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扬威南北战争的法国火力——勒福舍M1854边针发火弹转轮手枪
1
作者 刘秀玲 《轻兵器》 2010年第17期22-24,共3页
美国在南北战争时期曾大量采用欧洲制造的武器,其中有些枪支仅在进口贸易更发达的北方军中使用,但也有些枪支在南北双方军队中都使用,且广受欢迎,勒福舍M1854边针发火弹转轮手枪就是其中之一。该枪之所以能受到拥趸,在于其领先于时代的... 美国在南北战争时期曾大量采用欧洲制造的武器,其中有些枪支仅在进口贸易更发达的北方军中使用,但也有些枪支在南北双方军队中都使用,且广受欢迎,勒福舍M1854边针发火弹转轮手枪就是其中之一。该枪之所以能受到拥趸,在于其领先于时代的设计,令人信赖的威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勒福 发火 南北战争 枪弹 转轮 法国 火力 枪械 专利 战争时期
原文传递
经上颌骨翻转入路手术切除斜坡脊索瘤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黎 郭京 +3 位作者 于炎冰 祁永发 徐振纲 刘少岩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8期349-350,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经上颌骨翻转入路手术切除Al-MeftyⅢ型斜坡脊索瘤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对8例Al-MeftyⅢ型斜坡脊索瘤病人采用经上颌骨翻转入路行手术切除。结果均达到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术后随访2 ̄50个月,平均27个月;1例发现有肿瘤复... 目的探讨采用经上颌骨翻转入路手术切除Al-MeftyⅢ型斜坡脊索瘤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对8例Al-MeftyⅢ型斜坡脊索瘤病人采用经上颌骨翻转入路行手术切除。结果均达到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术后随访2 ̄50个月,平均27个月;1例发现有肿瘤复发,但生活质量良好,余病人无复发。手术并发症包括创腔感染1例,咽喉部肿胀致阻塞性通气困难1例,均治愈。结论经上颌骨翻转入路手术切除Al-MeftyⅢ型斜坡脊索瘤具有显露充分,肿瘤切除彻底,不损伤脑组织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瘤 颅窝 截骨术 勒福
下载PDF
扩大Le FortⅠ型截骨入路在切除颅底肿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杨辉 何家全 +2 位作者 刘海鹏 阴金波 谭映徽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8期344-345,共2页
目的探讨扩大LeFortⅠ型截骨入路切除颅底斜坡区及鼻咽部和蝶窦区肿瘤的疗效。方法以扩大LeFortⅠ型截骨入路对14例该区域的肿瘤进行手术切除,其中脊索瘤9例,软骨瘤2例,垂体瘤、转移癌、骨纤维结构不良各1例。结果颅底肿瘤全切除11例,... 目的探讨扩大LeFortⅠ型截骨入路切除颅底斜坡区及鼻咽部和蝶窦区肿瘤的疗效。方法以扩大LeFortⅠ型截骨入路对14例该区域的肿瘤进行手术切除,其中脊索瘤9例,软骨瘤2例,垂体瘤、转移癌、骨纤维结构不良各1例。结果颅底肿瘤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3例;上颌骨复位后,咬合关系均恢复良好。随访12 ̄24个月,4例局部复发,其余恢复良好。结论采用扩大LeFortⅠ型截骨入路切除颅底肿瘤,较传统前方或侧方入路对脑组织损伤小,手术视野暴露清楚,无严重及长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骨术 勒福 颅底肿瘤
下载PDF
Le FortⅠ型截骨术矫治上颌骨陈旧性骨折错畸形 被引量:2
4
作者 乔峰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25-1027,共3页
目的:探讨上颌骨陈旧性骨折牙颌畸形患者实施LeFortⅠ型截骨术及坚固内固定(RIF)矫治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6月-2010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外科收治的上颌骨陈旧性骨折错位愈合而致错畸形患者27例,经术前术后软硬组织... 目的:探讨上颌骨陈旧性骨折牙颌畸形患者实施LeFortⅠ型截骨术及坚固内固定(RIF)矫治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6月-2010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外科收治的上颌骨陈旧性骨折错位愈合而致错畸形患者27例,经术前术后软硬组织X线头影测量分析、术前手术模拟预测(STO)分析、模型外科分析后,采用Le FortⅠ型截骨术及RIF手术治疗。对测量结果进行术前术后对比分析。结果:27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咬合功能和颜面形态。硬组织指标上颌突度、上颌突距[N-A(//HP)]和上前牙槽高[U1-PP(⊥PP)]在手术后较手术前减小,而上面高(N-ANS)则较术前增加(P<0.05或P<0.01)。软组织指标面中份突度[G-Sn(//HP)]和上唇至审美平面距[Ls-EP(⊥EP)]较术前减小,而鼻唇角(Cm-Sn-Ls)和上面高[G-Sn(⊥HP)]较术前增加(P<0.05或P<0.01)。术后随访3~6个月无复发。结论:LeFortⅠ型截骨术+RIF矫治上颌骨陈旧性骨折所致颜面畸形和咬合功能障碍可取得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截骨术 勒福 骨折固定术 错 矫形外科学 STO分析
