积及劳动力产业结构和地理分布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特点:人口多耕地少的矛盾尤为突出;不仅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城市劳动力也有大量剩余;劳动产业结构极不合理;人口、劳动力的地理分布很不平衡。为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参率 农村劳动力 女性劳动力 劳动年龄人口 劳动力就业 形势分析 中国农村 我国农村 从业人员 文化程度
下载PDF
China's Transition Phase and Long-Term Development Path, Efficiency and Growth Rates
5
作者 袁富华 陈昌兵 +2 位作者 张平 刘霞辉 陆明涛 《China Economist》 2013年第2期28-43,共16页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transition of growth stage China is about to experience and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Phase Ⅰ of economic growth driven by investment and export is losing the momentum of eff...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transition of growth stage China is about to experience and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Phase Ⅰ of economic growth driven by investment and export is losing the momentum of efficiency enhancement through intervention and the growth stage of efficiency enhancement through structural adjustment is coming to an end. Urbaniz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 sector will inaugurate Phase Ⅱ of stable economic growth characterized by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through efficiency enhancement; (2) Three leading factors promoting the transition from Phase Ⅰ to Phase Ⅱ include: demographic changes and the emergence of workforce turning point, the reversion of factor elasticity parameters of long-term growth function, and service-oriented economic structure; (3) Developed provinces and municipalities in east China have already entered into the channel of economic deceleration. With increasing urbanization rate, accelerating service-oriented structure and declining demographic dividend after 2016, China's economic slowdown would be inevitable if labor productivity fails to impro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tential growth EFFICIENCY stabilized slowdown structural adjustmen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