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4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动量词“番”的语义演变
1
作者 向琼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7-81,94,共6页
动量词“番”经历了从“客观计量次数”向“表主观情态义”的演变。在演变过程中“番”与基数词“一”组合是计数功能弱化的一个标志,也是现代汉语中表主观大量义的“番”产生的源头。“番”在不同文体的作用下形成了独特的语义特征和... 动量词“番”经历了从“客观计量次数”向“表主观情态义”的演变。在演变过程中“番”与基数词“一”组合是计数功能弱化的一个标志,也是现代汉语中表主观大量义的“番”产生的源头。“番”在不同文体的作用下形成了独特的语义特征和复杂的句法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演变 计数
下载PDF
英汉数量词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杨壮春 龚志维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2-96,共5页
任何语言都有数和量的概念及数量概念的体现形式。英语和汉语也不例外,这是语言的普遍性。然而在这普遍性中又存在着特殊性。比如汉语中有数词和量词两大词类,而在英语中则只有数词词类而无量词词类。英语中量的概念的表达常常借助相... 任何语言都有数和量的概念及数量概念的体现形式。英语和汉语也不例外,这是语言的普遍性。然而在这普遍性中又存在着特殊性。比如汉语中有数词和量词两大词类,而在英语中则只有数词词类而无量词词类。英语中量的概念的表达常常借助相应的名词,因而构成了英汉两种语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汉数词组 个体 英语 汉语 不可数名词 中心词 概念 数词 体现形式
下载PDF
汉语动量词形成的原因 被引量:10
3
作者 叶桂郴 罗智丰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1-85,共5页
学术界对汉语量词的起源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本文把先秦全部的动量词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动量词的产生是为了区别名量词,是否产生误解是促使动量词产生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 先秦 成因
下载PDF
现代汉语动量词的语义特征分析 被引量:53
4
作者 刘街生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1-55,共5页
本文通过动量词与数词构成的数量结构的语义功能和分布功能来考察汉语中的动量词,认为它们不是互不相干的,而是在[+计事]和[+计时]两个语义特征上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体系。这个体系描述了动量词范畴成员之间的深层联系,明确了动量词范... 本文通过动量词与数词构成的数量结构的语义功能和分布功能来考察汉语中的动量词,认为它们不是互不相干的,而是在[+计事]和[+计时]两个语义特征上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体系。这个体系描述了动量词范畴成员之间的深层联系,明确了动量词范畴内部成员之间的关联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计事]语义特征 [+计时]语义特征
下载PDF
动名兼类的计量考察 被引量:26
5
作者 胡明扬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91-99,共9页
关键词 兼类词 句法功能 动名 双音节动词 抽象名词 书面语 单音节动词 北京话
下载PDF
现代汉语“动词+借用动量词”构式的认知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媛 刘振前 《山东外语教学》 2015年第3期21-27,共7页
现代汉语语料库研究结果表明,"动词+借用动量词"构式分为三类,根据频率从高到低依次是:"动(+了/补)+动量短语"、"动(+了/补)+名/代+动量短语"、"动(+了/补)+动量短语+名"。本文对人体器官动量... 现代汉语语料库研究结果表明,"动词+借用动量词"构式分为三类,根据频率从高到低依次是:"动(+了/补)+动量短语"、"动(+了/补)+名/代+动量短语"、"动(+了/补)+动量短语+名"。本文对人体器官动量词"脚"进行了认知分析,认为三者都是由原型及物构式派生来的。第一类构式受事论元省略,动作义突显,事件义弱化;第二类和第三类构式是同一上位构式的变体,二者构式角色分布不同,是受事论元与动量短语竞争突显位置的结果。使用频率差异表明,借用动量短语更倾向于被名物化,做宾语,而补语功能相对次要,借用动量词的范畴化作用更多地体现在突显某一具体语义角色上,而非量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借用动 构式 认知
下载PDF
动量词的来源 被引量:18
7
作者 郑桦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5年第2期19-24,共6页
综观汉语词汇发展历史,虚词一般都是由实词虚化而来的。通常会因某个词的组织结构变化和词义演变等因素影响而引发词性的变化,使其失去或淡化原来的词汇意义,在语句中只具有某种语法意义,这便是通常所说的词汇语法化过程。而动量词的产... 综观汉语词汇发展历史,虚词一般都是由实词虚化而来的。通常会因某个词的组织结构变化和词义演变等因素影响而引发词性的变化,使其失去或淡化原来的词汇意义,在语句中只具有某种语法意义,这便是通常所说的词汇语法化过程。而动量词的产生正好与之相符。动量词的产生与动词密切相关,是由动词演化而来,并非也从名词中演化而来。动量义只不过是由动词义引申出的一个义项,动量词的产生其实就是词义引申的结果。由此也可证明词义的演变也是诱发词汇语法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义引申 语法化
下载PDF
论《五灯会元》中同形动量词 被引量:25
8
作者 张美兰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1期109-113,共5页