下载PDF
三个埃勒克特拉:古希腊悲剧中的竞赛与神话演绎
5
作者 颜荻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8-138,共11页
古希腊悲剧繁盛于具有高度竞争精神的民主雅典城邦,竞赛(agōn)可以说是希腊戏剧的基本底色。传统研究对古希腊悲剧竞赛的关注主要集中于竞赛机制以及同年度的戏剧比较,然而古希腊悲剧舞台所呈现的竞赛远不止如此。通过比较三大悲剧作... 古希腊悲剧繁盛于具有高度竞争精神的民主雅典城邦,竞赛(agōn)可以说是希腊戏剧的基本底色。传统研究对古希腊悲剧竞赛的关注主要集中于竞赛机制以及同年度的戏剧比较,然而古希腊悲剧舞台所呈现的竞赛远不止如此。通过比较三大悲剧作家在不同时期的三部作品《奠酒人》(埃斯库罗斯)、《埃勒克特拉》(索福克勒斯)与《埃勒克特拉》(欧里庇得斯),可见悲剧作家的竞赛不仅存在于同年度的舞台上,而且也发生在跨时空的对话之中。三位作家通过对埃勒克特拉这一核心人物的不同塑造,呈现出其对“奥瑞斯提亚”神话中“弑母”困境的竞争性解释,并更进一步,显现出其对悲剧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不同理解。在跨时空的竞赛中,悲剧成为一种具有高度延展性的表述机制,其力量不仅限于雅典城邦的当时当地,而是拥有了一个超越性场域,以承载更加宏观意义上的思想的流变乃至时代的迁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特拉 奠酒人 埃斯库罗斯 欧里庇得斯
原文传递
标准医学名词表(待续)
6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16期2364-2364,共1页
关键词 医学名词 截骨术 勒福
下载PDF
H.P.Lovecraft“The Outsider”(节录)
7
作者 Nicholas 《英语辅导(初三年级)》 2003年第12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勒福克拉 美国 主题思想 短篇小说 《外人》 《The Outsider》 初中 英语 阅读欣赏 注释读物
下载PDF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医学名词
8
《柳州医学》 2007年第4期270-270,276+283,共1页
关键词 名词 名物字 实词 非标准 特纳综合征 特纳氏综合征 勒福 截骨术
下载PDF
跳跃式双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治疗重度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 被引量:23
9
作者 钱邦平 邱勇 +4 位作者 季明亮 王斌 俞杨 朱泽章 蒋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91-495,共5页
目的探讨一期跳跃式双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SO)治疗重度(Cobb〉1000)强直性脊柱炎(As)胸腰椎后凸畸形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行跳跃式双节段PSO矫形内固定术的10例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截骨节段分布... 目的探讨一期跳跃式双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SO)治疗重度(Cobb〉1000)强直性脊柱炎(As)胸腰椎后凸畸形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行跳跃式双节段PSO矫形内固定术的10例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截骨节段分布为IJl、14(7例),T12、13(2例),L2、IJ5(1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7—47岁(28.54-9.1)岁。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片。测量所有患者的术前、术后2周x线片的胸椎后凸(TK)、腰椎前凸(LL)、全脊柱最大后凸Cobb角(GK)、上截骨椎局部后凸角(LKl)、下截骨椎局部后凸角(LK2)、矢状面平衡(sagittalverticalaxis,SVA)°结果TK由术前平均(70.9±13)°(47~85°)矫正至术后(66.4±12.3)°(43-8l°)(P〉0.05),LL由术前平均(41.9±6.3)°(32—52°)矫正至术后(-44.1±9.5)°(-3l--59°)(P〈0.01),GK由术前(113.4±9.2)°(102~132°)矫正至术后(71.6±11.1)°(60-90°)(P〈0.01),LKl由术前平均(40.5±11.1)°(22~56°)矫正至术后(-13.5±9.2)°(-1-27°)(P〈0.01),LK2由术前(-0.3±13.9)°(-18—23°)矫正至术后(-26.8±11.1)°(-10-51°)(P〈0.01),SVA由术前平均25.2am(11.5-31.5am)矫正至术后5.8cm(1.5-9cm)(P〈0.01)°手术时间290—420rain,平均370min;术中出血量1700~3800ml,平均2600ml。