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剩余油“势控论”的初步构建及再生潜力区模式 被引量:21
1
作者 蒲玉国 吴时国 +2 位作者 冯延状 吴忠新 郑继龙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6期7-11,15,共6页
油田开发(注水)中剩余油的分布与富集规律受油藏的静态与动态因素控制,低势闭合区是形成经济可动剩余油的必要条件,是油藏剩余油可能分布与富集的基本单元,而仅立足于单一的静态因素的“正向型微构造”控油论不能合理地解释开发实践中... 油田开发(注水)中剩余油的分布与富集规律受油藏的静态与动态因素控制,低势闭合区是形成经济可动剩余油的必要条件,是油藏剩余油可能分布与富集的基本单元,而仅立足于单一的静态因素的“正向型微构造”控油论不能合理地解释开发实践中潜力区的新类型与新领域.由此提出并初步构建了剩余油的“势控论”理论,摆脱了油田剩余油分布与富集的“正向型微构造”控油论的束缚,同时,建立了“动态富集再生油藏成藏模式”,为目前油田剩余油研究与实践领域的开拓提供了理论基础,拓展了油田的挖潜领域与方向.这将对我国老油田后期的挖潜与提高采收率,尤其是特高含水低效开发油藏的战略调整、停产与半停产油藏的产能恢复及废弃油藏的再度开发等二次采油期的延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势控论 再生油藏 运聚单元 成藏模式 潜力区 采收率
下载PDF
基于构型单元“势控论”研究与剩余油开发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涂乙 王亚会 +2 位作者 闫正和 高永明 魏启任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3-140,共8页
为了研究剩余油的开发效果,综合利用地震、地质、生产动态等资料,将“构型精细解剖”与“势控论”相结合,基于单砂体构型单元进行油水动态运移规律研究,从运移方向和时间角度,预测剩余油运移与聚集规律,构建“运聚再生油藏模式”,提出... 为了研究剩余油的开发效果,综合利用地震、地质、生产动态等资料,将“构型精细解剖”与“势控论”相结合,基于单砂体构型单元进行油水动态运移规律研究,从运移方向和时间角度,预测剩余油运移与聚集规律,构建“运聚再生油藏模式”,提出低势闭合区是剩余油挖潜的重点区域。Y 油田主力储层夹层少且薄,砂体连片展布,以堆叠接触为主,关停后 1 a 左右,零散分布的剩余油向低井控、低势能的构造高部位进行运移聚集;非主力储层夹层发育规模大且厚,砂体发育类型包括堆叠、侧叠和孤立型,零散剩余油在纵向上运移受到夹层遮挡,砂体内运移方向受韵律性影响,横向上砂体之间接触类型决定剩余油聚集规模,关停后 3 a 以上时间,剩余油逐渐向油藏低势闭合区富集成藏。Z9 非主力油藏低势闭合区 Y1-6 H 井平均日产油超过 200 m^3,含水率低于 5%,已稳产 4 a;构造高部位 Y1-3 H 井平均日产油低于 60 m^3,含水率约 75%,现已关停,远低于低势闭合区生产效果,其他非主力油藏低势闭合区剩余油也取得了较好的挖潜效果。Y 油田挖潜资料证明了低势闭合区“动态运聚再生油藏模式”的合理性,可为海上中后期老油田剩余油挖潜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型界面 势控论 运移方向 运移时间 聚集规律 挖潜效果
下载PDF
东营凹陷北带砂砾岩扇体相-势控藏定量化研究——以利85区块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张俊杰 闫长辉 +2 位作者 陈青 刘惠民 王永诗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0年第1期53-58,共6页
