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看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的未来 被引量:3
1
作者 凡勇昆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8-77,共10页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维把握乡村教育现代化进程,关乎教育强国建设的前途。通过包容与共存,回答乡村教育的“存—废”之问:乡村教育要从“消亡论”走向“振兴论”,通过重塑乡村教育具有基本的结构功能意义、教育城镇化进程已经接近发展极...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维把握乡村教育现代化进程,关乎教育强国建设的前途。通过包容与共存,回答乡村教育的“存—废”之问:乡村教育要从“消亡论”走向“振兴论”,通过重塑乡村教育具有基本的结构功能意义、教育城镇化进程已经接近发展极限、城乡教育实现公正的治理之道三个认识维度,解决和平赤字挑战,实现“文明包容超越文明对抗”目标。通过尊重与共生,回答乡村教育的“优—劣”之问:乡村教育要从“依附论”走向“自主论”,超越优劣对比,须经历“认识你自己”“公正的旁观者”“陌生化支持”三个层次,解决信任赤字挑战,实现“文明尊重超越文明优越”目标。通过合作与共赢,回答乡村教育的“开—封”之问:乡村教育要从“迷茫论”走向“自信论”,立足实质对话消除隔膜、互利合作实现共赢、真诚交流增强互信三个阶段,解决发展赤字挑战,实现“文明互鉴超越文明隔阂”目标。不共处、不对等、不对话的城乡教育关系,没有最终的受益者,城乡教育应是一个充分容忍多元、尊重多元、欣赏多元的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乡村教育现代化 包容共存 尊重与共生 合作与共赢
下载PDF
数字文化的道德伦理——评《数字化时代的后现代性》 被引量:2
2
作者 林青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9-166,共8页
道德和伦理在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内涵。传统的道德和伦理随着数字化社会大规模的再造也在悄无声息地发生变化。多元文化和网络中的部落形态正在改变着以一致性和二元对立为核心的理性观念,以往道德和伦理的界限模糊了。包容共存的理... 道德和伦理在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内涵。传统的道德和伦理随着数字化社会大规模的再造也在悄无声息地发生变化。多元文化和网络中的部落形态正在改变着以一致性和二元对立为核心的理性观念,以往道德和伦理的界限模糊了。包容共存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逐渐成为数字化社会具有道德含义的行为准则,而网上部落社群的兴起也随之带来不同伦理之间共处的问题,以"对立偶合"的视角看待数字化社会的矛盾现象不失为一种智慧的策略。《数字化时代的后现代性》的作者米歇尔·马菲索利和爱尔威·菲赛尔对上述社会和文化现象的分析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菲索利 数字化社会 后现代性 道德与伦理 包容共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