1例术中硬脊膜破裂,术后脑脊液漏;1例术后右上肢暂时f生臂丛麻痹,1周内神经功能完全恢复。1例右大腿外侧疼痛,左踝关节内侧浅感觉减退,术后3周恢复。结论对于重度(Cobb〉100°)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跳跃式双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可以获得更大的矫正角度(LL平均可获86。的矫正)及满意的矢状面重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脊柱后凸 截骨术 勒福
原文传递
三关节截骨矫形融合治疗ⅡB和Ⅲ期成年人获得性平足症 被引量:9
10
作者 唐康来 周建波 +5 位作者 杨会峰 谭晓康 谢美明 陶旭 徐格 许建中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3期2313-2316,共4页
目的探讨三关节截骨矫形融合治疗ⅡB和Ⅲ期成年人获得性平足症的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距下、距舟和跟骰三关节截骨矫形融合治疗10例(ⅡB3例、Ⅲ期7例)成年人获得性平足症患者。手术取内外侧联合入路显露距下、距舟和... 目的探讨三关节截骨矫形融合治疗ⅡB和Ⅲ期成年人获得性平足症的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距下、距舟和跟骰三关节截骨矫形融合治疗10例(ⅡB3例、Ⅲ期7例)成年人获得性平足症患者。手术取内外侧联合入路显露距下、距舟和跟骰关节;完整去除关节软骨;予以适当截骨矫形、维持足于理想位置并用克氏针临时固定。选用两枚直径7.3mm空心螺钉固定距下关节;再分别用两枚直径4.5mm空心螺钉由远及近固定距舟关节和跟骰关节。术前、术后采用AOFAS功能评分表进行疗效分析,同时观察疼痛缓解、功能、外观及满意度等。影像学评估包括骨愈合时间,前后位距骨一第1跖骨角、侧位跟距角、侧位距骨一第1跖骨角等。结果10例患者术后全部获得随防,平均随访13.2个月(6—21个月)。AOFAS功能评分从术前平均(39.4±4.4)分升高到术后(83.7±2.6)分,所有病人在疼痛、功能及外观上均有改善,对治疗结果满意。X线片显示:距下、距舟和跟骰关节均达到骨性愈合;前后位距骨一第1跖骨角、侧位跟距角、侧位距骨.第1跖骨角等均有显著改善。本组没有发现伤口感染、骨不连等并发症。结论三关节截骨矫形融合是一种治疗ⅡB和Ⅲ期成年人获得性平足症的理想手术,可以明显缓解疼痛,有效矫正畸形,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足 截骨术 勒福 治疗 成年人 三关节融合术
原文传递
滑移截骨术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外翻畸形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周新华 唐竞 +2 位作者 吴坚 张纪 周一新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5期1963-1965,共3页
目的:探讨滑移截骨术在人工膝关节置换( TKA)治疗膝关节固定外翻畸形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07年11月至2009年1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11例11个膝关节外翻畸形TKA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男2例,女9例,平均年龄67(58~76)... 目的:探讨滑移截骨术在人工膝关节置换( TKA)治疗膝关节固定外翻畸形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07年11月至2009年1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11例11个膝关节外翻畸形TKA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男2例,女9例,平均年龄67(58~76)岁。采用髌旁内侧入路、常规截骨、软组织松解后行股骨外侧髁滑移截骨,应用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随访12~61个月,采用膝关节手术患者功能评分表( KSS)相关指标进行测量和评估。结果膝关节评分由术前为(51.5±7.8)分增加到(89.9±2.8)分;KSS功能评分从术前(40.4±7.3)分增加至(84.2±5.9)分。股胫角由术前(161.4±4.4)°增加到(172.8±1.0)°。随访时没有发现有膝关节不稳及髌骨脱位等并发症。结论对于膝关节有固定外翻畸形患者,采用股骨外侧髁滑移截骨方法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可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截骨术 勒福 膝外翻
原文传递
后路经顶椎椎弓根截骨治疗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韬 买尔旦·买买提 +4 位作者 郭海龙 甫拉提·买买提 盛军 邓强 盛伟斌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150-1154,共5页
