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6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丁布葡萄糖苷-4-羟基甲基化酶基因bx12的克隆及其原核表达
1
作者 沙哈尼 郑龙君 +3 位作者 勾帅 朴世领 高崇 郑大浩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24年第2期9-16,共8页
为阐明丁布葡萄糖苷-4-羟基甲基化酶在玉米抗蚜和抗螨中的作用,该研究以4个对蚜虫和叶螨抗性不同的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克隆编码丁布葡萄糖苷-4-羟基甲基化酶的基因bx12,并进行了原核表达。结果表明:除自交系Mo17-476M外,其余3个自交系B73... 为阐明丁布葡萄糖苷-4-羟基甲基化酶在玉米抗蚜和抗螨中的作用,该研究以4个对蚜虫和叶螨抗性不同的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克隆编码丁布葡萄糖苷-4-羟基甲基化酶的基因bx12,并进行了原核表达。结果表明:除自交系Mo17-476M外,其余3个自交系B73、ZaC546和Mo17-476W的基因组中都分离到含有由744个碱基所构成的bx12基因开放阅读框的目标DNA片段,都编码由247个氨基酸组成的同一种蛋白BX12P;该蛋白与参考基因编码的蛋白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为100%。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BX12P是一种多功能酶,属于依赖于S-腺苷-L-蛋氨酸(SAM)的邻-甲基转移酶结构域超级家族,具有蛋白质二聚化功能、植物甲基转移酶功能和邻-甲基转移酶功能;该酶具有专一性地将丁布葡萄糖苷转化为4-甲氧基丁布葡萄糖苷的功能。利用克隆的bx12基因所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经测序和通读结构鉴定,在大肠杆菌BL21(DE3)细胞中成功表达出了目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丁布葡萄糖-4-羟基甲基化酶 bx12基因 原核表达
下载PDF
智能手机辅助双探针比色法检测α-葡萄糖苷酶
2
作者 赵灵芝 赵柳 +2 位作者 张小清 寇张文 魏世楠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5-912,共8页
该文以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和罗丹明B为比色探针,建立了α-葡萄糖苷酶的比色检测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基于智能手机策略,通过RGB值对α-葡萄糖苷酶进行检测。结果表明,Fe^(3+)-TMB-罗丹明B显色体系的吸光度与α-葡萄糖苷... 该文以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和罗丹明B为比色探针,建立了α-葡萄糖苷酶的比色检测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基于智能手机策略,通过RGB值对α-葡萄糖苷酶进行检测。结果表明,Fe^(3+)-TMB-罗丹明B显色体系的吸光度与α-葡萄糖苷浓度在20~100 U/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3 U/L。采用photo⁃shop软件分析样品图像和样品荧光图像的RGB值,其与α-葡萄糖苷酶浓度在10~100 U/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2.5 U/L和1.2 U/L。该法已成功用于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抑制率评估和胎牛血清中α-葡萄糖苷酶浓度的测定。所构建的智能手机辅助检测法为α-葡萄糖苷酶的临床分析和酶抑制剂的快速筛选提供了简便、快捷和准确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葡萄糖 抗坏血酸 智能手机比色法 3 3' 5 5'-甲基联苯胺(TMB) 罗丹明B
下载PDF
活性天然产物19α-羟基亚细亚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快速富集 被引量:1
3
作者 郭永丹 张平 +2 位作者 李丹琦 刘学贵 高品一 《当代化工》 CAS 2023年第3期505-509,共5页
19α-羟基亚细亚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是一种重要的天然来源的三萜类成分,具有良好的抗神经炎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是一种潜在的抗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先导药物,具有深入研究价值。介绍了一种在金樱子果实中快速富集19α... 19α-羟基亚细亚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是一种重要的天然来源的三萜类成分,具有良好的抗神经炎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是一种潜在的抗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先导药物,具有深入研究价值。