同形动量词较早见于晚唐五代,在宋代走向成熟。《五灯会元》中的同形动量词充分说明,它是借用动量词的一种表现形式,而非简单的动词重叠。同时也揭示了这样的一个语言发展事实:如果说名量词在魏晋南北朝时已迈入完全成熟期,那么动... 同形动量词较早见于晚唐五代,在宋代走向成熟。《五灯会元》中的同形动量词充分说明,它是借用动量词的一种表现形式,而非简单的动词重叠。同时也揭示了这样的一个语言发展事实:如果说名量词在魏晋南北朝时已迈入完全成熟期,那么动量词的完全成熟期应为宋代,至迟是南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灯会元》 动词重叠 现代汉语语法 魏晋南北朝 《朱子语类》 中心动词 《祖堂集》 《景德传灯录》 形动词
下载PDF
动量词与宾语的语序选择问题 被引量:7
9
作者 吴怀成 《汉语学报》 CSSCI 2011年第1期56-61,96,共7页
动量词和宾语的语序选择问题是动量词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先后有不少学者撰文对此加以讨论。但是总的来说,各家的解释都有一种把动量词与宾语的语序选择问题归因于其中某一类词的倾向,如动词(马庆株1984)、名词(吕叔湘1980,朱德熙1982... 动量词和宾语的语序选择问题是动量词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先后有不少学者撰文对此加以讨论。但是总的来说,各家的解释都有一种把动量词与宾语的语序选择问题归因于其中某一类词的倾向,如动词(马庆株1984)、名词(吕叔湘1980,朱德熙1982,方梅1993)、动量词(刘月华1983,王静2001)。前贤的这种静态考察动量词和宾语的语序选择问题虽然可以加深我们对这一现象的认识,但往往无法对灵活多样的动量词与宾语的语序选择问题作出一个统一的解释。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联系古代汉语,从动态的角度考察动量词在句子中的语序演变情况。我们认为,动量词与宾语之间的语序选择问题是由现代汉语对古代汉语的句法格式的继承和该格式自身演变的双重力量决定的,根据不同的语用目的而选择不同的语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宾语 语序 继承 演变 语用目的
下载PDF
汉语方言的动量词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淑梅 张志华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53-56,共4页
主要讨论汉语方言的动量词。分别从动量词来源、动量词的应用特点、动量词的地理分布等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关键词 汉语 方言 来源 地理分布 应用特点
下载PDF
汉语动量词“回”的短时量用法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金桂桃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391-394,共4页
主要考察了“回”表短时量用法产生、发展和衰退的过程及动因。动量词“回”表示短时量的用法产生于元代,繁荣于明清时期,衰退于“五四”时期,到了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基本上消失了。其产生、发展及消亡的原因,一方面与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主要考察了“回”表短时量用法产生、发展和衰退的过程及动因。动量词“回”表示短时量的用法产生于元代,繁荣于明清时期,衰退于“五四”时期,到了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基本上消失了。其产生、发展及消亡的原因,一方面与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有关,另一方面与其同义词“会”的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回” 短时用法 产生动因 发展动因 衰退动因
下载PDF
针灸量词“痏”、“壮”考释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丽君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9-43,共5页
“痏”与“壮”是中医典籍中常见的针灸施术的两个量词。如: 刺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各一痏。(《黄帝内经素问·缪刺论》) 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三国志·华佗传》) 据古书传注,古代用针刺... “痏”与“壮”是中医典籍中常见的针灸施术的两个量词。如: 刺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各一痏。(《黄帝内经素问·缪刺论》) 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三国志·华佗传》) 据古书传注,古代用针刺治病,一刺为一痏,是动量词.这种用法,仅在《素问》的“刺腰痛论”与“缪刺论”两篇中就使用26次之多;“壮”为灸法量词.每用艾条灸疗,一灸为一壮。这是对“痏”、“壮”最常见的解释。而笔者在接触古医籍时常常遇到“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艾炷 灸法 穴位 《五十二病方》 铜人 考注 缪刺
下载PDF
北京话里的特殊量词 被引量:5
13
作者 彭宗平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3期146-155,共10页
汉语方言里的量词 ,大都可以视为其所在方言的特征词 ,体现不同方言之间词汇上的区别特征[1] 。另外 ,作为名词的“陪衬”[2 ] ,量词往往属于常用、多义、相对活跃的词类。因此 ,一种方言里的量词还能为我们探究此种方言的特点与变异提... 汉语方言里的量词 ,大都可以视为其所在方言的特征词 ,体现不同方言之间词汇上的区别特征[1] 。另外 ,作为名词的“陪衬”[2 ] ,量词往往属于常用、多义、相对活跃的词类。因此 ,一种方言里的量词还能为我们探究此种方言的特点与变异提供材料和线索 ,包括语言现象背后的社会、文化、心理等诸多因素。北京话有自己的量词系统 ,其中一部分已经与普通话重合 ,另一部分则与普通话、现代汉语的书面语有很多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话 汉语方言 个体 集体
下载PDF
试论动量词“过”的产生、发展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12
14
作者 金颖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4-78,共5页