目的评价后路经顶椎楔形椎弓根截骨(PSO)治疗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的适应证、手术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行后路经顶椎楔形截骨矫形固定融合术治疗的重度僵硬性特... 目的评价后路经顶椎楔形椎弓根截骨(PSO)治疗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的适应证、手术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行后路经顶椎楔形截骨矫形固定融合术治疗的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18例。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拍摄站立位全脊柱X线片,测量冠状面、矢状面侧凸Cobb角、躯干矢状面偏移距离、顶椎偏移距离及身高变化,记录脊柱融合固定节段和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融合固定节段为11-17(13.7±1.8)节。冠状面主弯Cobb角由术前(94.3±13.3)°矫正至(32.4±14.8)°,矫正率为64.8%。矢状面后凸Cobb角由术前(62.5±17.8)°,矫正至(27.I±11.7)°,矫正率为82.6%。末次随访时冠状面和矢状面Cobb角无明显矫正丢失。躯干矢状偏移距离由术前平均-29.8mm矫正至-3.5mm,平均矫正26.2mm。顶椎冠状偏移距离由术前平均7.9em,矫正至2.5cm。术后身高平均增加7.6(3.5-11)cm。围手术期并发症主要包括胸膜破裂4例,脑脊液漏2例,一过性神经损害2例,迟发性感染1例。结论对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采取后路经顶椎PSO截骨矫形及内固定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截骨 勒福 僵硬性脊柱侧凸
原文传递
经椎弓根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时截骨位置与角度对脊柱骨盆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董玉雷 赵宏 +4 位作者 仉建国 李书纲 田野 王以朋 赵丽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138-1141,共4页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SO)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时不同位置截骨和截骨角度对于脊柱骨盆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至2012年共34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行后路PSO截骨的病例,通过测量术前术后站立位X线的脊柱骨盆矢状...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SO)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时不同位置截骨和截骨角度对于脊柱骨盆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至2012年共34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行后路PSO截骨的病例,通过测量术前术后站立位X线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除了骨盆投射角(PI)不变外,胸后凸由48。减少为36°,腰前凸由3.6°增加为26.7°,矢状面平衡(SVA)由7.9em改善为3.9cm,骨盆倾斜角(PT)由41.3°减少为33.8°,骶骨倾斜角(SS)由8.9°增加至16.8°,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腰段及胸段截骨时SVA变化值分别为(3.9±3.4)、(4.0±1.9),(P〉0.05)。PT变化值分别为(9.7±6.5)、(5.2±2.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截骨角度为22。以下及以上时SVA变化分别为(2.2±1.3)、(4.4±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阳变化分别为(5.2±5.6)、(10.6±5.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O截骨能够明显改善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的脊柱骨盆参数,截骨位置对于SVA无明显影响,腰段截骨及更大角度截骨对于恢复腰前凸,改善骨盆参数PT、SS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脊柱后凸 截骨术 勒福 脊柱 骨盆参数
原文传递
跳跃式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矫治强直性脊柱炎重度后凸畸形的疗效 被引量:4
14
作者 宋若先 张永刚 +3 位作者 张雪松 毛克亚 郑国权 王岩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1476-1480,共5页