介绍了一种在金樱子果实中快速富集19α-羟基亚细亚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的新方法,并研究其与潜在抗AD活性靶点的分子对接。以94 g金樱子果实粉末中提取该化合物为例,通过自制减压真空色谱装置,利用少量流动相,快速便捷地得到19α-羟基亚细亚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0.172 5 g。此外,该化合物与靶蛋白结合能为-24.7 kJ·mol^(-1)。结果表明:19α-羟基亚细亚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具有潜在的抗AD活性,提取的方法具有样品耗损低、操作方便、快速稳定、得率高等优点,在一定程度上为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α-羟基亚细亚酸-28-O-β-D-吡喃葡萄糖 快速富集 自制减压真空色谱装置 分子对接 抗阿尔茨海默病
下载PDF
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的促智活性及其机制 被引量:46
4
作者 陈万生 徐江平 +1 位作者 李力 乔传卓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 研究制首乌活性单体化合物大黄素 - 8- O-β- D -吡喃葡萄糖苷 (PMEG)的促智活性以及作用机制。方法 小鼠跳台实验以及胆碱酯酶活力测定。结果  ig PMEG后 ,正常小鼠及东莨菪碱所致学习记忆障碍小鼠错误次数显著减少 ;离体实验... 目的 研究制首乌活性单体化合物大黄素 - 8- O-β- D -吡喃葡萄糖苷 (PMEG)的促智活性以及作用机制。方法 小鼠跳台实验以及胆碱酯酶活力测定。结果  ig PMEG后 ,正常小鼠及东莨菪碱所致学习记忆障碍小鼠错误次数显著减少 ;离体实验和整体实验中 PMEG对酶活力具可逆性抑制作用 ,体内外酶活力恢复 5 0 %所需时间分别为 T1 /2 =115 m in,T1 /2 =16 5 m in。结论  PMEG能提高正常小鼠学习记忆功能 ,对东莨菪碱所致学习记忆障碍具防护作用 ;初步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首乌 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 促智活性 胆碱酯酶 小鼠
下载PDF
烷基-β-D-吡喃葡萄糖苷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9
5
作者 刘灯峰 陈朗秋 +3 位作者 李宏伟 曾森 旷娜 田静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20-1126,共7页
以葡萄糖为原料,经乙酰化、选择性脱C1位乙酰基、转化成三氯乙酰亚胺酯、与受体醇偶联和脱保护5步反应合成了11种不同碳链长度的烷基-β-D-吡喃葡萄糖苷。利用核磁共振、偏光显微镜和热失重分析法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果表... 以葡萄糖为原料,经乙酰化、选择性脱C1位乙酰基、转化成三氯乙酰亚胺酯、与受体醇偶联和脱保护5步反应合成了11种不同碳链长度的烷基-β-D-吡喃葡萄糖苷。利用核磁共振、偏光显微镜和热失重分析法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烷基-β-D-吡喃葡萄糖苷疏水烷基链长n为6—10时,均具有发泡和乳化性能,特别是正壬基β-D-吡喃葡萄糖苷(rt=9)具有更加优异的发泡和乳化性能;当烷基-β-D-吡喃葡萄糖苷疏水链的长度n/〉7时,均具有热致液晶行为,特别是正十二烷基-β-D-吡喃葡萄糖苷(n=12)和十四烷基-β-D-吡喃葡萄糖苷(n=14)能够形成更加稳定的液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烷基-β-D-吡喃葡萄糖 发泡 乳化 热致液晶
下载PDF
5-甲基糠醇-β-D-葡萄糖苷的合成及热裂解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改红 白冰 +3 位作者 杨静 程传玲 张月丽 毛多斌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1-276,共6页
为了开发新型糖苷类香料,首先以D-葡萄糖为原料,合成了溴代四乙酰葡萄糖(Ⅲ),再以5-甲基糠醛(Ⅰ)为原料,经还原制备了5-甲基糠醇(Ⅱ),化合物Ⅱ与Ⅲ进行糖苷化反应,分别采用Koenigs-Knorr法和相转移催化法,合成了5-甲基糠醇-2, 3, 4, 6-... 为了开发新型糖苷类香料,首先以D-葡萄糖为原料,合成了溴代四乙酰葡萄糖(Ⅲ),再以5-甲基糠醛(Ⅰ)为原料,经还原制备了5-甲基糠醇(Ⅱ),化合物Ⅱ与Ⅲ进行糖苷化反应,分别采用Koenigs-Knorr法和相转移催化法,合成了5-甲基糠醇-2, 3, 4, 6-四-O-乙酰基-β-D-葡萄糖苷(Ⅳ);最后,将化合物Ⅳ水解,得到目标产物5-甲基糠醇-β-D-葡萄糖苷(Ⅴ)。中间体和产物结构经1HNMR、13CNMR、IR、HRMS确证,并对糖苷Ⅴ的热裂解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种糖苷化方法所得到的产物均为糖苷Ⅳ,Koenigs-Knorr法更优。Koenigs-Knorr法的最佳反应条件为:n(5-甲基糠醇):n(溴代四乙酰葡萄糖)=1:1.6,n(5-甲基糠醇):n(Ag2CO3)=1:1.5,回流反应4 h,化合物Ⅳ的产率为42.9%。目标糖苷Ⅴ热裂解后能够释放出5-甲基糠醛、5-甲基糠醇等香味成分,可用于食品、烟草等行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甲基糠醇-β-D-葡萄糖 热裂解 香料与香精