根据东营凹陷相-势控藏理论,结合相关调研资料对相-势控藏作用的原理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量化地讨论了成藏期"相"、"势"的恢复,认为包裹体恢复的古压力为充注完成后的"剩余压力"。结合成藏期... 根据东营凹陷相-势控藏理论,结合相关调研资料对相-势控藏作用的原理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量化地讨论了成藏期"相"、"势"的恢复,认为包裹体恢复的古压力为充注完成后的"剩余压力"。结合成藏期阶段式充注的特点,讨论了充注过程中各种能量的相互关系。探讨性地采用了类比法研究了成藏期的储层孔隙结构,以利92—利54—利853剖面为例求解了成藏期含油饱和度关系式,并计算了剖面在各个成藏期的含油饱和度,认为利85区块成藏第三期为主要充注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 定量化研究 利85区块 东营凹陷北带
下载PDF
“造势”与“控势”:环境抗争中农村精英的辩证法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涛 李素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2-128,共7页
农村精英的资源动员能力及其人生经历促使其成为环境抗争的领导者,而环境抗争走向依赖于他们的"造势"与"控势"能力。农村精英通过问题化、促进问题进入政策议程和借助时势等"造势"策略,扩大了事件的社会... 农村精英的资源动员能力及其人生经历促使其成为环境抗争的领导者,而环境抗争走向依赖于他们的"造势"与"控势"能力。农村精英通过问题化、促进问题进入政策议程和借助时势等"造势"策略,扩大了事件的社会影响。与此同时,为防止体制外行为和政治风险,他们通过弱组织化、理性化和踩线而不越线等策略进行"控势"。因此,农村精英在环境抗争中扮演着社会减震器作用。政府部门需要认识到农村精英在环境抗争中的正功能,并主动与其建立对话机制。这不仅有助于建立利益受损者的环境维权机制,也可从根本上维系社会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溢油 环境抗争 农村精英
下载PDF
东营凹陷北带不同类型砂砾岩扇体“相—势”控藏作用 被引量:17
5
作者 伍松柏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42,共4页
"相—势"控藏模式是在东营凹陷洼陷带岩性油藏勘探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为了验证该模式的普遍性,开展了东营凹陷北带不同类型砂砾岩扇体"相—势"控藏作用研究。在精细解剖该区不同类型砂砾岩扇体和地层压力分布特征... "相—势"控藏模式是在东营凹陷洼陷带岩性油藏勘探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为了验证该模式的普遍性,开展了东营凹陷北带不同类型砂砾岩扇体"相—势"控藏作用研究。在精细解剖该区不同类型砂砾岩扇体和地层压力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明确了近岸水下扇、深水浊积扇、扇三角洲等扇体的"相"控藏特征,划分了不同微相含油界限的物性范围,并揭示了"势"控藏特征。通过"相—势"耦合控藏分析,总结了该区近岸水下扇、深水浊积扇、扇三角洲"相—势"控藏模式,建立了"相—势"控藏定量评价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扇体 地层压力 “相- 定量评价 东营凹陷北带
下载PDF
“源-相-势耦合”控藏作用及其在东营凹陷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浩男 蔡郁文 +3 位作者 刘剑宁 渠冬芳 于永利 李百莹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40,共6页
在"相-势耦合"控藏模式的基础上,融合"源控论"思想,提出"源-相-势耦合"控藏作用定量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东营凹陷南坡金8一滨188井剖面的成藏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成藏期"源-相-势耦合&qu... 在"相-势耦合"控藏模式的基础上,融合"源控论"思想,提出"源-相-势耦合"控藏作用定量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东营凹陷南坡金8一滨188井剖面的成藏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成藏期"源-相-势耦合"指数的分布,确定了金8一滨188剖面Ⅰ类、Ⅱ类和Ⅲ类有利区;Ⅰ类有利区成藏最有利,从成藏期开始到现今都具备优越的成藏条件;Ⅱ类有利区成藏较有利,在成藏期的大多数时间都具备优越的成藏条件;Ⅲ类有利区至少在成藏期内的一段时间具备优越的成藏条件。