目的 探讨跳跃式经椎弓根双脊椎截骨术矫治强直性脊柱炎重度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解放军总医院骨科收治的38例颌眉角或脊柱整体后凸角〉70。的强直性脊柱炎重度后凸畸形患者,行后路跳跃式经椎弓根双脊椎... 目的 探讨跳跃式经椎弓根双脊椎截骨术矫治强直性脊柱炎重度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解放军总医院骨科收治的38例颌眉角或脊柱整体后凸角〉70。的强直性脊柱炎重度后凸畸形患者,行后路跳跃式经椎弓根双脊椎截骨矫形内固定术。术前测量脊柱整体后凸角、胸腰段后凸角、腰椎前凸角及颌眉角与躯干矢状位失平衡距离,根据后凸畸形的特点,参考正常脊柱生理曲度与力线特点,分配截骨部位与角度,并在计算机上模拟截骨确认。观察术后各指标改善情况,并评价治疗满意度。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309min,出血量平均2050ml。脊柱整体后凸角、胸腰段后凸角、腰椎前凸角分别由术前(101.0±21.3)°、(45.2±13.6)°、(-28.2±23.3)°改善至术后(26.0±12.1)°、(2.8±11.6)°、(28.9±13.3)°;颌眉角由术前(79.4±15.9)°矫正到术后(13.6±10.9)°;矢状面失平衡距离由术前(49±13)cm,矫正到术后的(15±7)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患者均能平视、直立行走及仰卧睡眠。平均随访32个月(24~78个月),截骨部位愈合良好,全部病例无矫正度丢失及内置物失败,SRS-22评分由术前平均1.8分改善到术后4.2分,疗效满意。结论 跳跃式经椎弓根双脊椎截骨矫形内固定术可有效矫正强直性脊柱炎重度后凸畸形,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脊柱后凸 截骨术 勒福 矫形外科学
原文传递
小切口跟骨内移截骨治疗胫后肌腱功能不全性柔韧性平足症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建波 唐康来 +5 位作者 杨会峰 陶旭 谢美明 李辉 谭晓康 许建中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3期2320-2323,共4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跟骨内移截骨治疗胫后肌腱功能不全性柔韧性平足症的疗效。方法自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采用小切口跟骨内移截骨治疗10例(13足)胫后肌腱功能不全性柔韧性平足症,所有患者足跟存在明显外翻畸形。取外侧入路3.0—4.5cm... 目的探讨小切口跟骨内移截骨治疗胫后肌腱功能不全性柔韧性平足症的疗效。方法自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采用小切口跟骨内移截骨治疗10例(13足)胫后肌腱功能不全性柔韧性平足症,所有患者足跟存在明显外翻畸形。取外侧入路3.0—4.5cm暴露跟骨外侧壁,垂直于跟骨体截断跟骨,远端向内侧平行推移约跟骨体直径1/3~1/2,用两枚空心螺钉平行加压固定。术前,术后6周,3、6、12个月及以后每6个月进行1次临床及影像学评估。所有病人采用AOFAS评分表进行功能评估。站立位摄全足侧位片,了解截骨愈合情况,测定跟骨倾斜角、跟距角、距骨一第1跖骨角变化情况;站立位摄全足前后位片,了解跟距角、距骨一第1跖骨角变化情况;摄后跟轴位片评价外翻力线变化情况。结果所有病人均得到有效随访,平均随访20.3个月(7~55个月),临床与影像学证明10例13足全都获得骨性愈合。AOFAS评分由术前平均50.3分提高到术后随访84,2分。没有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侧位跟骨倾斜角、跟距角、距骨一第1跖骨角,前后位跟距角、距骨.第1跖骨角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后跟轴位提示所有病人后跟外翻畸形得到纠正。结论小切口跟骨内移截骨术治胫后肌腱功能不全性柔韧性平足症临床效果好,能有效纠正平足畸形,改善踝.后足功能,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足 跟骨 截骨术 勒福 外科手术 最小侵入性
原文传递
上颌骨截骨及定位导板在正颌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廷益 张凯 +3 位作者 王栋 韩瑞 郭振飞 展昭均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1年第7期777-783,共7页
