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一种改进的劳仑茨一劳仑兹公式
1
作者
陈武鸣
陈冬保
张立刚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93-199,共7页
我们已经推导出一个电介质方程,在方程中电介质的密度能够由介电常数算出。麦克斯威关系是联系非极性电介质的介电常数ε和折射系数n的表达式。利用麦克斯威关系,我们把这个非极性电介质方程推广到光频区域并获得相应公式,这个公式...
我们已经推导出一个电介质方程,在方程中电介质的密度能够由介电常数算出。麦克斯威关系是联系非极性电介质的介电常数ε和折射系数n的表达式。利用麦克斯威关系,我们把这个非极性电介质方程推广到光频区域并获得相应公式,这个公式是在电介质的密度和折射系数之间建立了联系。我们把它称为一种改进了的劳仑茨一劳仑兹方程,也就是本文中的方程(7)。方程(7)中有三个参量,它们能够通过和实验数据进行比较来确定。氢是最常见的电介质物质,它有完善的实验数据,其中包括密度和介常数。仲氢的方程(7)中的参量值通过和实验数据比较而求得,并把它们列在文中方程(9)中。方程(10)是关于仲氢的改进了的劳仑茨一劳仑兹方程的形式。从方程(9)我们能够确定平均极化率和分子半径。氢的平均极化率为0.398×10-24cm3,分子半径为2.04×10-8cm。它们和实验值是同一数量级。这样,首次由折射率来求得分子半径。另一方面,仲氢的密度可以由公式(10)来计算。在密度范围从0.002g/cm3到0.096g/cm3区域内,计算结果是极好的。它和实验值的偏差小到只有10-6数量级。然而,由著名的Boettcher公式和劳仑茨—劳仑兹方程计算的结果,和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射率
极化率
密度
电介质方程
劳-劳公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种改进的劳仑茨一劳仑兹公式
1
作者
陈武鸣
陈冬保
张立刚
机构
南京大学物理系
出处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93-199,共7页
文摘
我们已经推导出一个电介质方程,在方程中电介质的密度能够由介电常数算出。麦克斯威关系是联系非极性电介质的介电常数ε和折射系数n的表达式。利用麦克斯威关系,我们把这个非极性电介质方程推广到光频区域并获得相应公式,这个公式是在电介质的密度和折射系数之间建立了联系。我们把它称为一种改进了的劳仑茨一劳仑兹方程,也就是本文中的方程(7)。方程(7)中有三个参量,它们能够通过和实验数据进行比较来确定。氢是最常见的电介质物质,它有完善的实验数据,其中包括密度和介常数。仲氢的方程(7)中的参量值通过和实验数据比较而求得,并把它们列在文中方程(9)中。方程(10)是关于仲氢的改进了的劳仑茨一劳仑兹方程的形式。从方程(9)我们能够确定平均极化率和分子半径。氢的平均极化率为0.398×10-24cm3,分子半径为2.04×10-8cm。它们和实验值是同一数量级。这样,首次由折射率来求得分子半径。另一方面,仲氢的密度可以由公式(10)来计算。在密度范围从0.002g/cm3到0.096g/cm3区域内,计算结果是极好的。它和实验值的偏差小到只有10-6数量级。然而,由著名的Boettcher公式和劳仑茨—劳仑兹方程计算的结果,和实验?
关键词
折射率
极化率
密度
电介质方程
劳-劳公式
Keywords
Refractive index
polarizability
Density
Hydrogen
分类号
O482.4 [理学—固体物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一种改进的劳仑茨一劳仑兹公式
陈武鸣
陈冬保
张立刚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