在金8一滨188井剖面缓坡带的滩坝砂具有最高的"源-相-势耦合"指数,是Ⅰ类有利区;位于坡底的浊积岩透镜体、同沉积断层上升盘构造圈闭以及缓坡带的三角洲具有好的"相"和"势",是Ⅱ类有利区;位于坡底的深部滩坝砂在超压对油气的驱动下也可以成藏,是Ⅲ类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控论 “相- “源-相-耦合” 东营凹陷
下载PDF
相—势—源复合控油气成藏机制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庞雄奇 陈冬霞 +2 位作者 张俊 郭继刚 郭丰涛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75-592,共18页
含油气盆地的地质相、流体势、烃源灶是影响圈闭含油气性的决定性因素,三者缺一不可。在各要素满足控藏临界条件下,优相—低势—近源复合指数(FPSI)越高,圈闭含油气性越好。基于相—势—源复合控油气成藏机制开展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结果... 含油气盆地的地质相、流体势、烃源灶是影响圈闭含油气性的决定性因素,三者缺一不可。在各要素满足控藏临界条件下,优相—低势—近源复合指数(FPSI)越高,圈闭含油气性越好。基于相—势—源复合控油气成藏机制开展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源"控制着油气成藏的物质来源,"相"控制着油气成藏的孔隙空间、"势"控制着油气成藏的运移动力,当三者联合作用时能够形成油气藏。实验结果还表明,圈闭外部(盖层)岩相和圈闭内部(储集层)岩相粒径差别越大,越有利于油气在毛细管力作用下从细粒低孔渗的围岩之中进入到粗粒高孔渗的储集层之内聚集成藏,临界条件是:圈闭外部围岩颗粒粒径较圈闭内部储集层颗粒粒径小2倍以上,或外部毛细管力较之内部大2倍以上,也即外部界面势能较内部高2倍以上;圈闭外部烃源岩含油气饱和度越高,越有利油气进入圈闭内部储集层中聚集成藏,临界条件是外部源岩的含油气饱和度达到和超过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气盆地 相--源复合 油气成藏 物理模拟实验 成藏动力学
下载PDF
博兴洼陷沙三段“相-势”控藏作用及油气充满度预测 被引量:3
8
作者 孙红蕾 《断块油气田》 CAS 2008年第6期40-43,共4页
岩性油气藏是目前博兴洼陷的重要勘探领域。应用"相-势"控藏模式在该区开展了博兴洼陷沙三段不同类型岩性体"相-势"控藏作用研究,从已钻探岩性油气藏的砂体类型、埋藏深度、发育层位及构造部位等方面,分析了深水浊... 岩性油气藏是目前博兴洼陷的重要勘探领域。应用"相-势"控藏模式在该区开展了博兴洼陷沙三段不同类型岩性体"相-势"控藏作用研究,从已钻探岩性油气藏的砂体类型、埋藏深度、发育层位及构造部位等方面,分析了深水浊积扇、浊积岩和近岸水下扇的"相"控藏特征,并从地层压力方面分析揭示了"势"控藏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油气藏充满度综合评价方程,对不同类型的3个实例砂体进行了计算,明确了该区岩性油气藏油气充满度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兴洼陷 岩性油气藏 “相- 油气充满度
下载PDF
氢探头可控氮势渗氮炉的应用
9
作者 赵振东 《国外金属热处理》 2003年第2期34-36,共3页
本文简要介绍Hydronit探头 (氢探头 )自动监测、控制炉气氮势的基本原理及实际效果 ,结合模具零件生产进行应用。结果表明 ,Hydronit探头控制氮势可靠稳定 ,Nitro-prof控制软件可操作性强 。
关键词 氮化 氢探头 渗氮炉 Hydronit探头
下载PDF
可控氮势氮化炉的不锈钢渗氮
10
作者 赵振东 焦海修 《机械工人(热加工)》 2002年第12期28-28,共1页