下载PDF
香叶木素和香叶木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的生物活性比较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月华 杨红英 +2 位作者 付崇罗 李爱峰 玄红专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93-1198,共6页
研究香叶木素和香叶木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对不同肿瘤细胞(MCF-7、MDA-MB-231和A549)和血管内皮细胞(HUVECs)的细胞毒性及作用机制。正常培养的肺腺癌细胞(A549)、乳腺癌细胞(MCF-7、MDAMB-231)及血管内皮细胞(HUVECs)经不同浓度... 研究香叶木素和香叶木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对不同肿瘤细胞(MCF-7、MDA-MB-231和A549)和血管内皮细胞(HUVECs)的细胞毒性及作用机制。正常培养的肺腺癌细胞(A549)、乳腺癌细胞(MCF-7、MDAMB-231)及血管内皮细胞(HUVECs)经不同浓度的香叶木素和香叶木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20、40、80、160μM)分别处理24和48 h,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SRB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吖啶橙染色观察细胞核凝集和片段化;Hoechst 33258检测细胞凋亡;荧光探针DCHF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Western blot检测膜联蛋白A7(ANXA7)、P62、procaspase3和LC3的表达。结果表明,香叶木素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肿瘤细胞MDA-MB-231、MCF-7、A549的增殖和去血清条件下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通过上调LC3-Ⅱ的水平,促进肿瘤细胞自噬。香叶木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对去血清条件下血管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显著降低去血清条件下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凋亡和细胞核片段凝集,显著降低细胞内ROS水平,下调caspase3和LC3-Ⅱ的水平。香叶木素和香叶木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香叶木素是一种潜在的抗肿瘤化合物,而香叶木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可能成为一种保护HUVECs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叶木素 香叶木素-7-O-β-D-吡喃葡萄糖 细胞凋亡 自噬 活性氧
下载PDF
金铁锁中3-O-6′-O-甲基-β-D-葡萄糖醛酸丝石竹苷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14
8
作者 秦学玲 杨崇仁 +2 位作者 杨庆雄 钱子刚 杨璐璐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16-518,共3页
目的:研究金铁锁提取物中3-O-6’-O-甲基-β-D-葡萄糖醛酸丝石竹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金铁锁根粉乙醇提取,经大孔吸附树脂、硅胶及RP-C8、RP-C18反相硅胶反复柱层析,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HPLC法对其含量及... 目的:研究金铁锁提取物中3-O-6’-O-甲基-β-D-葡萄糖醛酸丝石竹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金铁锁根粉乙醇提取,经大孔吸附树脂、硅胶及RP-C8、RP-C18反相硅胶反复柱层析,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HPLC法对其含量及纯度进行测定:色谱柱为Liehrospher 100 RP-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0-5min,乙腈15%-20%;5-55min,乙腈20%-55%;55-65min,乙腈55%-85%;65-90min,乙腈85%。检测波长210nm,流速0.5mL/min,柱温30℃。结果:所制备的3-O-6'-O-甲基-β-D-葡萄糖醛酸丝石竹苷的纯度为98.38%。对金铁锁原药材进行含量测定,含量为3.75%,线性范围0.615-3.712μg(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100.4%,RSD为0.69%(n=6)。结论:该法灵敏、准确可靠,制得的化舍物可作为衡量金铁锁提取物质量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铁锁 HPLE 3-O-6'-O-甲基-β-D-葡萄糖醛酸丝石竹