本文采用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探讨了动量词“过”的产生、发展及其消亡,并在此基础上总结魏晋南北朝动量词系统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
下载PDF
类型学视野下的汉泰语动量词语义系统对比 被引量:2
15
作者 何青霞 尉春艳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3年第3期75-80,共6页
泰语和汉语一样都是量词丰富的语言,关于汉语和泰语名量词的语义对比研究成果颇丰,但对于动量词的语义系统对比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从类型学视角运用语义学理论总结出动量词的语义参项,其中一级语义参项有通用属性、时间属性、人类动作属... 泰语和汉语一样都是量词丰富的语言,关于汉语和泰语名量词的语义对比研究成果颇丰,但对于动量词的语义系统对比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从类型学视角运用语义学理论总结出动量词的语义参项,其中一级语义参项有通用属性、时间属性、人类动作属性;二级语义参项有长时属性、短时属性、行走位移动作、言说动作、手的动作、文体活动、饮食动作、农耕动作;三级语义参项有一般行走位移动作、环绕义。根据这些语义参项分别考察并描写了汉泰语动量词的语义系统,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两种语言动量词语义系统的异同,重点分析了有差异的语义参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型学 语义参项 汉语 泰语
下载PDF
动量词“回”“次”的差异及其运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高文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133-136,共4页
"回"与"次"作为现代汉语中语义最为单纯而且意义相近的两个动量词,通过对语料的考察可以发现,二者在搭配上,有些前置词语一般只能与动量词"次"组合使用,在修饰名词性词语时,在语义和适用对象方面皆存有... "回"与"次"作为现代汉语中语义最为单纯而且意义相近的两个动量词,通过对语料的考察可以发现,二者在搭配上,有些前置词语一般只能与动量词"次"组合使用,在修饰名词性词语时,在语义和适用对象方面皆存有一定差异;在重叠方式上,动量词"次"能以各种形式重叠使用,而"回"在重叠方式上一般受到某种限制;在语用方面,"次"远远超过了"回"的出现频率,并且"回"主要用于口语性较强的作品或场合中,"次"则没有这种局限。在具体运用中,可以在把握其基本用法、基本句法格式的基础上,区分其相异的用法。然而,由于"次"与"回"在语义上几乎看不出有什么太大区别,加之"回"有渐渐被"次"所替代的趋势,为了避免语言表达的累赘,在实际运用中,只须简明扼要地将它们的异同点区分开来就行,而无须深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 运用
下载PDF
“V+数词(一)+动量词+N”的认知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田皓 甘智林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90-94,共5页
根据对名词、动词的数量特征的认知分析及动量词的语义特征的考察,我们将动词后动量词与数词组合的数量短语定性为动词的补语,同时又发现了动量词、名量词、抽象名词、具体名词之间的组配存在着一种不完整的关联标记模式。在此基础上,... 根据对名词、动词的数量特征的认知分析及动量词的语义特征的考察,我们将动词后动量词与数词组合的数量短语定性为动词的补语,同时又发现了动量词、名量词、抽象名词、具体名词之间的组配存在着一种不完整的关联标记模式。在此基础上,我们就能对“V十数词(一)十动量词十N”结构作出细致、准确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学 “V+数词+动词+N”结构 名词 动词 抽象名词 关联标记模式 现代汉语 认知分析
下载PDF
回鹘文文献语言的数量词(续)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经纬 《语言与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0-25,共6页
六 特殊数词和纪年法 回鹘文文献语言常用干支纪年,历法中也引用建除十二辰定日之吉凶。干支实际上表示一种顺序关系,又直接音译自汉语,建除十二展与干支纪年法有密切关系。故把它们与纪年法单独列为一项加以叙述。
关键词 回鹘文 文献语言 建除 干支纪年 十二辰 灯盏油 顺序关系 附加成分
下载PDF
藏缅语族动量词语义特征初探——兼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对比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青霞 尉春艳 刘常飞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84-86,共3页
藏缅语族一些语言的动量词用法有其独特之处,尤其是语义特征与现代汉语不完全相同,从语言类型学的视角分别考察诸语言动量词的语义特征,并对其语义系统进行细化描写,在此基础上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动量词语义参项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多语... 藏缅语族一些语言的动量词用法有其独特之处,尤其是语义特征与现代汉语不完全相同,从语言类型学的视角分别考察诸语言动量词的语义特征,并对其语义系统进行细化描写,在此基础上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动量词语义参项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多语言动量词语义参项的共性和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缅语族 语义特征
下载PDF
《尹湾汉墓简牍》中的量词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练军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79-81,共3页
通过对《尹湾汉墓简牍》中的量词进行全面的考察,归纳出这些量词的特点,并由此加深我们对于汉代量词发展状况的认识。
关键词 《尹湾汉墓简牍》 汉代 中国古代汉语 演变过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