可控氮势,即利用目前世界最先进的氢探头,直接定量测试炉内氢的含量,通过计算机将氢量与氮势的定量数学模型转换为氮势,实现对氮化气氛的监控,确保氮化的高质量和可靠性。 众所周知,不锈钢的氮化有一定困难,必须去除表面的钝化膜,才能... 可控氮势,即利用目前世界最先进的氢探头,直接定量测试炉内氢的含量,通过计算机将氢量与氮势的定量数学模型转换为氮势,实现对氮化气氛的监控,确保氮化的高质量和可靠性。 众所周知,不锈钢的氮化有一定困难,必须去除表面的钝化膜,才能保证氮化的正常进行。比较成熟的不锈钢的氮化方法,是在炉内加入一定数量的氯化氨,依靠氯化氨分解反应产生的氯气来清除零件表面的钝化膜,活化零件表面,为正常氮化提供保证。然而,对于我公司所用氮势控制氮化炉,采用加入氯化氨的工艺方法有一定困难,因为氮化氨分解产生的氯气对氢探头会产生一定的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炉 不锈钢 渗氮
下载PDF
苹果园旺长树树体调节及其控旺缓势促花技术
11
作者 陈蔚蔚 高九思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18年第8期14-15,共2页
针对苹果树虚旺不结果现状提出控旺缓势促花技术,包括重施有机肥,科学施肥,达到营养元素均衡供应;旺长果园适当降低灌水量;适当提高负载量,以果压冠控制树势;科学整形与修剪,缓和树势促进成花;采取环割环剥技术;实施化学控旺等综合措施。
关键词 苹果 旺树 树体调节 旺缓技术 促花技术
下载PDF
可控氮势渗氮炉的应用
12
作者 赵振东 《机械工人(热加工)》 2003年第7期20-22,共3页
提高零件渗氮的可靠性和高质量,先进的渗氮设备是基础,合理先进的工艺是保证。渗氮过程中,温度和氮势是重要的工艺参数,两者合理匹配及精确控制是确保质量的关键。目前,温度的控制精度对于加热炉已不是问题,影响渗氮质量的主要问题是氮... 提高零件渗氮的可靠性和高质量,先进的渗氮设备是基础,合理先进的工艺是保证。渗氮过程中,温度和氮势是重要的工艺参数,两者合理匹配及精确控制是确保质量的关键。目前,温度的控制精度对于加热炉已不是问题,影响渗氮质量的主要问题是氮势的可靠准确控制。近年来,就如何提高氮势的可靠性控制,实现计算机管理一直是热处理工作者不断努力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氮炉 箱式渗氮炉 计算机管理 热处理
下载PDF
果树生长季节的控势促花技术
13
作者 李乃臻 《致富月刊》 1997年第2期15-15,共1页
关键词 果树 促花 生长季节
下载PDF
非完整可控力学系统相对于非惯性系的Noether理论
14
作者 张解放 俞慧丹 《开封大学学报》 1994年第1期46-55,共10页
本文通过构造广义惯性势,建立起非完整可控力学系统相对于非惯性系的Jourdain型变分原理,提出并证明了非完整可控力学系统相对于非惯性系的Noether定理和逆定理,最后举例说明其应用。
关键词 广义非惯性参照系 非完整非有力学系统 Jourdain型变分原理 NOETHER定理 Noether逆定理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流体势场恢复与有利区带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郭明刚 朱继田 +2 位作者 曾小宇 熊小峰 唐历山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6-42,共7页
勘探实践表明,油气运移误判严重制约了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的油气勘探,导致下一步勘探方向不明,而流体势是运移研究中的关键一环。为解决这个问题,基于区内构造和沉积等资料,在明确构造对流体势场控制机理的基础上,利用盆地模拟软件,恢复... 勘探实践表明,油气运移误判严重制约了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的油气勘探,导致下一步勘探方向不明,而流体势是运移研究中的关键一环。为解决这个问题,基于区内构造和沉积等资料,在明确构造对流体势场控制机理的基础上,利用盆地模拟软件,恢复了深水区流体势场演化史。研究表明,新生代的构造运动影响流体势场的弹性能、界面能、重力能的形成及演化,控制了区内的油气运移,形成了深水区流体势横向上由凹内到凹外,纵向上由深层到浅层逐渐降低的特征。同时,构造运动也是深水区流体势能量场不断调整的诱因,伴随着地下油气大量的集中运移和油气田的形成。基于此,优选出位于凹内深部高势烃源浅层低势区的陵水-宝岛凹中反转构造带,以及被高势烃源包围低势区的松南低凸起披覆背斜构造带,作为深水区继中央峡谷外的最有利区带。研究成果对指导深水区下一步勘探方向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 构造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 有利区带