下载PDF
烟草中3-氧代-α-紫罗兰醇-β-D-吡喃葡萄糖苷的分离鉴定及其热解产物分析 被引量:22
9
作者 陈振玲 张浩博 +3 位作者 周宛虹 沙云菲 刘百战 罗国安 《烟草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8-31,共4页
通过甲醇提取,常压、中压和高压制备色谱分离,从津巴布韦烤烟烟叶中提取出3-氧代-α-紫罗兰醇-β-D-吡喃葡萄糖苷,得率0.0034%,并进行了质谱、紫外、红外和核磁共振结构鉴定,以及在氦气中的热裂解-GC/MS分析。结果表明,提取物为目标物,... 通过甲醇提取,常压、中压和高压制备色谱分离,从津巴布韦烤烟烟叶中提取出3-氧代-α-紫罗兰醇-β-D-吡喃葡萄糖苷,得率0.0034%,并进行了质谱、紫外、红外和核磁共振结构鉴定,以及在氦气中的热裂解-GC/MS分析。结果表明,提取物为目标物,其热解产物主要是巨豆三烯酮4个同分异构体和少量3-氧代-α-紫罗兰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3-氧代-紫罗兰醇-β-D-吡喃葡萄糖 热解
下载PDF
新型交联试剂三羟甲基磷固定α-葡萄糖苷酶 被引量:4
10
作者 卢大胜 雍克岚 +1 位作者 陈旭 冯偲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1-64,共4页
用一种新型的交联剂-三羟甲基磷(THP)和壳聚糖载体固定α-葡萄糖苷酶。其最佳条件为:壳聚糖、THP和α-葡萄糖苷酶(0.1U/ml)的量分别为70mg、250mg和1μl;壳聚糖的颗粒要过120目筛,脱乙酰度要高,为93%;壳聚糖-THP的制备8min完成;在没氮... 用一种新型的交联剂-三羟甲基磷(THP)和壳聚糖载体固定α-葡萄糖苷酶。其最佳条件为:壳聚糖、THP和α-葡萄糖苷酶(0.1U/ml)的量分别为70mg、250mg和1μl;壳聚糖的颗粒要过120目筛,脱乙酰度要高,为93%;壳聚糖-THP的制备8min完成;在没氮气保护情况下,整个THP及壳聚糖-THP的制备在1h完成;酶与壳聚糖-THP在pH6.0下交联2h;除酶与壳聚糖-THP交联在5℃下进行,其他过程都在室温下进行。该固定化酶的酶活性OD值达到0.229,酶活力回收率为41.2%,是采用戊二醛作为交联剂活性的9倍,另外其酸碱稳定性、耐有机溶剂性、热稳定性及贮存稳定性与游离的酶和用戊二醛作交联剂固定的该酶相比较有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 α-葡萄糖 三羟甲基 戊二醛
下载PDF
分光光度法测定α-甲基葡萄糖苷中的葡萄糖 被引量:6
11
作者 贾寿华 曹晓群 高吉刚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1-263,共3页
利用葡萄糖与3,5-二硝基水杨酸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的性质,研究了分光光度法测定葡萄糖的方法。最大吸收波长490nm,表观摩尔吸收系数2 67×105L·mol-1·cm-1。线性范围13 3μg/mL~80 0μg/mL,检出限3 3μg/mL... 利用葡萄糖与3,5-二硝基水杨酸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的性质,研究了分光光度法测定葡萄糖的方法。最大吸收波长490nm,表观摩尔吸收系数2 67×105L·mol-1·cm-1。线性范围13 3μg/mL~80 0μg/mL,检出限3 3μg/mL,相对标准偏差1 13%。该方法可用于测定α-甲基葡萄糖苷中葡萄糖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测定 α-甲基葡萄糖 葡萄糖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花旗松素和3,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被引量:13
12
作者 翟延君 佟苗苗 +1 位作者 程飞 祝青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7-220,共4页
目的探讨从红蓼成熟果实中分离出来的花旗松素和3,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对人体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花旗松素和3,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对人胃癌MGC细胞、人肝... 目的探讨从红蓼成熟果实中分离出来的花旗松素和3,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对人体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花旗松素和3,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对人胃癌MGC细胞、人肝癌HepG-2细胞和人盲肠癌Hce-869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花旗松素和3,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在1~500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对MGC细胞、HepG-2细胞和Hce-8693细胞均有一定的生长抑制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大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呈较好的剂量-时间-效应关系;同等条件下,花旗松素比3,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的抑制作用强。