目的:探讨上颌骨截骨和定位导板在正颌外科上颌骨Le FortⅠ型截骨术中的应用,观察其消除髁突移位带来的术后误差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需行上颌骨Le FortⅠ型截骨术的骨性... 目的:探讨上颌骨截骨和定位导板在正颌外科上颌骨Le FortⅠ型截骨术中的应用,观察其消除髁突移位带来的术后误差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需行上颌骨Le FortⅠ型截骨术的骨性错患者。术前患者均采用64排螺旋CT行全头颅扫描,将获得的DICOM格式数据导入Simplant软件,重建颌骨的虚拟三维模型,在虚拟三维头颅上定点测量分析,并虚拟手术模拟上颌骨Le FortⅠ型截骨,3D打印上颌骨截骨及定位导板,手术中采用上颌骨截骨导板确定截骨线及上颌骨前徙位置。将患者术前虚拟设计方案测量数据与术后复查的虚拟头颅测量数据导入SPSS 22.0软件,行t检验分析2组数据的差异性。结果:研究共纳入8例需行上颌骨Le FortⅠ型截骨术的骨性错患者,男5例,女3例,年龄18~39岁,平均24.8岁。8例手术均顺利,术中导板和牙支持式板定位准确,应用顺利,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咬合稳定,关节无弹响。术前设计方案与术后三维重建的10个测量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骨截骨和定位导板,可精准地控制上颌骨的三维移动,提高正颌外科中上颌骨Le FortⅠ型截骨术的精度,手术效果与术前设计方案高度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骨术 勒福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正颌外科手术 成像 三维 打印 三维 测颅法 导板
原文传递
上颌骨Le Fort Ⅰ型截骨前移术后鼻腔通气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钟颖 王珮华 +1 位作者 房冰 章一新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34-336,共3页
目的评估上颌骨Le FortⅠ型截骨上颌骨前移术对鼻腔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3例Ⅲ类错颌畸形患者进行前瞻性的研究,年龄18~35岁,手术方案包括上颌骨Le FortⅠ型单块截骨并前移。术前3d及术后3、6个月对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前鼻镜及鼻声... 目的评估上颌骨Le FortⅠ型截骨上颌骨前移术对鼻腔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3例Ⅲ类错颌畸形患者进行前瞻性的研究,年龄18~35岁,手术方案包括上颌骨Le FortⅠ型单块截骨并前移。术前3d及术后3、6个月对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前鼻镜及鼻声反射检查。术前3d、术后6个月,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NOSE量表的主观性评估。并对术前及术后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鼻声反射检测结果显示术前3d及术后3、6个月鼻腔总阻力分别为(1.189±0.38)cmH20/L/mi、(1.0814-0.43)cmH20/L/mi和(1.111±0.40)amH20/L/mi,鼻腔总容积分别为(14.920±1.95)ml、(16.380±4.32)m1和(15.660±4.25)ml,鼻腔平均截面积分别为(0.5004-0.09)cm^2、(0.570±0.15)cm^2和(0.5604-0.14)cm^2,但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SE量表的主观性评估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时的评估分值较术前下降,即主观症状改善,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上颌骨LeFortⅠ型单块截骨上颌骨前移手术不会对患者的鼻腔通气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利用客观性检测(鼻声反射检测)及主观性检测(NOSE量表)手段可以有效地对鼻腔结构及功能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骨术 勒福 鼻腔 鼻测量 声学 NOSE量表
原文传递
小切口Le FortⅢ型截骨治疗面中部发育不全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瑞晨 柳春明 +6 位作者 高全文 侯敏 梁立民 姚玉胜 马骁 金增强 常世民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3-97,共5页
目的探讨经小切口行LeFortⅢ型截骨术矫正面中部发育不全的临床应用。方法2001年6月至2015年2月,对33例面中部发育不全患者,分别经上睑皱褶内侧半切口、眉内近中侧切口或上睑弧形切口,结合睑缘下切口和口内上颌龈颊沟切口,切开后于... 目的探讨经小切口行LeFortⅢ型截骨术矫正面中部发育不全的临床应用。方法2001年6月至2015年2月,对33例面中部发育不全患者,分别经上睑皱褶内侧半切口、眉内近中侧切口或上睑弧形切口,结合睑缘下切口和口内上颌龈颊沟切口,切开后于骨膜下剥离显露截骨线并依序截骨,使用上颌骨把持钳折断面中部骨段。根据术前设计,安装颅骨外固定牵引器行牵引成骨术,或即刻前徙面中部骨段、植骨及坚固内固定手术。结果所有患者面中部骨段获得足够距离前徙,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较冠状切口减少,术后瘢痕不明显。x线头影测量侧位片显示上颌骨的上牙槽座点前徙距离为7.2~20.7mm,平均12.4mm。术后随访0.5—8年,平均5.4年,患者术后容貌明显改善,侧貌正常,鼻梁及鼻下部挺拔,上唇丰满;突眼明显减轻,无复视、视物异常或眼睑功能异常;张闭口运动正常。结论小切口可以实现LeFortⅢ型截骨及相关的牵引或正颌手术操作,术中出血少,术后切口瘢痕轻微,前徙效果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骨术 勒福 颅面骨发育不全 骨生成 牵张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原文传递