下载PDF
低势控藏特征与动力学机制及在油气勘探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永诗 庞雄奇 +3 位作者 刘惠民 陈冬霞 郝雪峰 张俊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5-172,共8页
含油气盆地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受低势场控制.济阳坳陷已发现的油气藏分布特征表明:在势场作用下,油气只能进入到孔隙度超过某一临界值或内部势能低于周边势能2倍到100倍以上的储层内聚集成藏;随着埋深加大和储层孔隙度变小,圈闭聚集油... 含油气盆地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受低势场控制.济阳坳陷已发现的油气藏分布特征表明:在势场作用下,油气只能进入到孔隙度超过某一临界值或内部势能低于周边势能2倍到100倍以上的储层内聚集成藏;随着埋深加大和储层孔隙度变小,圈闭聚集油气成藏的临界条件呈规律性变化,即埋深较大的圈闭成藏时要求的相对势能较浅部储层的势差更大.动力学分析和物理模拟实验研究表明,地表条件下储层聚集油气的前提条件是其孔喉半径大于周边围岩的两倍以上;地下储层聚集油气的前提是它与周围介质间的毛细管力之差大于储层内部的毛细管力与上覆静水柱压力之和.圈闭内外势差越大,它们聚集油气的饱和度越大,聚集的油气量越多.低势控藏特征与动力学机制分析表明:对深层来说,只要储层的物性比周边围岩的物性好到一定程度就能成藏,即便本身低孔低渗也能有油气聚集.通俗的说,油气成藏没有死亡线(不考虑油藏经济价值),这就极大地扩充了含油气盆地油气勘探的领域和深度;对浅层来说,高孔渗砂体周边的相对低孔渗砂体能作为有效盖层,不一定需要有巨厚泥岩充当盖层,这一观点的提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浅层油气勘探的领域和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 成藏动力学 渤海湾盆地 油气分布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中国南海珠江口盆地西江油田运聚再生油藏模式创新认识与挖潜效果 被引量:7
17
作者 涂乙 闫正和 +5 位作者 戴建文 王亚会 朱义东 杨勇 杨娇 王伟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22-532,共11页
针对开发中后期海上老油田剩余油零星散落分布和运移-富集规律难预测等问题,将“势控论”与“构型级次界面”结合,以储层内部单砂体为基本单元,研究不同类型油藏剩余油运移方向和运聚时间,由此构建“运聚再生油藏模式”。研究表明:①主... 针对开发中后期海上老油田剩余油零星散落分布和运移-富集规律难预测等问题,将“势控论”与“构型级次界面”结合,以储层内部单砂体为基本单元,研究不同类型油藏剩余油运移方向和运聚时间,由此构建“运聚再生油藏模式”。研究表明:①主力油藏砂体以叠置接触为主,夹层较少发育,储层主要为高孔、高渗特征,易形成优势渗流通道,高度分散状态的剩余油经过1年左右运移,在井控低且势能低部位小规模聚集成藏,挖潜潜力有限,生产井表现出高产短命的生产效果;②非主力油藏砂体横向接触主要以侧叠和孤立类型为主,3级和4级构型界面较为发育,剩余油动态运聚时间、方向与储层韵律性、夹层级次和流体性质等因素有关,一般非主力油藏关停约3年以上时间,4级界面控制的剩余油通过侧向绕流,逐渐向低势闭合区富集成藏,3级界面控制的剩余油通过垂向渗透,向低势闭合区聚集,剩余油运移富集规模较大,生产井表现出高产、高效、长命的生产效果。