结论花旗松素与3,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均有体外抗肿瘤活性,能抑制MGC细胞、HepG-2细胞和Hce-8693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旗松素 3 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 人胃癌MGC细胞 人肝癌HEPG-2细胞 人盲肠癌Hce-8693细胞 抑制作用
下载PDF
棒柄花中反式-4-(1-丙烯基)-苯酚-β-D-吡喃葡萄糖苷的化学结构分离鉴定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布鸣 卢文杰 +1 位作者 牙启康 陈家源 《广西科学》 CAS 2005年第3期214-215,共2页
从大戟科植物棒柄花(Cleidion brevipetiolatum Pax et Hoffm.)中分离得一化合物,经理化常数、UV、IR、1HNMR、13CNMR、MS等波谱测试和解析,鉴定为反式-4-(1-丙烯基)-苯酚-β-D-吡喃葡萄糖苷。该化合物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鉴定。
关键词 反式4(1-丙烯基)-苯酚-β-D-吡喃葡萄糖 分离 结构鉴定 棒柄花
下载PDF
大黄素甲醚8-O-β-吡喃葡萄糖苷对皮肤黑色素瘤A375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晖 李文静 +2 位作者 马荣 曹建华 韩志武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8期3941-3945,共5页
目的:研究天然产物大黄素甲醚8-O-β-吡喃葡萄糖苷(PG)对皮肤黑色素瘤A375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以0、10、20、50μg/mL的PG作用于A375细胞24、48、72 h后,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的存活率;以0(对照)、20、50μg/mL的PG作用于A375细... 目的:研究天然产物大黄素甲醚8-O-β-吡喃葡萄糖苷(PG)对皮肤黑色素瘤A375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以0、10、20、50μg/mL的PG作用于A375细胞24、48、72 h后,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的存活率;以0(对照)、20、50μg/mL的PG作用于A375细胞48 h后,通过流式细胞仪以膜联蛋白Ⅴ/碘化丙啶(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印迹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的蛋白表达以及细胞色素C在线粒体内外的蛋白表达;以0(对照)、5、10μmol/L的PG作用于A375细胞48 h后,采用酶底物法测定细胞中Caspase-8、Caspase-9的活性。结果:PG能有效降低A375细胞的存活率;与对照比较,20、50μg/mL的PG作用后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细胞中Caspase-3、PARP及细胞基质中细胞色素C的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强(P<0.05或P<0.01),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蛋白表达明显减弱(P<0.05或P<0.01);5、10μmol/L的PG作用后细胞中Caspase-9活性明显增强(P<0.05或P<0.01),Caspase-8活性无明显变化。结论:PG能抑制A375细胞活性、促进细胞凋亡;其是通过破坏线粒体膜电位、促进细胞色素C外流来发挥促凋亡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甲醚8-O-β-吡喃葡萄糖 皮肤黑色素瘤A375细胞 细胞凋亡 线粒体途径
下载PDF
抱茎苦荬菜药材中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的分离与含量测定 被引量:7
15
作者 彭缨 张梅 宋少江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18-520,共3页
