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代纳西族移民与滇藏川毗连区的经济开发——兼析纳藏民族间的包容共生发展机理 被引量:5
1
作者 周智生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8-121,共4页
明代中后期,大量纳西族移民先后进入了云南、四川、西藏三省交接的藏族聚居区,他们对于滇藏川三省毗连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并得到了藏族的高度认同。同时作为外来异族,他们成功契合进入了藏族聚居区,实现了与当地... 明代中后期,大量纳西族移民先后进入了云南、四川、西藏三省交接的藏族聚居区,他们对于滇藏川三省毗连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并得到了藏族的高度认同。同时作为外来异族,他们成功契合进入了藏族聚居区,实现了与当地藏族之间的持久共生与交融,这种共生与交融有其发展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西族移民 滇藏川毗连区 经济开发 包容共生
下载PDF
传统银行业与互联网金融包容共生发展的思考
2
作者 吴义虎 吴帆 周瑞珍 《商情》 2014年第49期404-404,共1页
近年来,伴随着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互联网金融日益兴起,大有颠覆传统金融业态的趋势。本文从当前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发展的现状出发,客观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给传统银行业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并提出二者共生发展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传统银行业 互联网金融 包容共生 发展
下载PDF
海纳百川、包容共生的“上海学派” 被引量:7
3
作者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课题组 《国际展望》 CSSCI 2014年第6期1-17,共17页
与中国物质性崛起相应的是,对中国的思想性崛起的追求也日益提上日程,其中就包括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的建构。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上海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先后经历了最初的引介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和后来的自创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两个... 与中国物质性崛起相应的是,对中国的思想性崛起的追求也日益提上日程,其中就包括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的建构。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上海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先后经历了最初的引介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和后来的自创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两个阶段的发展,目前正迈向构建"上海学派"的道路。浮现中的"上海学派"以"共生"概念为基础,逐渐发展出以"国际共生论"为核心,以国际体系转型、全球治理、议题关联等为外围的一整套理论和方法。它表现出高度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具备宏大的历史视野,且致力于对国际关系各议题相互关系的综合性理解,以期服务于国家总体外交和上海地方发展。但由于核心理论体系尚不完善、研究方法尚不够发达、研究平台和研究团队尚不够强大,"上海学派"的真正形成仍需较长时间。"上海学派"的未来构建需要围绕"国际共生论"发展出其核心理论体系,需要秉承"共生"精神实现多学科、多方法的研究,还需要着眼于可持续发展做实研究平台、夯实研究团队、充实后备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国际关系理论 上海学派 包容共生
下载PDF
政治吸纳与包容共生:慈善事业转型中的弹性政府与慈善组织关系演变
4
作者 苏颖萱 周瑛 《南方论刊》 2022年第3期30-33,共4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慈善事业格局大致经历了一个从准行政制度化机构垄断慈善活动到民间慈善组织自由发展,再到政府利用制度划定公益活动框架的过程。帮助弱者、树立自身权威或身份认同的传统慈善观念,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准行政化家长式...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慈善事业格局大致经历了一个从准行政制度化机构垄断慈善活动到民间慈善组织自由发展,再到政府利用制度划定公益活动框架的过程。帮助弱者、树立自身权威或身份认同的传统慈善观念,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准行政化家长式慈善体制,与现代慈善理念格格不入,慈善事业的不断转型发展正体现了政府利用自身张力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并将弹性因素逐步转化成为制度化要素的过程。慈善风险个案引发慈善格局内部改革,民间慈善力量与政府权力之间的张力以及政府快速进行非制度化回应共同构造了一个包容共生、双向互动的弹性公益动态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吸纳 双向选择 包容共生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特色小镇新业态诊断与培育路径研究——基于产业集聚的视角 被引量:11
5
作者 杨萍 张锋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4-36,共3页
全国各地特色小镇建设如火如荼。产业集聚视角下特色小镇新业态运营存在小镇产业规模偏小、产业层次低、组织化松散、主导力量错位、产业间不够包容、配套措施跟不上等方面问题,建议发挥创新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引领作用、挖掘区域根植... 全国各地特色小镇建设如火如荼。产业集聚视角下特色小镇新业态运营存在小镇产业规模偏小、产业层次低、组织化松散、主导力量错位、产业间不够包容、配套措施跟不上等方面问题,建议发挥创新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引领作用、挖掘区域根植性的自动稳定器功能、进一步提高小镇产业集聚的组织化程度、实施产业包容、打造服务型政府,真正推动小镇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小镇 产业集聚 产业组织 包容共生
下载PDF
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 被引量:3
6
