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当前我国劳资关系的四个重要问题探析——西尔弗《劳工的力量》的启示
被引量:
1
1
作者
陈荣荣
陈彩云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5-53,97,共9页
私有经济比例畸高的经济结构是近年来我国劳资矛盾不断激化的根本原因,国企改制必须巩固加强国企对经济的控制力。工厂工人集中体现了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依然是当今工人阶级的核心组成部分。劳资矛盾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中国的汽车产业...
私有经济比例畸高的经济结构是近年来我国劳资矛盾不断激化的根本原因,国企改制必须巩固加强国企对经济的控制力。工厂工人集中体现了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依然是当今工人阶级的核心组成部分。劳资矛盾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中国的汽车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可能成为今后劳资纠纷高发的行业。世界工厂的地位使中国拥有一支世界上规模最大、集中程度最高的工人阶级队伍,中国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发育具备最优越的现实条件,这决定了他们能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阶级和主体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尔弗
劳工的力量
劳工
运动
动力机制
劳资关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劳工的力量:“力量来源分析方法”的发展及其挑战
2
作者
斯蒂芬·舒马茨
卡曼·路德维格
+1 位作者
爱德华·韦伯斯特
刘建洲(译)
《工会理论研究》
2020年第2期35-53,共19页
在关于工会革新的众多讨论中,劳工的"力量来源分析方法"(power resources approach,PRA)成为一种颇具启发性的研究框架。该方法的前提和基础在于,有组织的劳工能够成功地集体动员各种力量和资源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该研究方法...
在关于工会革新的众多讨论中,劳工的"力量来源分析方法"(power resources approach,PRA)成为一种颇具启发性的研究框架。该方法的前提和基础在于,有组织的劳工能够成功地集体动员各种力量和资源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该研究方法极大地影响了学者研究工会复兴和劳资冲突问题的方式,世界各国的研究者开始将工会革新看成是工会组织使用各种力量资源建设新工会的过程。文章介绍了该方法作为一种分析工具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原理,包括力量来源分析方法的起源、如何从不同角度使用该方法、应用力量来源分析方法时应当考虑的战略环境以及在不稳定国家、发达国家的边缘化社会如何动员劳工力量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会革新
劳工的力量
力量
来源分析方法
战略选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两种“劳工力量”的再解析——以S市和H区码头工人的工业行动为例
被引量:
2
3
作者
黄锐波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5-163,共9页
赖特将劳工的力量分为"结构力量"和"结社力量",并认为这两种"劳工力量"将对劳资关系博弈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赖特关于两种"劳工力量"的认知和阐述有其局限性。现实劳资关系博弈过程中,两种"...
赖特将劳工的力量分为"结构力量"和"结社力量",并认为这两种"劳工力量"将对劳资关系博弈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赖特关于两种"劳工力量"的认知和阐述有其局限性。现实劳资关系博弈过程中,两种"劳工力量"的生成与演变,往往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本文以S市和H区两地码头工人的工业行动为例,对两种"劳工力量"的生成与演变展开具体分析,认为两种"劳工力量"在劳资博弈过程中的作用发挥,需跨越劳动力市场和劳动生产过程的界限,立足于国家、市场与社会更广阔的视阈,才能获得较有说服力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工的力量
劳资博弈
码头工人
工业行动
原文传递
题名
当前我国劳资关系的四个重要问题探析——西尔弗《劳工的力量》的启示
被引量:
1
1
作者
陈荣荣
陈彩云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5-53,97,共9页
文摘
私有经济比例畸高的经济结构是近年来我国劳资矛盾不断激化的根本原因,国企改制必须巩固加强国企对经济的控制力。工厂工人集中体现了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依然是当今工人阶级的核心组成部分。劳资矛盾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中国的汽车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可能成为今后劳资纠纷高发的行业。世界工厂的地位使中国拥有一支世界上规模最大、集中程度最高的工人阶级队伍,中国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发育具备最优越的现实条件,这决定了他们能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阶级和主体力量。
关键词
西尔弗
劳工的力量
劳工
运动
动力机制
劳资关系
分类号
F246 [经济管理—劳动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劳工的力量:“力量来源分析方法”的发展及其挑战
2
作者
斯蒂芬·舒马茨
卡曼·路德维格
爱德华·韦伯斯特
刘建洲(译)
机构
德国耶拿弗里德里希·席勒大学社会学研究所
德国吉森(Giessen)尤斯图斯-李比希大学政治学研究所
南非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社会、工作与发展研究所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上海行政学院领导科学教研部(现代人力资源测评研究中心)
出处
《工会理论研究》
2020年第2期35-53,共19页
文摘
在关于工会革新的众多讨论中,劳工的"力量来源分析方法"(power resources approach,PRA)成为一种颇具启发性的研究框架。该方法的前提和基础在于,有组织的劳工能够成功地集体动员各种力量和资源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该研究方法极大地影响了学者研究工会复兴和劳资冲突问题的方式,世界各国的研究者开始将工会革新看成是工会组织使用各种力量资源建设新工会的过程。文章介绍了该方法作为一种分析工具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原理,包括力量来源分析方法的起源、如何从不同角度使用该方法、应用力量来源分析方法时应当考虑的战略环境以及在不稳定国家、发达国家的边缘化社会如何动员劳工力量等问题。
关键词
工会革新
劳工的力量
力量
来源分析方法
战略选择
Keywords
trade union renewal
the force of labour
the power resources approach
strategic choice
分类号
D410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两种“劳工力量”的再解析——以S市和H区码头工人的工业行动为例
被引量:
2
3
作者
黄锐波
机构
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
出处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5-163,共9页
文摘
赖特将劳工的力量分为"结构力量"和"结社力量",并认为这两种"劳工力量"将对劳资关系博弈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赖特关于两种"劳工力量"的认知和阐述有其局限性。现实劳资关系博弈过程中,两种"劳工力量"的生成与演变,往往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本文以S市和H区两地码头工人的工业行动为例,对两种"劳工力量"的生成与演变展开具体分析,认为两种"劳工力量"在劳资博弈过程中的作用发挥,需跨越劳动力市场和劳动生产过程的界限,立足于国家、市场与社会更广阔的视阈,才能获得较有说服力的解释。
关键词
劳工的力量
劳资博弈
码头工人
工业行动
Keywords
Labor Powe
Labor Disputes
Dockers
Industrial Action
分类号
D412.6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F272.92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F427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当前我国劳资关系的四个重要问题探析——西尔弗《劳工的力量》的启示
陈荣荣
陈彩云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劳工的力量:“力量来源分析方法”的发展及其挑战
斯蒂芬·舒马茨
卡曼·路德维格
爱德华·韦伯斯特
刘建洲(译)
《工会理论研究》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两种“劳工力量”的再解析——以S市和H区码头工人的工业行动为例
黄锐波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北大核心
2017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