三维CT在上颌发育不足患者行Le Fort I型截骨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海华 卢利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20-423,共4页
目的采用三维CT影像对下颌前突:上颌发育不足患者的上颌硬组织进行测量分析,以期为临床Le Fort I型截骨术提供指导。方法2009年6月至2011年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20例行上颌骨Le Fort I型截骨... 目的采用三维CT影像对下颌前突:上颌发育不足患者的上颌硬组织进行测量分析,以期为临床Le Fort I型截骨术提供指导。方法2009年6月至2011年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20例行上颌骨Le Fort I型截骨的患者作为实验组,20例单纯下颌骨骨折为对照组,进行颅颌面部CT扫描。应用软件Surgicase5.0对颅颌面部CT影像进行三维重建后,测量腭降动脉和翼板相关结构,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梨状孔边缘至翼腭管的距离实验组平均为(33.74±6.74)mm,对照组平均为(35.67±7.50)mm,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翼上颌连接的高度,实验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颌前突,上颌发育不足患者行Le Fort I型截骨的安全距离约为32mm,在手术过程中应注意控制骨切开深度;有必要对Le Fort I型截骨术患者术前拍摄上颌骨CT及进行相关测量为手术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骨 成像 三维 截骨术 勒福
原文传递
跟骨后上结节切除与跟骨体闭合楔形截骨治疗Haglund综合征疗效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林灿 马林 +4 位作者 陈万 陶旭 袁成松 周兵华 唐康来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5期2733-2736,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跟骨后上结节切除与跟骨体闭合楔形截骨治疗Haglund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2月至2014年7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骨科运动医学中心共纳入Haglund综合征患者36例。分为两组,每组各18例患者。分别采用跟骨后上... 目的对比研究跟骨后上结节切除与跟骨体闭合楔形截骨治疗Haglund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2月至2014年7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骨科运动医学中心共纳入Haglund综合征患者36例。分为两组,每组各18例患者。分别采用跟骨后上结节切除术或者跟骨体闭合楔形截骨术。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采集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6、12、24个月随访的踝与后足功能问卷评分(VISA-A)、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Maryland足部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后6个月,站立位x线片图像显示跟骨后上结节切除术不改变跟骨Fowler-Philip角、跟骨后倾角,而跟骨体闭合楔形截骨术显著减少跟骨的Fowler-Philip角、跟骨后倾角[Fowler-Philip角由术前(56.5±5.4)°减小到术后(48.4±4.6)°,跟骨倾斜角从(120.0±1.3)°减小到(109.0±5.3)°]。跟骨体闭合楔形截骨组的AOFAS评分、VAS评分、VISA-A问卷评分和Maryland足评分较跟骨后上结节切除组差。术后12个月,两组间的VAS评分和Marylan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OFAS评分和VISA-A问卷评分方面跟骨体闭合楔形截骨组优于跟骨后上结节切除组。术后24个月,跟骨体闭合楔形截骨组的AOFAS评分、VAS评分、VISA-A问卷评分和Maryland足评分优于跟骨后上结节切除组(P〈0.05)。结论跟骨后上结节切除术与跟骨体闭合楔形截骨术均能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并改善足踝功能,但跟骨体闭合楔形截骨术能减小跟骨体Fowler-Philip角、跟骨后倾角在长期疗效方面优于跟骨后上结节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截骨术 勒福 Haglund综合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