目的建立分离、测定抱茎苦荬菜药材中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的方法。方法采用醇提取、氯仿萃取与硅胶柱分离等手段来分离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采用RP-HPLC法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条件为:Diamonsin C18(250mm×4.6mm,... 目的建立分离、测定抱茎苦荬菜药材中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的方法。方法采用醇提取、氯仿萃取与硅胶柱分离等手段来分离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采用RP-HPLC法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条件为:Diamonsin 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以质量分数为0.2%的磷酸溶液-甲醇(体积比为67:3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0nm,流速为0.8mL·min^-1。结果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质量浓度在4.80-24.0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n=5),平均回收率为99.4%,相对标准差(RSD)为0.97%。结论本法适合测定抱茎苦荬菜药材中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抱茎苦荬菜 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下载PDF
2,3-环氧丙基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型葡萄糖苷的合成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刚良 梅新娅 +1 位作者 曹元成 刘曼西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44-545,549,共3页
用Fischer Helferich方法,对2,3 环氧丙基2,3,4,6 四 O 乙酰基 β D 吡喃型葡萄糖苷的合成方法进行了研究。以D 葡萄糖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乙酰化得到1,2,3,4,6 五 O 乙酰基 β D 葡萄糖。然后在SnCl4催化下与烯丙醇反应得到2,3,4,6 四... 用Fischer Helferich方法,对2,3 环氧丙基2,3,4,6 四 O 乙酰基 β D 吡喃型葡萄糖苷的合成方法进行了研究。以D 葡萄糖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乙酰化得到1,2,3,4,6 五 O 乙酰基 β D 葡萄糖。然后在SnCl4催化下与烯丙醇反应得到2,3,4,6 四 O 乙酰基 β D 吡喃型葡萄糖烯丙苷。再经间氯过氧苯甲酸氧化得到目标化合物2,3 环氧丙基2,3,4,6 四 O 乙酰基 β D 吡喃型葡萄糖苷。其路线要比文献报道的少一步,总收率可达40%。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IR、13CNMR、EIMS和元素分析得到了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3-环氧丙基2 3 4 6--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 D-葡萄糖 1 2 3 4 6--O-乙酰基-β-D-葡萄糖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莱菔子中萝卜硫苷和4-甲基亚磺酰基-3-丁烯基硫代葡萄糖苷的含量 被引量:3
17
作者 高荣凯 关亮俊 +3 位作者 任海东 王敏 李琦 张宏桂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2898-2901,共4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莱菔子中萝卜硫苷和4-甲基亚磺酰基-3-丁烯基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Welch Ultimate LP-C_(18),流动相为甲醇-0.05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莱菔子中萝卜硫苷和4-甲基亚磺酰基-3-丁烯基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Welch Ultimate LP-C_(18),流动相为甲醇-0.05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5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μL。采用建立的方法测定5个产地共15批样品中萝卜硫苷和4-甲基亚磺酰基-3-丁烯基硫代葡萄糖苷的含量。结果:萝卜硫苷、4-甲基亚磺酰基-3-丁烯基硫代葡萄糖苷进样量分别在0.248~3.960、0.903~14.442μg(r≥0.999 6)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分别为0.009 9、0.003 5μg,定量限分别为0.024 8、0.008 9μg;精密度、稳定性(24 h)、重复性试验的RSD均<2%(n=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3%、100.40%(RSD分别为1.42%、1.50%,n=6)。在安徽、甘肃、河北、山东、云南5个产地共15批的莱菔子中,萝卜硫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881、5.120、3.634、3.237、2.856 mg/g(n=3);4-甲基亚磺酰基-3-丁烯基硫代葡萄糖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7.561、46.389、40.136、37.000、41.101 mg/g(n=3)。