作者 蔡进 《供应链管理》 2022年第10期5-8,共4页
针对国际分工持续深化、细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共生发展的格局,提出了促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的五个新观点:一是开放共享、包容共生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前提;二是加快共建基础... 针对国际分工持续深化、细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共生发展的格局,提出了促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的五个新观点:一是开放共享、包容共生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前提;二是加快共建基础设施,推进全球互联互通是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的基础;三是加快推进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的根本途径;四是强化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是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的根本方向;五是加快构建数字化主导的全球治理机制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的根本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 开放共享与包容共生 共建基础设施推进全球互联互通 数字化网络化建设 数字化主导的全球治理机治
下载PDF
试论中国梦的内涵
7
作者 田漫江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3,共3页
中国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梦想,而是一种特定的、整体性的思想意识和目标指向,是思想意识和目标指向的高度融合统一,是中华民族正在万众一心、努力奋斗的共同理想;中国梦不只是简单的大国崛起,而是以中华民族兼济天下的博大情怀和与世界... 中国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梦想,而是一种特定的、整体性的思想意识和目标指向,是思想意识和目标指向的高度融合统一,是中华民族正在万众一心、努力奋斗的共同理想;中国梦不只是简单的大国崛起,而是以中华民族兼济天下的博大情怀和与世界其他民族包容共生的民族文化心理为基础,表达的是中华民族要对人类有所贡献的雄心壮志;中国梦不是他国梦的翻版,而是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基于中华民族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价值追求、基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梦 民族复兴 兼济天下 包容共生
下载PDF
台湾身份认同的焦虑与确认——以《海角七号》为例
8
作者 苟怡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58-60,共3页
2008年《海角七号》在台湾影坛创造了票房奇迹,给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的台湾电影带来了新的启示。影片中各种矛盾冲突过渡到一切归于融合的过程,实则是象征着台湾社会内在主体的身份认同的焦虑到确认的过程,也体现了当代台湾民众的普遍... 2008年《海角七号》在台湾影坛创造了票房奇迹,给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的台湾电影带来了新的启示。影片中各种矛盾冲突过渡到一切归于融合的过程,实则是象征着台湾社会内在主体的身份认同的焦虑到确认的过程,也体现了当代台湾民众的普遍心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角七号》 身份认同 焦虑与确认 包容共生
下载PDF
文化视角下中国-东盟的交流与发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崔瑶 魏晶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29-33,共5页
文化的共生和包容是中国与东盟交往的基本属性,为双方消解了分歧与误解,文化认同是其共有价值体系的基础。夯实新海丝路的建设其重点在于文化先行,中国和东盟各国必须在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下形成以文化认同为基础的互为命运共同体的... 文化的共生和包容是中国与东盟交往的基本属性,为双方消解了分歧与误解,文化认同是其共有价值体系的基础。夯实新海丝路的建设其重点在于文化先行,中国和东盟各国必须在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下形成以文化认同为基础的互为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意识和历史使命感。构建和平、友谊、和谐的中国-东盟关系,最终达成与新海丝路沿线各国的利益交融,共同发展,互利共赢,中国-东盟区域长治久安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 共生包容 文化认同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下载PDF
丰盈和美的文化之宴——读《中国文化读本》
10
作者 朱成广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 2020年第27期16-17,共2页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承有序,向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讲好中国文化,对今日开放世界的全球文化竞争意义重大。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与主体性,同时又善于吸收、借鉴和融合异质文化,体现多元文化的包容共生。《中国文化读本》以把中国介绍给世界...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承有序,向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讲好中国文化,对今日开放世界的全球文化竞争意义重大。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与主体性,同时又善于吸收、借鉴和融合异质文化,体现多元文化的包容共生。《中国文化读本》以把中国介绍给世界为己任,同时也是对中小学生进行中华优秀文化普及教育的好教材,作者善于抓亮点、抓特色,把文化事例讲实、讲透,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为读者呈现一个"活的中国",堪称一桌摆在我们面前铺锦列绣、丰盈和美的文化大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主体性 包容共生 文化讲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