研究成果为海上中-高含水期老油田深度、立体挖潜提供技术支持,将为公司年度生产目标实现或超产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级次构型界面 势控论 运移聚集 再生油藏模式 挖潜效果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东营凹陷南坡古近系红层油气成藏过程——以金26井-滨斜703井剖面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孟江辉 刘洛夫 +1 位作者 姜振学 高永进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CAS 2015年第1期1-8,共8页
东营凹陷南坡古近系红层为沙河街组四段下亚段(EsL4)孔店组一段(Ek1)的一套红色碎屑岩沉积,是该区油气勘探的接替层系,研究其油气成藏过程对指导区内深层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以金26井滨斜703井剖面为研究对象,在构造演化恢复... 东营凹陷南坡古近系红层为沙河街组四段下亚段(EsL4)孔店组一段(Ek1)的一套红色碎屑岩沉积,是该区油气勘探的接替层系,研究其油气成藏过程对指导区内深层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以金26井滨斜703井剖面为研究对象,在构造演化恢复、成藏期次划分和“源相势”控藏模型建立的基础上,剖析了油气成藏过程。研究表明:东营凹陷南坡红层经历过2期油气充注,分别发生于明化镇组(Nm)沉积期和平原组(Qh)沉积期现今;从馆陶组(Ng)沉积末期至现今,古近系普遍发育超压, Nm沉积末期超压达到最大(10.30MPa),该时期红层储层孔隙度逐渐减小,减小幅度为3%-12%;Nm沉积期以洼陷带的油气成藏为主,而斜坡带的成藏始于Qh沉积期至现今;多数油气藏分布于“源相势”耦合指数大于0.65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期 成藏过程 “源-相- 红层 东营凹陷
下载PDF
运聚再生油藏模式创新认识与开发效果分析
19
作者 涂乙 刘伟新 +5 位作者 戴宗 王华 杨娇 高永明 王伟峰 魏启任 《中国造船》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240-251,共12页
海上油田开发中后期剩余油的分布与富集受油藏静态与动态因素控制.将“正向微构造”与“流体势”结合, 并引入“势控论”研究剩余油分布,提出低势闭合区是油田剩余油富集成藏的新领域,由此构建“运聚再生油 藏模式”.以珠江口盆地Y 油... 海上油田开发中后期剩余油的分布与富集受油藏静态与动态因素控制.将“正向微构造”与“流体势”结合, 并引入“势控论”研究剩余油分布,提出低势闭合区是油田剩余油富集成藏的新领域,由此构建“运聚再生油 藏模式”.以珠江口盆地Y 油田为例,该油田从2004年起将17 口大位移井全部关停,经过1~12年后实施调 整井开发.主力油藏剩余油经过约1~3年动态运移富集,主要富集于低势闭合区,如 Z11、Z13油藏.非主 力油藏剩余油动态运聚时间和富集规律与成藏类型、储层物性、隔夹层、流体特征等因素相关,剩余油经过 约3年以上时间运移,集中分布在构造相对低部位.针对主力油藏和非主力油藏剩余油不同的富集模式,部 署了 4 口生产井,取得了较好的生产效果和经济效益,延长了开采年限.研究表明“动态运聚再生油藏模式” 是合理的,它为高含水老油田、废弃油藏再度开发拓展了新思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势控论 运聚再生 成藏模式 开发效果
下载PDF
21世纪的能源──核聚变能
20
作者 王晓凤 《邢台师范高专学报》 2001年第2期58-59,共2页
氢弹爆炸成功,表明轻核聚变可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自然界中氘氚存量十分丰富。一旦可控热核反应实现,人类将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最理想的清洁而又无限的新能源。
关键词 核聚变 能源 前景展望 21世纪 核聚变能 原子能 核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