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包容性协商:农村公共产品的共享机制及内在逻辑——基于传统时期豫南楚铺村的深度调查 被引量:3
1
作者 魏晨 李华胤 《中国西部》 2020年第4期89-101,共13页
受限于公共产品本身的定义以及城乡二元分割结构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不足,以往学界的研究更侧重于探讨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而忽视了现实中农村公共产品共享的复杂性。通过对1949年之前楚铺村历史形态的调查发现,该村以有序的协商... 受限于公共产品本身的定义以及城乡二元分割结构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不足,以往学界的研究更侧重于探讨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而忽视了现实中农村公共产品共享的复杂性。通过对1949年之前楚铺村历史形态的调查发现,该村以有序的协商为基础实现了农村公共产品的自我供给与有效共享。经过组织、对话、执行等环节,楚铺村不仅将村民广泛纳入到了协商治理体系之中,还促进了治理权在村民中有序的分配与集中,由此保证村民都能拥有使用公共产品的平等权利。楚铺村的协商实践可以概括为"包容性协商",通过对其制度生成逻辑、权力配置逻辑、公平逻辑和运行逻辑的解读则进一步反映出其与当下所倡导的基层协商治理具有逻辑的相似性。我国乡村社会具有悠久的协商传统,并由此培育了协商"落地"的社会土壤。挖掘传统协商经验,既可以转为可供当下利用的制度资源,又可以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容性协商 农村公共产品 共享机制 治理逻辑
下载PDF
包容性协商视域下高校治理现代化研究
2
作者 董治佑 屈伶萤 《行政科学论坛》 2023年第4期28-31,共4页
高校是教育现代化的前沿阵地,理应成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先行者。当前,高校治理现代化仍然困扰着我国高校的发展,部分高校存在治理方向定位有偏离、民主参与边缘化、协同联动互斥强等困境。作为新兴治理理念的包容性协商,蕴含着民主... 高校是教育现代化的前沿阵地,理应成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先行者。当前,高校治理现代化仍然困扰着我国高校的发展,部分高校存在治理方向定位有偏离、民主参与边缘化、协同联动互斥强等困境。作为新兴治理理念的包容性协商,蕴含着民主、平等、包容等要素,对推进高校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是高校治理方向转型的催化剂、民主嵌入的润滑剂、协同联动的黏合剂。建设包容性协商系统,推进高校治理现代化,要开展包容性协商理念学习,建立包容性协商议事机制,搭建包容性协商交流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容性协商 高校治理 治理现代化
下载PDF
包容性协商:中国社区的协商系统模式与有效治理趋向——以天长市“11355”社区协商共治机制为例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大维 《行政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5-112,共8页
包容性协商概念是从中西学术争论和中国实践困境中提出,并在已有五种理论源流基础上结合中国实践建构的。作为现代治理新理念的包容性协商扬弃了包容性民主和协商系统论,是在治理中由多元主体尤其是公众通过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平等表达方... 包容性协商概念是从中西学术争论和中国实践困境中提出,并在已有五种理论源流基础上结合中国实践建构的。作为现代治理新理念的包容性协商扬弃了包容性民主和协商系统论,是在治理中由多元主体尤其是公众通过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平等表达方式参与协商以解决利益关联性问题的过程,其最大的特点是协商的主体、场所、实体、传播、决策、执行等要素和过程都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在社区协商中,体现为中国特色的群众性表达方式和参与性治理方式。基于对全国第一批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天长市"11355"社区协商共治机制的剖析发现,无论是"1+N+X"的协商组织架构,还是"五步五单"的协商议事流程等都具有鲜明的特点,而从国际上最新概括的协商系统六要素出发识别,其社区协商具有整体的包容性。包容性协商既是对西方相关民主模式的超越,也是对中国协商系统经验模式的概括;既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中国一些地方的城乡社区会产生协商共治和有效治理的局面,也将成为我国城乡社区有效治理的模式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容性协商 社区 协商民主 协商系统 有效治理
原文传递
弹性协商:乡镇政府推动基层协商实践的逻辑——基于两个案例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侣传振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5期18-27,共10页
中国协商民主的嵌入性生长路径决定了乡镇政府是推动和影响基层协商实践的重要主体。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政策质量与社会可接受性是乡镇政府的两大行为偏好,深受行政逻辑与治理逻辑的支配。同时,乡镇政府的行为偏好深刻影响基层协商的实... 中国协商民主的嵌入性生长路径决定了乡镇政府是推动和影响基层协商实践的重要主体。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政策质量与社会可接受性是乡镇政府的两大行为偏好,深受行政逻辑与治理逻辑的支配。同时,乡镇政府的行为偏好深刻影响基层协商的实践样态,政策质量偏好往往导致排斥性协商,社会可接受性偏好往往导致包容性协商。乡镇政府推动基层协商实践是一个动态过程:当乡镇政府逐渐受行政逻辑支配时,其偏好趋向政策质量,基层协商实践样态随之趋向排斥性协商;当乡镇政府逐渐受治理逻辑支配时,其偏好趋向社会可接受性,基层协商样态随之趋向包容性协商。基层协商在排斥性协商与包容性协商之间所构成的连续谱,表现为弹性协商。弹性协商是理解当前我国乡镇政府推动基层协商实践的关键,对促进基层协商有效运转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 乡镇政府 基层协商 包容性协商 排斥协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