结论: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莱菔子中萝卜硫苷和4-甲基亚磺酰基-3-丁烯基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的同时测定;5个产地莱菔子样品中萝卜硫苷和4-甲基亚磺酰基-3-丁烯基硫代葡萄糖苷的平均含量均以甘肃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菔子 高效液相色谱法 萝卜硫 4-甲基亚磺酰基-3-丁烯基硫代葡萄糖 含量测定 产地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木鳖子中3-O-6'-O-甲基-β-D-葡萄糖醛酸丝石竹苷的含量 被引量:8
18
作者 商慧娟 高其品 王玉光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5-127,共3页
目的: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木鳖子中3-0-6'-0-甲基-β-D葡萄糖醛酸丝石竹苷的含量。方法:ECONO-SPHERE C_(18)色谱柱,以甲醇-水(80:20)为流动相,流速0.8mL·min^(-1),检测波长210nm。结果:3-0-6'-0-甲基-β-D-葡萄糖醛酸... 目的: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木鳖子中3-0-6'-0-甲基-β-D葡萄糖醛酸丝石竹苷的含量。方法:ECONO-SPHERE C_(18)色谱柱,以甲醇-水(80:20)为流动相,流速0.8mL·min^(-1),检测波长210nm。结果:3-0-6'-0-甲基-β-D-葡萄糖醛酸丝石竹苷线性范围0.612~3.672μg,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98.8%;RSD=0.36%(n=5)。结论:该法灵敏、准确,可作为衡量木鳖子质量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木鳖子 3-O-6′-O-甲基-β-D-葡萄糖醛酸丝石竹 含量测定
下载PDF
HPLC测定仙鹤草中山奈酚-3-O-(6-p-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含量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艳霞 陈芳 邓雁如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3期644-646,共3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仙鹤草药材中山奈酚-3-O-(6-P-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依利特ODS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30:70),流速为1.0mL min-1,柱温...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仙鹤草药材中山奈酚-3-O-(6-P-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依利特ODS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30:70),流速为1.0mL 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315nm。结果:山奈酚-3-O-(6-P-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的线性范围为1.272—8.904μg·mL-1(r=0.9999);加样回收率为100.5%,RSD为1.94%。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准确、重复性好,为仙鹤草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鹤草 山奈酚 - 3 - O - ( 6 - p - 香豆酰基) -β - D -吡喃葡萄糖 HPLC
下载PDF
N-(2’,3’,4’,6’-四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5-(4’-甲基联苯基-2-基)四氮唑的合成 被引量:3
20
作者 安礼涛 曾润生 +1 位作者 刘传芹 邹建平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17-21,共5页
5-(4’-甲基联苯基-2-基)四氮唑与2,3,4,6-四乙酰基-α-D-吡喃溴代葡萄糖在弱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了β型的氮糖苷。产物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质谱和元素分析得到了证实。
关键词 N-(2’ 3’ 4’ 6’-四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5-(4’-甲基联苯基-2-基)四氮唑 合成 氮糖 2 3 4 6-四乙酰基-D-吡喃溴代葡萄糖 5-(4’-甲基联苯基-2-基)四氮唑 弱碱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